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0)
- 2023(6784)
- 2022(5869)
- 2021(5548)
- 2020(4757)
- 2019(10924)
- 2018(10767)
- 2017(21056)
- 2016(10927)
- 2015(12233)
- 2014(11789)
- 2013(11313)
- 2012(9933)
- 2011(8569)
- 2010(8018)
- 2009(6898)
- 2008(6290)
- 2007(4872)
- 2006(3670)
- 2005(2735)
- 学科
- 济(43995)
- 经济(43952)
- 管理(32011)
- 业(30434)
- 方法(26970)
- 企(25874)
- 企业(25874)
- 数学(24613)
- 数学方法(24140)
- 财(11869)
- 农(10074)
- 中国(9005)
- 业经(8444)
- 务(8358)
- 财务(8321)
- 财务管理(8301)
- 企业财务(7901)
- 学(7705)
- 贸(7306)
- 贸易(7302)
- 技术(7206)
- 易(7147)
- 农业(6763)
- 地方(6551)
- 理论(6438)
- 环境(6406)
- 和(6378)
- 制(5866)
- 划(5795)
- 银(5069)
- 机构
- 大学(143679)
- 学院(143152)
- 管理(62308)
- 济(59307)
- 经济(58332)
- 理学(55698)
- 理学院(55211)
- 管理学(54094)
- 管理学院(53832)
- 研究(40302)
- 中国(29909)
- 京(27922)
- 财(25655)
- 科学(24846)
- 业大(22532)
- 财经(22014)
- 农(20857)
- 中心(20553)
- 经(20342)
- 经济学(18831)
- 江(18475)
- 所(17814)
- 经济学院(17286)
- 财经大学(16902)
- 经济管理(16718)
- 研究所(16658)
- 农业(16490)
- 范(16474)
- 师范(16284)
- 商学(16218)
- 基金
- 项目(111042)
- 科学(89762)
- 基金(84401)
- 研究(78826)
- 家(73381)
- 国家(72842)
- 科学基金(65033)
- 社会(51940)
- 社会科(49513)
- 社会科学(49502)
- 基金项目(44919)
- 自然(43751)
- 自然科(42854)
- 自然科学(42845)
- 省(42576)
- 自然科学基金(42046)
- 教育(37033)
- 划(35903)
- 资助(34517)
- 编号(30661)
- 部(25102)
- 重点(24635)
- 创(23841)
- 发(22670)
- 国家社会(22426)
- 科研(22392)
- 创新(22336)
- 成果(22249)
- 教育部(22056)
- 人文(21661)
共检索到182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达坤 黄世国 张飞萍 梁光红 吴松青 胡霞 王荣
【目的】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昆虫图像特征,提出一种新的特征选择技术筛选昆虫识别相关的特征,以准确、快速地识别出鳞翅目昆虫种类。【方法】基于开源的利兹蝴蝶数据集和拍摄的以森林鳞翅目昆虫为主的数据集,采用改进的纹理特征提取算法(DRLBP)提取鳞翅目昆虫图像纹理特征,应用汉明距离计算的粒子间距离度量种群多样性,提出进化过程中自动调整多样性的方法,给出二进制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BADE)。利用BADE算法筛选合适的较小维数的纹理特征子集,并用基于概率协同表示的分类器(PROCRC)进行图像分类。【结果】PROCRC分类器在所有数据集上均展现出良好分类效果,平均识别率分别为81.73%和88.18%。经特征选择后的昆虫的分类精度显著提升,最高提升率达13.49%。BADE的性能高于其他特征选择算法,且经BADE算法特征选择后纹理数据集的维数和分类所需时间均显著下降,其降维率接近50%,时间减少率最高达50%。【结论】BADE算法可有效进行特征选择,提高识别精度,节约模型的识别时间,利用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对鳞翅目昆虫图像进行特征选择的方法具有可行性,DRLBP和BADE算法相结合的鳞翅目昆虫识别方法在农林昆虫的快速、准确识别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缨琪 杨振德 胡平
昆虫与地球上其他动物一样存在声音通讯,声音通讯在昆虫种间或种内交流、防御天敌和求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天敌捕食压力下,鳞翅目昆虫进化出发声器官和听觉器官进行声音通讯,以此减少被捕食的风险。本文对鳞翅目昆虫的声音通讯作用、发声器官和听觉器官结构、发声方式等进行综述,并展望利用声波防治鳞翅目害虫的潜力,为鳞翅目昆虫声音通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也为该类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思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欣 冯颖 丁伟峰 马涛 马艳
采用直接法制备传代细胞染色体标本、常规G iem sa染色、显微镜下计数中期分裂相染色体数目的方法对7种鳞翅目昆虫细胞系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得出了各种细胞系染色体分析所需要的秋水仙素浓度与处理时间以及低渗浓度和处理时间的范围;7种鳞翅目细胞系染色体均表现出典型的鳞翅目昆虫传代细胞的核型特征:染色体数目众多,异倍化严重,多为弥散型的着丝粒的短杆状、颗粒状、点状或圆球状。
关键词:
鳞翅目 细胞系 染色体 核型 异倍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钱蓉 董伟 朱静波 张萌 张立平 卜英乔
提出一种基于显著性检测的害虫图像自动分割算法(S-segmentation算法),首先利用显著性检测方法,结合图像局部区域的颜色距离和空间距离特征,对样本图像作预处理;然后采用无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处理显著检测结果图,可实现目标区域的完美分割,避免多次重复设置背景区域.通过对5种鳞翅目幼虫图像进行分割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分割准确性明显提高,平均分割精确度可达93.14%,较传统图像分割算法提高了约20%,并且复杂度低,运行效率高,分割精确度不受样本数量影响.进一步将该算法应用到体型和颜色多样化的鳞翅目成虫图像分割上,得到的平均分割精确度达到88.22%.
