- 年份
- 2024(11754)
- 2023(16903)
- 2022(14713)
- 2021(13575)
- 2020(11593)
- 2019(26466)
- 2018(26100)
- 2017(50250)
- 2016(27480)
- 2015(30761)
- 2014(30390)
- 2013(29711)
- 2012(26649)
- 2011(23898)
- 2010(23748)
- 2009(21423)
- 2008(20604)
- 2007(17579)
- 2006(15029)
- 2005(12461)
- 学科
- 济(104858)
- 经济(104748)
- 管理(78275)
- 业(73468)
- 企(61242)
- 企业(61242)
- 方法(53859)
- 数学(47600)
- 数学方法(46802)
- 农(28301)
- 财(25884)
- 中国(25428)
- 学(24626)
- 业经(23446)
- 地方(20009)
- 环境(19306)
- 农业(19128)
- 贸(19042)
- 贸易(19033)
- 理论(18637)
- 易(18504)
- 技术(17387)
- 务(17112)
- 财务(17029)
- 财务管理(16997)
- 和(16848)
- 制(16397)
- 企业财务(16060)
- 划(15690)
- 银(13900)
- 机构
- 学院(383111)
- 大学(382009)
- 管理(152118)
- 济(144975)
- 经济(141915)
- 理学(134291)
- 理学院(132791)
- 管理学(129827)
- 管理学院(129168)
- 研究(123397)
- 中国(88285)
- 科学(82739)
- 京(79958)
- 农(69701)
- 业大(65147)
- 财(62730)
- 所(61999)
- 研究所(57707)
- 中心(56512)
- 农业(55325)
- 江(53235)
- 财经(52226)
- 范(49358)
- 北京(49208)
- 师范(48722)
- 经(47742)
- 院(45272)
- 州(43355)
- 经济学(43228)
- 技术(42676)
- 基金
- 项目(279211)
- 科学(218282)
- 基金(202103)
- 研究(195176)
- 家(179633)
- 国家(178189)
- 科学基金(152515)
- 社会(121548)
- 社会科(115243)
- 社会科学(115211)
- 省(110725)
- 基金项目(107659)
- 自然(103665)
- 自然科(101279)
- 自然科学(101250)
- 自然科学基金(99394)
- 划(93698)
- 教育(91162)
- 资助(83854)
- 编号(78567)
- 重点(63062)
- 成果(60621)
- 部(59972)
- 发(58733)
- 创(58338)
- 科研(54489)
- 创新(54431)
- 课题(53996)
- 计划(53489)
- 大学(51317)
- 期刊
- 济(145118)
- 经济(145118)
- 研究(99786)
- 学报(69870)
- 中国(64829)
- 农(61706)
- 科学(60779)
- 管理(52787)
- 大学(51996)
- 学学(49540)
- 财(46607)
- 农业(43008)
- 教育(40765)
- 技术(33985)
- 业经(25755)
- 融(25214)
- 金融(25214)
- 财经(23954)
- 经济研究(23869)
- 业(22440)
- 经(20449)
- 科技(20277)
- 版(19778)
- 业大(19372)
- 问题(18978)
- 统计(18231)
- 图书(18121)
- 技术经济(18019)
- 资源(17953)
- 策(17045)
共检索到520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毅 李宇 郑吉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改进的STIRPAT模型分析了1990~2011年定西市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1990~2011年定西市总生态足迹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的压力增大。改进的STIRPAT模型可以解决原始STIRPAT模型分析过程中的自变量共线性问题。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因子对总生态足迹、生物消费生态足迹均为正向影响,对能源消费生态足迹为负向影响。工业因子对总生态足迹、生物消费生态足迹和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为正向,对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大。总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定西市生态足迹呈现正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楠楠 李同昇 于正松 芮旸 苗园园 李永胜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ISM解释结构模型,基于575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定西市马铃薯技术扩散过程中,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显著因素,探讨各个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结果表明:①农户采用马铃薯种植新技术主要受到农户自身变量、行为认知变量、生产经营变量、资源禀赋变量和环境特征变量五大类特征变量的影响;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专业化程度、组织程度、对科技园区的认知、对新技术的认知、农业收入、气候生产力、地形、公路级别和区位为农户采用马铃薯新技术时的显著影响因素;③ISM解释结构模型表明,定西市农户采用马铃薯种植新技术过程中,受到众多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专业化程度、农业收入、公路级别、气候生产力、地形和区位为表层因素,农户对科技园区的认知、对新技术的认知为中层间接因素,农户的文化程度、组织程度和家庭结构为深层根源因素。基于以上结论,笔者认为应加大订单农业的发展力度,重构扩散模式,采用"企业牵头、政府扶持、农户参与"的环形扩散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提高农业技术扩散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德存 刘金平 杨贺
当前,中国生态足迹已严重超出生态承载力范围,省际差异较大。为探究生态足迹增长的社会经济因素,基于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利用空间杜宾面板STIRPAT模型及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对影响省域生态足迹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促进中国省域生态增长的直接效应主要有人口规模、社会富裕程度、城镇化率;提高科技水平与对外开放程度能够显著抑制各省域生态足迹的增长。(2)人口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对生态足迹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同时城镇化率与工业结构的溢出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德存 刘金平 杨贺
当前,中国生态足迹已严重超出生态承载力范围,省际差异较大。为探究生态足迹增长的社会经济因素,基于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利用空间杜宾面板STIRPAT模型及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对影响省域生态足迹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促进中国省域生态增长的直接效应主要有人口规模、社会富裕程度、城镇化率;提高科技水平与对外开放程度能够显著抑制各省域生态足迹的增长。(2)人口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对生态足迹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同时城镇化率与工业结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从政策角度,降低省域生态足迹不仅要优化本地区的影响因素,也要考虑毗邻省份的彼此影响,加强科技水平与对外开放程度的合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娜 曲福田 冯淑怡 邵雪兰
定量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地区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对区域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计算了江苏省苏锡常地区1991—2008年能源消费碳足迹,采用岭回归函数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拟合,采用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碳足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91—2008年能源消费碳足迹平均增长速度为15.30%,能源消费碳足迹分配率以煤炭为主,石油所占比例呈波动下降趋势,天然气所占比例上升较快,能源消费碳足迹产值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②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两者关系模型拟合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③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足迹之间处于相对脱钩与复钩的波动状态,从另一侧面验证了目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阳 朱立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造成农村落后的关键因素。