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2)
- 2023(11110)
- 2022(9540)
- 2021(8906)
- 2020(7642)
- 2019(17779)
- 2018(17706)
- 2017(34765)
- 2016(18410)
- 2015(20606)
- 2014(20362)
- 2013(19875)
- 2012(17771)
- 2011(15605)
- 2010(15471)
- 2009(13810)
- 2008(13129)
- 2007(11003)
- 2006(9054)
- 2005(7445)
- 学科
- 济(70745)
- 经济(70675)
- 业(52912)
- 管理(52732)
- 企(42904)
- 企业(42904)
- 方法(39498)
- 数学(35734)
- 数学方法(35058)
- 财(18530)
- 农(17503)
- 中国(17238)
- 业经(14788)
- 制(13934)
- 学(13297)
- 贸(12730)
- 贸易(12721)
- 务(12497)
- 理论(12486)
- 财务(12436)
- 易(12411)
- 财务管理(12410)
- 地方(12246)
- 技术(12164)
- 企业财务(11792)
- 农业(11574)
- 和(10542)
- 银(10137)
- 银行(10127)
- 环境(10055)
- 机构
- 学院(247718)
- 大学(247161)
- 管理(102542)
- 济(98452)
- 经济(96228)
- 理学(90116)
- 理学院(89208)
- 管理学(87301)
- 管理学院(86822)
- 研究(75069)
- 中国(55719)
- 京(50334)
- 科学(47241)
- 财(43813)
- 农(38983)
- 业大(38047)
- 中心(36711)
- 财经(36084)
- 所(36022)
- 江(35178)
- 研究所(33220)
- 经(33126)
- 农业(30607)
- 范(30485)
- 北京(30431)
- 师范(30128)
- 经济学(30112)
- 州(28080)
- 院(27986)
- 经济学院(27347)
- 基金
- 项目(181473)
- 科学(144272)
- 基金(133205)
- 研究(130031)
- 家(116582)
- 国家(115658)
- 科学基金(101036)
- 社会(82909)
- 社会科(78706)
- 社会科学(78685)
- 省(71640)
- 基金项目(70508)
- 自然(67323)
- 自然科(65904)
- 自然科学(65888)
- 自然科学基金(64701)
- 教育(61610)
- 划(60206)
- 资助(55262)
- 编号(52300)
- 重点(40818)
- 成果(40397)
- 部(40176)
- 创(38616)
- 发(38000)
- 创新(36019)
- 科研(35558)
- 课题(35319)
- 教育部(34797)
- 国家社会(34578)
共检索到338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朝奎 卜璞 方军 马开森 陈爱民
城市医疗服务的可达性评价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需求。基于传统引力模型的评价方法中医疗点服务能力的量化没有形成通用的算法,且未考虑医疗点间的竞争效应,因而医疗服务可达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受到质疑。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以区域内人口作为竞争强度,采用医疗点的Voronoi多边形构建医疗机构的竞争区域,进而对传统模型进行改进,用改进模型进行医疗可达性评估的新方法;提出了以医院等级、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及床位数作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评价指标,采用以时间距离为测度的灰关联分析模型测度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对医疗服务可达性进行评价,以此评估湘潭市区医疗机构的布局适宜性。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引力模型得出的湘潭市医疗服务可达性专题地图与实际情况吻合,真实反映了区域医疗设施的分布特征及服务水平,为优化湘潭市医疗空间布局提供决策依据,亦为市民选择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正娜 陈雯
空间可达性是评价医疗设施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或者从医疗服务供需状况着手,或者从供需双方之间距离因素着手,均无法全面评价居民实际所能获取的医疗资源。本文采用基于潜能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江苏省如东县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医疗设施服务能力、居民点人口数量、医疗设施与居民点之间的出行阻抗。研究表明,通过选取合适的出行摩擦系数,该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测度较小研究单元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辅以GIS技术,可以很直观地揭示研究区域内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差异,结合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资源配置标准,还可较为准确判定缺医地区,为政府相关部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程敏 连月娇
引入人口规模因子和医疗设施等级规模影响系数改进潜能模型,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以上海杨浦区为例对其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浦区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分布不均,大桥街道、定海路街道及殷行街道部分区域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较高;中部区域一些街道存在同等级医院位置密集、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情况;杨浦区三级医院的居民就医空间可达性整体优于二级、一级医院。改进的潜能模型综合考虑了居民点人口数量、医疗设施与居民点之间的出行阻抗、以及医疗设施的等级规模对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能更合理地评价医疗设施的可达性。研究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金萍 林丹 周向丽 李放 周艳梅 程叶青 王平