关键词:
鳞翅目 图像分割 显著性分析 非交互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鸿 刘广全 李文华 马松涛 吕延琴
对黄土高原南部的渭北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的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试区有鳞翅目森林昆虫31科174属253种,其中蛾类26科137属197种,蝴蝶类5科37属56种;古北界、古北-东洋跨界种类是该试区鳞翅目昆虫区系的主要组成类群;试验区鳞翅目昆虫区系组分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植被类型的影响。
关键词:
昆虫区系 鳞翅目 黄土高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志刚 王义平 杨彤
综述了中国竹类鳞翅目害虫优势种的分布、危害、生活史及防治 ,整理出中国产的竹类鳞翅目害虫种类 1 2科 49种 ,并列出各种的地理分布及重要种类的危害和寄主。参 1 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涛 曾汉青 盛茂领 才让旦周 周卫芬 孙淑萍
【目的】高山毛顶蛾(鳞翅目:毛顶蛾科)是我国青海海东地区严重危害桦树的潜叶类害虫,阐明其生物学特性及寄生性天敌种类,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生物学特性观察在互助县北山林场,采用室外和室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越冬茧在体式显微镜下解剖,并统计寄生性天敌寄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5)进行[Ryan-Einot-GabRiEl-WElsh(REGW)]Q测验。【结果】高山毛顶蛾1年1代,以老熟幼虫下树在腐殖质层下0~12 cm土层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并始见成虫,5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成虫羽化结束;产卵期从5月上旬持续到6月上旬;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生 王振营 何康来 白树雄 姜义仁
以mtDNA-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Ⅰ基因全长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COⅠ基因全部核苷酸位点中多态性位点占6.08%,氨基酸突变率为3.11%。碱基转换数(Ts)明显高于颠换数(Tv)。总体上,秆野螟属COⅠ基因序列相似度较高,种内差异明显小于种间差异,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遗传距离在0.000 6~0.005 2之间,种间遗传距离为0.007 1~0.050 5。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秆野螟属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物种间进化关系基本一致:8种螟虫明显分为2个大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林 林大辉 李威 黄世国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架构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用户通过客户端输入昆虫图像并上传到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端建立昆虫图像数据库,提取昆虫的不变矩纹理特征,计算待识别昆虫与数据库中昆虫的相似程度,获得识别结果并反馈给用户.结果表明,昆虫识别准确率为70%.
