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88)
- 2023(22512)
- 2022(19078)
- 2021(17818)
- 2020(14937)
- 2019(33923)
- 2018(33589)
- 2017(64994)
- 2016(35253)
- 2015(39430)
- 2014(39216)
- 2013(38430)
- 2012(35628)
- 2011(32035)
- 2010(32410)
- 2009(30207)
- 2008(30010)
- 2007(26966)
- 2006(24192)
- 2005(22077)
- 学科
- 济(144960)
- 经济(144733)
- 业(117373)
- 管理(114722)
- 企(101749)
- 企业(101749)
- 方法(60051)
- 数学(49084)
- 数学方法(48427)
- 财(43831)
- 农(42696)
- 中国(42081)
- 业经(39648)
- 制(33960)
- 地方(31116)
- 务(28796)
- 农业(28752)
- 财务(28692)
- 财务管理(28635)
- 企业财务(27168)
- 学(26751)
- 银(26705)
- 银行(26652)
- 理论(26321)
- 技术(25951)
- 贸(25753)
- 贸易(25732)
- 行(25473)
- 易(24963)
- 融(24400)
- 机构
- 学院(496481)
- 大学(494602)
- 济(203211)
- 经济(198732)
- 管理(197177)
- 理学(167691)
- 理学院(165858)
- 研究(165704)
- 管理学(163126)
- 管理学院(162168)
- 中国(131524)
- 京(106276)
- 财(100846)
- 科学(98046)
- 所(82346)
- 农(78674)
- 财经(77863)
- 江(77389)
- 中心(76306)
- 研究所(73614)
- 经(70693)
- 业大(69698)
- 北京(67656)
- 范(64378)
- 师范(63806)
- 州(61770)
- 农业(60752)
- 经济学(60598)
- 院(60539)
- 财经大学(57538)
- 基金
- 项目(323064)
- 科学(255764)
- 研究(241111)
- 基金(234227)
- 家(201856)
- 国家(200036)
- 科学基金(173713)
- 社会(152819)
- 社会科(144776)
- 社会科学(144741)
- 省(126407)
- 基金项目(122856)
- 自然(111238)
- 教育(111237)
- 自然科(108688)
- 自然科学(108663)
- 自然科学基金(106733)
- 划(105286)
- 编号(98895)
- 资助(96590)
- 成果(81284)
- 重点(71785)
- 部(71519)
- 发(70467)
- 创(69110)
- 课题(68620)
- 创新(64060)
- 国家社会(62584)
- 教育部(61978)
- 制(61879)
- 期刊
- 济(235845)
- 经济(235845)
- 研究(154245)
- 中国(106428)
- 财(81024)
- 管理(79597)
- 农(73039)
- 学报(71162)
- 科学(67926)
- 教育(58842)
- 大学(55982)
- 融(54285)
- 金融(54285)
- 学学(52525)
- 农业(49607)
- 技术(46377)
- 业经(39550)
- 财经(38898)
- 经济研究(36187)
- 经(33430)
- 问题(30029)
- 业(27729)
- 技术经济(25705)
- 图书(23772)
- 现代(23533)
- 理论(23353)
- 贸(23288)
- 科技(22975)
- 版(22265)
- 商业(22168)
共检索到769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锡荣 张红超 王丽
从收益激励和风险保障的视角,构建了企业创新转型的政策激发模型,并运用我国1990~2013年间的经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系统动力学的模拟。研究表明,综合运用收益激励和风险保障政策,可以有效地激发企业的研发动力;经过多阶段的政策激发,企业会逐渐由低创新状态向高创新状态演进。
关键词:
创新转型 政策激发 收益激励 风险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立春
一、引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政府要创造诸如知识产权保护、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翔
1、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必要性。第一,技术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与收益的非独占性。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主要输出有创新信息、新的技术及其物业而成的产品等。可以讲,这些无形的知识及其物化了的实物产品都可以在技术创新的任何一个过段、环节“溢出”,被其他厂家们掌握得以分享创新带来的收益。由于复制、模仿知识要比创新容易得多,所以复制者(模仿者)可以在较少研制成本下生产出来,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罗国锋 黄卫来 谈毅
按照风险投资的观点,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四阶段特征。为了达到政府的激励目标,需要建立分阶段的评价体系,对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着重评价其创新资源,对发展期和成熟期企业着重评价其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效。同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从立法、财税政策、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维度提出技术创新企业的激励框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企业 评价 激励 资源基础理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苗妙 魏建
面对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增加,我们必须思考转型期"大调解"机制的政策效果。基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偏好对企业创新激励这一独特视角,本文考察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中处理和调解这两种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对企业创新激励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地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调解方式的倾向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激励,同时这一影响因企业控制权性质和企业生命周期两方面的异质性而有所差异。本文不仅从企业创新激励的角度为知识产权纠纷行政执法偏好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解释,同时也从法和经济学角度深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激励方面的研究,对于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法律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晓芳 顾少波 黄欣
股权激励是完善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自 90年代开始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在国内开始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时至今日 ,在激励方式和效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中 ,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非常繁多 ,容易引起混淆。因此 ,本文对股权激励中的员工持股计划、经理层持股及股票期权三种主要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研究 ,为股权激励的具体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华 醴静 和亚利
