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75)
2023(17824)
2022(15543)
2021(14433)
2020(12140)
2019(27854)
2018(27583)
2017(53372)
2016(29182)
2015(32789)
2014(32584)
2013(31885)
2012(29037)
2011(26081)
2010(26140)
2009(23799)
2008(23310)
2007(20553)
2006(17789)
2005(15577)
作者
(82561)
(68868)
(68514)
(65292)
(43990)
(33117)
(31037)
(26966)
(26141)
(24670)
(23418)
(23176)
(22059)
(21622)
(21334)
(21228)
(20576)
(20542)
(19710)
(19681)
(17063)
(16929)
(16672)
(15745)
(15321)
(15297)
(15292)
(15238)
(13929)
(13611)
学科
(113986)
经济(113833)
管理(87328)
(83389)
(71066)
企业(71066)
方法(52083)
数学(44753)
数学方法(44116)
(31643)
(30922)
中国(29207)
业经(27244)
(25154)
(24376)
地方(22586)
理论(20801)
(20452)
财务(20369)
财务管理(20325)
农业(20250)
(19472)
贸易(19464)
企业财务(19327)
技术(19069)
(18917)
(18010)
(17892)
(17819)
银行(17767)
机构
大学(410127)
学院(409783)
(161738)
管理(161127)
经济(158205)
理学(140002)
理学院(138446)
管理学(135944)
管理学院(135171)
研究(134548)
中国(97820)
(86153)
科学(82915)
(76237)
(66628)
(65909)
业大(61424)
财经(61136)
研究所(60660)
中心(60590)
(60325)
(55556)
(53833)
北京(53716)
师范(53272)
农业(51512)
(49378)
经济学(48945)
(48427)
财经大学(45632)
基金
项目(282651)
科学(222518)
研究(207019)
基金(204816)
(178314)
国家(176853)
科学基金(152289)
社会(129936)
社会科(123157)
社会科学(123125)
(111077)
基金项目(108477)
自然(99468)
自然科(97141)
自然科学(97114)
教育(96581)
自然科学基金(95345)
(93217)
编号(84353)
资助(84333)
成果(68505)
重点(63401)
(62590)
(59842)
(59159)
课题(58701)
创新(55175)
科研(53964)
教育部(53937)
(53440)
期刊
(175272)
经济(175272)
研究(118579)
中国(78541)
学报(65513)
管理(60506)
(59917)
科学(59868)
(59762)
大学(50554)
教育(49335)
学学(47641)
农业(41148)
技术(37224)
(33167)
金融(33167)
财经(30307)
业经(29429)
经济研究(27443)
(25978)
问题(22861)
(21072)
(19719)
科技(19593)
技术经济(19491)
图书(19234)
理论(18815)
现代(18120)
商业(17576)
实践(17044)
共检索到591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世如  
产业集群收益是由于集群的存在,使得集群内部的企业能够获得的整体上的超额经济回报。集群收益的变迁在集群起源和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机制和作用,是影响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将集群收益概念作为分析集群形成机制分析的逻辑支点,首先对集群收益的来源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模型的构建阐释基于收益变迁的集群起源和形成过程,最后依据基于收益变迁的集群形成机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志阳  程海狮  
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的自主创新模式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运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培育模式,着重从创业扩散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实质上是战略性新创企业创业扩散的过程。衍生式、裂变式和复制模仿式创业扩散分别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型集群、核心企业型集群和横向产业集群的形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勇  张红虹  
基于系统失灵观分析新兴产业系统结构性缺陷与运行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传导路径模型。研究了新兴产业系统要素完善与系统运行优化的"政策内涵—政策功能—政策目标"传导机制,指出在系统要素完善目标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是产业主体孕育与产业资源供给;在系统运行优化目标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是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制度完善、交互关系优化及成长能力提升。针对中央、省级、市级三层面政策文件的分析,发现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政策存在政策功能结构性失衡、政策内容执行性不足、政策主体协调性不够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新兴产业培育政策的优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瑞博  刘芸  
遵循新兴技术不确定性的本质和产业化的一般规律,新兴技术产业化战略图能够准确识别新兴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内在要求以及存在的市场瓶颈和制度障碍等问题,帮助政府准确地进行战略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政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由创新链整合机制、产业链整合机制、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机制、社会系统配套机制四部分构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  王林建  于华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玉强  
地域差异和产业基础不同,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文章系统总结了理论层面的成果和对实践层面的探索,基于产业来源、依靠主体、技术创新方式和侧重领域等视角,对其进行分类,进而对不同类型培育模式的内涵、运行机制或方式,以及自身优势和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应用的合理化和有效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玉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着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对其培育的研究有着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从价值维、主体维、对象维和过程维四个方面对当前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从而进一步指明未来培育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内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春玲  刘遵峰  马玉曼  
首先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快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春林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文章借鉴主要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成功经验,认为中国必须从完善战略规划、市场需求、财税政策、市场进入退出机制以及市场法律监管等方面入手,寻求解决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波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调整产业布局和升级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后,重点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动因和培育路径,提出了选准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新旧产业融合和优先发展制造业的服务业等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曼  菅利荣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着"高端产业,低端技术"的发展困境,如何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的核心环节,中国正在兴起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航空高技术产业园等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本文依托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构建了创新主体间的灰靶双边匹配模型,并采用平衡计分法建立了以创新能力为重要衡量标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曼  菅利荣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着"高端产业,低端技术"的发展困境,如何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的核心环节,中国正在兴起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航空高技术产业园等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本文依托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构建了创新主体间的灰靶双边匹配模型,并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堃  韩立民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极大提高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海洋产业的升级改造,将成为我国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界定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外延基础上,本文系统探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需具备的内外部要素及作用机理,明确了产业形成的主要路径,希冀为推动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敏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2010年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密集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然而,由于体制机制和传统发展思路制约,大量资金投入往往流入后端制造环节,这不仅容易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以及环境污染,而且导致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洪昌  武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经济二次探底危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该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入手,在阐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举措,以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