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47)
2023(17646)
2022(14911)
2021(13723)
2020(11888)
2019(26979)
2018(26745)
2017(51186)
2016(28060)
2015(31704)
2014(31573)
2013(31134)
2012(28713)
2011(25672)
2010(25869)
2009(23968)
2008(23719)
2007(21340)
2006(18524)
2005(15967)
作者
(84035)
(70668)
(70352)
(66533)
(44402)
(34176)
(31874)
(27789)
(26589)
(24988)
(23939)
(23807)
(22320)
(22152)
(22026)
(21673)
(21644)
(20716)
(20315)
(20197)
(17791)
(17566)
(17270)
(16119)
(16006)
(15759)
(15745)
(15666)
(14394)
(14172)
学科
(116641)
经济(116509)
(83731)
管理(77759)
(61857)
企业(61857)
方法(57226)
数学(51478)
数学方法(50721)
(49760)
农业(32684)
(31131)
中国(28187)
业经(27795)
(23868)
(22284)
贸易(22275)
(21671)
(21252)
地方(20777)
(18413)
财务(18351)
财务管理(18305)
技术(17743)
理论(17423)
企业财务(17365)
(16767)
银行(16692)
环境(16307)
(16026)
机构
学院(406723)
大学(402253)
(163855)
经济(160681)
管理(156493)
理学(137004)
理学院(135552)
研究(132744)
管理学(132743)
管理学院(132046)
中国(100230)
(90969)
科学(86145)
(82801)
(72385)
农业(71242)
业大(71043)
(68551)
中心(63425)
研究所(62858)
(60366)
财经(58782)
(53720)
北京(50819)
(50199)
经济学(49779)
师范(49494)
(47299)
(46727)
经济学院(45340)
基金
项目(282052)
科学(220869)
基金(205268)
研究(196795)
(182658)
国家(180936)
科学基金(154230)
社会(124596)
社会科(117944)
社会科学(117905)
(112332)
基金项目(108526)
自然(103661)
自然科(101322)
自然科学(101290)
自然科学基金(99503)
(93975)
教育(91395)
资助(84972)
编号(78654)
重点(63829)
成果(61818)
(61696)
(59865)
(58763)
科研(55232)
创新(54912)
课题(54111)
计划(53833)
教育部(52104)
期刊
(174664)
经济(174664)
研究(105928)
(88429)
中国(73566)
学报(73524)
科学(64316)
农业(59878)
(55512)
大学(55360)
管理(53425)
学学(53081)
教育(37020)
(36019)
金融(36019)
技术(35362)
业经(34251)
(30750)
财经(28258)
经济研究(27204)
(24146)
问题(24030)
(22834)
统计(21505)
业大(20431)
技术经济(19980)
(19815)
科技(19583)
世界(18777)
商业(18701)
共检索到578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昕儒  陈永福  
本研究基于国家统计局2007~2009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中不同收入层次农民工样本,运用二次型近似理想需求系统模型(QUAIDS)对其家庭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部农民工样本的各类食物支出弹性均显著为正,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工的粮食和蔬菜的支出弹性值呈增加趋势,畜产品呈减少趋势,食用油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农民工的各类食物自价格弹性均显著为负,且总体来看农民工对食用油的价格变化最为敏感,但低收入家庭对蔬菜的价格变化更为敏感。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政府有必要确保城镇地区食物供应总量和增量,尤其是要制定确保蔬菜、粮食和食用油预期增量有效供给的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蓓蓓  陈永福  于法稳  
基于2007~2009年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7类食品的消费数据,本文运用QUAIDS模型对不同收入家庭食品消费结构及其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先,按照全部样本估算的城镇居民家庭乳品、油脂类和肉类等动物性食品的支出弹性大于1,与中等和高收入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这三类食品的消费支出弹性也相对敏感;其次,在不同收入分层中,低收入家庭油脂类食品的消费价格弹性相对敏感;再次,当收入和价格同比例变化时,城镇居民家庭更愿意增加对肉类、蛋类和乳品的消费。因此,稳定食品价格、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是确保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需求、营养摄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湘红  陈坚  
农民工群体的消费率相对于其他群体较低,本文试图为解释这一现象提供一个相对收入的研究视角。我们使用2008-2009 RUMi C调查数据,从社会比较角度,考察农民工相对于群体内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我们将已有文献的相对剥夺指数拆分为相对收入排序和不平等程度,研究在不同维度上衡量的相对收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一方面,相对收入可能给人们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当期攀比性消费动机;另一方面,过高的收入差距有可能削弱这种当期比较的动机。实证分析发现,控制了绝对收入等其他因素后,相对收入低的家庭消费率更高,而不平等程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家庭消费率,这一现象在收入较低的家庭中尤...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战文  杨学成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家庭式流动的趋势日趋明显。本文基于农民工家庭"成本—收入"预算约束构建静态家庭效用最大化模型,采用库恩—塔克条件和边际净收益分析得到农民工家庭迁移净收益,并进一步构建短期和长期农民工家庭迁移净收益条件模型。通过运用山东调查数据对该"成本—收入"数理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处于迁移不同阶段的农民工家庭面临不同的"成本—收入"约束,其中定居城市决策阶段是农民工家庭向城市迁移过程中的最艰难阶段;农民工家庭迁移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使一个家庭完成其市民化过程至少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明芬  
