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3)
2023(16127)
2022(13942)
2021(13103)
2020(10882)
2019(25341)
2018(25123)
2017(48462)
2016(25993)
2015(29153)
2014(28814)
2013(28045)
2012(25385)
2011(22583)
2010(22375)
2009(20270)
2008(19339)
2007(16671)
2006(14241)
2005(11959)
作者
(71534)
(59583)
(59079)
(56228)
(37954)
(28654)
(26867)
(23539)
(22580)
(21040)
(20341)
(19771)
(18875)
(18523)
(18475)
(17983)
(17828)
(17670)
(17045)
(16949)
(14596)
(14504)
(14368)
(13618)
(13336)
(13166)
(13112)
(12960)
(11862)
(11790)
学科
(101509)
经济(101405)
管理(78566)
(74942)
(64427)
企业(64427)
方法(51006)
数学(44544)
数学方法(43762)
(25978)
中国(25679)
(24557)
业经(23522)
技术(21367)
(20692)
地方(20186)
理论(19189)
(17668)
贸易(17658)
农业(17478)
(17156)
(16655)
(16366)
(16127)
财务(16041)
财务管理(16008)
环境(15538)
企业财务(15136)
(14759)
(14215)
机构
学院(357482)
大学(357480)
管理(148279)
(138699)
经济(135735)
理学(130320)
理学院(128954)
管理学(126294)
管理学院(125633)
研究(110253)
中国(81106)
(74329)
科学(69748)
(61348)
业大(53565)
(52774)
(52733)
中心(51518)
财经(50548)
(49936)
研究所(48542)
(46807)
师范(46375)
(46154)
北京(46080)
经济学(41357)
农业(41290)
(41071)
(40869)
技术(38902)
基金
项目(256007)
科学(203411)
研究(187048)
基金(186645)
(162076)
国家(160752)
科学基金(140518)
社会(117822)
社会科(111705)
社会科学(111676)
(101308)
基金项目(99200)
自然(92887)
自然科(90865)
自然科学(90847)
自然科学基金(89182)
教育(87720)
(84694)
资助(76664)
编号(76396)
成果(60051)
重点(56775)
(56551)
(55903)
(53859)
创新(52174)
课题(52139)
科研(48897)
教育部(48522)
大学(48187)
期刊
(141180)
经济(141180)
研究(97653)
中国(64943)
管理(54525)
学报(54245)
科学(50726)
(46628)
(45767)
教育(43249)
大学(42006)
学学(39397)
技术(34835)
农业(32934)
(25110)
金融(25110)
业经(24594)
财经(23392)
经济研究(23033)
(19936)
图书(19805)
科技(18900)
技术经济(18261)
问题(18042)
(17553)
理论(17309)
统计(17180)
(16450)
商业(16096)
(16074)
共检索到497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泰晔  马翠嫦  
[目的/意义]厘清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是对协同创新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方法/过程]文章以101家生物科技研发机构的共有专利数据为例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并使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这个网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结论]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小世界网络。网络中的边、交互三角形等结构对整个网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网络节点的研发能力和同质性也能显著影响网络的形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钢  张永安  兰卫国  
本文依据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刺激—反应模型对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进行了深入地阐释。在深刻剖析集群创新网络形成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合作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条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理  魏奇锋  顾新  
[目的/意义]研究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演化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揭示其知识扩散规律。[方法/过程]基于BA无标度网络模型,考虑了网络主体多方面的异质性特征,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理论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matlab进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采用无标度网络结构的协同创新网络在演化过程中其整体知识水平持续上升,知识增长速度不断提高并趋于稳定,知识资源配置较为公平。网络中各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呈现出"加快—减缓—稳定趋于一致"的过程。单个主体中各类知识的存量则受到其初始知识存量、自身知识吸收能力和合作对象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局限]未能考虑所有主体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孔德议  
基于PARDL模型,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四个维度(规模、强度、同质性和中心度)对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网络的规模、强度和中心度均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就影响的程度而言,网络中心度的影响最大、网络规模的影响次之、网络强度的影响最弱;再次,较短期而言,在长期内上述三个维度的影响更强且更显著;最后,由于结构型同质性和关联型同质性的差异化效应,网络同质性对知识转移绩效的作用缺乏经验证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孔德议  
基于PARDL模型,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四个维度(规模、强度、同质性和中心度)对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网络的规模、强度和中心度均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就影响的程度而言,网络中心度的影响最大、网络规模的影响次之、网络强度的影响最弱;再次,较短期而言,在长期内上述三个维度的影响更强且更显著;最后,由于结构型同质性和关联型同质性的差异化效应,网络同质性对知识转移绩效的作用缺乏经验证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莫富传   张晓娟   冯翠翠  
[目的/意义]在促进政府开放数据融合性增值利用的政策背景下,明晰多源异构政府开放数据建立协同关系的驱动因素和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为推动政府开放数据资源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共享利用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建立解释框架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政府开放数据协同关系网络的形成,并基于山东省政府开放数据创新应用成果的数据来源信息进行实证研究。[结论/发现]政府开放数据协同关系网络呈现显著的集聚性传递性结构特征,具有高数据量、更新频率、下载量、浏览量和相同领域、行政区域、更新频率与开放等级的政府开放数据更有可能建立协同关系,数据项关系网络和提供者关系网络则在政府开放数据协同关系形成过程中发挥跨网络效应。[创新/价值]应用社会网络定量方法对政府开放数据协同关系进行建模分析,研究结论有助于把握多源异构的政府开放数据协同供给和融合性增值利用的潜在机制,并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丹  闫长乐  
