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8)
- 2023(13916)
- 2022(11985)
- 2021(11219)
- 2020(9670)
- 2019(22601)
- 2018(22593)
- 2017(43197)
- 2016(23735)
- 2015(26939)
- 2014(26865)
- 2013(26474)
- 2012(24311)
- 2011(21737)
- 2010(21772)
- 2009(20017)
- 2008(19588)
- 2007(17279)
- 2006(14745)
- 2005(12695)
- 学科
- 济(100854)
- 经济(100767)
- 管理(65654)
- 业(61360)
- 企(49504)
- 企业(49504)
- 方法(48409)
- 数学(43492)
- 数学方法(42764)
- 农(27702)
- 地方(27031)
- 中国(23141)
- 财(23034)
- 学(20502)
- 业经(20323)
- 农业(18626)
- 环境(17463)
- 贸(16764)
- 贸易(16754)
- 易(16158)
- 理论(15518)
- 制(15501)
- 和(15374)
- 务(14574)
- 财务(14512)
- 财务管理(14478)
- 技术(13931)
- 地方经济(13843)
- 企业财务(13601)
- 划(13411)
- 机构
- 学院(330593)
- 大学(326757)
- 济(129974)
- 管理(129672)
- 经济(127050)
- 理学(112773)
- 理学院(111462)
- 管理学(109066)
- 管理学院(108459)
- 研究(106346)
- 中国(79133)
- 科学(69116)
- 京(68530)
- 财(56920)
- 农(56178)
- 所(53421)
- 江(52474)
- 业大(51693)
- 中心(51503)
- 研究所(49105)
- 财经(46051)
- 范(44272)
- 农业(44124)
- 师范(43794)
- 北京(41959)
- 经(41697)
- 州(40495)
- 经济学(39165)
- 院(39039)
- 技术(36327)
- 基金
- 项目(231902)
- 科学(182578)
- 基金(166873)
- 研究(166619)
- 家(145614)
- 国家(144429)
- 科学基金(124806)
- 社会(103797)
- 社会科(98324)
- 社会科学(98294)
- 省(94456)
- 基金项目(89174)
- 自然(83228)
- 自然科(81186)
- 自然科学(81166)
- 自然科学基金(79644)
- 划(78407)
- 教育(77918)
- 资助(69018)
- 编号(68238)
- 成果(53498)
- 重点(52754)
- 发(50730)
- 部(50148)
- 创(48282)
- 课题(47422)
- 创新(45121)
- 科研(45054)
- 计划(42978)
- 大学(42811)
- 期刊
- 济(137699)
- 经济(137699)
- 研究(86542)
- 中国(61245)
- 学报(51654)
- 农(49314)
- 科学(47904)
- 财(45025)
- 管理(44631)
- 大学(38859)
- 学学(36700)
- 教育(34686)
- 农业(33946)
- 技术(32106)
- 融(25821)
- 金融(25821)
- 业经(24188)
- 财经(21432)
- 经济研究(21119)
- 业(18844)
- 资源(18547)
- 问题(18487)
- 统计(18386)
- 经(18333)
- 策(16960)
- 技术经济(16585)
- 版(16262)
- 图书(15538)
- 科技(15333)
- 决策(15297)
共检索到470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莹 林文鹏 宗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足迹模型作为定量化可持续评价的重要理论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结合遥感产品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构建了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模型,调整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并增加了污染物账户。在此基础上,应用传统模型和改进后的模型分别计算了南通市2000~2013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改进模型下的南通市2000~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都是稳步增长的,改进后的模型变化较小;(2)南通市2000~2013年生态承载力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3)南通市连续14年出现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0.308 6 hm~2/人上升到0.587 7 hm~2/人,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可见,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研究区自然资源利用状况。最后,针对南通市生态不安全状况,从土地结构、能源消费等方面提出减少生态足迹的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芳怡 濮励杰 张健
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该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论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997hm 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4.7228hm 2/人,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记红
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关心的热点,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而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分析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增加经济对就业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运用就业弹性系数指标,从总量上和三大产业结构发展上对南通市的经济增长和从业人员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关键点、动力源、新渠道、新手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增长 就业弹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陆辉 陈晓峰
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耦合点是产业集群的生态化,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也是产业集群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循环经济思想,把产业集群生态化改造看成是一项渐进的系统工程,并以南通市为例,在对其产业集群发展及生态化演进整体判断的基础上,从企业、产业、政府等多层面提出传统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战略重点和思路设计。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传统产业集群 集群生态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术桐 黄贤金
为定量地描述一个区域对其自然环境的负荷,论文利用区域系统物质代谢的方法研究了南通市全市范围内食物、能量、水、物质和废弃物的输入与输出。在研究期限内(1996~2002年),固体废弃物输出的增长率高于固体物质输入的增长率,而废水输出的增长率低于淡水输入的增长率。南通市区域代谢的速率正在持续上升。2002年非食物性资源的消耗总量是食物需求的15.8倍。化石燃料能量及电能的消耗是人体能量需求的17.9倍,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48.36倍。南通市区域代谢的趋势是上升的。尽管各种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了,部分物质的循环利用率也上升了,但是还不足以降低其对陆地、水体和大气环境的压力。最后提出降低区域代谢...
