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9)
- 2023(10992)
- 2022(9481)
- 2021(8857)
- 2020(7651)
- 2019(17764)
- 2018(17711)
- 2017(34771)
- 2016(18864)
- 2015(21263)
- 2014(21342)
- 2013(21110)
- 2012(19377)
- 2011(17428)
- 2010(17200)
- 2009(15866)
- 2008(15616)
- 2007(13657)
- 2006(11391)
- 2005(9805)
- 学科
- 济(81867)
- 经济(81791)
- 管理(53479)
- 业(50475)
- 方法(40994)
- 企(40819)
- 企业(40819)
- 数学(37187)
- 数学方法(36704)
- 财(21204)
- 农(20683)
- 中国(20231)
- 学(17403)
- 地方(17155)
- 业经(14995)
- 务(14014)
- 财务(13972)
- 财务管理(13943)
- 农业(13810)
- 贸(13321)
- 贸易(13318)
- 企业财务(13205)
- 易(12903)
- 制(12649)
- 环境(12412)
- 和(11261)
- 理论(10818)
- 土地(10701)
- 技术(10463)
- 划(9976)
- 机构
- 大学(267910)
- 学院(267877)
- 济(108164)
- 管理(106203)
- 经济(105790)
- 理学(92511)
- 理学院(91433)
- 管理学(89716)
- 管理学院(89217)
- 研究(85366)
- 中国(64041)
- 京(55577)
- 科学(55044)
- 财(48184)
- 农(46221)
- 所(42643)
- 业大(42477)
- 中心(41443)
- 财经(39602)
- 研究所(39104)
- 江(38693)
- 农业(36855)
- 经(35999)
- 范(34394)
- 师范(34030)
- 北京(33895)
- 经济学(33577)
- 院(31189)
- 州(30892)
- 经济学院(30649)
- 基金
- 项目(187974)
- 科学(148575)
- 基金(138451)
- 研究(132172)
- 家(121267)
- 国家(120346)
- 科学基金(104135)
- 社会(84711)
- 社会科(80447)
- 社会科学(80420)
- 基金项目(74573)
- 省(73768)
- 自然(69821)
- 自然科(68202)
- 自然科学(68184)
- 自然科学基金(66918)
- 划(62231)
- 教育(60736)
- 资助(56419)
- 编号(52683)
- 重点(42418)
- 部(41698)
- 成果(40724)
- 发(39804)
- 创(38554)
- 科研(36983)
- 创新(36223)
- 课题(35459)
- 教育部(35433)
- 计划(35370)
- 期刊
- 济(108860)
- 经济(108860)
- 研究(69506)
- 中国(46325)
- 学报(42835)
- 农(40239)
- 科学(39945)
- 财(38897)
- 管理(34733)
- 大学(31910)
- 学学(30463)
- 农业(27369)
- 技术(23158)
- 教育(20240)
- 融(19495)
- 金融(19495)
- 财经(18962)
- 业经(18406)
- 经济研究(17020)
- 问题(16787)
- 经(16228)
- 资源(14875)
- 统计(14676)
- 业(14596)
- 策(13342)
- 版(13311)
- 技术经济(13196)
- 理论(12353)
- 决策(12234)
- 财会(12058)
共检索到371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乔佳 宁小李 卢雅洁
为深入了解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规律,以1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信息熵权法对2003—2012年间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集约度由0.40提升至0.47,区域间差异日趋缩小;从空间上看,呈现"中东部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程度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对推进城镇化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卞兴云 冉瑞平 贾燕兵
结合山东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出发构建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山东省地级城市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省内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和区域变化情况,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5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而2006年比2005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稍有下降;(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沿海城市向内地递减,尤其以山东省西南部边缘城市集约度水平最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济南和青岛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集约评价 区域时空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爱请 葛京凤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存量土地却存在粗放利用现象,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首次针对全省范围内不同规模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城),采用“同质异量”的指标合理值,从宏观上评价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划分出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4种类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划分的潜...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潜力评价 河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卓凤莉
土地生态安全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研究土地生态安全对实现土地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集对分析理论和熵权法相结合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根据模型对河北省2003—201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总体上看,2005—2008年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出现了一定的反复,但是2009年之后出现了好转。河北省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光 何兰 王艺积 熊瑞东 程武学
[目的]河北省易县是太行山片区的典型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征明显。研究该县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变化,可以为区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对Landsat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分析,获取易县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格局,在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信息熵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的进行有效空间化,探索土地利用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变化规律。[结果]1990—2017年,研究区耕地和草地的面积均明显减少,主要转移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净增14 241.38hm~2;动态度持续增大,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日渐活跃,其中近7年的动态度达到2.50%;4个时间节点的信息熵值分别为1.309、1.330、1.349、1.353,呈不断升高趋势,表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各类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类型已经逐渐完善,区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趋向自然生态方向,平原地区城市化率最高,偏离自然生态方向较大;低山丘陵地区的城市化率较低,趋向自然生态方向程度显著。[结论]通过分层次、多算法相结合,能够深入有效地分析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对于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崔丽 许月卿
我国人多地少,农用地集约利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以河北省县(市)为评价单元,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和持续状况四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1985~2005年河北省各县(市)的农用地集约度,并进行农用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异分析,以期为河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土地投入强度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较大,各县(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农用地的投入强度和持续状况都表现出提高的趋势,而农用地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则有所下降。
