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58)
- 2023(17730)
- 2022(15443)
- 2021(14477)
- 2020(12135)
- 2019(27723)
- 2018(27518)
- 2017(53823)
- 2016(29251)
- 2015(32651)
- 2014(32645)
- 2013(31899)
- 2012(29266)
- 2011(26187)
- 2010(26119)
- 2009(24017)
- 2008(23372)
- 2007(20355)
- 2006(17766)
- 2005(15706)
- 学科
- 济(110986)
- 经济(110834)
- 管理(88533)
- 业(82809)
- 企(69874)
- 企业(69874)
- 方法(51942)
- 数学(45412)
- 数学方法(44769)
- 财(33800)
- 农(30601)
- 中国(28802)
- 制(25911)
- 业经(25352)
- 学(23871)
- 贸(21423)
- 贸易(21415)
- 地方(21190)
- 务(21107)
- 财务(21024)
- 财务管理(20982)
- 易(20865)
- 企业财务(19928)
- 农业(19904)
- 银(19250)
- 银行(19204)
- 理论(18993)
- 行(18262)
- 技术(17995)
- 融(17786)
- 机构
- 大学(407951)
- 学院(407084)
- 济(163479)
- 管理(161227)
- 经济(159914)
- 理学(139712)
- 理学院(138203)
- 管理学(135694)
- 管理学院(134935)
- 研究(134424)
- 中国(101403)
- 京(85161)
- 科学(82036)
- 财(79432)
- 所(66498)
- 农(64456)
- 财经(62820)
- 中心(61919)
- 研究所(60342)
- 业大(60079)
- 江(59706)
- 经(57209)
- 北京(53268)
- 范(52576)
- 师范(52047)
- 农业(50343)
- 经济学(49711)
- 院(49305)
- 州(47933)
- 财经大学(46926)
- 基金
- 项目(279617)
- 科学(220625)
- 研究(204740)
- 基金(203975)
- 家(177270)
- 国家(175820)
- 科学基金(151805)
- 社会(129086)
- 社会科(122405)
- 社会科学(122377)
- 省(108527)
- 基金项目(107671)
- 自然(99308)
- 自然科(96985)
- 自然科学(96958)
- 自然科学基金(95193)
- 教育(94803)
- 划(91546)
- 资助(84442)
- 编号(83375)
- 成果(68004)
- 部(62384)
- 重点(62346)
- 发(58722)
- 创(58112)
- 课题(57360)
- 创新(54261)
- 教育部(53771)
- 科研(53665)
- 制(53306)
- 期刊
- 济(175778)
- 经济(175778)
- 研究(120514)
- 中国(76102)
- 学报(63551)
- 财(62078)
- 管理(59448)
- 农(58221)
- 科学(58137)
- 大学(49150)
- 学学(46455)
- 教育(44403)
- 农业(39784)
- 融(39769)
- 金融(39769)
- 技术(35363)
- 财经(30854)
- 业经(28748)
- 经济研究(28083)
- 经(26359)
- 问题(22643)
- 业(19741)
- 理论(19551)
- 版(19160)
- 科技(18919)
- 图书(18886)
- 技术经济(18744)
- 现代(17901)
- 贸(17897)
- 实践(17801)
共检索到593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鹏博
2011年第三季度,人民银行首次提出货币政策适时适度的预微调机制。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和资金汇划主干道,对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支付清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预微调机制的提出背景,探讨了支付清算安排与预微调之间的理论关系,并采用Panel Data模型证实了通过支付清算安排为货币政策预微调提供借鉴依据的可行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预微调机制 支付清算安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鹏博
2011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下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同时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那么,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预微调机制,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和资金汇划的主干道,是否能够通过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清算安排获取预微调机制的参考信息。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支付清算系统 货币政策 预微调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长岩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按照"总量稳健、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原则落实好稳健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如何正确把握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内涵,有针对性地加强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一段时期以来,针对外需明显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国家及时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外需下滑,内需不振,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增长还没有形成内在稳定回升的态势。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不断显现,欧债危机仍处于高危阶段,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下降,美国面临财政悬崖风险,国际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可能持续动荡,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敏
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央行应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种种举措,本文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逐渐趋稳,与央行稳健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措施密切相关,解释了稳健货币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宏观效应上的区别。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逆周期 预调微调 宏观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周闯 刘姗
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中央银行预调微调对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考察了其对构建利率走廊的作用。研究发现,预调微调在总体上平抑了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同时预调和微调两者对不同期限利率的影响在结构上具有期限互补的特点。预调通过预期引导缓解了中长期利率的波动,且书面和口头两种操作方式的影响较为一致。微调中的常备借贷便利对超短期利率较好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功能,而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加剧了超短期利率的波动。尽管中期借贷便利总体加大了利率的波动,但其对不同期限品种的作用效果差异明显。这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实施的预调微调操作总体上能有效平抑利率波动,降低利率走廊运行成本,有利于实现构建利率走廊的长期目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宋海林 杨文化
