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77)
2023(16344)
2022(14088)
2021(13401)
2020(11098)
2019(25848)
2018(25897)
2017(49229)
2016(27445)
2015(31148)
2014(31231)
2013(29949)
2012(27178)
2011(24360)
2010(24497)
2009(21759)
2008(20809)
2007(18317)
2006(16142)
2005(13602)
作者
(73921)
(61815)
(61169)
(58524)
(38811)
(29656)
(27938)
(24315)
(23563)
(21794)
(20944)
(20649)
(19262)
(19166)
(19071)
(18690)
(18642)
(18277)
(17652)
(17504)
(15375)
(15284)
(14850)
(14314)
(13898)
(13865)
(13702)
(13530)
(12458)
(12233)
学科
(102777)
经济(102668)
(75069)
管理(69647)
(53571)
企业(53571)
(48662)
方法(47766)
数学(42410)
数学方法(41817)
农业(32328)
中国(30547)
业经(25559)
(25391)
教育(24181)
(22051)
地方(20996)
理论(20318)
技术(18025)
(17912)
(17201)
贸易(17192)
(16745)
(15702)
(15069)
环境(14998)
财务(14997)
财务管理(14964)
(14661)
(14403)
机构
学院(370440)
大学(369446)
管理(144893)
(142437)
经济(139306)
理学(126977)
理学院(125620)
管理学(123217)
管理学院(122545)
研究(120691)
中国(85282)
(78054)
科学(74801)
(71806)
(63330)
业大(59288)
(59048)
(56169)
中心(56012)
师范(55736)
农业(55130)
(54325)
研究所(54026)
财经(51321)
北京(48879)
(47079)
师范大学(44953)
(43685)
(43170)
技术(42523)
基金
项目(258381)
科学(204520)
研究(196036)
基金(184643)
(159501)
国家(158019)
科学基金(136298)
社会(121350)
社会科(114522)
社会科学(114492)
(103454)
基金项目(98209)
教育(96036)
自然(87295)
(87044)
自然科(85269)
自然科学(85251)
编号(83730)
自然科学基金(83692)
资助(75187)
成果(68239)
课题(58473)
(58443)
重点(58271)
(56115)
(54278)
教育部(50637)
创新(50362)
项目编号(49747)
大学(49253)
期刊
(151458)
经济(151458)
研究(112723)
中国(76016)
(71569)
教育(69207)
学报(56934)
科学(51878)
农业(49079)
管理(48245)
(45996)
大学(45225)
学学(41536)
技术(37345)
业经(30180)
(28378)
金融(28378)
财经(23462)
(23277)
经济研究(22428)
问题(20796)
(20021)
职业(18332)
(18071)
图书(17809)
科技(17306)
技术经济(17086)
理论(16398)
资源(15583)
业大(15457)
共检索到534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严蓉  
农民增收问题,实质上是农民在国家收入分配大格局中的地位问题,是一个以经济形式表现的政治问题。农民增收能力与其整体素质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民教育培训是帮助农户提升增收能力的有效手段。相信科技、学习科技、运用科技和依靠科技是现代农业对农民的客观要求。高素质农民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农户增收的必备条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任玉霜  曲秉春  
我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劣势日益凸显,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势在必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经营模式创新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并通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带动了农民增收。借鉴国外合作社的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是推动农业经营创新的巨大动力,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和新农民培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博   刘东   湛文婷   方臻旻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仍然是促进农户增收。当前,乡村数字化进程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机遇。文章系统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以及家庭认知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县域数字乡村综合指数及其维度指数提升均能显著促进农户增收;在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农户增收的过程中,家庭认知能力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认知能力越高的农户增收效应越强;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限制农户增收的学历壁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洁  李文静  夏显力  
电商技术作为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业态,成为推动小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基于陕南地区实地调研数据,使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电商技术对小农户增收的影响,利用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小农户电商技术采纳增收情况的异质性,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剖析电商技术采纳促进小农户收入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商技术采纳对小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呈波动变化;电商技术采纳能够有效缩小小农户收入的不平衡性,这种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特征;电商技术通过提高小农户的动态能力促进其收入增加,通过提高知识获取能力、整合利用能力缩小小农户收入不均衡。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强化地方政府对电商技术采纳的重视程度、提升小农户动态能力等举措来增加小农户收入、促进收入均衡等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乔慧  程郁  曾起艳  郑风田  
本文同时采用TreaTmenT effecT模型中极大似然估计和两阶段估计的方法,在纠正自选择偏差的基础上,分析了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以及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影响因素。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对农业纯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受教育水平、家庭农业收入比重、村里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永辉  
本文在当前农民增收主流理论与现实差异的基础上,从农民投入动机入手,分析了主流理论和政府政策的不足,分析了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整体农民素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措施,需要加强制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永辉  
