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2)
2023(12711)
2022(10815)
2021(9951)
2020(8759)
2019(19954)
2018(19719)
2017(38176)
2016(20656)
2015(23438)
2014(23439)
2013(23124)
2012(21243)
2011(19166)
2010(18890)
2009(17326)
2008(17105)
2007(15231)
2006(12820)
2005(11298)
作者
(59338)
(50017)
(49699)
(47356)
(31150)
(23900)
(22753)
(19580)
(18720)
(17420)
(16894)
(16823)
(15659)
(15549)
(15493)
(15251)
(15246)
(14784)
(14294)
(14199)
(12285)
(12191)
(12165)
(11406)
(11334)
(11163)
(10908)
(10848)
(9979)
(9957)
学科
(91566)
经济(91455)
管理(57825)
(56572)
(45482)
企业(45482)
方法(43120)
数学(38575)
数学方法(38078)
(24417)
(22400)
中国(20917)
地方(20791)
业经(18925)
(18230)
(16637)
农业(16283)
(15206)
贸易(15201)
(14721)
(13655)
财务(13608)
财务管理(13574)
(13246)
技术(13211)
环境(12927)
企业财务(12874)
产业(12469)
(12295)
银行(12260)
机构
学院(296324)
大学(295658)
(123137)
经济(120703)
管理(116454)
理学(101551)
理学院(100442)
管理学(98566)
管理学院(98021)
研究(96797)
中国(72101)
(60633)
科学(60614)
(55102)
(49002)
(48355)
中心(46310)
业大(44790)
财经(44603)
研究所(44324)
(43452)
(40482)
农业(38615)
经济学(38440)
(38233)
师范(37820)
北京(37296)
(35340)
经济学院(34987)
(34468)
基金
项目(206326)
科学(163593)
基金(151082)
研究(148315)
(132053)
国家(131018)
科学基金(112881)
社会(95109)
社会科(90275)
社会科学(90252)
(81103)
基金项目(80671)
自然(73770)
自然科(72010)
自然科学(71989)
自然科学基金(70691)
(68529)
教育(67919)
资助(61231)
编号(59624)
成果(47162)
重点(47119)
(45697)
(45313)
(43128)
课题(40618)
创新(40420)
科研(40253)
国家社会(39643)
教育部(39009)
期刊
(128499)
经济(128499)
研究(79425)
中国(51197)
学报(45611)
科学(43214)
(43197)
(43163)
管理(40149)
大学(34650)
学学(33025)
农业(29244)
技术(26519)
教育(25668)
(23008)
金融(23008)
业经(21880)
财经(21771)
经济研究(20476)
(18733)
问题(17763)
统计(15859)
(15654)
技术经济(15056)
(14522)
资源(14292)
(14146)
商业(13739)
科技(13541)
理论(13491)
共检索到416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熊必琳  陈蕊  杨善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蕊  熊必琳  
本文改进了现有的产业梯度系数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全国31个省市26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晓菊  刘祥东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可靠途径,本文在总结目前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西部十省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基于各省产业的基础情况和与东部地区的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定西部各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维芳  李光德  
本文回顾了产业转移的相关文献,改进了现有产业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大珠三角11个市服务业的19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珠三角服务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平  
一、导论 近10年来,国际、国内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的特点和发展动向除了呈现规模扩大化、结构高度化、方式多样化外,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产业转移呈现区域内部化。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但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演进,而且还存在着区域内、区域外之间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转移。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程宝栋  印中华  
一、中国木材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必然性由于木材产业技术相对成熟,手工环节较多,对规模经济的要求不高,没有很高的行业进入壁垒,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且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因此,中国木材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发展迅速,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中国木材产业竞争力的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平川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众多跨国IT企业更加注重以外包、合资、合作等形式实现产业的全球性战略转移。分析了信息产业转移与西部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总结了西部IT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梯度转移格局中的西部IT产业发展复制进化学习博弈模型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在IT产业全球性转移的趋势中,尽可能地实现产业转移双方的合作共赢,努力增大产业转入方利益的同时,促进产业转入方的技术吸收、消化与再创新利益,有利于增强转入产业的根植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安增军  刘琳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各国或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会促进彼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又会反过来推动它们之间的产业转移。为此,文章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阶段性特征来考察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现实基础,进而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机理及其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推动我国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明之  谢浩  
本文对2003~2013年的低梯度地区的制造业行业中类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产业梯度是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第一变量。而进一步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细化数据显示,在空间方面,同梯度地区之间边际产业的域内转移往往强于域外转移;在时序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早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结构方面,高、低梯度地区因产业转移整体上步入产业结构上升通道,特别是制造业在高梯度地区呈现明显的逆梯度集聚或转移趋势。为此,高梯度地区可通过渐次扩大区域经济联系的方式拓展域内产业空间转移范围,低梯度地区可通过有所侧重地构建地区产业高地的方式为向域内更低梯度地区转移产业积蓄产业势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河  肖艳玲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三重开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三重开放能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国际开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省际开放水平表现出直接负向作用、省内开放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国际与省际开放水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转移程度较高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河  肖艳玲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三重开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三重开放能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国际开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省际开放水平表现出直接负向作用、省内开放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国际与省际开放水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转移程度较高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正松  万青  
劳动力成本是促使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比较不同地区劳动力成本时,不能只比较名义工资,而应该将名义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结合起来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现象。导致区域间产业转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在经过长期快速发展之后,仍然保持了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因此,从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国家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吸引民间资本更多地投资于中西部,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产业转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国胜  杨怡爽  
面对东部的产业转移,我国中西部的区域发展战略均暗含了"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部署,并希望以此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收敛。借助于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要素流动,运用2000-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内劳动力在区域间的转移。结果显示:整体上制造业在东、中、西部之间并未发生大规模的转移;虽然制造业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发生了明显的梯度转移,但只表现为由东部向中部的转移;制造业内资本技术密集型、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未发生明显转移,现有产业转移仍然集中在东部内部,但出现了由东部内部转移向中部扩散的趋势。因此,西部需要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并寻找新的着力点,中部需要重点遴选承接的产业类型,同时为应对东南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小燕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创造性地将发展国际贸易、产业跨国转移与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统筹起来,这不仅有助于改变沿线各国产业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跨越性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将沿线各国的产业结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将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对比,结合相关贸易和直接投资情况,发现我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转移贸易比较劣势产业,同时将贸易优势产业向西部沿边贸易口岸集聚,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实现国内跨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炳良  
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以优先发展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为特点的经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策倾斜使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资金回报率大大高于其他地区,对国内外资金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然而,全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