本文基于在杭州务工的543名农民工1995~2008年的追述式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态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近14年中,杭州外来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发生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夫妻携子女迁移的情形日益增多,人口迁移间距越来越短,入迁居住方式更加城市化。除了个人特征外,以新迁移理论为依据的家庭因素对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行为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君平  谭清香  曲颂  
本文从"收入—消费—多维"视角探究了中国进城农民工家庭贫困的规模、程度、空间分异及其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进城农民工家庭的贫困类型以消费贫困和选择性贫困为主,同时相对贫困问题较为严重。进城农民工家庭抵御外部因素对收入冲击的能力远弱于抵御外部因素对消费冲击的能力,此种情况在中部地区尤甚。中部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多维贫困最轻微,而西部地区最严重,且随着贫困维数的提高,相应维数的贫困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维度和区域考察,教育维度贫困是造成中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健康维度贫困只是导致东北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生活方面的卫生厕所、沐浴设施、炊用能源以及资产数量等维度的被剥夺情况最严重。经济落后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多种贫困发生率、平均剥夺份额和多维贫困的最高维数并不必然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进城农民工家庭十维脱贫率同n维(1≤n≤8)贫困发生率之和相近,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进城农民工家庭十维脱贫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此外,进城农民工家庭收入(或消费)贫困与多维贫困属于互补关系,二者兼具差异性和关联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岩  唐幸  
文章基于半对数模型回归结果,运用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对新老两代农民工的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两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因素存在很大差异。第一,老一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收入及收入差距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主要受人力资本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很小;第二,人力资本对新老两代农民工作用方式不同,体现在老一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更高,而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岩  唐幸  
文章基于半对数模型回归结果,运用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对新老两代农民工的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两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因素存在很大差异。第一,老一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收入及收入差距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主要受人力资本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很小;第二,人力资本对新老两代农民工作用方式不同,体现在老一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更高,而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川  杨锦秀  
本文以贵州省典型区域调查数据,采用交叉分析方法和Logistic模型分别对流出地农民工家庭政治参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流出地农民工家庭对政治现状的评价和对政治代理人的满意程度是决定该家庭是否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因素;外出务工收入比重、家庭成员中成年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家中是否有村干部等特征对该家庭参与政治活动的影响比较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菲  于冷  
消费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食品消费则是消费问题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基于实地调研,分析城镇和农村地区家庭食品需求和外出就餐情况,采用QUAIDS模型,探讨家庭食品需求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东南地区家庭食品支出金额最高,为2 469.62元/月,江南地区次之,西北地区最低,为1 588.95元/月;其外出就餐支出与在家就餐支出之比分别为0.35、0.42和0.78。人均外出就餐已经占到全部就餐次数的1/5-1/4,并且每增加1次中式快餐消费,肉食类食品支出份额将增加0.19%,蔬果类食品支出份额将减少0.14%。各个地区横向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地理位置的南移,肉食类食品支出份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隆玲  田甜  武拉平  
城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进城务工,其收入分布随之也发生了变化,这将对我国的粮食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广东、浙江、山东、四川、河南和北京6省(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收入组农民工食物消费的收入弹性,探讨收入分布格局变化对农民工食物消费支出的影响,揭示农民工的食物消费特点。结果表明,收入分布格局不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会显著增加;仅低收入农民工或仅高收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也会增加,但增幅较小;中等收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的增长幅度最大。此外,将各类食物折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战文  
本文针对目前农民工家庭成员有序迁移和代际迁移交互影响的现象,基于山东省农民工家庭调研数据,立足研究家庭成员间有序迁移的时间间隔,实现农民工家庭有序迁移与代际迁移现象的分割研究,并探索影响有序迁移和代际迁移动态演进的因素。研究表明,农民工家庭首个农民工迁移表现出与中国农民工流动的宏观趋势和代际特征密切相关的三阶段特征;首个农民工的个体特征不仅影响到自身迁移,还决定后续成员迁移的实现;农民工家庭处于生命周期前、中、后期时,家庭成员结构、年龄结构和支出结构均对迁移产生不同影响,也反映出第一、二代农民工家庭和农民工家庭内第一、二代成员迁移对成员有序迁移直至举家迁移所产生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