中国是马铃薯的生产大国,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2014年对甘肃省定西市样本农户马铃薯种植的调查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马铃薯生产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生产马铃薯的综合技术效率较低,规模效率成为制约其生产效率提升的瓶颈;家庭纯收入、马铃薯的种植比例和引进新品种3个变量在0.01水平下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户主的年纪在0.05水平下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达到显著;马铃薯的收购价格、农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阳 朱立志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从各方面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农业生产受到管理因素、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为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和农户调研数据,对甘肃省定西市和临夏县290个样本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受到农户到最近贸易市场的距离、总的补贴、户主的年纪和受教育年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纯技术效率显著提高,规模效率显著下降,因此规模效率是综合技术效率提高的瓶颈。基于分析,提出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农户的各种技术培训、合理布局农村农产品贸易市场、完善土地流转和指导农户合理利用各种补贴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滨键 田景仁 孙红雨
基于SVAR模型,选取2000—2017年济南市和莱芜市的种植业数据将其合并计算,测算了其碳足迹,并分析了影响碳足迹的因素,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规模对碳足迹具有长期稳定的抑制作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水平在短期内对碳足迹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种植业经济发展规模对碳足迹的影响贡献度最大。接着运用EKC曲线,发现种植业经济发展规模与碳足迹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并通过拐点分析证实了当发展规模小于5.29%时,碳足迹随规模的增加而递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水平、合理配置农业人口规模与全力提升种植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碳足迹 贸易水平 规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石友山 刘云忠
近年来,西安雾霾事件频发,通过构造STIRPAT模型,对西安雾霾污染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西安人均GDP、能耗强度、雾霾含量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对雾霾含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西安市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城市绿化水平对雾霾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提倡节能减排可以有效减少雾霾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能源高效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雾霾的增加。
关键词:
雾霾污染 STIRPAT模型 城市治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满芝 刘贤贤
为探究人口规模、收入水平、消费倾向、节能政策和技术等因素对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基于拓展的STIRPAT模型并运用200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各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城镇生活能源强度、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总人口、政策综合力度6个因素的增长率每变化1%,将会引起城镇生活能源消费量增长率0.9322%、0.8537%、(0.559 2+0.169 2 ln DI)%、0.599 8%、0.408 0%、-0.012 0%的变化,表明除节能政策外,其余5因素均正向促进城镇生活能耗增长。其中生活能源强度对城镇生活能耗影响最大,节能政策虽会抑制城镇生活能耗增长,但作用较为微弱。政府需继续加强节能政策综合实施力度,从而实现生活能源消费领域的节能减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淑强 董锁成 王新 李宇 吴玉萍
基于长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甘肃省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和贫困度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引入生态环境脆弱性和贫困度耦合关系判别函数,研究了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贫困性耦合关系和驱动因子时间演进轨迹及其分异规律,揭示出了贫困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机理,即经济与生态环境矛盾更尖锐突出地表现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贫困性的矛盾;贫困地区“脆弱—贫困”恶性循环是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以人为作用为主。从总的时间演进轨迹看,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贫困性耦合关系表现为正在由不协调型向协调型演进的趋势,即贫困性逐步减小,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从政策上分析,贫困地区生存方式可选择余地与其生态环境脆弱性密切相关,中国政府...
关键词:
定西市 贫困性 生态环境 耦合 机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义 张合平 李丰生 郭琳
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仅核算人类活动对水资源供应的占用情况而未测算其对水环境净化功能的占用程度。为此,本文提出了改进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并用该模型对2003-2010年广西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①水资源账户中,淡水生态足迹2003-2005年较快上升,随后几年缓慢下降;水资源承载力较高,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多,水资源生态压力较低,三者2007-2010年起伏较大;②水环境账户中,有机物污染水生态足迹<磷污染水生态足迹<氮污染水生态足迹;最终水污染生态足迹很大,2003-2006年逐年升高,2007年迅速下跌,之后缓慢回升;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同;水环境生态赤字甚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昭华 汪凌志
自然资本指商品和服务所内涵的生态价值,以生态足迹(EF)为测度。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I-O)测算中国1992—2007年对外贸易EF值,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法分析中国土地(能源)强度、技术水平、净出口规模对EF净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992—2007年,中国始终是实际用地的净出口国,自2005年起,中国从虚拟用地净进口国转变为虚拟用地净出口国,EF净出口总量在波动中不断增长,反映中国生态资源呈现流失持续加剧的趋势。土地(能源)强度与技术水平的变化对EF净出口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强,但影响程度十分有限,商品与服务净出口规模的迅猛增长是导致EF净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爽 陶东 夏青
利用扩展的Kaya恒等式分解出五个具体指标,运用STIRPAT模型框架作为基础,选择岭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各解释变量对于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五种变量均对建筑业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因素弹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建筑产业规模、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建筑能源强度和建筑能源消费碳强度。结论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加强建筑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宏观调控房地产政策,以及对于居民消费行为的引导,对建筑业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