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41)
2023(16131)
2022(13268)
2021(12498)
2020(10477)
2019(23924)
2018(23395)
2017(44562)
2016(23658)
2015(26516)
2014(26019)
2013(26093)
2012(23563)
2011(21138)
2010(21029)
2009(19740)
2008(19460)
2007(17122)
2006(14988)
2005(13254)
作者
(66749)
(56284)
(55547)
(52944)
(35223)
(26859)
(25091)
(21961)
(21290)
(19658)
(19157)
(18927)
(17711)
(17507)
(17140)
(17032)
(16365)
(16218)
(16102)
(15866)
(13747)
(13741)
(13447)
(12946)
(12633)
(12537)
(12248)
(12159)
(11226)
(11179)
学科
(107778)
经济(107672)
(96181)
管理(78645)
(77585)
企业(77585)
(49203)
方法(48501)
数学(40040)
数学方法(39563)
业经(32624)
农业(32506)
(30091)
中国(27873)
(21060)
财务(21023)
财务管理(20994)
(20477)
贸易(20460)
(20199)
(20016)
企业财务(19825)
技术(19308)
地方(18971)
环境(18594)
(18207)
(18046)
(17845)
(17026)
(15729)
机构
学院(343420)
大学(335157)
(152629)
经济(150142)
管理(140700)
理学(121712)
理学院(120563)
管理学(118844)
管理学院(118215)
研究(112580)
中国(90763)
(69709)
(68566)
科学(66989)
(65692)
(55327)
业大(53744)
财经(53149)
中心(52719)
农业(52410)
研究所(50368)
(50296)
(48618)
经济学(46142)
北京(43290)
经济学院(41761)
经济管理(40512)
(40416)
(40220)
师范(39879)
基金
项目(234433)
科学(187721)
基金(174176)
研究(172093)
(151775)
国家(150434)
科学基金(130804)
社会(114318)
社会科(108326)
社会科学(108299)
基金项目(92367)
(90614)
自然(83354)
自然科(81352)
自然科学(81331)
自然科学基金(79909)
教育(75888)
(75278)
资助(70325)
编号(67681)
(52882)
重点(52314)
(51614)
成果(51478)
(50826)
国家社会(48665)
创新(47009)
(46276)
教育部(45239)
课题(45224)
期刊
(170912)
经济(170912)
研究(94788)
(68241)
中国(63550)
管理(52530)
(51941)
科学(49942)
学报(48428)
农业(47130)
大学(38697)
学学(37334)
业经(33805)
技术(31240)
(30815)
金融(30815)
财经(26012)
(25994)
经济研究(25524)
教育(23549)
问题(23382)
(22531)
技术经济(19693)
世界(18875)
资源(18435)
(17234)
(16928)
统计(16916)
现代(16191)
(15882)
共检索到502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谢俊奇  蔡玉梅  郑振源  林培  
研究目的发展适合于中国的农业生态区(AEZ)方法,并应用于全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评价的实践。研究方法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结果在2000年投入水平下的全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为食用粮58984.28万吨,油料3017.76万吨,糖料9744.46万吨。研究结论AEZ是宏观尺度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有效方法。受基础数据精度、评价参数适用性等影响,评价的结果仍然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仁元  
我国按照农业区划原则确定的九大农区是:东北区、内蒙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甘新区、青藏区。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农区的粮食生产格局和潜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我国九大农区资源情况、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入手,研究各大农区粮食生产潜力,从中寻找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双喜  徐玲  
利用对粮食主产省之一——安徽省的农户所做调研的数据,假设粮农将所有的闲置耕地全部用来满负荷生产粮食,且粮食单产达到本村庄近五年内的最高产量,测得安徽省户均有45%的增产潜力;若上述假设条件不变,进一步假设安徽省南部的三季生产区只生产两季,则粮食增产潜力变为25%;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再考虑气候对粮食单产的负面影响,则该比例变为11%。安徽省农户的粮食生产潜力之所以较大,是因为粮食的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综合服务组织缺失和粗放式管理存在缺陷。最后提出保护和实现安徽省粮食生产潜力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印军  易小燕  方琳娜  杨瑞珍  
【目的】分析未来中国耕地数量和粮食增产潜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1980/1996—2013年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系列数据为样本,应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基于中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预测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面积比、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并从"高产示范区单产水平"、"品种区试单产水平"、趋势单产等多视角分析未来全国粮食增产潜力。【结果】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32×10~8 hm~2,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面积占比为66﹕3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2×10~8 hm~2;从"高产示范区单产水平"看全国粮食总产有68.9%的增产潜力,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茂  张洪业  
我国耕地面积自 1 95 7年以来持续减少。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基本保证粮食自给 ,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根据 5 0a来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等统计资料 ,分析我国省际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差异 ,提出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的概念 ,定量分析各省耕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 ,为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变化具明显的省际差异 ,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示生产力较高的耕地在减少 ,生产力较低的耕地在增加。从东南向西北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逐渐下降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力最高 ,这些省市耕地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 ,东南部耕地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兴全  孙英玲  付仲鑫  那桂秋  郭春恒  
