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80)
2023(11760)
2022(10154)
2021(9607)
2020(8370)
2019(19651)
2018(19726)
2017(37852)
2016(20646)
2015(23617)
2014(23716)
2013(23368)
2012(21269)
2011(19014)
2010(19203)
2009(17693)
2008(17423)
2007(15527)
2006(13105)
2005(11264)
作者
(60128)
(50338)
(50302)
(47981)
(31856)
(24288)
(22908)
(19912)
(18978)
(17960)
(17148)
(16995)
(15879)
(15815)
(15656)
(15533)
(15398)
(14855)
(14552)
(14381)
(12588)
(12480)
(12216)
(11472)
(11285)
(11285)
(11173)
(11162)
(10286)
(10096)
学科
(85578)
经济(85502)
管理(59954)
(56838)
(47188)
企业(47188)
方法(45225)
数学(40415)
数学方法(39722)
(23221)
(21341)
中国(19661)
(18111)
业经(17591)
地方(17458)
(15506)
贸易(15495)
环境(15486)
农业(15363)
(15071)
理论(14503)
(13946)
(13870)
(13797)
财务(13735)
财务管理(13702)
企业财务(12939)
(12479)
技术(12471)
(11435)
机构
学院(294710)
大学(292036)
管理(116803)
(116450)
经济(113963)
理学(101922)
理学院(100828)
管理学(98629)
管理学院(98104)
研究(93041)
中国(69763)
(60898)
科学(60740)
(51331)
(51253)
业大(47467)
(47046)
中心(44507)
(43813)
研究所(43289)
财经(41676)
农业(40288)
(37839)
北京(37701)
(37340)
师范(36931)
经济学(35318)
(34644)
(34250)
技术(32458)
基金
项目(205822)
科学(161624)
基金(148991)
研究(146028)
(131004)
国家(129957)
科学基金(111811)
社会(90830)
社会科(86116)
社会科学(86090)
(82413)
基金项目(79062)
自然(75222)
自然科(73443)
自然科学(73422)
自然科学基金(72061)
(69124)
教育(68928)
资助(62196)
编号(59283)
重点(46795)
成果(46394)
(44907)
(43643)
(42989)
课题(40790)
科研(40261)
创新(40117)
计划(38721)
教育部(38248)
期刊
(120490)
经济(120490)
研究(75554)
中国(51928)
学报(48225)
(45183)
科学(44114)
(41087)
管理(40990)
大学(36505)
学学(34730)
农业(30540)
教育(29759)
技术(28690)
(22225)
金融(22225)
业经(21002)
财经(19903)
经济研究(18731)
(17177)
(17033)
统计(16957)
问题(16165)
(15433)
技术经济(15224)
(14971)
资源(14615)
决策(14046)
科技(13995)
商业(13339)
共检索到411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春艳  刘吉平  李秀霞  
文章将水资源用地引入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建立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结合吉林省梨树县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计算6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本研究对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区域规划或政策制定中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红  陈嘉伟  周鹏  
针对海岛城市特点,构建了专门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的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为海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以舟山市为例,使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2012年舟山市的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承载力,从而分析舟山市的土地利用情况。研究结果为:1综合考虑海岛城市海洋资源丰富而淡水资源稀缺等特点,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出专门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的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2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从质量、营养量以及热量三个角度分别进行测算,舟山市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LUSI分别为0.39、0.44以及0.49,均处于高度可持续发展状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东  封志明  杨艳昭  
以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ECCI),以分县为基本单元,系统评价了我国县域尺度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①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以生态赤字区为主,生态盈余区和生态平衡区为辅。不足1/5的人口分布在约2/3表现为生态平衡或盈余的国土面积上,而4/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不足1/3表现为生态赤字的国土面积上;②中国分县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呈较明显的不平衡性,大体由东南到西北呈现从严重超载到富富有余的分布态势。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已严重失衡,且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迁入较为集中的沿海城市地区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空间生态不平衡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樊毅斌  宗刚  
对已有的利用生态足迹计算高寒草原圣域生态承载力的文章进行了综述,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方法本身和计算中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了适当修正。在此基础上,以普兰县为例,具体地对该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更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成升魁  张丹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还保持着完好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浙江省青田县的环境状况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农业地区、浙江省、中国以及世界相比,青田县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具体来说,青田县2003年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人均生物承载力为0.6898 hm~2,其中,耕地和林地构成了生物承载力的主体部分,而水域和草地对生物承载力的贡献甚微;青田县人均生物承载力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明显较低,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6.2%和世界平均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翠娟  
[目的]河南省是农业大国,研究其农业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不仅对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将河南省农业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分别计算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畜牧产品人均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结果]河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2007年的1.491hm~2/人上升至2016年的2.164hm~2/人,增长率45.10%,而人均耕地承载力却未出现同步增长,生态赤字不断加大。(2)2007年河南省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101hm~2/人, 2016年上升至0.132hm~2/人,增长率3.1%;而人均草地承载力却出现下降,下降率达26.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2007—2016年河南省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水域承载力均未有太大变化。相比于耕地、林地和草地,其水域的供求差距最大。降低水域供求矛盾,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是关键。(4)在农、林、牧、渔业中,河南省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产业, 2007年人均林地生态足迹为0.052hm~2/人, 2016年下降为0.046hm~2/人,下降比率为11.54%;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也是在4个产业中唯一出现增长的产业,上升比率为27.90%,但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论]2011—2016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耕地保护、草地的确权及保护、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继续退耕还林是关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恒博  姚顺波  郭亚军  赵敏娟  