本文基于网络特性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复杂网络环境下协同创新的系统构造与运行机理。我们认为,协同创新网络一个自增益循环的生态系统,系统的健康发展取决于两个关键要素:(1)政府主导与制度安排;(2)自组织的协同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窦红宾  李朋林  
近两年,在煤炭需求不旺、过剩产能难以消化、煤炭价格连续下降的严峻市场形势下,对煤炭企业来说,自身苦练内功,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升级改造,提高运作效率,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协同创新理论,基于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出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如投入偏少、开采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环境较差等。最后从构建分层协同体系,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创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在行业内整合及创新成果的共享,保障协同创新高效运行,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推动我国煤炭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丹   赵新力   张翔玮   邓灿辉   郭翔宇  
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理念界定国家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网络层次及协同关系,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网络理论模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中国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规模较小、协同创新关系松散;(2)创新主体间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网络中拥有较高强度中心度的创新主体尚未形成强联系;(3)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等5个创新主体和北京、江苏、广东等6个省份在农业科学与技术两类协同创新网络中同时扮演“核心者”角色和“中间人”角色,主导与其他主体(或省份)间协同,并发挥着其他主体(或省份)间协同的桥梁作用;(4)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网络呈现出“块”集聚特征,板块间存在协同关系,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主体、中国农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主体、北京等省份分别集聚的“主溢出”板块作为“主引擎”,是促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主要力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季良  王少芳  
高耗能产业群初步形成了产业协同创新网络雏形,其发展机理和演化过程应引起重视并得到深入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理论,提出了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的概念,从技术创新视角分析其演进机理,构建了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演进的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以剖析其演化过程,并以宝钢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及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宝钢集团通过协同创新网络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与进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秀婷  
在分析协同创新特点、效应的基础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产业特性,基于系统视角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对协同创新网络模型中的四个基本构面以及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并进而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四种能力及其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动态演化方向与策略。该研究对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孙芹  杜梅  李玉  
基于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包括合作网络、知识网络和城市-知识元素隶属网络在内的多层网络,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演化,构建ERGM模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形成机制的内在、外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弱联结状态;协同创新网络空间由"三足鼎立"格局向"多中心、多层次、趋平衡"格局转变;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领域出现空间聚集,各城市在不同领域各有侧重发展;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受地理同配性、知识独特性和结构嵌入的影响,合作关系更倾向于中介2-路径结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润辉   季泽  
聚焦探讨不同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发明者合作网络形成,基于2004—2021年华为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据,构建发明者合作网络,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讨行动者属性和内生结构效应对发明者合作网络形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发明者合作网络是稀疏网络,呈现星形结构和闭合三角形结构共存的网络结构模式;发明者协同创新能力抑制新合作关系的形成,但发明者合作伙伴多样性和合作深度均促进新合作关系的形成,且具有相同水平合作伙伴多样性或合作深度的发明者之间更容易建立合作关系;发明者倾向于与处于中心位置的发明者建立合作关系以及与具有共同合作伙伴的直接合作伙伴建立新合作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坤  吴金玉  胡斌  
基于创新网络节点间共生关系分类以及知识协同过程的熵变理论,以Lotka-Volterra模型为基础,将序参量指标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创新网络节点间知识协同过程机制模型;采用赋值法和控制变量法,并借助MATLAB平台对模型进行计算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网络知识产出水平受到节点自然增长率、节点间协同意愿指数、节点间竞争指数、节点知识熵、节点结构熵等5个因素的影响;在节点处于不同共生关系时,即使同一影响因素,对最终知识创新产出水平的影响也不一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婉娟  危怀安  
在参考创新网络相关成熟量表的基础上,甄别了网络关系强度、关系久度、关系满意度、网络规模、网络开放性和网络异质性6个创新网络的特征变量,设计了量表以测量各特征变量对协同创新能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对1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问卷调查,对创新网络作用于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模型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厘清了创新网络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