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0)
2023(10031)
2022(8557)
2021(8076)
2020(7088)
2019(16558)
2018(16312)
2017(31619)
2016(17109)
2015(19381)
2014(19466)
2013(19216)
2012(17595)
2011(15748)
2010(15398)
2009(14223)
2008(13881)
2007(12334)
2006(10104)
2005(8668)
作者
(48810)
(41248)
(41041)
(39187)
(25997)
(19977)
(18914)
(16334)
(15486)
(14400)
(14050)
(13839)
(12996)
(12895)
(12841)
(12717)
(12557)
(12230)
(11801)
(11784)
(10140)
(9996)
(9768)
(9406)
(9313)
(9295)
(9094)
(8954)
(8296)
(8291)
学科
(72590)
经济(72522)
管理(48824)
(46712)
方法(38796)
(37916)
企业(37916)
数学(35137)
数学方法(34685)
(19450)
(19295)
中国(16058)
地方(14988)
(14359)
业经(14171)
(13085)
贸易(13080)
农业(13022)
(12669)
(12633)
财务(12591)
财务管理(12561)
企业财务(11905)
(11550)
环境(11085)
(10685)
技术(10241)
理论(9974)
(9549)
银行(9525)
机构
学院(243003)
大学(242900)
(98697)
管理(97137)
经济(96641)
理学(84986)
理学院(84040)
管理学(82458)
管理学院(82013)
研究(75806)
中国(57013)
(49774)
科学(48558)
(43775)
(42414)
业大(38969)
(37505)
中心(37397)
财经(35941)
(35422)
研究所(34447)
农业(33636)
(32671)
(30874)
经济学(30549)
师范(30530)
北京(30202)
经济学院(27916)
(27636)
(27632)
基金
项目(171513)
科学(135614)
基金(126475)
研究(121019)
(110626)
国家(109774)
科学基金(95178)
社会(77166)
社会科(73314)
社会科学(73293)
基金项目(68152)
(67394)
自然(63921)
自然科(62397)
自然科学(62378)
自然科学基金(61230)
(56742)
教育(56337)
资助(51595)
编号(48598)
重点(38516)
(38212)
成果(37658)
(36086)
(35464)
科研(33900)
创新(33243)
教育部(32664)
课题(32508)
国家社会(32187)
期刊
(98642)
经济(98642)
研究(62184)
中国(40055)
学报(38692)
(36759)
科学(35550)
(35501)
管理(31872)
大学(29052)
学学(27730)
农业(24936)
技术(21907)
教育(19324)
(18534)
金融(18534)
财经(17178)
业经(16869)
经济研究(15516)
(14636)
问题(14098)
(13585)
统计(13219)
技术经济(12326)
资源(12281)
(12132)
(11850)
理论(11429)
财会(11145)
商业(10972)
共检索到333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藜藜  宋戈  邹朝晖  周浩  张旭  
本文通过结合耕地面积与距离修正反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首次构建改进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的信息准则验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以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运用改进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萝北县不同类型耕地质量的空间聚集特征及空间关联结果,并据此提出详细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验证了改进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2)不同类型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相似的集聚性规律。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多以带状或片区形式出现,聚集性较强;负相关类型(HL和LH型)无明显集中区域,面积较小,且零星分布;(3)将耕地保护划分为核心保护区、重点改良区、适度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荔阳  易志辉  林斌  徐伟铭  王成军  
[目的]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更加高效地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保护的成效,文章从耕地质量的内涵出发,研究福建省耕地自然、利用以及经济质量等别的数量特征,[方法]引入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耕地质量在省域层面上的空间分异规律,根据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并结合空间极化理论提出了4种基于耕地质量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案,为耕地保护分区提供参考。[结果]研究表明福建省省域层面的耕地自然等、利用等以及经济等质量等别分别为6. 77、8. 12、8. 34,耕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分别为:0. 425、0. 341、0. 319;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耕地质量等别的空间分布呈现出集中分布的态势,其中,自然等和利用等较为明显。[结论]福建省耕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各等别面积也大致呈正态分布,在省级域层面,各质量等别的全局空间自相关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和空间聚集特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灿  黄萌萌  
在中小尺度区域内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耕地质量分布规律开展研究,可以为地形地貌条件较为复杂的丘陵山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退耕还林计划、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的质量等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根据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的组合对全域耕地进行保护分区。实验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耕地质量指数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集聚程度大小关系为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自然等指数;(2)高值集聚区(HH型)主要分布于西北部,低值集聚区(LL型)主要分布东南部,实验结果与南川的地形、水系、交通设施布局等自然经济条件相吻合;(3)划分的4个耕地保护分区与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旭  雷国平  周浩  张颖  曲晓涵  孟祥玉  
[目的]研究如何科学有序地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剖析其主要障碍因素是其建设的关键所在。[方法]文章基于多源数据,以高产稳产、高效生产为目标,综合考虑当地农作物生长和农田建设条件,采用理想点逼近法和障碍度模型,进行萝北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研究和障碍因素诊断。[结果](1)萝北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主要分为3个建设时期,其中近期建设区主要分布于团结镇东南部、东明朝鲜族乡西北部、凤翔镇南部及肇兴镇西部地区;中期建设区面积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55.18%,整个研究区内均有分布;远期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名山镇和鹤北镇北部,其他乡镇边界处有少量分布。(2)该区域建设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区位利用条件两个方面,其中沟渠密度在不同建设时期内贡献率均最高,是最主要的障碍因子。(3)不同建设时期内障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建设重点的先后顺序也不同。[结论]建设时序与障碍因素诊断可为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秀丽  王雨晴  纪贺文  刘剑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黑龙江省萝北县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萝北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从调整产业布局、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园区建设、加强场县共建、社会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为萝北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科学运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孝宇  张安录  
