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6)
- 2023(12643)
- 2022(10974)
- 2021(10171)
- 2020(8890)
- 2019(20928)
- 2018(20685)
- 2017(40178)
- 2016(21816)
- 2015(24546)
- 2014(24647)
- 2013(24275)
- 2012(22385)
- 2011(20069)
- 2010(19784)
- 2009(18263)
- 2008(18197)
- 2007(16204)
- 2006(13539)
- 2005(11930)
- 学科
- 济(90346)
- 经济(90240)
- 管理(62334)
- 业(60554)
- 企(50522)
- 企业(50522)
- 方法(47613)
- 数学(42408)
- 数学方法(41810)
- 财(24277)
- 农(22587)
- 中国(20931)
- 学(19799)
- 业经(18183)
- 地方(16726)
- 贸(16257)
- 贸易(16256)
- 务(16207)
- 财务(16153)
- 财务管理(16115)
- 易(15754)
- 制(15531)
- 企业财务(15357)
- 农业(14951)
- 理论(14335)
- 和(13863)
- 技术(13860)
- 环境(13064)
- 银(12981)
- 银行(12942)
- 机构
- 大学(316836)
- 学院(313895)
- 济(126202)
- 管理(123659)
- 经济(123615)
- 理学(108031)
- 理学院(106799)
- 管理学(104676)
- 管理学院(104099)
- 研究(101979)
- 中国(74855)
- 京(68130)
- 科学(65573)
- 财(56947)
- 农(54958)
- 所(51576)
- 业大(50230)
- 中心(48198)
- 研究所(47596)
- 财经(46742)
- 江(45375)
- 农业(43744)
- 经(42576)
- 北京(42249)
- 范(40839)
- 师范(40372)
- 经济学(39005)
- 院(36787)
- 州(35943)
- 经济学院(35538)
- 基金
- 项目(219513)
- 科学(173451)
- 基金(161613)
- 研究(154207)
- 家(142059)
- 国家(140959)
- 科学基金(121383)
- 社会(98136)
- 社会科(93158)
- 社会科学(93125)
- 基金项目(86086)
- 省(85524)
- 自然(81420)
- 自然科(79628)
- 自然科学(79599)
- 自然科学基金(78202)
- 划(73153)
- 教育(72189)
- 资助(66825)
- 编号(60741)
- 重点(49915)
- 部(49085)
- 成果(48477)
- 发(45987)
- 创(45517)
- 科研(43371)
- 创新(42659)
- 课题(41876)
- 教育部(41795)
- 计划(41612)
- 期刊
- 济(126185)
- 经济(126185)
- 研究(82612)
- 学报(53778)
- 中国(53455)
- 科学(48195)
- 农(47191)
- 财(45324)
- 管理(41927)
- 大学(40368)
- 学学(38107)
- 农业(32220)
- 教育(29573)
- 技术(28104)
- 融(23865)
- 金融(23865)
- 财经(22773)
- 经济研究(20594)
- 业经(20422)
- 经(19503)
- 业(17627)
- 统计(17558)
- 问题(17318)
- 版(16278)
- 技术经济(16166)
- 策(15902)
- 图书(14859)
- 理论(14795)
- 资源(14441)
- 科技(14416)
共检索到436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谦 吴殿廷 鲍捷
通过改进用于描述网络系统通达程度的分散指数,基于换乘便利程度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总体通达性的指标——换乘效率指数。通过对京沪穗三地轨道交通网络换乘效率指数的比较,发现北京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不及另外两地;通过对1988年以来8个不同时期北京轨道交通网络格局演变造成的换乘效率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北京换乘效率指数在2011年之前总体呈下降趋势,当前则在逐年提升,这是由于历史上重视规模扩张而忽视效率提高造成的。最后针对北京外围线路比例偏高、中心城区线网不足、规划不合理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谦 吴殿廷 李瑞 邱研
以候车时间、运行时间、换乘时间组成单程通达时间,进而构建包含7个基于通达时间概念的评价指标,提出一套对轨道交通站点、线路和网络整体可达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并以北京2013年6月的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采用官方公布及现场实测数据,通过ArcGIS软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网络、线路和空间分布3个方面分别得到了评价结果。从结果来看,由于空间绝对距离和换乘站点数量的原因,中心城区线路可达性优于外围线路;站点密度较高和换乘困难可导致线路可达性较弱。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可达性 北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甄茂成 张景秋 朱海勇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对城市空间布局与重构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剖析交通与城市经济活动及其功能区集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北京城市商务办公空间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2008年前后商务办公空间格局和集聚程度随轨道交通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发展阶段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对商务办公空间集聚程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办公集聚区等级随着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等级的提升而提升。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对办公区位选择有正向的引导作用,使得办公集聚区的规模和等级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集聚效应更为显著。②北京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周边所形成的办公集聚区在数量和规模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500 m、800 m以及1500 m半径范围内,随着换乘站点辐射范围的扩大,其涵盖的高等级办公集聚区的数量也呈现增多现象。③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的功能属性对办公集聚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引导作用。④历史惯性、距离衰减、外部效应和主导功能差异是影响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周边、不同半径范围内办公集聚区数量和等级的主要作用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静 张景秋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的便捷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轨道交通线网的效率,它不仅是决定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关键因素,也是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北京城区除4号线以外的现有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客观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和评价北京城区轨道交通换乘便捷度水平,研究各换乘站点便捷度的强弱及其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对目前北京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分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旭梅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行目标、环境和结构分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进行宏观功能定位,从城市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和科技环境四方面分析其外部环境,展开系统内部构成分析并构建网络分析的研究框架。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可持续发展 网络分析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本伟 游丹 范世杰 许成顺 钟紫蓝
