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9)
- 2023(14965)
- 2022(12602)
- 2021(11585)
- 2020(9382)
- 2019(21277)
- 2018(20945)
- 2017(40047)
- 2016(21120)
- 2015(23423)
- 2014(23333)
- 2013(23247)
- 2012(21536)
- 2011(19658)
- 2010(19753)
- 2009(18160)
- 2008(17259)
- 2007(15236)
- 2006(13726)
- 2005(12304)
- 学科
- 济(114604)
- 经济(114500)
- 业(62041)
- 管理(53635)
- 农(50820)
- 方法(40068)
- 企(38899)
- 企业(38899)
- 数学(35739)
- 数学方法(35257)
- 农业(33951)
- 地方(29573)
- 中国(29355)
- 业经(26309)
- 财(19751)
- 学(18826)
- 制(17805)
- 发(17367)
- 贸(16356)
- 贸易(16340)
- 地方经济(16206)
- 易(15758)
- 环境(15146)
- 融(15071)
- 金融(15070)
- 银(15050)
- 银行(15036)
- 行(14568)
- 技术(14260)
- 策(13484)
- 机构
- 学院(304770)
- 大学(298944)
- 济(139560)
- 经济(137005)
- 管理(117899)
- 研究(106648)
- 理学(101406)
- 理学院(100345)
- 管理学(98684)
- 管理学院(98123)
- 中国(82725)
- 农(62887)
- 京(62019)
- 科学(61969)
- 财(58524)
- 所(52413)
- 中心(50273)
- 农业(47664)
- 业大(47512)
- 研究所(47248)
- 财经(46322)
- 江(45953)
- 经济学(42852)
- 经(42137)
- 范(39698)
- 师范(39348)
- 北京(38760)
- 经济学院(38304)
- 院(37803)
- 州(36283)
- 基金
- 项目(202824)
- 科学(161407)
- 研究(151491)
- 基金(147735)
- 家(127495)
- 国家(126346)
- 科学基金(109529)
- 社会(99942)
- 社会科(94592)
- 社会科学(94572)
- 省(80409)
- 基金项目(77758)
- 自然(67657)
- 教育(67620)
- 自然科(66103)
- 自然科学(66090)
- 划(65923)
- 自然科学基金(64864)
- 编号(61420)
- 资助(59676)
- 发(49679)
- 成果(48129)
- 重点(45328)
- 部(45147)
- 创(42166)
- 国家社会(42088)
- 课题(41876)
- 发展(40387)
- 展(39764)
- 创新(39470)
- 期刊
- 济(165324)
- 经济(165324)
- 研究(91854)
- 农(65872)
- 中国(63314)
- 农业(44852)
- 学报(43013)
- 财(42987)
- 科学(42575)
- 管理(42117)
- 大学(34801)
- 学学(33355)
- 融(31908)
- 金融(31908)
- 业经(31363)
- 技术(29224)
- 教育(28114)
- 经济研究(25314)
- 财经(22869)
- 问题(22278)
- 业(20864)
- 经(19812)
- 世界(17353)
- 技术经济(17278)
- 统计(16613)
- 农村(15547)
- 村(15547)
- 农业经济(15486)
- 经济问题(15486)
- 版(15265)
共检索到466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志军
农村循环经济就是要借助于清洁生产、资源循环等科学发展方式,确保发展经济过程中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对于推进农村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有着重大意义。从农村资源、农村环境、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共包含17个二级指标,并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将因素神经网络法和ELEC-TRE方法进行有效组合,设计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ELECTRE方法。应用实例表明本文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测评技术是可行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维柏 赵杰
随着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快速发展,如何客观、准确地综合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综合评价指标的方法选用、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评价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文 李世平
本文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评价方法,对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及障碍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为有针对性地促进宁夏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评价 宁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剑平 杨春利 白永平
以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区域单元,选取18项代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利用SPSS13对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通过系统聚类法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地区间的东西差异,地区内的南北差异和省域上的民族区与直辖市的差异,最后分析了差异原因并提出缩小农村经济区域差异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区域差异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晔 郭三党 刘斌 胡翠翠
本文运用灰色聚类方法,在对河南省农村经济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河南省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的结论,为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经济 指标体系 灰色聚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扬 纪宏
农村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农村保险需求的构成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对不同险种的需求是有层次之分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应分析模型,利用调查数据,测度和分析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能力,农村居民收入与农村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提出按不同地区建立农村保险体系的组合政策和数量标准。
关键词:
农村保险需求 农村居民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章勇
[目的]作为新兴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是有效促进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4R"原则对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期为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方法]采用层次分析从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综合评价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得出了权重值并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稳中有进,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4年发展趋势较为缓慢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2015年发展速度显著提升,2015年后又趋于稳定。在4个影响方面中,资源的循环利用属于核心因素,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作用最大,其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率、农户沼气池普及率及复种指数等方面;而资源减量投入指标与环境安全指标作用相当,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农用药品物品(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强度控制、农村用电强度、农业能耗指标控制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等方面的控制。相对而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较小,推动力较弱。[结论]重庆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4点对策与建议:(1)建设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开拓技术型市场;(2)调整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新政策、新结构;(3)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4)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加大信息透明力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福周 李琬钰
实施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准确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运用能值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陕南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循环经济发展初期,陕南总能值消耗大幅上升,经济发展对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依赖度较高,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有限。随着资源循环利用率和能值投资率的增加,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循环经济能值指数在2035年分别下降至2.26和2.05,说明坚持产业生态化,以绿色产业链建设为重点构筑陕南循环发展生态屏障是提升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晓萍
[目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方法]构建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对山西省2001~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因素可归纳为生产资料集约水平、资源修复水平和土地集约水平3方面。(2)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在2001~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01~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和2010~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升阶段。(3)2010年之后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一定成效,生产资料集约水平是促使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的主要动力。[结论]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产资料的集约是关键,可以从控制化肥、农药、农膜投入量,提升其有效利用系数等方面入手;其次要提升资源修复水平,利用秸秆还田的形式增加废弃物利用率,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袁小英
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维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2003—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逐年下降、波动上升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逐年上升,资源减化量水平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资源环境安全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资源减化量水平和资源环境安全水平成为制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本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寇修德 王建军 蔡文皎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的工业园区,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基础。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搭建了试验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试验区2005年至2017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经验证,试验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稳定,经济系统评分较高,科技文卫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社会进步缓步提升。与此同时也存在资源环境、人居环境、能耗、排放量等多方面的挑战与压力,未来需着力构建循环工业体系,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的产品生产技术,做实园区经济。
关键词: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循环经济 熵权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赛特 刘鹏飞 李菲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空间角度实证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并通过SPSS多元回归探索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部与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格局。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研发人员投入、科研经费投入、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其中,研发人员及科研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台德进 蔡荣
文章基于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探讨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和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结果显示,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分布格局;虽然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但相对差异在不断缩小,且主要来自区域内部,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较小;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想 李秉龙 张恒春
本文利用对北京、辽宁和河北三省市调查所获得的1033个农户样本,运用有序逻辑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收入、年龄、健康状况、对合作医疗满意度等因素对所有地区的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均有正向显著影响;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住房面积和结构等因素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宗教信仰、家庭人口、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有需要赡养的老人等因素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