公共医疗设施配置合理与否影响城乡居民健康和福祉,科学客观测算乡村地区公共医疗设施公平可达性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地区人口规模较小且分散居住,居民就医行为有别于城市居民,2SFCA或3SFCA方法难以客观揭示乡村地区人口分布规律和就医出行特征,导致评估乡村地区医疗设施可达性时效果不佳。论文根据海口市乡村居民就医出行规律选择距离衰减函数,格网化研究区形成人口需求点,考虑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对居民就医的吸引,改进了3SFCA算法,建立乡村地区公共医疗设施可达性与空间公平性评估方法体系,并以海口市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改进3SFCA法建立的可达性评价模型可以获得更精准客观的评价结果;(2)海口市乡村地区公共医疗设施可达性整体较差且空间分异明显,高值区分布在东部的三江、云龙及甲子镇,低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部;(3)海口市乡村地区公共医疗设施配置的公平性不佳,少量的高和较高公平等级区域均位于中低人口密度区,而低和极低公平等级区域覆盖了广大的高人口密度区,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亟需改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丽 邵景安 郭跃 徐新良
针对贫困山区医疗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差等问题,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基于自然村尺度,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供需角度分析研究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特征。设置不同的时间阻抗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可达性变化规律。通过对石柱县医疗资源空间布局的均衡性评价,为山区未来医疗布局的合理规划与医疗标准的配备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石柱县整体医疗服务可达性差,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2县域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空间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方斗山中低山区和黄水镇,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部中山区,两极分异明显。3医院的规模、级别,道路的等级、疏密对可达性有一定的影响:靠近县城的乡镇、路网密集的地方可达性一般较好。4随着出行阻抗的增大,医疗服务的可达性随之变好,边缘乡镇的可达性随之变差,可达性值变化幅度减缓,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分异变小;医疗资源配备充足的乡镇,随着时间阻抗增加,对周边乡镇可达性的影响增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杰 陈卓
以可达性指标评价海岛对外交通状况,在明确海岛空间可达性涵义的基础上,将海岛空间可达性划分为岛际可达性与陆岛可达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算法,建立海岛空间可达性的评价模型。最后以舟山群岛为实例进行海岛空间可达性评价,以期为我国海岛对外交通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海岛 交通 可达性 影响因素 评价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建科 邱煜焜 王方雄 白家圆
文章通过对交通流量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探究交通拥堵对于院前急救医疗时空可达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交通拥堵对于院前急救医疗可达性的影响在高峰时段尤为明显,相对于平峰时段,道路拥堵指数上升30.6%,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最短可达时间上升68.4%,平均可达时间增加18.9%,交通拥堵导致救护车行驶速度降低22.8%;平峰时段内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可达性明显提高,54.7%和96.9%的居民可在15 min与30 min内得到及时救治。(2)研究时段内院前急救可达时间插值结果均呈圈层式分布,可达时间由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逐渐增加。高峰时段下交通拥堵因素对于15 min、20 min和30 min时间圈层的影响较为显著;平峰时段下,25 min圈层覆盖面积显著增加,外围地区的急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晚高峰时段15 min圈层覆盖面积相对平峰时段有明显增加,因此公交专用道路对于提升院前急救可达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3)通过考虑与不考虑交通拥堵因素的对比分析结果可知:交通拥堵对可达性所造成的影响与该地区路网密度和人口密度成正比例关系,即交通拥堵对于人口稠密、路网密集的地区影响显著。忽略交通拥堵因素时,C1地区内街道数量上升40%,覆盖人口总数上升39.8%。因此,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将直接改善中心城区居民获得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便利化程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文 向梨丽 李红波 张小林 张红日
以南京市为案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居住用地地块尺度对南京市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和空间集聚特征,无论是分不同等级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还是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综合水平,均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区向外围衰减的特征,同时,可达性水平高的居住用地集聚分布于老城区,而可达性水平低的地方大量集中于新城和主城区边缘地带。南京市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空间格局是在历史因素、市场经济因素、政府因素和医疗体制因素等多重因素下共同作用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地方政府优化医疗资源空间布局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文 向梨丽 李红波 张小林 张红日
以南京市为案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居住用地地块尺度对南京市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和空间集聚特征,无论是分不同等级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还是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综合水平,均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区向外围衰减的特征,同时,可达性水平高的居住用地集聚分布于老城区,而可达性水平低的地方大量集中于新城和主城区边缘地带。南京市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空间格局是在历史因素、市场经济因素、政府因素和医疗体制因素等多重因素下共同作用形成的。研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晓凡 干颖滢 尹悦 曾宇琦 王书平 闫丽娜