该文基于震后轨道交通网络主体结构的破坏场景,以恢复震后通行能力为目标,分析了地震灾害作用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韧性。采用Space L方法构建轨道交通网络模型,选用客流加权的网络平均效率表示网络连通性能。采用地震易损性模型计算网络主要结构单元(车站、隧道和桥梁)的破坏概率,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网络主体结构单元的震后状态;考虑破坏单元修复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模拟了破坏单元的震后修复过程;根据震后不同时刻网络性能曲线和韧性三角形,定量化评估轨道交通网络抗震韧性指数和韧性损失。以北京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分析了地震烈度、恢复策略和修复队伍数量对网络连通性能、恢复过程和韧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网络在遭受地震破坏、蓄意攻击和随机破坏后的韧性特征存在差异;震前提升少量重要单元的可靠度可提升网络灾前抵抗能力,但对网络灾后恢复能力和韧性指数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该研究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抗震安全性评估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孟天奇 刘卓 周彤 李强
以轨道交通发展较为成熟的北京和上海为对象,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在GIS支持下构建了反映轨道交通网络基本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网络结构特征的系列指标,对两地轨道交通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为:两地的轨道交通基本特征相似;两地轨道交通在距市中心15km范围内较为发达,上海在城市中心范围的便利性更优;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在城区外围能更方便地实现换乘,上海则与之相反。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空间分布 网络结构 北京 上海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殷勇 范钰
基于复杂网络特性,对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征值:节点度、聚集系数、平均最短路径、节点和边介数、连通环进行分析。通过节点介数和节点度值,确定了香港地铁中较重要车站。以全网效能和乘客出行成功率为抗毁性指标,研究网络在随机攻击和选择性攻击下抗毁情况,发现网络在蓄意攻击下表现较弱的抗毁性,并且节点失效比边失效给网络造成的损毁更严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明利 翟怀远 许葭 张玉杰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网络化运营的特征越加明显,线网结构的复杂性使得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问题也愈加突出。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关键站线及网络风险的实时、动态、量化评价奠定了基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明利 翟怀远 许葭 张玉杰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网络化运营的特征越加明显,线网结构的复杂性使得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问题也愈加突出。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关键站线及网络风险的实时、动态、量化评价奠定了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东飞 乔征
轨道交通打破了以往人们基于单一速率、同一平面的空间认知基础,赋予并塑造了城市居民生活空间新的形象及认知方式。着眼于特定时间内交通工具运行的距离,在城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引入速率的概念,探索城市空间立体构建与优化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研究通过深入分析速率与城市综合效率的关系、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和社区空间发展演进的关系,探寻城市空间整体性研究的结合点和入手点,探索适应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的城市设计方法。进而利用空间分层及多中心互动的思路分析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深度耦合的可能模式;探索研究以轨道交通和步行交通两种主要出行速率限定的空间半径为单位的城市空间利用与城市设计新的参考尺度;以人在城市中的...
关键词:
轨道交通网络化 城市空间单元 立体优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宇嘉 张振宇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衔接影响因素,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换乘枢纽衔接的评价方法。运用仿真软件建立模型,对枢纽内换乘衔接情况进行模拟,得到指标计算参数值;通过体系内各指标的取值情况分析和评价枢纽换乘衔接效果。以北京地铁海淀黄庄枢纽为实例,得出其整体上的换乘衔接较为顺畅但换乘设施仍需改进的评价结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体雁 魏海涛 劳昕 李京京
本文基于北京市第一次、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5号线、13号线以及八通线为对象,研究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线站对周边一定辐射范围内就业空间结构的影响趋势及程度,分析两个时间截面间的轨道交通线站周边产业集聚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剖析轨道交通线站周边分产业的就业空间结构变动趋势与特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潘海啸 薛松 赵婷
本文首先分析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建设所出现的问题,指出建立多模式平衡交通体系的重要性。论文结合我们在上海的多年调查,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指出这一影响范围要大于传统TOD所确定的范围。通过出行者的货币和时间成本分析,得出自行车是在汇流段最有效的交通工具的结论。通过对站点地区交通方式选择与工作地点关系的分析,指出在城市中心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减少分流段的时间成本达25%以上。所以在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系统中,必须全面鼓励自行车的发展。自行车是多模式平衡绿色交通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平衡因子。
关键词:
自行车 TOD 多模式交通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