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3)
- 2023(16305)
- 2022(14069)
- 2021(13524)
- 2020(11119)
- 2019(25549)
- 2018(25379)
- 2017(47428)
- 2016(26478)
- 2015(30155)
- 2014(29953)
- 2013(28054)
- 2012(25335)
- 2011(22626)
- 2010(22545)
- 2009(20054)
- 2008(18697)
- 2007(16031)
- 2006(13650)
- 2005(11383)
- 学科
- 济(90223)
- 经济(90122)
- 管理(71059)
- 业(65442)
- 企(55026)
- 企业(55026)
- 方法(45377)
- 数学(39741)
- 数学方法(39109)
- 中国(30456)
- 教育(25465)
- 农(24860)
- 财(23712)
- 业经(20807)
- 学(20652)
- 理论(20445)
- 地方(17451)
- 技术(16661)
- 农业(16648)
- 贸(16389)
- 贸易(16382)
- 易(15923)
- 务(15541)
- 财务(15464)
- 财务管理(15434)
- 和(14826)
- 企业财务(14561)
- 制(14543)
- 环境(14376)
- 教学(13877)
- 机构
- 大学(352688)
- 学院(347255)
- 管理(136275)
- 济(127018)
- 经济(124031)
- 理学(119878)
- 理学院(118509)
- 管理学(116017)
- 管理学院(115373)
- 研究(110472)
- 中国(74616)
- 京(74301)
- 科学(68911)
- 财(56938)
- 范(56196)
- 师范(55774)
- 所(52442)
- 业大(50577)
- 中心(50373)
- 江(49341)
- 农(49219)
- 研究所(48359)
- 财经(47054)
- 北京(46798)
- 师范大学(45469)
- 教育(44333)
- 经(43032)
- 技术(40917)
- 院(40838)
- 州(40212)
- 基金
- 项目(246997)
- 科学(196411)
- 研究(188190)
- 基金(176290)
- 家(151543)
- 国家(150153)
- 科学基金(130352)
- 社会(116115)
- 社会科(109721)
- 社会科学(109695)
- 省(98551)
- 教育(94572)
- 基金项目(93565)
- 划(84087)
- 自然(83940)
- 自然科(82030)
- 自然科学(82011)
- 自然科学基金(80487)
- 编号(79953)
- 资助(71649)
- 成果(65665)
- 课题(56785)
- 重点(56022)
- 部(55754)
- 发(52726)
- 创(52208)
- 项目编号(49463)
- 教育部(49065)
- 大学(48640)
- 创新(48243)
- 期刊
- 济(128527)
- 经济(128527)
- 研究(105863)
- 教育(75153)
- 中国(69570)
- 学报(51961)
- 管理(47425)
- 科学(47287)
- 农(43678)
- 财(42963)
- 大学(42035)
- 学学(37173)
- 技术(35080)
- 农业(31272)
- 业经(23243)
- 财经(21779)
- 融(21629)
- 金融(21629)
- 经济研究(20953)
- 图书(19699)
- 职业(18826)
- 经(18670)
- 科技(16549)
- 问题(16310)
- 业(15469)
- 版(15444)
- 理论(15233)
- 发(15074)
- 技术经济(14959)
- 商业(14739)
共检索到490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伟
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日益引起高等教育研究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从择业教育的角度入手,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容以及通过择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进而基于择业教育视角指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所要实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四条主要途径:合理安排课程、增加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指导性内容,增加就业指导的宽度和深度,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参加与就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丰富心理疏导方面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
择业教育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宗强 尹洁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认为应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夯实专业能力,强化实践能力,重视求职技能、技巧指导工作,加强就业资源利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可雇用性 对策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蕴洁
大学生就业能力低是"就业难"的核心症结,各高校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期望通过通识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及与通识教育的耦合关系,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通识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彬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就业问题。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受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限制等多种因素,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教育,从而大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这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值得每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所占据的必要地位,所起到的特有作用,以及具体工作实践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就业能力 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欧阳小媛 高春月 吴青林
竞争情报意识属于情报学范畴,而大学生就业能力属于高等教育学范畴,通过长期研究,试图找到两门学科之间的交叉点,研究如何在高校普及大学生竞争情报意识,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充实情报学和高等教育学的交叉理论和研究内容。
关键词:
竞争情报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瑞东 陈颖
就业竞争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提出从就业机会、就业成本、就业质量、就业效率四个方面努力,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就业环境;高校推进高等教育回归培养"完全的人",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综合素质;企业积极开展与高校的合作,主动参与大学生培养工作,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
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 就业指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阳 陈怡 刘晓婕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将有利于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收益,有利于高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因此,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和宏观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其就业能力应是一个由个体、家庭和学校、政府参与的系统过程。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大学生 影响因素与提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贤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上表现出的问题,要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上分析,并构建大学生就业实践体系、大学生就业课程辅导体系、大学生就业支持保障体系。
关键词:
职业生涯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燕飞 万军
基于创业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经济全球化和人力资源要素国际化的背景下,着眼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民就业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结合"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实施,立足我国新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就业能力理论和应用成果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就业能力观点。这种新就业能力表现为一般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充分融合和高度统一,旨在尝试着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难题推开一扇"窗户"。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大学生 创业 界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纯华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资本,提高就业竞争力;加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度不够;师资力量缺乏,针对性培养和联动性效果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校就业指导需遵循文化引领、知行合一、协同推进等原则,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构建创业型就业服务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发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等,树立“创业光荣”的就业观,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形态,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长缨
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异也反映出高校的竞争力水平的不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需要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误区,也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培养误区 提升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美娟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实践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的综合能力。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自身实力不足、就业技能不熟练及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就业指导不力等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待提高。文章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提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之帅 尚广海 王震
在对安徽省6所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的基础上,阐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总体状况,从性别、生源地、学科、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四个维度对当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差异化对比分析。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等方面论述就业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通过深化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就业指导、重视基地建设、加强联合培养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楠 张季芳 石秀杰
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社会稀缺资源,由创新精神、理性风险承担、合作、敬业、诚信等要素组成。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目的是创业基因遗传,教育内容包括创业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通过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一种相对优势,反映出就业个体之间的就业能力的差别。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角度,分析企业家精神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社会教育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教育模式,即实现课堂与教师社会化、教育方式社会化和教育支持体系社会化,通过社会体验式教育、高校与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竞争力 企业家精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亮 黄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的就业,成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从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构成以及就业质量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