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1)
- 2023(15189)
- 2022(13260)
- 2021(12290)
- 2020(10275)
- 2019(23656)
- 2018(23160)
- 2017(44936)
- 2016(24202)
- 2015(27066)
- 2014(26915)
- 2013(26344)
- 2012(23797)
- 2011(21399)
- 2010(20934)
- 2009(18921)
- 2008(18025)
- 2007(15324)
- 2006(13133)
- 2005(10987)
- 学科
- 济(101095)
- 经济(100997)
- 管理(70099)
- 业(64542)
- 企(53258)
- 企业(53258)
- 方法(50935)
- 数学(45526)
- 数学方法(44962)
- 农(25938)
- 财(24343)
- 中国(23762)
- 地方(23122)
- 学(21147)
- 业经(21046)
- 环境(18334)
- 农业(17693)
- 贸(17091)
- 贸易(17085)
- 易(16522)
- 务(15946)
- 财务(15878)
- 财务管理(15846)
- 和(15596)
- 理论(15282)
- 企业财务(15070)
- 技术(15065)
- 制(14504)
- 划(14048)
- 融(13015)
- 机构
- 大学(335661)
- 学院(335138)
- 管理(137299)
- 济(132720)
- 经济(129992)
- 理学(121034)
- 理学院(119745)
- 管理学(117510)
- 管理学院(116919)
- 研究(106619)
- 中国(77835)
- 京(69384)
- 科学(67874)
- 财(58713)
- 所(51352)
- 农(51320)
- 业大(51119)
- 中心(49783)
- 财经(48679)
- 研究所(47505)
- 江(45652)
- 经(44541)
- 范(44207)
- 师范(43782)
- 北京(42954)
- 经济学(40618)
- 农业(40304)
- 院(39870)
- 州(37906)
- 经济学院(37099)
- 基金
- 项目(245127)
- 科学(194069)
- 基金(179443)
- 研究(177221)
- 家(156278)
- 国家(155056)
- 科学基金(134821)
- 社会(112621)
- 社会科(106889)
- 社会科学(106861)
- 省(95916)
- 基金项目(95760)
- 自然(89053)
- 自然科(86930)
- 自然科学(86910)
- 自然科学基金(85312)
- 教育(81726)
- 划(80469)
- 资助(74337)
- 编号(71563)
- 成果(55354)
- 重点(55031)
- 部(53981)
- 发(52116)
- 创(50764)
- 课题(48512)
- 创新(47386)
- 科研(47284)
- 国家社会(46589)
- 教育部(46495)
- 期刊
- 济(132641)
- 经济(132641)
- 研究(91597)
- 中国(54892)
- 学报(52744)
- 科学(48633)
- 管理(46909)
- 农(44530)
- 财(43253)
- 大学(40622)
- 学学(38444)
- 教育(34123)
- 农业(31666)
- 技术(29504)
- 融(24280)
- 金融(24280)
- 业经(22658)
- 财经(22613)
- 经济研究(21583)
- 经(19141)
- 问题(17279)
- 资源(17187)
- 理论(16464)
- 科技(16438)
- 统计(16406)
- 图书(16222)
- 业(15969)
- 技术经济(15910)
- 版(15371)
- 实践(15283)
共检索到459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育军 李小雁 张思毅 李广泳
本文对月保证率设定法进行改进,不仅考虑了不同保证率年份河流生态需水的差异,而且对不同的生态需水推荐流量等级进行了区分。随后采用改进月保证率设定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的河流生态需水特征,结果表明:布哈河和沙柳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但增加或减少趋势不明显,夏季径流量年际波动最为明显,而径流量年内分布均呈单峰变化态型,峰值都出现在7月-8月份;伴随着保证率的降低,河流生态需水量不断增加,而且需水等级越高、增加幅度越大,同时不同保证率年份河流逐月生态需水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平水年(P=50%)青海湖流域两条主要河流布哈河和沙柳河适宜的生态需水量分别为2.18亿m3、1.36亿m3,枯水年(P=9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姜翠红 李广泳 程滔 陈占涛 张浩然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对于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福祉与经济发展分析、政策框架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选取以高寒草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从植被茂盛程度和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时间两个维度修正后的EGESV模型,分别对青海湖流域2000年、2012年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青海湖流域内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157.9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24亿元。2000年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现水域>草地>森林>农田>荒漠>城镇,2012年荒漠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超过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惠梅 张安录
通过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和气候、GDP、个人储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以识别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控和管理青海湖区域生态保护。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估值,MATLAB.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的湿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下降11.16%、13.23%,主要是受到GDP和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但对GDP变化并不敏感,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2)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农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下降了57.93%,主要受气候暖干化和城市化的驱动所致,同时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慧 陈克龙 曹生奎 韩艳莉 马进
