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24)
- 2023(15182)
- 2022(12897)
- 2021(11941)
- 2020(9819)
- 2019(22583)
- 2018(22443)
- 2017(42849)
- 2016(22984)
- 2015(25813)
- 2014(25636)
- 2013(24960)
- 2012(23086)
- 2011(20853)
- 2010(20962)
- 2009(18922)
- 2008(18214)
- 2007(16137)
- 2006(14112)
- 2005(12546)
- 学科
- 济(102908)
- 经济(102814)
- 业(62968)
- 管理(62307)
- 企(49802)
- 企业(49802)
- 方法(43275)
- 数学(37359)
- 数学方法(36692)
- 中国(29332)
- 农(28953)
- 地方(26838)
- 业经(24014)
- 财(21018)
- 农业(20221)
- 学(19779)
- 理论(17591)
- 贸(16752)
- 贸易(16737)
- 制(16663)
- 技术(16407)
- 易(16115)
- 环境(15497)
- 银(15316)
- 银行(15287)
- 和(15148)
- 融(15064)
- 金融(15061)
- 地方经济(14945)
- 行(14732)
- 机构
- 学院(323989)
- 大学(319685)
- 济(132924)
- 经济(130271)
- 管理(125290)
- 研究(108670)
- 理学(108205)
- 理学院(106983)
- 管理学(104767)
- 管理学院(104173)
- 中国(81396)
- 京(68056)
- 科学(66951)
- 财(58802)
- 所(53923)
- 农(53071)
- 中心(50467)
- 研究所(49098)
- 江(48245)
- 业大(47993)
- 财经(46835)
- 范(43260)
- 师范(42764)
- 北京(42602)
- 经(42485)
- 农业(41378)
- 经济学(40792)
- 院(39662)
- 州(39292)
- 经济学院(36658)
- 基金
- 项目(221760)
- 科学(176375)
- 研究(162700)
- 基金(160328)
- 家(139887)
- 国家(138728)
- 科学基金(120174)
- 社会(103075)
- 社会科(97833)
- 社会科学(97810)
- 省(88874)
- 基金项目(84323)
- 自然(77734)
- 自然科(75975)
- 自然科学(75963)
- 教育(75761)
- 自然科学基金(74541)
- 划(74440)
- 编号(66222)
- 资助(65381)
- 成果(52567)
- 发(52535)
- 重点(50708)
- 部(47971)
- 创(47522)
- 课题(46458)
- 创新(44313)
- 国家社会(42663)
- 科研(42169)
- 发展(41727)
- 期刊
- 济(147717)
- 经济(147717)
- 研究(91737)
- 中国(66365)
- 农(49423)
- 学报(48581)
- 管理(48362)
- 科学(46554)
- 财(44501)
- 教育(38824)
- 大学(37686)
- 学学(35544)
- 农业(34012)
- 技术(32979)
- 融(27888)
- 金融(27888)
- 业经(26135)
- 经济研究(23602)
- 财经(22857)
- 经(19836)
- 问题(19269)
- 业(18134)
- 统计(16564)
- 技术经济(16562)
- 科技(15420)
- 策(15376)
- 商业(15241)
- 图书(14847)
- 资源(14718)
- 版(14713)
共检索到478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娟娟 史锦梅
改革开放以来,"非均衡"战略指引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使产业与生产要素向东部地区持续聚集,区域发展不协调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之一。面对日益强劲的资源环境约束,东部地区的很多产业优势弱化。与此同时,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凭借资源、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等优势正在吸引发达地区的边际产业入驻,区际产业转移大规模发生。本文拟构建欠发达地区承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文丁 祁文辉
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经济崛起的有效路径。当前,区域产业转移的新态势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新机遇。但产业承接仍存在较多问题,应从提升对转移产业的吸引力、选择力、支撑力和融合力四方面着手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家凤
本文从农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出发,探讨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农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内生性要求;对于农业转型升级而言,承接非农产业转移具有"拉动效应",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具有"推动效应"。相应地,欠发达地区应积极构建承接产业转移和农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互动机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丽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同时也伴随有污染的转移,面临环境恶化风险。理性认识环境风险的动因,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战略性问题。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环境风险 欠发达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敏
由于区域间产业技术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了产业转移及承接的必然性。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产业急需转型升级以及国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传统产业开始加速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承接产业转移是加速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对欠发达地区资金注入、技术溢出、产业联动及观念更新等都带来了积极的效应,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污染转移、土地匮乏等问题使欠发达地区面临巨大的环境恶化风险。因此,正确认识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中的风险并找出相应对策,对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产业转移 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海峰 葛林 王美昌
本文构建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理论体系和理论模型,并对钻石模型的基准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食品加工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承接食品加工业是合理的选择,建议重点打造南昌、九江、宜春和抚州四大食品加工业板块,并指出了各大板块重点发展的食品加工产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传恕 张绪清 卢建军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成本呈现比较弱势,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则呈现比较优势。把东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传统产业转移到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对于调整国家产业结构、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合理产业分工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以湖南临湘市承接陶瓷产业为例,以可持续发展视角研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梯度转移 研究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满四 黄言生
承接产业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包括经济因素,还包括社会、政治等非经济因素。本文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出发,选取产业承接地市场规模及潜力、基础设施条件、产业配套能力、人力资本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欠发达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及对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的影响。研究发现,对赣州市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而言,承接产业转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是人力资源状况中普通高等教育状况,再次是市场规模及潜力,影响最小的因素是产业配套能力。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了首要的作用,普通高等教育、本地的市场规模及潜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产业配套能力仍是一块短板,作用...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欠发达地区 赣州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文宇
当前,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如何在承接中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中西部地区必须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知己知彼,找准对接点;强化公仆意识,提升政府服务水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承接的有效制度安排;审慎引资,不图一时之利;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承接的载体。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承接 产业 投资 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满元
生产要素流动是区际产业转移的推动器,而此其中资金的流动和投资又是实现产业转移目标和提升产业转移绩效的关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也表明,金融产业转移既是产业转移的重要领域,而且往往又是其中的先行领域,因此现阶段在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大力发展金融产业、积极构建有效的地方系统性的金融政策体系以及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金融倾斜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剑英 李燕君
本文利用江苏省淮安市2000-2007年现代服务业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正在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增长对欠发达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有负向作用。而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对现代服务业就业有一定挤压效应,城市化水平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服务业就业比重的提高有正向效应。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现代服务业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荣胜
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制于5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转移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影响或支配着其他4方面因素,即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就业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成为决定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主导要素。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表明这一论断是成立的。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通过提升转移能力来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转移能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 河南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晓军 赵海东
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欠发达地区必须正确把握产业转移的内涵、特征、机理和效应,科学区分产业转移类型,努力营造产业转移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高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产业转移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树进,支苏平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应重视科技转移。理论研究表明:这种转移是可行的。政府应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在智力转移、成果转移、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引导,在组织、资金、政策环境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立平 朱婷婷
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产业转移双方的双赢选择。本文在综述产业转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引力模型引入产业转移的研究中,给出了产业转移力度的测算模型。并具体以加工贸易产业为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六个东部省(市)以及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2008年间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趋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这对定量测算产业转移力度,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规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引力模型 加工贸易 中部六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