文章从政策供给与需求的政企交互视角出发,系统梳理财税政策创新激励机制及政策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创新激励财税政策的有效实施是政企互动的结果,因此研究政策的激励机制与效果需要关注创新主体的特质;从政策供给角度出发检验政策效应,企业创新的执行力是重要标准;从政策需求视角出发,探究企业对财税政策的感知、判断、决策与执行,能够直接洞察企业响应政策的动因及效果。在当前创新激励财税政策改革不断探索并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基于中国情境和企业特质的相关研究值得持续开展。
关键词:
财税政策 企业创新 激励机制 政策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炳财 倪骁然 王昆仑
利用中国2017年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的外生冲击,本文考察了税收激励对风险资本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提高了风险投资企业的平均投资金额,对投资数量无显著影响。风险资本通过提高投资比例和支付更高的投资价格加大了对创业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风险资本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但对种子阶段的投资没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了融资企业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税收激励 风险投资 企业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齐绍洲 张倩 王班班
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市场化手段能否有效激励新能源企业创新,这一问题对于转变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式、构建低碳安全的能源体系和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新能源政府补贴缺口逐年扩大的特定背景,考虑风险投资对新能源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影响机制,并在吸收能力的视角下探讨新能源企业的异质性因素对风险投资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能够显著提升新能源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一激励效应主要通过三个机制共同实现,分别是"资金增加效应",即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创新倾向提高效应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创新能力 市场机制 风险投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火弟 蒲勇健
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竞争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许志勇 王瑾 张娜 韩炳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基石。然而,当前许多企业资产结构错配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系统GMM及PSM-DID等方法,考察企业资产结构错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激励机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资产结构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对开发式创新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调节效应显示,高管股权激励缓解了资产结构错配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高管晋升激励和高管薪酬激励则加剧两者之间的抑制作用。高管薪酬激励和研发薪酬激励缓解了资产结构错配对开发式创新的负向影响,高管晋升激励则加剧两者之间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资产结构错配促进了平衡式双元创新,抑制了组合式双元创新。资产结构错配对制造业、专精特新、重资产和低研发强度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大,对非制造业、非专精特新企业、国有企业以及轻资产企业开发式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有效化解资产结构错配、优化企业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双元创新水平提供经验证据。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而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基石。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资产结构错配问题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系统GMM及PSM-DID等方法,深入考察企业资产结构错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激励机制的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玲 黄昊
基于大型国企集团交错发布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办法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实证考察了容错免责机制对国有企业创新意愿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结果显示:容错免责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激发了企业参与创新的热情。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横截面分析发现,上述提升效应在高管政治晋升机会较高、具有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经历以及面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时表现得更为明显。最后的经济效果检验表明,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使其获得了显著为正的市场绩效。研究成果拓展和丰富了企业创新行为影响因素以及科技评价领域的相关文献,探究了试错容错环境变化影响高管创新意愿的作用机理,为后续关于业绩考核与国有企业创新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为政策制定部门深入推动试错、容错有关制度规范的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振永 党兴华
技术创新对推动企业及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看,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国内外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风云 赵静梅
期权、期股具有整合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功能 ,但在现实中 ,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无论是从把对企业家的激励同企业资本增值紧密地、直接地联系起来的角度看 ,还是从企业家的职业化、市场化的趋势看 ,在我国采用期权、期股方式构建对企业经营者的新的激励机制 ,其改革方向都是正确的。但是 ,由于国有企业面临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特殊矛盾 ,对企业经营业绩及其成因难以作出科学评估的现实困难 ,使得对企业经营者实施期权、期股激励还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 ,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