关键词:
图像 昆虫 客户机/服务器架构 对象识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银松 赵银娣 袁慕策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采用人工提取特征方法时,由于人为主观性而影响昆虫识别效果与计数准确性的问题,采用图像特征自动提取方法,将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引入昆虫的识别与计数领域,对Faster-RCNN目标检测模型进行改进:针对昆虫体积小,图像分辨率较低的特点,用网络深度更深,运算量更小的深度残差网络(ResNet50)代替原来的VGG16,以提取更加丰富的特征;针对部分昆虫密集的特点,用Soft-NMS算法代替传统的非极大值抑制(NMS)算法,以减少密集区域的漏检。结果表明:改进后Faster-RCNN模型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0.7%,较未改进的Faster-RCNN模型提高了4.2%,可以运用于昆虫的分类计数。利用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进行昆虫识别与计数较传统的昆虫识别与计数方法更加方便,能够将昆虫的识别、定位和计数融为一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永玲 姜梦洲 俞佩仕 姚青 杨保军 唐健
【目的】在农业害虫测报中,常常需要从大量的昆虫中识别出几种重要的测报害虫。目前基于图像的农业害虫识别研究,大部分是在有限种类有限样本量基础上进行的农业害虫识别。本研究为了从大量的水稻昆虫图像中识别出9种水稻测报害虫,尝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和稀疏表示的农业害虫图像识别方法。【方法】首先,为了获得最优的农业害虫识别模型,将所有图像进行旋转使昆虫头朝上,按照1﹕2长宽比裁剪图像,使昆虫居中并占据图像大部分区域,将图像进行等比例缩放至统一尺寸48×96像素。提取所有昆虫的HSV颜色特征、局部特征中的HOG特征、Gabor特征和LBP特征。然后,利用单一特征和融合特征分别对训练样本构建过完备字典,字典中的每一个列向量表示一个训练样本,且满足同一类训练样本均在同一个子空间中;应用过完备字典对测试图像进行多特征稀疏表示,通过求解l1范数意义下的优化问题获取稀疏解,使得除测试样本所在的类别外其他的训练样本的系数都是零或接近零的数值。最后,计算稀疏集中指数阈值,用于判断测试样本的有效性,如果测试样本的稀疏集中指数大于该阈值,则认为最小残差所对应的类别即为测试样本的类别,否则认为该测试样本为非测报昆虫。同时,利用相同的特征和训练样本训练SVM分类器对测试样本进行测试,与稀疏表示害虫识别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利用单一特征训练的稀疏表示害虫识别模型中,基于HOG特征的稀疏表示识别模型获得了9种测报害虫较高的识别率和较低的误检率,分别为87.0%和7.5%;利用颜色特征分别与3种局部特征进行结合获得的稀疏表示识别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基于颜色和HOG特征的稀疏表示识别模型获得了最高的识别率和最低的误检率,分别为90.1%和5.2%;将颜色、HOG和Gabor 3个特征结合获得的稀疏表示识别模型,识别率下降为83.5%,误检率上升为10.3%。利用同样的特征或特征融合训练得到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识别率均低于对应特征获得的稀疏表示识别模型的识别率,而误检率均高于对应特征训练的稀疏表示害虫识别模型的误检率。【结论】基于颜色和HOG融合特征的稀疏表示识别模型获得了较高的农业害虫识别率和较低的误检率;通过稀疏集中指数阈值,有效地排除了非测报昆虫,实现了从大量的农业昆虫中自动识别出需要测报的害虫。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显 王艳君 安艳丽 白杰
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是一种具有多状态、多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问题。针对其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了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在基本差分进化算法中,融入递增二次函数交叉算子以增加算法的收敛速度。当算法陷入早熟后,对最优个体和随机选取的个体采用随机扰动的变异策略,帮助其跳出局部极值。仿真算例表明:改进的算法能有效地寻找到全局最优解,明显提高收敛速度,具有良好的自适应特性。
关键词:
改进差分进化算法 风电场 无功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翠玲 钟觉民
利用蓑蛾科老熟幼虫头部的F1、AF1、AF2毛和Fa、AFa孔的相对着生位置,3对胸足的长度,第8和第9腹节上D1、D2、SD13对毛片的愈合程度,臀板上刚毛的数量,结合幼虫身体的大小、颜色以及袋囊的外部形态特征,鉴定了在中国已发现的11种蓑蛾的幼虫。
关键词:
蓑蛾,幼虫,分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青 吕军 杨保军 薛杰 郑宏海 唐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逐步走向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昆虫自动识别和计数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基于图像的昆虫自动识别与计数技术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应用,概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新华 刘敏艳 胡冠芳 牛树君 余海涛 张新瑞
探明顶羽菊提取物对鳞翅目幼虫的杀虫活性,可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夹毒叶碟法测定了顶羽菊提取物对粘虫的作用方式以及对小菜蛾、菜粉蝶等鳞翅目幼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顶羽菊盛花期全株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粘虫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稀释5倍液的校正死亡率为80%;此粗提物之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稀释5倍液的校正死亡率为86.88%,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2.5719+2.9107X,致死中浓度LC50值为6.83 g浸膏/L。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的作用方式表现为很强的触杀作用(稀释5倍液的校正死亡率为86.88%)、一定的胃毒作...
关键词:
顶羽菊 提取物 鳞翅目幼虫 杀虫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