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的基础上,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订正,构建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单价表,并在此基础上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40.88×108元。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为:水体>草地>湿地>灌丛>农田>荒漠,其中,废物处理功能贡献最大,原材料生产功能贡献最小。研究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小雁 许何也 马育军 王建华 孙永亮
研究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识别流域人类活动特征和分析区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977~2004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程度等方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1977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流域内生态用地数量逐渐减少,其中水域面积净减少292.70km2;②对草地的开垦占用是流域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1977~2004年因湖泊水位下降而增加的沙地面积为103.22km2;③1977年以来,流域内除2000~2004年水域面积减少速率显著上升达0.71%外,其他主要类型土地面积变化速率不断减缓;④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天琦 何俊仕 董克宝 张静 延玮辰 王磊
以蒲河流域为例,以改善水环境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以生态分区为前提,同时满足人类正常生产活动的生态环境需水估算模型。该模型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了蒲河流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比简单的水文模型更为符合蒲河流域的实际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蒲河流域进行生态分区,针对各生态分区对生态需水的需求不同,分别估算需水值。其中包括河道基本生态需水、河道蒸发需水,河道渗漏需水等。在考虑生态需求的同时,针对蒲河季节性河流且人工干扰严重的特点,对蒲河流域生态需水量值进行估算。计算结果表明,蒲河流域生态需水总量为4 538.46万m3,并具有年内变化显著、受人类活动(污水排放量、人口密度等)影响各分区差距显著等特点,研究成果为今...
关键词:
生态需水 分区 蒲河流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华武 李小雁 赵国琴 李广泳 李舟 李柳
稳定同位素方法已被广泛用来研究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来源分析、不同水体间补给关系及水量平衡。论文基于青海湖流域2012年夏季所收集的河水和逐次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及实测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它们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值组成变化存在两个明显的变化阶段,在8月中旬之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值较低,而之后明显偏高,这与受夏季风和局地再循环水汽的影响有关;该流域大气降水线(LMWL)的斜率(8.69)和截距(17.5)明显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GMWL),表明青海湖流域夏季大气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夏季风所携带湿润海洋性气团的影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与降水量及温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笃珺 马海州 山发寿 黄华兵 吴非权 曹广超 陈忠 高东林
青海湖流域内的巨大水体、高山和草地是阻挡西部荒漠东侵的重要生态屏障,对维系区域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总面积5.09×104km2,畜牧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75%以上。通过资料整理、实地考察和GIS手段,主要依据1984年厦门会议分类系统,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类型可分为74个小类,纳入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丛草地、温性草原草地、高寒草甸草地和荒漠草地5个大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水位下降、土地沙化和草地退化问题变得十分突出,高寒型、荒漠化生态特点愈加突出,生物多样性锐减,已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静 吴华武 李小雁 贺斌 裴婷婷 蒋志云 鲍志诚
水分条件是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但对青海湖流域油菜和燕麦植物水分利用方式的认识尚不清楚。论文收集油菜和燕麦整个生育期内降水、植物和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通过直接对比法和多源混合模型定量地计算出油菜和燕麦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利用比例。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组成表征出较大的波动性变化,浅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富集于深层土壤水分,且土壤水中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呈浅层土壤水较富集于深层土壤水。油菜在生育期内根系吸水方式在浅层和深层土壤间发生明显的转换,如在蕾薹期、开花期、灌浆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静 吴华武 李小雁 贺斌 裴婷婷 蒋志云 鲍志诚