关键词:
集约利用 农用地 县市 河北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进涛 谭术魁 汪文雄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研究湖北省12个城市2002—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DPSIR模型和主成份分析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明显,沿长江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聚集带,而鄂西北、鄂东南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2002—2006年间,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均有所提高,但差异明显。研究结论:基于DPSIR模型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主观性影响,解释各指标体系之间的相关性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关系,揭示出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间、空间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一中 曹裕
将"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理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赋存状况也是重要的制约条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还要重视系统压力状态的调节和系统反馈能力建设。研究也表明,PSR评价指标体系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需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富刚,郝晋珉,李运生,姜广辉,杨君,丁忠义
本文基于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法,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对县域尺度下土地利用程度进行时空变异分析。通过对1985、1995和2000年三个时间点的研究,表明:(1)1985—2000十五年间.曲周县的土地利用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其中以槐桥乡最为显著;(2)曲周土地利用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东部、西部地区明显高于南部及东南部地区。最后,文章结合区域实际,从自然、社会、经济、区位特征和科学技术五个方面对曲周县土地利用程度的时空变异进行驱动力分析.为调控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因子分析法 曲周县 土地利用程度 驱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户艳领 陈志国 刘振国
文章从需求居高不下,投入压力积聚;供给增长有限,地下水开采程度不断加深;部分地区水资源污染、浪费以及利用的低效率等方面,总结了河北省农业用水的现状及问题,进而选取水资源消耗、水资源自然条件、水资源技术条件和经济产出效益4方面的指标构建了农业用水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数据的时间序列矩阵,应用熵值法进行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通过实证分析得到2005~2012年各年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研究结论:影响农业用水效率的因素中,技术条件贡献率最大,其次为产出效益、消耗程度和自然条件;农业用水综合指数近几年有所增长但呈现波动态势,技术条件指数走势与其趋同,其他影响因素对水资源效率贡献度变化...
关键词:
熵值法 水资源 效率 农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梅 许新宜 王红瑞 王峰
在阐述虚拟水、水足迹概念,概述基于产品虚拟水含量的水足迹计算方法基础上,以河北省为例,计算了1995—2008年该省11个行政区的水足迹及其相关指数(水资源匮乏度、水资源依赖度、水资源自给率及水足迹强度),分析了水足迹和水足迹强度时间序列,并通过水足迹及其相关指数的系统聚类将河北省进行了空间分类,最后从虚拟水贸易平衡、水足迹与三次产业产值对比分析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各行政区水足迹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水足迹呈现增长趋势,而水足迹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空间上看,各行政区在水资源消费类型、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匮乏程度、对当地水资源依赖度和水足迹外部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
水足迹 虚拟水 产品消费和贸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孔祥斌,张凤荣,齐伟
发展经济学和农户微观行为理论对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机理分析表明,农户在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目标的差异,其发展必然经历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佳化、利润最大化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表现为土地的用途转换,既边际土地向耕地转移,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地产出能力却很低。第二个阶段,农户对土地的利用目标,既考虑家庭需要,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此时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就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寻求利润最大化,土地利用就会向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转移,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第三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土地向利润最大化转移。在耕地内部,粮食生产如果没有规模,轻者会导致投入的降低,重者会导致土地的荒芜。实证分析表明曲周目前处在第二个阶段,表现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大量物质投入的增加,随着追求利润的阶段发展,投入比重必然会向经济作物转移。
关键词:
农户行为 土地利用 集约化农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都沁军
本文在分析城市化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城市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河北省 城市化水平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成新 张本丽 姚士谋
21世纪的中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支撑了区域的快速发展,但城市用地的急剧扩张带来耕地锐减、社会矛盾加剧等严峻问题,土地集约利用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构建城市用地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山东省城市用地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阐释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各城市土地投入程度不断增强、土地产出效益不断增加、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土地利用强度波动较大,城市用地总体上趋于集约化、高级化;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大致可分为持续上升型、偶变型、波动上升型、先升后变型四种类型;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土地集约度 时空差异 山东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宇硕 白永平
文章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甘肃省的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度水平明显提高,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影响集约度水平的四个因素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其中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主导因素由土地利用程度逐渐转变为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各因素的空间差异也十分明显,城市土地集约度的空间形态呈以嘉峪关市和金昌市—武威市和兰州市—庆阳市为中轴线的"三轴点"...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 时空差异 甘肃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