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53)
2023(17067)
2022(14692)
2021(13784)
2020(11493)
2019(26405)
2018(26155)
2017(50005)
2016(27235)
2015(30706)
2014(30466)
2013(29360)
2012(26738)
2011(23929)
2010(23777)
2009(21280)
2008(20484)
2007(17822)
2006(15400)
2005(13282)
作者
(74258)
(61855)
(61406)
(58470)
(39340)
(29605)
(27837)
(24164)
(23522)
(21942)
(21081)
(20715)
(19595)
(19222)
(19101)
(18815)
(18445)
(18403)
(17747)
(17689)
(15264)
(15038)
(14869)
(14137)
(13802)
(13714)
(13658)
(13600)
(12334)
(12060)
学科
(100469)
经济(100330)
管理(85255)
(80279)
(68840)
企业(68840)
方法(48026)
数学(41571)
数学方法(41007)
中国(29477)
(28798)
(27194)
技术(24647)
业经(24076)
(22044)
(20391)
理论(19908)
地方(18804)
(18406)
财务(18325)
财务管理(18286)
农业(18164)
企业财务(17353)
(17297)
贸易(17286)
(16815)
(16162)
环境(16075)
(15942)
银行(15900)
机构
学院(372758)
大学(371995)
管理(150567)
(145435)
经济(142212)
理学(131188)
理学院(129799)
管理学(127483)
管理学院(126782)
研究(117932)
中国(85958)
(77790)
科学(71718)
(68158)
(56876)
财经(54621)
中心(54451)
(54410)
(54354)
业大(54259)
研究所(51712)
(49753)
(49700)
师范(49256)
北京(48515)
经济学(43743)
(43508)
(43482)
技术(43330)
农业(42225)
基金
项目(260721)
科学(207203)
研究(195544)
基金(188412)
(162643)
国家(161255)
科学基金(140496)
社会(122469)
社会科(116077)
社会科学(116049)
(103386)
基金项目(100333)
教育(93508)
自然(90741)
自然科(88665)
自然科学(88646)
自然科学基金(87052)
(86715)
编号(80790)
资助(76398)
成果(64421)
重点(58400)
(58276)
(57770)
课题(56401)
(55102)
创新(53297)
(51122)
教育部(50875)
国家社会(49931)
期刊
(153973)
经济(153973)
研究(106855)
中国(75291)
管理(56717)
学报(54662)
(53240)
教育(53104)
科学(51555)
(48478)
大学(43111)
技术(40453)
学学(40318)
农业(33846)
(28678)
金融(28678)
财经(26503)
业经(25505)
经济研究(24025)
(22650)
科技(19906)
问题(19596)
技术经济(18899)
职业(18432)
图书(18422)
(17806)
理论(17464)
(16867)
论坛(16867)
(16694)
共检索到536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秋晨   徐国庆  
创新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首要动力,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以拔尖技术创新人才来推动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拔尖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变得十分重要。作为创新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拔尖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应由职业本科院校来承担。在保障技术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职业本科在建立拔尖技术创新人才育人机制时需要注意质量问题、师资问题和规律问题。因此,职业本科要通过具体措施来解决拔尖技术创新人才育人机制中的关键问题,包括建立创新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师资的技术创新水平,为拔尖技术创新人才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斯宪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回顾高考招生制度的历史变迁,重点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新方向,全面总结和分析近年上海高考改革的成绩与经验,系统研究高考改革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模式。针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持续改革的方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学青  李正  
本科生科研是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实施的对学科领域具有原创的或创新性贡献的探究与调查活动。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海琴  李晨  石海梅  
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试验田"。调查研究发现:(1)实验班的院校间差异突出,办学成效显著不同;(2)学习环境主要影响大学生的表层学习方式,对深层学习方式的作用有限,而且对普通班的影响更大,对实验班影响较小;(3)师生关系影响深层学习方式,同学关系影响表层学习方式;(4)两种课内外学习环境都只作用于表层学习方式,实验班学生需要更高挑战性、更切合其需求的科研与课程。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实验班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晓明  
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一词频频出现,但人们对其意义并未达成一致的理解和认同。笔者以为拔尖创新人才意指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富于个性和突破的时代中,在各行各业那些试图通过变革来引领发展,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精深的专业造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批判和变革的勇气应作为其基本的素质特征。只有抛开人才培养的功利性,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开始,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不断涌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玉波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些重要论述,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在科学技术上有超越他国的能力,关键要看世界科学中心能否在中国逐步形成,关键是我国能否培养和造就世界最高水平的科学家。特别是基础学科在国家创新体系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亮  金祥雷  王瑞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国家组织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应当按照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科学地建立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为学生个性的、创造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外在环境。2009年以来,吉林大学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等,按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木梁  
“人才矢量分析”是一种基于人才发展方向性分析的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分层、分类研究。以清华大学人才培养为案例,通过对毕业生调查分析,认为人才成长是一种具有生长优势的矢量。采用“人才矢量分析”揭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方向,研究人才培养成长的规律,提出人才培养中要注意“方向选择、优势积累、创新突破”,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和平  
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正在被广泛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强调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近年来,清华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迫切需要高校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既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克武  胡中波  郑伦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针对我国较长时间内杰出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各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牧华  全晓洁  
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变革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美国研究型大学以本科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模式创新推动了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注重通识教育与跨学科课程,采用研讨式和研究型教学方法,强调个别指导和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评价突出"向教性"和"向学性"。受此启发,我国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注重以协同培养为路径创新培养模式,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以完善评价机制为导向加强制度保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新凤  钟秉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剑涛  
增值评价作为一种能精准复现学生学习进展和需求的评价模式,确立其评价标准有利于为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图谱。职业院校制定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增值评价标准时,要强调立德树人价值、链式思维价值、技术适应价值和创新突破价值。其制定逻辑是以能力目标为本位,明确制定增值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有效打通增值评价标准的相关流程;以协同创新为动力,凝聚建设增值评价标准的主体共识;以过程匹配为线索,搭建对标增值评价标准的培养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东影  
社会经济转型引发全社会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肩负时代使命,积极探索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行动方案:设立“卓越学者计划”,开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通道;优化课程设置,构建跨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实践,实施研讨式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强化本科生科研,建立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为实现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南洋理工大学形成了包括顶层设计、资源供给、评价体系、文化支撑的四维保障机制。南洋理工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于打造大学品牌优势、赋能新加坡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