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使包括耕地在内的大量开放空间被不断侵蚀,随着人们对耕地非市场价值和生态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如何合理高效可持续地利用耕地被广泛关注。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从乡镇尺度定量研究了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的空间关系,以探讨快速发展时期平原城市耕地非农化空间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研究表明:(1)全局Morans I显示武汉市耕地非农化在1990~2011年的4个时期均呈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其聚集强度以2005年为分界点,前3个时期不断加强后有所下降;(2)通过EB修正的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的LISA图显示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的聚集区域由开始处于区域外围的LL型聚集为主导逐步转变为处于城乡交错区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聚  罗志军  赵越  杨小平  杨星会  
【目的】掌握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制定耕地保护分区的基础。【方法】本文以井冈山市为研究案例区,通过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耕地综合质量为空间变量,从乡镇尺度上综合分析了井冈山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和聚集性规律,据此进行耕地保护分区划分。【结果】井冈山市耕地质量水平属于中上等,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处于42~80之间,井冈山市耕地质量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井冈山市耕地综合质量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9,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较强的集聚规律:正相关H-H型和L-L型耕地聚集分布,与高分值耕地区域空间分布一致;负相关HL型和LH型耕地则多零星分布,无显著集中区域。综合考虑耕地的自然质量、立地环境、生态环境以及耕地质量的空间聚类关系。【结论】以此提出井冈山市耕地保护分区方案,并依据不同类型的耕地保护分区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琼  
耕地保护是现今中国的一个热点难题。耕地的公共资源性质要求国家应在耕地管理与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存在的耕地保护不力问题有其制度上的原因。为此 ,必须明确耕地产权 ,转变政府耕地管理体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卫  
本文把耕地保护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框架下,运用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原理,构建了我国耕地保护的最优化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最佳规模调控指标的具体测算方法,并粗略估算了我国现状及未来半个世纪耕地保护最佳规模调控指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昌盛  栾乔林  韦仕川  
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以广东省广宁县为例,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基于全局、局部和方向3个视角,对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局来看,广宁县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县级尺度空间自相关程度强于镇级尺度;局部区域,县域耕地质量存在聚集性分布规律,高质量耕地集中分布在排沙镇北部、江屯镇中部和螺岗镇南部,低质量耕地集中分布在赤坑镇中南部、古水镇东北部以及北市镇东北部;县域耕地质量在各方向上的结构性特征表现不一,在距离1 650 m范围内基本趋于一致,但随距离增加其结构性特征在各方向上呈现不同走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艳霞  孙凤芹  王菲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执行耕地保护政策过程中出现了"自上而下"、"激励主体"两种不同的保护模式,不同模式政策执行效果有显著差异。耕地保护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策目标不能得到有效实现,耕地保护的主体——农户的基本利益也不能满足,耕地质量的隐形下降与保护效果的明显欠佳。这些现象都表明需要客观评价不同模式的耕地保护政策。河北是农业大省,唐山市是其经济发达、耕地保护任务艰巨的典型地区。根据唐山市典型农村356家农户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和资料,选取评价指标和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自上而下"、"激励主体"两种不同模式的耕地保护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文华   肖飞   王娜萍  
<正>核心提示本文从粮食安全视角入手,总结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外部风险因素,以及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价格、进出口和消费情况,分析了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差异和耕地分布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的对策建议。近年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粮食进出口国家集中度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的同时,粮食进口量仍在增长、对外依存度仍在攀升。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愈发重要。
关键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向东  袁胜平  彭威  殷海燕  
耕地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特征,耕地保护类似于公共物品管理。在公共物品管理视角下,对耕地保护的基本目的、成本-收益和供给-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我国耕地保护的主要目标、基本策略和政策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论:耕地保护在性质上属于公共物品管理的范畴;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以目的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供给-需求分析为基础和依据;我国耕地保护应在目标和策略方面实现转变,系统地构建包括指标控制、利用管制、税费、公共投资、调查监测等政策在内的耕地(农地)保护政策体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向东  袁胜平  彭威  殷海燕  
耕地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特征,耕地保护类似于公共物品管理。在公共物品管理视角下,对耕地保护的基本目的、成本-收益和供给-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我国耕地保护的主要目标、基本策略和政策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论:耕地保护在性质上属于公共物品管理的范畴;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以目的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供给-需求分析为基础和依据;我国耕地保护应在目标和策略方面实现转变,系统地构建包括指标控制、利用管制、税费、公共投资、调查监测等政策在内的耕地(农地)保护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邱敏  何灏  曹银贵  苏锐清  王文旭  
[目的]耕地保护是维护国家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探讨中国耕地保护决策的演进历程及产权路径,以期为新时代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渐进决策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系统分析法识别耕地保护决策变迁模式并分析路径依赖特征。[结果]农地产权的排他性与激励性逐渐强化,有限性相对减弱,为保护耕地营造了安全稳定的产权环境;中国耕地保护经历了体系形成、逐步完善、趋向成熟的阶段,遵循渐进决策模式,在平稳过渡中不断优化;耕地保护渐进决策深受产权阶段性变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市场管理与农户行为路径。在制度上表现为冲突、迁移、协同的效应演变,在市场上表现为滞后、服务与激励的特征变化,农户行为则反映了群体效应、外部效应、预期效应的变化。[结论]随着产权变迁,产权效应耦合变化推动耕地保护决策发展。未来应优化农地产权制度结构、健全农地市场的公共服务管理、合理实现耕地生态产品的价值,以促进耕地保护决策良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