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62)
- 2023(19702)
- 2022(16554)
- 2021(15285)
- 2020(12712)
- 2019(29060)
- 2018(28801)
- 2017(55264)
- 2016(30208)
- 2015(33852)
- 2014(33699)
- 2013(33003)
- 2012(30003)
- 2011(26908)
- 2010(26639)
- 2009(24264)
- 2008(23541)
- 2007(20684)
- 2006(18198)
- 2005(15609)
- 学科
- 济(120859)
- 经济(120726)
- 业(84717)
- 管理(81287)
- 企(62994)
- 企业(62994)
- 方法(53719)
- 农(50701)
- 数学(46627)
- 数学方法(46021)
- 农业(33568)
- 中国(31772)
- 业经(30678)
- 财(28698)
- 学(26757)
- 地方(25453)
- 制(21637)
- 贸(21281)
- 贸易(21273)
- 易(20629)
- 理论(20034)
- 技术(18890)
- 环境(18439)
- 务(17600)
- 和(17522)
- 财务(17520)
- 财务管理(17486)
- 银(17012)
- 银行(16939)
- 发(16778)
- 机构
- 学院(424579)
- 大学(423492)
- 济(166218)
- 管理(164865)
- 经济(162713)
- 理学(144316)
- 理学院(142691)
- 研究(140914)
- 管理学(139871)
- 管理学院(139118)
- 中国(104066)
- 科学(91550)
- 京(89546)
- 农(89131)
- 业大(72698)
- 财(72488)
- 所(70876)
- 农业(69307)
- 中心(65435)
- 研究所(65295)
- 江(61762)
- 财经(59098)
- 范(56357)
- 师范(55720)
- 北京(55186)
- 经(54087)
- 院(50662)
- 州(49998)
- 经济学(49858)
- 经济学院(45145)
- 基金
- 项目(300393)
- 科学(234676)
- 基金(216872)
- 研究(214798)
- 家(191380)
- 国家(189756)
- 科学基金(162080)
- 社会(135204)
- 社会科(127780)
- 社会科学(127745)
- 省(118536)
- 基金项目(115714)
- 自然(106953)
- 自然科(104460)
- 自然科学(104428)
- 自然科学基金(102522)
- 划(99686)
- 教育(98427)
- 资助(87976)
- 编号(87638)
- 成果(69297)
- 重点(67561)
- 部(65021)
- 发(64491)
- 创(62311)
- 课题(59900)
- 创新(58201)
- 科研(57828)
- 国家社会(55689)
- 计划(55450)
- 期刊
- 济(179942)
- 经济(179942)
- 研究(117234)
- 农(86996)
- 中国(78692)
- 学报(75838)
- 科学(66554)
- 农业(59013)
- 大学(57368)
- 管理(56074)
- 学学(54406)
- 财(53918)
- 教育(45198)
- 技术(36010)
- 融(35196)
- 金融(35196)
- 业经(34756)
- 业(28888)
- 财经(27794)
- 经济研究(27182)
- 问题(25313)
- 经(23820)
- 版(23201)
- 科技(21650)
- 业大(21166)
- 图书(21051)
- 资源(19580)
- 技术经济(19437)
- 理论(18892)
- 现代(18383)
共检索到605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迅 姜勇
本文在对重庆市512户失地未转为市民的城郊农民的实地调查基础之上,从制度因素、城市发展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层面研究影响未转城郊农民是否市民化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制度因素为"拉力因素",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给新转市民"五件衣服",调动了城郊农民转为市民的积极性;城市发展因素属于"拉力"因素,良好的创业环境、丰富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水平吸引城郊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农民个体因素具有两面性,年轻人更愿意留在城市生活,自身素质更高的农民也更愿意到城市打拼,而教育年限则与城郊农民转市民的意愿关联较弱。
关键词:
重庆市 城郊农民 市民化 影响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宏龄 林铭海
基于重庆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区)涪陵区、大足区的调查数据和推拉理论,从城镇、农村各自的"推力""拉力"方面共选取24个变量,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与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村的推力主要在于农村不利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较差的物质环境和宅基地闲置;农村的拉力主要来自生活惯性、熟人社会的归属感,以及对下一代生活居住的考虑。城市的拉力主要来自较高的收入水平、较好的文化氛围;城市的推力主要在于房价太高、日常花销大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异等。经济因素在农民抉择中起决定性影响,而后续发展以及心理适应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农民宅基地 退出意愿 退出机制 推拉理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国平 侯海艳 刘春鑫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的实地调查,运用DEMATEL方法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素量化分析表明,培训目标、内容、教师、方式、费用及设备资源和资金资源是影响就业培训的关键因素。建议在培训目标、内容、师资、制度体系等方面应协调一致,形成有机整体。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吴华安
调查城乡户籍统筹下重庆城郊农户市民化意愿发现,"农转城式"市民化向人口城市化的客观规律回归,乡—城"举家迁徙"移民模式成为城市化的常态,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成为大多数转户群体的首选。同时,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农村土地处置及其补偿方式是影响"农转城式"市民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程度是影响户改成败的关键。本文在总结重庆户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序脱下农村"三件衣服"与逐渐穿上穿全城市"五件衣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户籍统筹 城郊农户 市民化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史学斌
利用第一手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当前重庆市外来农民工公租房居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重庆农民工对公租房的评价是正面的。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月收入、本地的亲属数量、对租金的满意度,以及公租房的建筑面积、承租人的家庭角色会对农民工的居住满意度构成影响。
关键词:
农民工 公租房 居住满意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佑静
通过对重庆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农民工社会认同存在户籍的制度性约束和主动选择农村户籍的限制,农民工身份认同受人口统计学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打工距离近、收入高、在城市有自有住房、住房人均面积大、受到歧视少、对城市生活满意度高、留城意愿强烈的农民工更容易认同自己为城市人。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认同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晓刚 陈浩
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不仅取决于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而且取决于其能否在生活方式、社会心理与情感、文化价值观念上实现与城市社会的同构,实现农民市民化的自我身份认同。对郑州市城郊328户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显示,失地农民虽已进入城市物理空间,但本质依然是农民,对城市的认同感未完全实现。同时人力资本严重短缺、社会资本尚未充分构建也是导致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差的原因。为提高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政府应在资金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只有当失地农民拥有较高的为城市生存所需的人力资本且能够有效地利用城市社会的人际网络资源时,失地农民才能增强就业能力,在身份认同及行为上...