目的:分析拉萨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及可达性,为拉萨市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描述性分析2020年拉萨市各区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并利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和Getis-Ord Gi*指数评价拉萨市医疗卫生资源可达性。结果:除城关区外,拉萨市其余区县的床位数及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数总体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拉萨市各区县病床使用率及医师工作效率较低,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拉萨市医疗卫生服务整体可达性较低,各区域空间差异性较大,呈现圈层式分布的结构,即中部可达性高,可达性向四周逐渐降低,尤其是东北、西北地区,为拉萨市医疗卫生可达性服务最差的地区。结论:拉萨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聚集于中部地区,同时医疗服务呈现出“低质量、低效率”的状态。建议依托地理分级,分区域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标准;重视地域特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优化激励机制,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援藏服务模式,探索跨区域医疗服务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舒云 陆玉麒 胡国建 孙婧雯
基于空间视角利用改进潜力模型计算深圳市医疗设施可达性,并从社会视角出发,分别采用根据实际道路网络与出行时速的网络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测度不同出行方式和居住条件下的医疗可达性差异,关注由居住空间分异引致的空间剥夺现象。结果显示:(1)深圳市医疗可达性总体呈现以核心区医院群为中心向外围至边缘区递减的空间格局,核心区存在优质医疗设施重复分布的资源浪费现象。(2)社康中心可达性优于综合性医院,公共交通的就医可达性远低于私家车,依赖公共交通出行的中低收入群体在就医方面处于更不利的地位。(3)医疗可达性高值社区总体居住环境更差,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与核心区空间稀缺性、城中村分布有关。(4)由于资源和机会的非均衡配置及流动性障碍,深圳市边缘区低收入人口存在空间剥夺现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丰 张琦 牛继强 刘正兵 黄日昌
精确评估医疗资源的空间不均等是合理布局医疗资源的决策依据。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的乡镇/街道尺度的医疗可达性,对郑州市医疗资源的空间均等化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1)级别越高的医院医疗可达性水平越高、空间分布差异越大。三级医院对郑州市整体医疗可达性起主导作用。2)供需过剩及供需平衡的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主城区、上街区、中牟县、新郑市,供需不足的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城中村及距附属县市中心城区较远的区域。3)郑州市一、二、三级医院及医院整体医疗可达性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向高水平方向显著集聚,乡镇/街道医疗可达性高-高集聚区集中分布在主城区。4)郑州市医疗资源集中分布在主城区,附属县市相对缺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的现象十分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鹏飞 向京京 罗静 陈国磊
空间可达性是评价教育设施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指标,而潜能模型是度量教育设施空间可达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引入学校服务能力因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服务能力等级影响和居民极限出行时间构建就学影响因子,对潜能模型加以改进。通过以湖北省仙桃市为典型县域单元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村级居民点尺度,乡镇中心和高等级公路沿线居民点的小学空间可达性普遍较高,并按照一定的半径范围呈距离衰减过程,而乡镇毗邻地区居民点的小学空间可达性相对较差;(2)乡镇(街道)尺度,可达性较高的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沿G318的北部地区,且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鹏飞 向京京 罗静 陈国磊
空间可达性是评价教育设施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指标,而潜能模型是度量教育设施空间可达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引入学校服务能力因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服务能力等级影响和居民极限出行时间构建就学影响因子,对潜能模型加以改进。通过以湖北省仙桃市为典型县域单元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村级居民点尺度,乡镇中心和高等级公路沿线居民点的小学空间可达性普遍较高,并按照一定的半径范围呈距离衰减过程,而乡镇毗邻地区居民点的小学空间可达性相对较差;(2)乡镇(街道)尺度,可达性较高的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沿G318的北部地区,且城乡间、主城区与城郊的小学空间可达性均存在一定差距;(3)改进潜能模型能合理地评价各农村居民聚落点和各乡镇的小学空间可达性,当摩擦系数β取值为2时,能更为准确地揭示农村居民所能获取的教育资源,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广超 覃成林
可达性在地理、交通、经济、规划等学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概念和测算方法仍在不断的探讨之中。通过考察可达性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研究动态,将可达性定义为空间网络中其他节点的某种流量借助某种交通方式抵达目标节点的难易程度。对5种主要的可达性模型进行比较,将交通站点通勤频次引入基于加权最短旅行时间的可达性模型,提出一个修订的可达性测算模型。运用全国1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年的数据,对未修订和修订的可达性模型的测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修订的可达性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可达性信息。
关键词:
可达性 交通网络 节点 最短旅行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