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9)
2023(14397)
2022(11797)
2021(10964)
2020(9123)
2019(20862)
2018(20747)
2017(39619)
2016(21629)
2015(24382)
2014(24376)
2013(23367)
2012(21150)
2011(18659)
2010(18227)
2009(16376)
2008(15642)
2007(13512)
2006(11457)
2005(10008)
作者
(60045)
(50192)
(49672)
(47540)
(31795)
(24084)
(22708)
(19681)
(19452)
(17564)
(17248)
(17013)
(16121)
(15656)
(15635)
(15314)
(14907)
(14852)
(14454)
(14452)
(12275)
(12185)
(12066)
(11715)
(11316)
(11110)
(10957)
(10933)
(10099)
(10031)
学科
(86556)
经济(86459)
管理(58625)
(53069)
(42160)
企业(42160)
方法(36706)
数学(32508)
数学方法(31987)
中国(25372)
(25267)
地方(20694)
(20555)
业经(19339)
(18336)
农业(16851)
(16307)
理论(13650)
环境(13338)
(13186)
贸易(13175)
(12810)
(12732)
(12412)
技术(12307)
(12297)
财务(12240)
财务管理(12208)
(11866)
银行(11835)
机构
学院(288831)
大学(288672)
(112617)
管理(111624)
经济(110012)
研究(97027)
理学(96108)
理学院(94977)
管理学(93001)
管理学院(92459)
中国(73485)
(62520)
科学(61875)
(51102)
(51052)
(47463)
中心(46580)
业大(45818)
(44204)
研究所(43512)
财经(40670)
农业(40027)
(39774)
师范(39313)
北京(38376)
(37134)
(36834)
(34903)
经济学(34193)
师范大学(31768)
基金
项目(206453)
科学(162785)
研究(149432)
基金(149196)
(131256)
国家(130186)
科学基金(112149)
社会(94660)
社会科(89590)
社会科学(89565)
(81311)
基金项目(79546)
自然(73391)
自然科(71701)
自然科学(71685)
自然科学基金(70321)
(69067)
教育(68659)
编号(60613)
资助(59574)
成果(47898)
重点(46720)
(44762)
(44693)
(42777)
课题(42131)
创新(40087)
科研(39564)
国家社会(39472)
教育部(37977)
期刊
(121382)
经济(121382)
研究(80399)
中国(61711)
学报(47157)
(46038)
科学(43588)
(40644)
管理(40178)
大学(36132)
学学(33939)
教育(32530)
农业(31275)
技术(27381)
(23560)
金融(23560)
业经(20979)
财经(19281)
经济研究(18384)
问题(18062)
(16858)
(16694)
资源(15742)
图书(15184)
(14837)
科技(13698)
(13573)
统计(13457)
技术经济(13359)
现代(12875)
共检索到425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志搏  罗婷文  文楚君  姚尧  
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评价对于引导土地科学管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改进多边形面积法,构建基于社会经济现状、土地利用现状、综合发展机会和生态环境约束4个维度要素的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评价指数,并以深圳市为示范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多边形面积法能较好地反映各个维度要素的不完全替代关系并突出多种要素的协同作用效果;结合区域差异以权重矩阵代替单一权重系数,能更有针对性地评价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深圳市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高潜力区域面积占全市建成区面积的26.46%,且呈现整体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乔陆印  
研究目的:利用具有问题诊断、现状分析、模式评价和政策指导的评价方法分析西宁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西宁市西部开发以来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变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1)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可用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其优势在于从机理上考虑了评价对象具有多因素和系统性的整合性,指标值计算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且评价结果数图结合;(2)单项指标显示,西宁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张及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增长因素,即属于经济驱动型;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主要表现在城镇规模的增长,农村居民点规模变化不大;(3)西宁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且前阶段的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睿璞  关江华  
在界定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深圳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综合指数逐年提高,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的演变过程;土地利用系统压力指数总体变化平稳,而系统状态指数与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垃圾处理率、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性评价综合指数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较高,说明城市环境与土地利用健康状况紧密相关。指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用地政策应注重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华玉  沈镭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稀缺是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直接动力。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集约利用土地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作者从深圳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入手,简要分析总结了深圳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研究,分别计算了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以及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效益指数,并按照综合指数对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提出若干有益于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较,深圳市集约用地水平较高。但相对于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其土地集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景丽  刘轶伦  马昊翔  隆少秋  胡月明  
城市更新改造潜力评价是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以宗地为更新改造评价单元,结合互联网开放数据构建基于地质条件、建筑物状况、集聚性、可达性、公共设施以及人口动态信息等多元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法组合确权方法确定指标因子的重要性;采用可逼近理想解的TOPSIS法对改造宗地进行潜力测算;评价结果的潜力等级空间分布与深圳市城市更新的实际情况相符,利用2014—2016年深圳市更新计划地块单元进行点对点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准确率达到79%。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路路  郑新奇  原智远  崔海宁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多功能性评价方法,为区域土地持续利用提供支撑。研究方法: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研究结果:(1)1995—2015年唐山土地利用总功能快速提高,功能之间协调性呈减弱趋势,土地利用功能日趋多元化,重心由生活功能转变为生态功能;(2)土地生产和生活功能经历了快速提高阶段,由低度持续转变为中高度和中度持续,生态功能由缓慢退化跃入快速提升阶段,由低度持续转变为中度持续;(3)农业生产、就业支撑和生态调节功能先退化后快速提升,资源供给功能持续降低,经济发展、交通保障、社会保障等功能均呈现快速提高趋势。研究结论: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常青  王仰麟  吴健生  李双成  
