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8)
- 2023(12650)
- 2022(11165)
- 2021(10502)
- 2020(8825)
- 2019(20534)
- 2018(20251)
- 2017(39531)
- 2016(21293)
- 2015(23924)
- 2014(23717)
- 2013(23169)
- 2012(20807)
- 2011(18483)
- 2010(18015)
- 2009(16040)
- 2008(15130)
- 2007(12675)
- 2006(10554)
- 2005(8544)
- 学科
- 济(81890)
- 经济(81805)
- 管理(60581)
- 业(57220)
- 企(48167)
- 企业(48167)
- 方法(43665)
- 数学(38742)
- 数学方法(38186)
- 农(21030)
- 财(20738)
- 中国(19386)
- 业经(17828)
- 学(17650)
- 地方(15518)
- 农业(14190)
- 贸(13967)
- 贸易(13961)
- 务(13918)
- 财务(13849)
- 财务管理(13820)
- 理论(13749)
- 易(13560)
- 技术(13488)
- 企业财务(13096)
- 环境(13036)
- 和(13026)
- 制(12442)
- 划(11421)
- 银(10475)
- 机构
- 大学(291773)
- 学院(290337)
- 管理(120714)
- 济(111438)
- 经济(109046)
- 理学(106681)
- 理学院(105562)
- 管理学(103489)
- 管理学院(102981)
- 研究(90661)
- 中国(64675)
- 京(60477)
- 科学(58975)
- 财(48646)
- 业大(46622)
- 农(46484)
- 所(43952)
- 中心(42062)
- 财经(40852)
- 研究所(40818)
- 江(39224)
- 经(37414)
- 范(37331)
- 北京(37162)
- 师范(36964)
- 农业(36498)
- 院(34068)
- 经济学(33219)
- 州(32273)
- 经济管理(31044)
- 基金
- 项目(215233)
- 科学(169106)
- 基金(156871)
- 研究(154407)
- 家(137071)
- 国家(135986)
- 科学基金(117838)
- 社会(96545)
- 社会科(91542)
- 社会科学(91518)
- 省(84445)
- 基金项目(84220)
- 自然(78931)
- 自然科(77112)
- 自然科学(77087)
- 自然科学基金(75665)
- 教育(71494)
- 划(70957)
- 资助(64899)
- 编号(62734)
- 成果(48539)
- 重点(47559)
- 部(47083)
- 创(44965)
- 发(44668)
- 课题(42145)
- 科研(41969)
- 创新(41932)
- 教育部(40490)
- 大学(40310)
- 期刊
- 济(109139)
- 经济(109139)
- 研究(77663)
- 学报(48696)
- 中国(46096)
- 科学(43845)
- 管理(41820)
- 农(40839)
- 大学(37186)
- 财(36127)
- 学学(35109)
- 教育(30030)
- 农业(29003)
- 技术(26245)
- 业经(19023)
- 融(18662)
- 金融(18662)
- 财经(18592)
- 经济研究(17521)
- 图书(15743)
- 经(15722)
- 科技(14897)
- 业(14343)
- 问题(14343)
- 理论(14338)
- 版(13811)
- 技术经济(13723)
- 实践(13443)
- 践(13443)
- 统计(13023)
共检索到390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彦军 张平川 张彩虹 陈旭 李珊 杨莹 马泽泽
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分为细菌性穿孔病(bacterial_shot-hole_disease,BSD)和真菌性穿孔病(fungal_shot-hole_disease,FSD)。大多数果农凭借经验难以准确识别两种病害,因而贻误防治,造成减产。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基于Mask RCNN(mask region 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桃树穿孔病检测方法。该方法对Mask RCNN模型进行了三方面的改进:首先,将Sim-AM(simple,parameter-free attention module)机制融入到残差网络的每一层,使用能量函数对神经元分配三维权重,增强对穿孔病关键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对RPN网络重复计算识别框进行简化处理,从9种Anchor Box降为3种,提升计算效率;再次,用软性非极大值抑制算法(Soft-NMS,soft non-maximum suppression)替换NMS算法进行Anchor Box选取,提高对遮挡病斑的检测效果。该研究使用二次迁移学习法对模型进行训练,首先利用Kaggle平台上公开苹果叶穿孔病数据集进行训练学习,然后利用两个数据集具有相似特征空间这一特点,在自建桃树穿孔病数据集上进行二次迁移学习,提高了检测准确率。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Mask-RCNN模型对桃树穿孔病全部类别平均检测精度mAP达到94.1%,召回率达到93.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佩芳 蔡完其 吴建农 何刚