为了客观地评价生态承载力及其时空演化规律,通过构建以价值量为单位的生态足迹-服务价值法的生态承载力分析框架,选取2000~2015年陕西省97个区县的面板数据,运用全局Moran’s I、LISA集聚图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生态承载力指数的分布特征、演化路径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陕西省及三大地区生态承载力指数先快速升高后缓慢降低,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低值集聚现象明显,且向关中地区集中。(2)林地面积和当量因子价值是促进生态承载力指数提高的主要因素,人均消费价值是抑制生态承载力指数提升的主要因素。(3)影响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生态承载力指数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陕西省需要加大生态修复工程投入力度,减缓人均消费价值增长速度,实施差异化的生态承载力政策,以达到改善生态承载力的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国  龚久平  青鹏  潘科  胡启春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重庆市2000~2009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重庆市历年水资源承载力大于水资源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在逐年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生态足迹在逐年下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重点讨论了水资源生态足迹在三次产业间和城乡间的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文国  何明雄  潘科  祝其丽  周芸  樊毅  胡启春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对四川省2001—200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1—2009年间四川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率在逐步提高;干旱灾害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四川省历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均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情况较好。四川省水资源存在严重分布不均的现象,经济较为落后,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小的西部高原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大;经济较为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的东部盆地地区水资源量小,生态盈余较低,在绵阳、遂宁、内江、自贡等地出现生态赤字,水资源利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江平平  陈银蓉  张苗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土地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武汉市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武汉市生产性生态足迹较大,碳足迹剧烈增加;可使用的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武汉市一直处于严重的生产性生态赤字,其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因此,武汉市应调整发展战略,将低碳经济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家其  王佳  吴宜进  葛咏  王程昊  
以恩施地区2010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其201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分别与恩施地区贫困村分布密度进行空间耦合。研究表明:(1)恩施地区人均生态盈余为0.46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47 1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48hm2;(2)贫困村分布密度最高的来凤县、建始县人均生态盈余很少,而贫困村分布密度最低的利川市、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人均生态足迹最高和最低的县分别是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的生态承载力最高,人均生态盈余最高的是宣恩县、鹤峰县,万元GDP生态足迹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利川市,巴东县;(3)通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艳红  楚新正  金海龙  
文章对艾比湖地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2003年艾比湖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222 hm2,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为3.193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029 hm2。表明艾比湖地区的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从该区人均生态足迹的供给需求结构看,耕地、建筑用地、林地、化石燃料用地出现人均生态赤字,表明艾比湖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消耗当地土地和能源资源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水域、草地虽出现人均生态盈余,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对生态供给丰富,主要与地方采取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措施等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先贵  肖玲  兰叶霞  王书转  马彩虹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 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 年的0.5508 ha 逐年增加至2002 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 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 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 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 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 年和2015 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ha 和1.25...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北京市是我国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北京市1990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以期为适应北京大都市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寻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实现该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1990年~2003年,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阶段性变化,1995年以前人均生态足迹逐渐增大,1995年以后呈逐渐减小趋势;而万元产值生态足迹呈持续减小趋势。1996年~2003年,北京市总的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均大大超过其土地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从横向比较看,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全球和中国平均水平。可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贺成龙  
应用水电工程的能值足迹模型,构建生态盈余(EP)、生态影响系数(γ)、生态平衡时间(Te)、生态盈余时间(Ts)参数,实现对三峡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生态效应的定量评价。研究表明:1)三峡工程建设期的能值足迹占用为5.92×10~8hm~2,水库移民是其主要方面(占56.12%),做好移民工作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2)2014年,三峡工程的生态承载力供给为4.38×10~7hm~2,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贡献最大的是水力发电(占59.48%),其次是库区航运、对下游的补水和防洪效益,分别占15.45%、9.74%和7.36%。3)库区水质污染是三峡工程运行期的最大影响因素,每年的能值足迹占用为1.04×10~7hm~2(占70.94%),其中,COD、TN、TP和Hg分别占28.7%、26.50%、5.75%和5.37%;其次是生态及地质灾害等的防治(占21.68%);泥沙淤积的影响比预计的小(占6.20%)。控制入库水污染物并对已经入库的水污染物采取减量化措施,是控制和减小三峡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关键。4)在维持2012—2014年平均投入产出、合理使用年限为150 a的情况下,三峡工程将在2026年实现生态平衡;生态影响系数为0.15,影响等级为Ⅰ级,三峡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是积极有利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