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87)
- 2023(8894)
- 2022(7715)
- 2021(7275)
- 2020(6194)
- 2019(14039)
- 2018(13845)
- 2017(26446)
- 2016(13862)
- 2015(15410)
- 2014(15119)
- 2013(14700)
- 2012(13110)
- 2011(11327)
- 2010(10873)
- 2009(9384)
- 2008(8765)
- 2007(7055)
- 2006(5630)
- 2005(4486)
- 学科
- 济(57238)
- 经济(57188)
- 管理(40489)
- 业(39791)
- 企(31623)
- 企业(31623)
- 方法(30604)
- 数学(28213)
- 数学方法(27811)
- 财(16281)
- 农(16250)
- 中国(13421)
- 地方(13115)
- 农业(11643)
- 业经(11537)
- 务(11103)
- 财务(11070)
- 财务管理(11055)
- 技术(10944)
- 企业财务(10524)
- 学(9474)
- 贸(8801)
- 贸易(8795)
- 环境(8748)
- 易(8565)
- 和(8395)
- 制(7900)
- 理论(7700)
- 划(7046)
- 融(7036)
- 机构
- 学院(181045)
- 大学(179898)
- 管理(76360)
- 济(75466)
- 经济(74096)
- 理学(67108)
- 理学院(66473)
- 管理学(65219)
- 管理学院(64875)
- 研究(53184)
- 中国(40373)
- 京(35222)
- 财(33614)
- 科学(32949)
- 财经(27628)
- 业大(27424)
- 农(27273)
- 中心(27268)
- 江(26330)
- 经(25464)
- 所(24090)
- 经济学(23747)
- 研究所(22136)
- 范(22052)
- 师范(21811)
- 经济学院(21742)
- 农业(21220)
- 财经大学(20888)
- 经济管理(20835)
- 北京(20525)
- 基金
- 项目(135320)
- 科学(108407)
- 基金(99710)
- 研究(99340)
- 家(85843)
- 国家(85149)
- 科学基金(75683)
- 社会(64389)
- 社会科(61248)
- 社会科学(61233)
- 省(55654)
- 基金项目(53607)
- 自然(49344)
- 自然科(48266)
- 自然科学(48251)
- 自然科学基金(47361)
- 教育(45912)
- 划(44302)
- 资助(40225)
- 编号(39478)
- 部(30177)
- 重点(30011)
- 创(29534)
- 成果(29448)
- 发(28977)
- 创新(27680)
- 国家社会(27079)
- 科研(26420)
- 教育部(26397)
- 人文(26320)
共检索到249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洪 刘晓洁 李云
文章改进传统索罗余值法中资本和劳动弹性系数的确定方式,采用势分析的方法对要素弹性系数进行调整,通过索罗增长速度方程测算了湖北省2000—2016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及资本、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0—2016年期间,湖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波动式上升特点,总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和再上升三个阶段,科技进步贡献率绝对值增长近20个百分点。近些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变化较平稳,存在较小增幅;(2)湖北省的资本贡献率较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2000—2016年湖北省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为逐年递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洁 夏维力
在阐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概念与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索罗余值法对陕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针对陕西省耕地面积变动幅度较大的特点,在比较分析常用固定弹性法与变动弹性法后选择变动弹性法,结合SPSS 18.0软件测算出近年来陕西省物质费用弹性系数为0.353,劳动力弹性系数为0.636,耕地弹性系数为0.111;同时,对陕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首次表明,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周期为5年。最后,将测算结果与陕西省实况相结合,给出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献士 陈礼丹
采用灰色关联法和索洛余值法,对河北省2000-2011年物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在此期间,河北省物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出W型波动式变化;资本投入贡献率呈现出M型的波动式变化;劳动投入贡献率则基本呈现水平的态势。物流业科技进步平均贡献率在55%左右,资本投入平均贡献率为38%左右,劳动投入贡献率在7%左右。指出河北省物流业基本处于集约型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应加大物流科技的投入力度,以保持河北省物流业增长的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团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士元 何宽 樊在虎
文章针对当前在理论界和实践中使用索罗模型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时,对索罗模型认识的不全面、掌握的不深刻、使用中的混乱等问题,阐述了模型的推导过程,明确了模型参数和指标变量的内涵、确定、调整和使用方法,为使用索罗模型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提供详尽的清晰的理论与方法参考。
关键词:
科技贡献率 索罗模型 测算方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琼
本文基于Solow余值理论,利用湖北省1992-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使用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农村劳动力投入量和农业资本存量三个指标,测算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年均速度为3.59%、农业科技创新年均贡献率为26.59%。通过分析得出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为农业生产资本存量的增加和农业科技创新。最后指出,要实现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注重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成亮 高岚 林方杉
对索洛余值法在我国林业科技贡献率测算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计算了1991—2005年广东省林业的物质消耗、劳力投入,在此基础上测算"八五"、"九五"和"十五"广东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数值。通过分析和对比,对"十一五"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 索洛法 科技进步贡献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成亮 林方杉
在对福建省林业物质消耗、林业劳力投入量估算的基础上,基于索洛余值法对福建省1991~2005年的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得到"八五"、"九五"、"十五"期间的福建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12.12%,26.26%和28.33%。然后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并对福建省"十一五"福建省林业科技发展提出了加强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和教育等5个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林业 索洛余值法 科技进步 贡献率 测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文艳 吕春燕 肖士恩
经济增长及其质量问题是政府和学者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参考指标有一定的科学性。文章从结构生产函数入手,通过引入势效系数,使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更加科学。文章在具体测算过程中,对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存量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发现这五个变量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从而可以说明建立的回归模型更加符合统计学规律。最后,以回归模型为基础,按照文章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方法,测算了河北省1990-2012年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并针对测算结果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翁新光 余建安 张玉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凤莲 李双元
基于1992—2012年青海省种植业相关数据,运用索罗余值法对青海省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及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种植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与资本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值为47.42%,种植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仍低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分界线所对应的60%,种植业发展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关键词:
种植业 索罗余值法 科技进步 贡献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万忠 张超 方伟
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2007—2010年广东省水稻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二次分离。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对广东省水稻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升;良种、病虫害防控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是影响广东省水稻产业科技进步的最重要因素;广东省水稻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过于依靠物质投入、对市场流通信息和加工技术等不够重视等问题。
关键词:
水稻产业 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次分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成维 祁春节
本文论述了油料作物技术进步的内涵 ,利用Cobb -Douglas生产函数推导建立油料作物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定的数学模型 ,对湖北省 1 990—2 0 0 1年间油料作物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定与分析 ,结果表明这 1 2年间技术进步对湖北省油料作物的贡献份额为 3 5%左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秋霞 杨妍妍 高齐圣
文章利用邹突变点检验对我国1990-2006年的农业数据非为两个阶段,并针对每阶段建立协整模型以避免伪回归问题,进而由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计算各自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得到前后两阶段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37.69%和42.83%,最后给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农业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协整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农业部科技司 1 997年 1月 2 3日发出了“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的通知” ,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设计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作为农口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一使用方法。应用这一方法 ,测得我国“九五”期间 ( 1 995-2 0 0 0年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年平均值已达到 45% ,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 42 %。
关键词:
农业 科技进步 贡献率 测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