鳖穿孔病是我国养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对象主要是稚鳖。从垂死的鳖体中分离到M-Ⅱ-3、M-5、M-Ⅰ-3和M-Ⅱ-2四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健康稚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由此证实这四菌株是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a)和普通变形菌(Proteusuulgaris)。
关键词:
鳖,穿孔病,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娜 谢辉 马以桂 王金成 李云 徐春玲
运用PCR技术,实现了对相似穿孔线虫单条虫ITS区域的扩增,通过基因测序以及与GenBank中rDNA序列的比较,结果显示GFCh、HANh、GZll和GZlbs 4个种群的序列与GenBank中Radopholus similisThrone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聚类分析表明,这4个种群可能有着不同的地理来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亚萍 杨丙烨 田茜 胡方平 蔡学清
从福建省古田县的桃和李的细菌性穿孔病病斑上分离获得了30株细菌菌株,并通过柯赫氏法则证明这30株菌株均为该病害的病原菌.该病原菌在NA平板上培养1~2 d后,菌落呈圆形、黄色,培养3~5 d后,菌落变扁平,周围开始分泌白色易流动物质,无烟草过敏性反应,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周生鞭毛;经19项关键性生理生化特性测定、Biolog 94种表型测试、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fusA、gyrB、leuS、pyrG、rpoB、rlpB等6个看家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析,将这30株细菌菌株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傅荟璇 刘凌风 王宇超
3D目标检测结合了深度信息,能够提供目标的位置、方向和大小等空间场景信息,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发展迅速。针对PV-RCNN在3D目标检测时不能够充分适应不同的物体尺度、不同的点云密度、部分变形和杂波等问题,对3D目标检测的任务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加入自适应可变形卷积、上下文融合模块和Gumbel Subset Sampling模块来训练层级特征,使得编码关键点自适应地朝着最具有判别和代表性的特征对齐,提高提案框回归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PV-RCNN 3D目标检测精度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在远距离物体识别和检测方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一帆 徐春玲 张超 苏秀敏 谢辉
【目的】建立直接从多种线虫混合样品以及香蕉和红掌根组织中检测鉴定香蕉穿孔线虫的PCR方法。【方法】使用Primer Premier 5.0在香蕉穿孔线虫的ITS区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技术对目的线虫DNA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通过对17种24个种群线虫的检测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只能从香蕉穿孔线虫种群中特异扩增出rDNA-ITS片段,产物大小为518 bp。利用该特异引物以及建立的DNA提取方法和PCR体系,可以直接从香蕉穿孔线虫与短体线虫、螺旋线虫、肾状线虫、根结线虫、茎线虫、矮化线虫、纽带线虫、丝尾垫刃线虫、滑刃线虫和小杆线虫混合样品中特异扩增出目的线虫的rDNA-ITS片段,并可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齐彩霞 罗远忠 吴佩链 丁玉娟 汤鸿
穿孔病(又称疖疮病、空穴病),为鳖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病鳖体内分离出三株细菌,其中二株经感染健康鳖得到与病鳖相同症状。经过病原学检验和毒力感染试验,证明了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气单胞菌(Aeromonassp)和产碱菌(Alcaligemessp)。本文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原菌分离、鉴定、毒力感染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穿孔病,病原菌,流行病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福全 刘盛全 余敏 张浩 周亮 刘凯 钱良存
【目的】探索杨树枝桠材的染色加工技术,以使杨木可以作为装饰材使用,满足人们对装饰材色彩多样性的需求,提高木材的使用价值和使用率。【方法】采用立木染色中的穿孔法,以活性染料质量分数(0.2%,0.3%,0.4%)、pH值(4,5,6)、染色时间(4,6,8d)和渗透剂质量分数(0.03%,0.05%,0.07%)为染色因素,进行了杨树枝桠材染色正交试验,以上染率和色差为评定标准,选择染色最优条件。【结果】上染率在染料质量分数为0.3%时达到最大值61.41%,色差在染料质量分数为0.4%时达到最大值16.29。上染率和色差在pH值为4时分别达到最大值69.33%,16.71,在pH值为6时有最小...