水分条件是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但对青海湖流域油菜和燕麦植物水分利用方式的认识尚不清楚。论文收集油菜和燕麦整个生育期内降水、植物和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通过直接对比法和多源混合模型定量地计算出油菜和燕麦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利用比例。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组成表征出较大的波动性变化,浅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富集于深层土壤水分,且土壤水中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呈浅层土壤水较富集于深层土壤水。油菜在生育期内根系吸水方式在浅层和深层土壤间发生明显的转换,如在蕾薹期、开花期、灌浆期及成熟期主要依赖于0~10 cm(95.1%)、0~10 cm(68%和44.8%)、30~60 cm(69.9%)及0~10 cm(38.8%)的土壤水分。而燕麦根系吸水范围却没有表征出明显的改变,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利用深度在0~30 cm间变化。这将为高寒地区耕作方式调整及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步礼 李小雁 姜广辉 张思毅 黄央奎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流域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相差754.79 km2。耕地、居民地、水域、沙地主要分布在3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的平地上,耕地和居民地多分布在南坡和西南坡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 500~4 000 m且坡度多在6~25°的缓地和斜坡上,各坡向分布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4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5°的坡地上;沼泽多分布在3 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雪 余辉 燕姝雯 陈雷
为把握太湖流域上游西北部河网区域水体的N、P污染特征及其空间分布,2010年8月在该区域内的武进港-直湖港水系、洮滆水系、丹扁孟河(丹金溧漕运河、扁担河及孟津河)以及宜溧河水系的河网,监测了39个河流断面的水质。研究表明,4水系TN平均浓度分别为3.88、2.83、2.91及1.93 mg/L,DTN占TN比重分别为91.80%、78.43%、70.01%及84.44%,河网氮输出均以DTN为主。在DTN中NO3--N浓度所占比重分别为67.47%、52.75%、77.48%及42.81%,NH4+-N浓度所占比重分别为16.33%、33.16%、11.27%及43.51%。TP平均浓度分别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红 严云志 储玲 朱仁 高俊峰 蔡永久
基于2013年4月和10月对巢湖流域66个河道样点的调查数据,初步研究了巢湖流域河流鱼类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主要研究结果显示,鱼类多样性无显著性的水系间、生态分区间的变化,但随季节和河流级别显著变化:10月份的个体数显著高于4月份,2级河流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均显著大于1级、3级和4级河流。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显著,随生态分区显著变化,但不受水系、河流级别的显著影响。在二级生态分区水平上,仅西南森林生态亚区的鱼类群落结构与其他5个生态亚区的显著差异;宽鳍鱲、吻虾虎鱼等在西南森林生态亚区具有更高多度,而鲫、鰐、鲤等物种在其他生态亚区多度更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永亮 李小雁 汤佳 许何也
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及周边6个气象站近50年来的逐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青海湖水位、面积以及沙柳河和布哈河逐月径流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结论认为:青海湖流域近年来最高气温以(0.29±0.17)℃/10年的速度增加(p>0.05),最低气温以(0.55±0.5)℃/10年的速度显著增加(p0.05),降水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翠萍 刘宝军 王昊琛 冯晨辰 张立恒
青海湖流域内的水体、高山和草地对青海西部荒漠起到屏障作用,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地资源是青海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生态资源,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因子,为全面掌握青海湖流域草地资源现状和草原生态环境状况,以青海省第2次天然草地资源调查、草地资源清查数据和国土三调等资料为基础数据,进行叠加融合处理,结合地面调查等手段,对青海湖流域草地面积、生产力、质量、退化情况以及草畜平衡等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草原共7个类27个型,总面积2 084 096.20 hm~2,高寒草甸类面积最大,占流域草原面积的68.95%;青海湖流域草地年鲜草总产量53.36×10~8 kg,草地的年产草量2 560 kg·hm~(-2),平均产草量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高寒草甸类总产量居首位,占流域草原总产量的68.50%;青海湖流域草原资源总体质量中等偏上,以Ⅱ等以及4级和3级草原为主;退化草地面积1 261 515.35 hm~2,占流域草地总面积的60.53%,以中度退化为主,占退化草地面积的68.05%,轻度、重度退化占比分别为14.87%、17.08%;青海湖流域总体超载率为5.55%,基本达到草畜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