辽宁省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也是我国畜牧业大省。辽宁省城市人口比例较大,粮食加工业比较发达,饲料、口粮和工业用粮较多。近3年(2006-2008)全省粮食总产平均1806万吨,不仅实现了粮食总量自给有余,每年还有少量内销或出口。通过推广种植水稻、玉米新品种,采用水稻抛秧、玉米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使水稻、玉米单产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必须从育种的源头出发,开展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使转基因技术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涛  常庆瑞  刘京  刘梦云  齐雁冰  
【目的】对黄土台塬区县域耕地生产潜力现状进行评价。【方法】针对陕西合阳县耕地资源现状,选取立地条件(地貌类型、坡度、海拔)、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理化性质(土壤pH、有机质)、剖面性状(土壤剖面构型、土壤结构)、农田管理(农田基础设施、灌溉能力、障碍类型)5个方面的13个因子,建立耕地生产潜力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合阳县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陕西合阳县87 316.93hm2耕地中,1~6级耕地面积分别为872.23,13 124.13,25 365.18,30 323.57,16 440.34,1 191.48hm2。其中1~3级耕地主要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禾军  
本文依据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划分了我国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大的区域;并以县域为基础计算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程度,有约44%的县域技术进步低于全国水平。最后提出了科技兴粮的重点区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红  
一、提高粮食生产潜力的途径1、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增产潜力。根据我省的土地资源特点与水资源潜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粮食作物结构调整应稳定和适当增加高油大豆种植面积,扩大高产作物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专用玉米种植面积,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今后农产品精深加工要选择专用性品种。比如玉米就有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情  刘雪华  岳天祥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经济发展任务重,生态压力持续增大,为确保流域可持续的粮食增产,亟须根据流域内粮食生产潜力和现状生产等,进行流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通过作物产量限制因子逐级修正模型计算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潜力,并将潜力与现状产量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粮食生产潜力转化率,结合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淮河流域未来粮食生产的优化空间布局。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总潜力为1.95×108 t,约占全国粮食生产总潜力的16.5%,在保障未来在全国粮食安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2005年为例,淮河流域粮食实际产量为8195.54×104 t,总体潜力转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布  吴凯  陈印军  肖碧林  陈学渊  王小平  王勇  万富世  
初次制定了我国粮食生态的七区区划方案;利用"农业综合预测法"分析预测了2020年各粮食生态区域的增产潜力,判断到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可能迈上6亿吨台阶;在综合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发展的思路,点明了各区域粮食增长的主要途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宫连英  罗其友  陶陶  薛志士  
本文测算了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区粮食增产潜力:半干旱偏旱区201.7万吨,半干旱区941.38万吨,半湿润偏旱区1061.8万吨,半湿润区897.08万吨,黄河流域旱地合计可增产粮食3000万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富余  王大为  陈晓云  孙大为  吕立涛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立足于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辽宁省是国家粮食主产省份之一,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粮食生产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提升粮食生产潜力的主要途径与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荣生  
大渤海地区行政上包括辽、冀、鲁三省和京、津二市。土地面积51.88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41%。人口1.9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9%。人口密度达375人/km~2,是我国人口负荷最大的地区之一。耕地面积为26687万亩(1988年统计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6%,垦殖指数达34.3%,是我国高垦殖率地区之一。东临渤海,大陆岸线长达5635.01km,占全国大陆岸线总长的34.2%。临海的地理位置和漫长的海岸线,为发展海上交通、对外联系和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重工业所占比重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培华  方创琳  陈同斌  
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生产赖以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认为制约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主要生产性因素是资源短缺及环境问题,出路在于提高自然资源及物质投入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出了我国粮食生产潜力开发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途径,认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粮食单产。最后根据我国资源环境及经济状况的区域分布特征,提出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