本文在当前农民增收主流理论与现实差异的基础上,从农民投入动机入手,分析了主流理论和政府政策的不足,分析了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整体农民素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措施,需要加强制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岳利萍  白永秀  
本文认为,造成"三农"难题的原因之一是农村金融支持的严重不足,因此,应以农民收入增加为主线,通过构建不同信用担保方式下的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体系,从"造血"机能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兴农三方面提出解决农村金融不足的有效供给方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北啸   丁志勇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互联网使用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农产品价格,突破了时空限制,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更多农特产品走向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对家庭农业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同时提升了网络销售农产品占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主要增加了家庭的经济作物收入和林木种植收入。农户接触互联网渠道越多,农业增收效应越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农业信贷可得性、增加社会资本等渠道促进家庭农业增收。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业增收的效应主要存在于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五线城市和户主受教育年限小于9年的家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艺璇  李中建  
本文在财政支农、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反映三者关系的计量模型。以中部六省2006-2018年为样本,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财政支农的异质性,借助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测度了金融发展水平,深入研究了财政支农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及结构性收入的差异性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从农户的总收入看,财政支农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从农户的收入结构看,财政支农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普惠金融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以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省份,普惠金融的作用是积极的,但在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省份其作用是消极的;从财政因素看,财政支农效应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U”型特征,说明中部六省财政支农力度相对不足;从财政支农的异质性看,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有差异的财政政策更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上述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充分发挥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敏  
本文以宁波市为例,通过对511个种养农户的调查,实证分析了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供需中的各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培训需求与供给错位、政府积极而农民消极、参训意愿与参训行为不一致等。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完善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运行机制和动态管理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朱然  顾雪松  秦涛  任天驰  
如何有效实现农户增收一直是“三农”领域的现实难点,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基于鲁、辽、赣、川四省的调查数据,利用OLS、2SLS等方法检验银保互动对农户收入水平与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来验证银保互动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相比于单一的农业保险或农业信贷,银保互动对农户收入水平具有更好的提升效果,且对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具有更显著的增收作用;第二,银保互动通过提高信贷配给、降低生产风险、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四种渠道促进农户增收,其中,生产效率渠道的作用相对较弱;第三,农户可以通过银保互动提高外来风险冲击下的收入稳定性,从而有效改善贫困脆弱性问题,减少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艳华  刘湘辉  周发明  周力  应瑞瑶  
文章利用江苏省养鸡行业的调查数据,对生产合同模式下农户的增收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市场交易和合作社相比,加入生产合同的农户获得更高的单位养殖净利润。原因主要是其合理的内部治理机制,即生产合同模式除了以规定的保护价收购肉鸡以外,还为养殖户提供优质服务。因此认为发展生产合同模式有利于提高和稳定肉鸡养殖户的收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晋华  冯开文  黄英伟  
本文以16省32个行政村的56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其中合作社社员481户,非社员80户),采用两阶段模型分析了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的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正向效应不仅体现在纯农户的农业收入上,而且体现在兼业农户的农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上。对于在外务工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农户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比例、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密切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磊玲  张云燕  罗剑朝  
基于2011年调查数据,运用独立混合截面数据模型分析农户从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和非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对其增收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偏好从非正规金融借贷,非正规金融借贷规模是正规途径借贷规模的4.15倍,在满足生活消费和生产性投资方面发挥着较正规金融更为重要的作用。不到50%的非正规途径借贷农户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而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农户90%是用于生产投资,且二者的生产性资金投向存在较大差异,非正规金融借贷资金主要投向畜牧业和非农产业,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则主要投向种植业和农机具补贴,资金借贷规模和资金用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