关键词:
身份认同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城市适应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伟 倪九派
农用地流转是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积极探索,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以重庆市典型区(县)为例,对农用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与农用地流转中介组织、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区位条件的差异是影响重庆地区农用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建立健全农用地流转相关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庆地区的农用地流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农用地流转 农户调查 影响因素 重庆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东德
农民职业教育对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民职业教育应当以农民为本位,以促进农民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改善农民可行能力为目标。在解决当前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时,理应以上述理念为基本指导精神。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民 职业教育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吴胜杰
统筹城乡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如何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找到一条正确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践中的关键课题。九龙坡区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提供社会保障为基础,在农民市民化的试点中闯出了一条以"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的"陶家模式",为其他类似地区的统筹城乡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农民市民化 政策效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胜杰
统筹城乡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如何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寻找到一条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践中的关键问题。重庆市九龙坡区就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提供社会保障为基础,在农民市民化的试点中闯出了一条以"土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的"陶家模式"。本文从实证调研的结果出发,对九龙坡区农民市民化政策效益加以认真分析和总结,以期在统筹城乡改革中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农民市民化 政策效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凯 侯明喜 龚海婷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卫计委对重庆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项目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探讨了重庆市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第一,在个体因素方面,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对其流动人口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第二,在流动因素方面,流动范围、流动原因对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第三,在就业因素方面,收入、在本地连续工作的时间、单位性质、就业身份对其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第四,在社会融入因素方面,迁移意愿、自身评价、语言媒介对其流动人口住房选择有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凯 侯明喜 龚海婷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卫计委对重庆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项目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探讨了重庆市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第一,在个体因素方面,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对其流动人口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第二,在流动因素方面,流动范围、流动原因对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第三,在就业因素方面,收入、在本地连续工作的时间、单位性质、就业身份对其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第四,在社会融入因素方面,迁移意愿、自身评价、语言媒介对其流动人口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叶琴丽 王成
研究目的:探讨对集聚农户共生、集聚区土地利用率提高的影响因素,为提升农户共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农户共生关系及促进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有效路径及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户主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集聚共生效益特征及外部环境与政策特征这4类外源潜变量对农户共生认知产生重要影响且影响程度大小不同,其中,集聚共生效益特征的影响最为显著,外部环境与政策特征、户主自身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的影响依次减弱;(2)是否为干部、对原集聚模式的满意度、是否促进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和政府对集聚区的补贴力度分别对这4类外源潜变量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研究结论:显化农户共生效益、增强"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兆林 王敏
宅基地退出是解决当前宅基地低效利用问题的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感知价值理论,利用重庆市503份农户问卷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机制。结果表明:(1)技术接受模型(TAM)整合感知风险(PR)的研究模型适用于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农户退地决策主要受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的正向影响和感知风险的负向影响;(2)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决策各因素中,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最强,感知易用性次之,感知风险最弱,其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5、0.29和-0.18;(3)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宅基地环境通过影响农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间接影响农户的退出行为决策,是推进宅基地政策有效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的制定应契合农户的生产生活实际,体现易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应完善相关社会保障措施,并确保退地补偿按时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