关键词:
杨树枝桠材 活性染料 穿孔法 染色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璐 关立文
在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中,高精度的圆孔视觉测量技术对制孔的定位精度和质量检测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钻铆基准孔和连接孔几何参数的视觉检测精度,该文首先基于Canny算子获取像素级边缘点集,实现圆孔中心坐标的粗定位;其次提取待测圆孔所在的感兴趣区域,利用4个Zernike正交矩准确推导了三灰度过渡模型的边缘参数;然后通过判断边缘参数和阈值的关系,计算圆孔边缘点的亚像素坐标;最后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实现圆孔中心坐标和半径的高精度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圆心坐标相对误差在0.01像素范围内,半径的相对误差精度为0.1像素。稳定性和抗噪性实验表明,该算法适应于不同尺寸的圆孔,并且对噪声的敏感程度较低。因此,该算法有效提高了钻铆圆孔参数的检测精度,在机器人钻铆视觉测量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毛宁 杨岩花 赖琼华 廖才生
从鳖穿孔病灶分离得到CH-108菌株,经理化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链霉素,环丙沙星对其有一定抑菌作用。回接感染均产生穿孔和粗脖子疾病。用CH-108菌株制成菌苗进行免疫接种,可产生有效的防治结果。
关键词:
鳖,嗜水气单胞菌,穿孔病,免疫接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玉环 徐春玲 张超 黄欣 彭晓放 谢辉
利用从进口观赏植物上截获的相似穿孔线虫6个种群,采用胡萝卜愈伤组织长期培养和温室盆栽的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方法对相似穿孔线虫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长期培养和在寄主植物上接种复壮后的相似穿孔线虫均对红掌有致病性,但致病力有差异并发生变化;接种线虫后红掌根部发病率最低的为24.40%、最高的为90.00%,繁殖倍数最低的为0.20、最高为2.80;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长期培养后6个种群的致病力降低,在寄主植物上接种复壮后致病力会增强,但至少要连续复壮2代致病力才能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丹 谢辉 裴艳艳 徐春玲 韩玉春 黄春晓 李云
【目的】为了明确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观赏植物种群对香蕉(Musaspp.)的致病性。【方法】通过室内盆栽接种测试的方法,研究侵入中国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对大蕉、粉蕉、皇帝蕉和巴西蕉的幼苗的致病性。【结果】供试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都能明显侵染大蕉、粉蕉和皇帝蕉,并显著抑制大蕉、粉蕉和皇帝蕉的生长;只有2个种群对巴西蕉表现为弱致病,对其生长有一定的抑制。【结论】侵入中国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普遍对大蕉、粉蕉和皇帝蕉有明显的致病性,少数种群对巴西蕉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关键词:
香蕉穿孔线虫 观赏植物种群 香蕉 致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银丽 韦福翠 张德刚 杨伟 胡先奇
【目的】间作套种对病害控制的研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明间作桃树对石榴枯萎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ITS5-1737F和ITS2-2043R为引物,对云南蒙自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MZD)、健康石榴根际土壤(MZ)以及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MZP)样品的真菌ITS区进行扩增,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系统分析三种土壤样品的根际微生物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MZD,MZ,MZP在门水平上的平均序列数目分别为32865、34698、28714,在属水平上的平均序列数目分别为30901,30514,27002,多年生石榴树根际土壤真菌的平均序列数多于间作桃树修复枯萎病石榴树。MZD、MZ、MZP得到的OTU数分别为1174、1076、1007,韦恩图分析表明,MZD特有OTUs数为152个,MZ特有OTUs数为47个,MZP特有OTUs数为94个。PCA分析结果表明,真菌群落组成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与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差异较大,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通过间作桃树得到了较大程度改变。在属的分类水平上,共鉴定到481属真菌,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土壤与健康石榴土壤差异显著的真菌属有Un--s-Hypocreales sp.,Un--s-Cordycipitaceae sp.,Un--s-Microascales sp.,腐质霉属(Humicola),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透孢黑团壳属(Massarina),Stagonosporopsis等21个;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与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差异显著的真菌属有被孢霉属(Mortierella),壳针孢属(Septoria),腐质霉属(Humicola),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透孢黑团壳属(Massarina)等47个。【结论】多年生石榴树根际真菌的平均序列数多于间作桃树枯萎病石榴树,多年生石榴树单一种植的土壤根际真菌趋向于增多。通过间作桃树可以改变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改善土壤微生态平衡,促进石榴健康生长,对保护石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石榴枯萎病 间作 桃树 真菌 多样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广勇 彭立民 傅峰 王东 宋博骐
木质穿孔板具备良好的吸声特性,可用于控制噪声和优化室内声环境,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已被广泛用做装饰材料。以中密度纤维板(MDF)为基材,利用阻抗管传递函数法测试穿孔率分别为0、3.14%、4.91%和7.07%的木质穿孔板吸声性能,测试时板后空腔为50 MM,分析穿孔率变化对木质穿孔板吸声特性各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穿孔率的增加,木质穿孔板的吸声系数峰值有所下降,吸声频带增宽,共振频率往高频方向移动。试验研究得出木质穿孔板的吸声规律与穿孔率的关系,为穿孔板的加工、应用及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爱国 刘晓龙 李斌 林同征 刘燕德 黄敏 宋烨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柑橘叶片黄龙病进行定性检测。试验结果显示:柑橘叶片中营养元素P(Ⅱ)、Mn(Ⅰ)、Si(Ⅰ)和Fe(Ⅰ)的LIBS信号强度与柑橘叶片的健康程度有直接关系,其中健康、中度感染黄龙病和重度感染黄龙病的柑橘叶片中P(Ⅱ)、Mn(Ⅰ)、Si(Ⅰ)和Fe(Ⅰ)的特征光谱强度呈依次减少的关系;然后再分别建立5个特征光谱以及采用光谱融合方法将5个特征光谱融合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模型,并对其判别模型进行分析,其中Fe(Ⅰ)的RMSEC为0.394,R_c为0.871,总误判率为23.1%;RMSEP为0.454,R_p为0.841,总误判率为26.6%。光谱融合的RMSEC为0.341,R_c为0.905,总误判率为15.5%,RMSEP为0.395,R_p为0.867,总误判率为22.7%;利用归一化、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和正交信号校正(OSC)4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建立PLS-DA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LIBS技术结合OSC光谱预处理和PLS-DA建模方法,模型的RMSEC为0.027,R_c为0.994,总误判率为0;RMSEP为0.023,R_p为0.995,总误判率为0,对3种类别的柑橘叶片能进行较好地分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