研究目的:探索适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非线性定量方法。研究方法: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及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深圳市土地集约利用ANN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全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基本分4类。即集约利用-效益均衡型、集约/适度利用-效益偏好型、适度/低度利用-效益不均衡型和低度利用型。研究结论:基于ANN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在处理不同量纲指标和减少人为主观因素上具有优势,其结果不仅能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也能反映各指标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贡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岸  齐清文  
社会科学开始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空间模式和非常态分布,研究社会科学中的空间结构问题。人口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时也较易获取、容易做到时空连续,因此往往是衡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借助于GIS技术,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为例。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集聚。具体来说:1990年和2000年深圳市人口密度均以特区内东门街道为最高,特区外各街道人口密度增长较快;1990 ̄2000年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约4km;1990年人口密度函数和2000年人口密度函数均以反函数模型拟合较好,从市中心随着距离增加,人口密度递减;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市中心附近具有较大的向心效应,带来周边邻近区域人口的增长,而在东部郊区人口分布相对稀疏,出现部分离心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玲  戴吉开  关欣  文倩  
城市土地利用潜力水平与城市现实的集约水平密切相关,并且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的综合发展.分别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层面选取12个指标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体系,以中国20个城市为地域研究单元,对其进行全面测度和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因子的贡献率和各因子载荷量,并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的分类功能,根据所提取的主成分因子对评价单元进行潜力水平分类.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土地利用潜力分为3个大类,6个细类,其中,北京、重庆归类为土地潜力利用水平较好;沈阳、武汉、太原、西安、昆明、天津、南京、哈尔滨、长春、大连、郑州、成都、济南、石家庄归类为土地利用潜力水平一般;青岛、杭州、广州、上海归类为土地利用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博闻  黄正东  蒯希  于溪  
使用空间无关的公平性衡量指数评价公交服务时,会忽视公交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解决此问题,论文提出基于空间公平理论的公交服务评价框架,即通过构建综合基尼系数与莫兰指数的空间公平评价方法,实现整体尺度公交服务评价;通过对分析单元上相对需求与相对供给变量的匹配关系、空间差距进行分析,实现局部尺度公交服务评价,对整体尺度结果进行补充。深圳市的案例研究表明:(1)基于平等主义的整体尺度空间公平指数显示,空间公平性最好与最差的行政区均位于中心城区,分别为罗湖区与南山区;(2)局部尺度分析结果进一步印证,单一使用基尼系数评价公交服务存在局限性,相同或接近的基尼系数可以对应完全不同的公交服务不公平状态与供需匹配情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欧雄  冯长春  李方  
在我国城镇土地利用从外延扩展走向内涵挖潜、从粗放扩张转向集约利用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实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剖析,提出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概念,明晰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因素,构建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基于GIS建立一套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技术方法、流程和评价模型。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对其土地利用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天河区345个评价单元中,适度利用、过度利用、低度利用和不均衡利用等4种潜力类型的土地单元个数分别占总评价单元的44.9%,15.9%,35.7%和3.5%,可供挖掘的潜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婷文  徐志搏  罗平  姚尧  肖琳  
土地立体化利用是全球城市发展中一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现象,褒贬不一。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剖析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的产生及发展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是科学引导城市立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研究表明,全球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呈现空间扩散、数量增加、规模增长、类型多样的历史演进特征,地上空间的立体开发一般先于地下空间,逐渐发展为地上下空间的综合立体开发。土地、经济、人口、技术、规划、制度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城市立体发展。客观认识城市发展阶段,进行城市立体化发展取舍决策,制定差异化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规划政策,可促进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科学开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雪  罗平  李满春  李红旮  龙爱华  
本文从改进传统CA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模拟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的角度出发,结合Markov模型的总量预测优势以及CA模型的空间演化优势,提出基于Logistic回归的元胞适应度计算方法等,以此构建开发出扩展CA模型,并基于2000年、2008年ETM影像以及相关辅助数据对深圳市2000年-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和建设用地是深圳市变化最为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园地,其次是未利用地;②深圳市未来土地利用方式仍将以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为主,若继续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耕地保护压力巨大;③经检验,扩展CA模型模拟精度达到83.74%,能够满足反映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龚艳冰  张继国  梁雪春  
针对水质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由单指标给出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为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各级指标临界值对综合指标的放大和紧缩效应,反映了整体大于或者小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整合原理。该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比,能够克服主成分分析法要求影响水质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都为线性关系的缺点。为有效地评估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质情况,建立了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的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质评价模型。最后,以长江芒稻河断面和中泓两个断面2001-200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1-2008年中泓断面的水质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