如何通过微调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宋海林杨文化一、微调的主要依据与工具选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除受制于其它条件的实现外,关键之一是能否根据当时的经济运行状态做到适时适度的微调,即通过政策工具的灵活使用,达到既定调控目标,或消减经济运行对政策目标的偏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家和
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货币供给量在通货膨胀时期能够灵敏地反映出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但在紧缩时期则对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缺乏灵敏性,因而并不适合继续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于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客观上要求央行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领先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对目前国内学者提出的中介目标的利弊进行分析之后,本文提出,在紧缩时期,央行可以使用产成品库存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率作为执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对此观点作了必要的分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方友林 陈茉
资产泡沫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将资产价格更多地纳入货币政策的视野,符合现代全球经济变化的趋势,对促进金融经济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复苏根基未稳的情况下,针对房地产和股市的双泡沫,货币政策微调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在维持一定程度资产泡沫的同时打消市场对资产价格单边上涨的心理预期,逐步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通过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来维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平衡。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产泡沫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子勋
在资金"旱情"持续不见缓解的背景下,央行仍坚持持续收紧流动性的态度,显示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可能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此前保证资金面稳中偏松以支持经济增长,转向适度回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以实现控制社会融资规模过快增长等目标。事实上,从2013年5月下旬至今,央行主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小宇 黄沁怡
在利率下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探究如何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与有效性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基于菜单成本和信息效应理论,构建平滑局部投影(SLP)模型评估不同规模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与通货膨胀的非对称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冲击规模的非对称性,小规模货币政策冲击的实际产出效应更大;大规模货币政策冲击会在短期内产生更大的价格效应,而在长期其价格和实际产出效应均更小;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明显的利率相依性,低利率时期,货币政策冲击的实际效应更强。因此,央行在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时应坚持“高频、微调”的货币政策调整模式,现阶段中国尚未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有效性未受影响,但货币当局仍需充分利用央行沟通引导私人部门形成理性预期进而降低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白当伟 陈漓高
本文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东亚地区建立货币联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目前整体上并不具备建立货币联盟的条件,但在日本等几个国家(地区)之间,则比较符合建立货币联盟的标准。所以,首先在东亚地区的这几个国家(地区)建立货币联盟,然后逐步向外围扩展是最可行的选择。
关键词:
东亚 地区经济一体化 货币联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孟楠 郭春松 王俊方
随着入世后中国港澳台与大陆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一个开放、繁荣的中华经济圈正在初步形成。本文集中研究如何在两岸四地共同使用统一的货币,认为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将在整合港币、澳币与新台币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在两岸四地共同履行货币职能的“中元”,并在未来的亚洲货币合作中,充当关键货币的角色。
关键词:
货币统一 “中元” 可行性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文魁
价格黏性属于现代宏观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点问题。通常情况下,对于价格黏性的研究,需要借助更多的经济模型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与解读经济现象,通过一个微观机制下对价格黏性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完成对于经济问题的研究,评估经济政策。当然,价格黏性的微观机制研究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赋予货币政策有效性以及前瞻性。目前,在学术领域有关于价格黏性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研究并不少见,而作为西南民族大学华风经
关键词:
异质性 价格黏性 微观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贾丽平 张晶 贺之瑶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推动了传统支付清算结构的深刻变革,电子货币对流通中现金的替代效应造成货币需求、信用创造过程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发生变化。本文立足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以惠伦货币需求理论为基础,研究发现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比例可达到66.67%以上,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效应明显。在鲍莫尔-托宾模型的基础上,重新推导交易性货币需求,发现电子货币改变了货币需求结构,货币需求难以预测;货币创造过程中信用扩张带来的引致效应可以创造出更多流通货币,放大电子货币替代效应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对GDP增长率的变动影响时滞较长,电子货币加大了中介目标的不确定性,弱化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