关键词:
物质代谢 南通市 输入 输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七零
以江苏省耕地生态足迹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把太阳辐射、降水量、土壤肥力、土地利用效率、耕地面积等作为构成承载力的实质因素,计算了江苏省不同地区的耕地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就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而言,苏北地区普遍大于苏中和苏南地区,盐城市、淮安市和宿迁市最大,无锡市、南京市和苏州市最小。就人均耕地生态足迹而言,苏南地区普遍小于苏北和苏中地区,盐城市、南通市和淮安市最大,而无锡市、苏州市和常州市最小。江苏省13个地市的生态差额指数都小于0.5,即耕地都处于不可持续性状态,其区域差异是:南北两端好于中部,南端的苏州市、无锡市最好;而江苏中部,又是中间好于东西两侧,东侧的南通市、盐城市最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仇蕾 崔韵文
测算了江苏省2005~2015年间的生态足迹,构建LMDI生态足迹分解模型分析了土地结构、技术、经济和人口因素对生态足迹变动的影响,并利用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和泰尔指数分别测算江苏省生态足迹主要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2.82 hm2/人增长到2015年的3.88 hm2/人,年增长率为3.24%。土地结构变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递增对生态足迹的增长起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抑制资源消耗。技术和经济水平是影响江苏省生态足迹变动的主要因素,总体差异在逐年递减,苏南、苏中、苏北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江苏省应加强区际协调发展,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技术学习、经济互补。
关键词:
江苏省 生态足迹 影响因素 区域差异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先 谢屹 常菁菁 牟格格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比较了2001~2009年生态足迹变化,并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了江苏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生态足迹测度方法的理论再思考,评价江苏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发展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问题,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针对江苏省严重的生态问题,建议江苏需要进行经济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江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育军 黄贤金 肖思思 王舒
选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绿当量、人均生态足迹赤字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作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表征指标,借助DEA模型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和资源投入的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苏州市10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而言绩效良好,DEA有效年份占30%,弱有效年份占20%,无效年份占50%,并且无效年份的效率指数都在0.97以上;(2)导致苏州市最近5年生态环境建设DEA无效的原因主要是资源投入不足,生态用地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刚性约束;(3)通过调整生态环境建设要素投入比例,各种生态环境指标值都将有所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也将显著改善;(4)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绩效下降还受...
关键词:
DEA模型 生态环境建设 绩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成升魁 袁正 李静 戴忱
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然背景,但是流域内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太湖流域污染足迹模型,以流域上游常州市为例,通过定量分析与模拟污染物排放,综合评估水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①2007年常州市最大污染足迹为69960.75hm2,总污染足迹为167190.37hm2,人文驱动力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常州市市区以及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的中心城镇;②常州市水环境演变的直接人文驱动力主要是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排放,2007年常州市有机物、氮和磷污染足迹分别为34814.01hm2、62415.61hm2和69960.75hm2,有机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勤 陈启泷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阐述了城乡教育差异的表现,分析了国家教育投资和家庭教育投资在南通城乡之间的分配差异及其原因,提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 教育公平 教育成本 均衡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娜 曲福田 冯淑怡 邵雪兰
定量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地区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对区域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计算了江苏省苏锡常地区1991—2008年能源消费碳足迹,采用岭回归函数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拟合,采用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碳足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91—2008年能源消费碳足迹平均增长速度为15.30%,能源消费碳足迹分配率以煤炭为主,石油所占比例呈波动下降趋势,天然气所占比例上升较快,能源消费碳足迹产值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②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两者关系模型拟合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③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足迹之间处于相对脱钩与复钩的波动状态,从另一侧面验证了目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常州 丁登山 邬震
本文应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模型,在简要介绍该理论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南通市的1995~200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通过对生态足迹的供需平衡状况分析,阐述了南通市生态足迹的三个阶段,并计算出三个产业的生态足迹占用比例。结果表明:南通市1995~2002年间人均生态赤字逐年上升;第二产业生态足迹占用最大。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南通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濛 濮励杰 张跃进
沿海开发古已有之,且从未停息。在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开发规模和速度也以几何级数增长。现阶段,随着国家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一轮沿海开发建设的大潮已悄然兴起,而同时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容小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