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2)
- 2023(13585)
- 2022(11348)
- 2021(10264)
- 2020(8480)
- 2019(19228)
- 2018(18252)
- 2017(35158)
- 2016(18222)
- 2015(20212)
- 2014(19975)
- 2013(19711)
- 2012(17981)
- 2011(15955)
- 2010(16080)
- 2009(14922)
- 2008(12945)
- 2007(11011)
- 2006(9720)
- 2005(8869)
- 学科
- 济(94825)
- 经济(94748)
- 管理(54229)
- 业(50216)
- 企(41140)
- 企业(41140)
- 方法(37030)
- 数学(33559)
- 数学方法(33171)
- 中国(27642)
- 融(26525)
- 金融(26524)
- 地方(24306)
- 银(24262)
- 银行(24243)
- 行(23447)
- 财(22286)
- 农(20125)
- 业经(18525)
- 制(17224)
- 学(14819)
- 农业(14536)
- 务(14421)
- 财务(14375)
- 财务管理(14343)
- 地方经济(14303)
- 企业财务(13691)
- 贸(13505)
- 贸易(13485)
- 易(13066)
- 机构
- 学院(248171)
- 大学(247104)
- 济(118171)
- 经济(116118)
- 管理(98439)
- 理学(84952)
- 理学院(84096)
- 管理学(82795)
- 管理学院(82331)
- 研究(82220)
- 中国(69108)
- 财(53548)
- 京(49274)
- 科学(44498)
- 财经(42674)
- 中心(40821)
- 经(38902)
- 经济学(38805)
- 所(38196)
- 江(36687)
- 经济学院(34820)
- 研究所(34398)
- 农(33928)
- 财经大学(31920)
- 业大(31870)
- 北京(30277)
- 院(30162)
- 范(29678)
- 师范(29392)
- 州(29054)
- 基金
- 项目(168708)
- 科学(135547)
- 基金(125667)
- 研究(125418)
- 家(107797)
- 国家(106951)
- 科学基金(94417)
- 社会(84624)
- 社会科(80627)
- 社会科学(80610)
- 基金项目(66096)
- 省(65139)
- 自然(58636)
- 教育(57473)
- 自然科(57379)
- 自然科学(57368)
- 自然科学基金(56371)
- 划(53633)
- 资助(50822)
- 编号(49167)
- 成果(38253)
- 部(38030)
- 重点(38009)
- 发(37821)
- 国家社会(36426)
- 创(35812)
- 教育部(33884)
- 创新(33574)
- 课题(33415)
- 人文(33208)
- 期刊
- 济(128810)
- 经济(128810)
- 研究(77480)
- 中国(49038)
- 财(42601)
- 管理(38529)
- 融(37240)
- 金融(37240)
- 学报(31629)
- 科学(30720)
- 农(29744)
- 大学(25981)
- 学学(24718)
- 技术(24132)
- 经济研究(22262)
- 财经(22125)
- 教育(21695)
- 农业(19396)
- 经(19212)
- 业经(18341)
- 问题(16186)
- 技术经济(13865)
- 统计(13674)
- 理论(12558)
- 贸(12256)
- 策(12197)
- 世界(11440)
- 国际(11133)
- 决策(11056)
- 实践(10998)
共检索到382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勇 王茜婧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为2013年的经济金融政策方略定了调。新的一年的经济金融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依托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加快碳金融发展的"三大突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勇
<正>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根据2023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均为3%,低于2010~2019年的年均增长率(3.7%),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而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复苏步伐不一且差距拉大,导致全球宏观经济政策难以协调。在这种背景下,拉美地区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朝晖 程波 杨超龙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松年
本文联系江苏实际,从三个侧面对突破体制瓶颈作了探索:一是突破跨地区结构调整的体制瓶颈,使涉及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联动调整;二是突破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瓶颈,增强城市与区域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三是突破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体制瓶颈,激活、增强和保护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力。入世后冲击波,首当其冲是政府。这就首先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管理经济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和行为方式,在突破现存的各种不利于入世的体制瓶颈上超前动作、大力作为。
关键词:
江苏经济增长 体制瓶颈 突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雷
本文在简要介绍特色经济的组织内涵与特征之后,深入分析了制约沿海特色经济区增长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对优势资源的过度依赖、对模仿创新的过度偏好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是制约沿海区域特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瓶颈因素,并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特色经济区 增长瓶颈 突破路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阿奇
《上海经济研究》第二期发表署名文章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主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在当前已取得三个重大突破。第一,彻底突破了“商品外壳论”的观点,明确了全民所有制的劳动产品也是商品,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着产生商品的基础。这一突破,使扼杀了人们积极性的“大锅饭”体制丧失了存在的依据。第二,突破了把社会主义经济当作产品经济或自然经济的传统观点,明确为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一种商品经济。当前,由于我国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廖君沛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受制约及其突破○廖君沛文章认为,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受的各种制约中,最基本的因素是生产要素的不平衡,其中,尤以劳动力多、资金少、先进技术不足三者间的矛盾最为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追求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并不总是排斥就业的增加...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培新
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性进展(下)──评卢卡斯《论经济发展的机制》吴培新四、模型的深化及评价毫无疑问,卢卡斯的这篇论文是对经济理论的突破性发展。他认为,经济增长理论不应仅考虑未来几十年的增长,而应揭示出经济长期增长的机制、源泉;也不应仅揭示某一国家的经济...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培新
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性进展(上)──评卢卡斯《论经济发展的机制》吴培新经济增长理论在80年代中后期,以1986年罗默(P.M.Romer)的《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和1988年卢卡斯(R.E.Lucas)的《论经济发展的机制》这两篇里程碑式的论文为标志,...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欢
基于平台经济的能源互联网,通过发挥互联网在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解析用户需求方面的优势,利用价格手段与即时交易平台,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模式,使能源互联网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平台转型。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平台经济 分布式能源生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欢
基于平台经济的能源互联网,通过发挥互联网在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解析用户需求方面的优势,利用价格手段与即时交易平台,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模式,使能源互联网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平台转型。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平台经济 分布式能源生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梅 王希坤
一、深化企业改革,培育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市场主体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市场主体。经济增长质量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而只有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会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投资效果,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毛健
论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共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毛健一、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经济增长一般是指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联系的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则是指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生活质量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任保平 魏婕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产品供给。结构转化能使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合理的配置,从而改善要素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从社会供给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动,并与社会供给结构不再相互适应。这时,就需要及时调整经济结构,重新在社会生产各部门、各行业配置稀缺资源,从而提高单位资源的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