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1)
- 2023(6413)
- 2022(5510)
- 2021(5242)
- 2020(4500)
- 2019(10287)
- 2018(10112)
- 2017(19966)
- 2016(10341)
- 2015(11436)
- 2014(10918)
- 2013(10443)
- 2012(9180)
- 2011(7850)
- 2010(7270)
- 2009(6188)
- 2008(5579)
- 2007(4164)
- 2006(2941)
- 2005(2033)
- 学科
- 济(41093)
- 经济(41056)
- 管理(30362)
- 业(28664)
- 方法(24562)
- 企(24125)
- 企业(24125)
- 数学(22698)
- 数学方法(22361)
- 财(11285)
- 农(9692)
- 中国(8561)
- 业经(8191)
- 务(7863)
- 财务(7833)
- 财务管理(7818)
- 企业财务(7388)
- 贸(7052)
- 贸易(7051)
- 易(6905)
- 技术(6719)
- 农业(6536)
- 地方(6267)
- 学(6177)
- 环境(6008)
- 和(5638)
- 理论(5508)
- 划(5319)
- 制(5315)
- 融(4728)
- 机构
- 学院(131194)
- 大学(131065)
- 管理(57345)
- 济(55531)
- 经济(54714)
- 理学(51405)
- 理学院(50970)
- 管理学(50071)
- 管理学院(49819)
- 研究(35646)
- 中国(26498)
- 京(24620)
- 财(23913)
- 科学(21203)
- 财经(20566)
- 业大(19508)
- 经(19042)
- 中心(18430)
- 农(17872)
- 经济学(17784)
- 江(16673)
- 经济学院(16356)
- 财经大学(15833)
- 经济管理(15654)
- 商学(15274)
- 商学院(15148)
- 所(14968)
- 范(14934)
- 师范(14753)
- 农业(14124)
- 基金
- 项目(102563)
- 科学(82841)
- 基金(77786)
- 研究(74338)
- 家(67310)
- 国家(66804)
- 科学基金(59556)
- 社会(49402)
- 社会科(47085)
- 社会科学(47075)
- 基金项目(41989)
- 省(39422)
- 自然(39283)
- 自然科(38458)
- 自然科学(38449)
- 自然科学基金(37748)
- 教育(34821)
- 划(33216)
- 资助(31031)
- 编号(28983)
- 部(23537)
- 重点(22693)
- 创(22494)
- 发(21355)
- 国家社会(21292)
- 创新(21052)
- 教育部(20848)
- 成果(20794)
- 科研(20592)
- 人文(20561)
共检索到164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司飞 王青林 于清海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王俊
本研究首次采用投喂标记饲料的方法,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耳石锶(Sr)标记进行研究。实验组设置1、8、64 g/kg (SrCl_2·6H_2O/饲料) 3个梯度,无SrCl_2·6H_2O添加饲料为对照组,投喂标记饲料10 d,再养殖30 d后采样。利用EPMA对样本的矢耳石进行线性定量和面分析,检测耳石Sr标记效果。结果显示,8、64 g/kg实验组耳石均出现Sr标记。8 g/kg组耳石Sr标记峰值为对照组的2倍,64g/kg组耳石Sr标记峰值较对照组分别高6倍和18倍,Sr标记峰值随着标记饲料浓度增加而增大。对各梯度组生长研究发现,1、8g/kg梯度组全长分别为(11.11±1.32)cm和(10.88±1.07) cm,差异不显著(P>0.05),1、8 g/kg梯度组与0、64 g/kg梯度组全长差异显著(P<0.05),说明摄食适量Sr元素,可促进鱼体生长。标记期间,各梯度组均未出现实验鱼死亡,表明Sr元素对牙鲆安全无毒。本研究为海水鱼类耳石元素指纹标记探索了新的标记途径,为科学进行牙鲆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积累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锶标记 耳石 牙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司飞 任建功 王青林 孙朝徽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王俊
为了探究耳石微化学标记技术在牙鲆增殖放流中的应用,以全长(1.56±0.16)cm的牙鲆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其养殖水中分别添加0.5 mg/L、2 mg/L、8 mg/L、32 mg/L SrCl_2·6H_2O,以无添加SrCl_2·6H_2O组为对照组,人为改变牙鲆幼鱼生存环境中Sr~(2+)浓度72 h,研究不同浓度SrCl_2·6H_2O对牙鲆耳石锶标记效果。标记期间每24 h换水1次,换水量为50%,换水后补加SrCl_2·6H_2O至原始浓度,记录各浓度组标记期间及标记后的鱼苗死亡数量。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EPMA)对耳石样本进行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 0.5 mg/L、2 mg/L SrCl_2·6H_2O浸染不能形成牙鲆耳石锶标记。8 mg/L浓度组出现Sr峰区, Sr/Ca (Sr:Ca×1000)均值为4.50~6.60, Sr峰值为5.49~8.49。32 mg/L浓度组Sr峰区均值为4.83~7.55, Sr峰值为5.62~11.04。这说明8 mg/L、32 mg/L SrCl_2·6H_2O可对牙鲆耳石进行锶标记。但8 mg/L浓度组出现未标记样本,且Sr峰区均值较32 mg/L浓度组低。32 mg/L浓度组Sr/Ca比值显著增高,即锶标记的Sr/Ca比值为6.61±0.86,与标记前和对照组Sr/Ca比值差异均显著(P0.05),不同浓度的SrCl_2·6H_2O对牙鲆幼鱼生长无影响。经χ2检验,各浓度组在浸泡标记期间死亡率及标记后养殖90 d的累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SrCl_2·6H_2O对牙鲆幼鱼死亡率无显著影响。因此, 32 mg/L SrCl_2·6H_2O为最佳标记浓度。
关键词:
锶标记 耳石 牙鲆 SrCl2·6H2O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彪 王硕 张博伦 刘克奉 陈卫 杨健 姜涛 曾祥茜 于莹
为了探究耳石锶标记技术在鮻(Liza haematocheila)增殖放流中的应用,以体长1 cm左右的鮻幼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养殖海水中Sr~(2+)质量浓度分别调至50、100、200、400 mg·L~(-1),以自然海水(Sr~(2+)质量浓度为7.9 mg·L~(-1))为对照组,人为改变鮻幼鱼生存环境中Sr~(2+)质量浓度48 h。待标记鮻幼鱼长至10 cm左右,采集鮻耳石样品,并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EPMA)对耳石样本进行分析。耳石EPMA面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标记组鮻耳石均出现明显的"高锶标记环",并且整个实验期间标记组与对照组鮻的存活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耳石锶标记技术作为鮻小规格苗种大规模标记的方法是可行的、安全的。耳石EPMA线性分析结果显示,鮻耳石中的Sr/Ca峰值和Sr/Ca显著变化阶段均值与水体中Sr/Ca是呈线性变化的,而鮻耳石高锶标记环的宽度与水体中Sr/Ca是呈对数关系变化的。综合实验结果,50 mg·L~(-1) Sr~(2+)的标记浓度完全可以实现小规格鮻苗种大规模标记的需求。
关键词:
鮻 耳石 锶标记 Sr~(2+)质量浓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田洪林 刘金虎 曹亮 窦硕增
科学认识鱼类耳石中微量元素沉积与主要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是基于耳石微化学方法重新构建鱼类生活史及反演其环境履历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环境与耳石中重要元素Sr为例,研究在不同水温(16℃、19℃和22℃)和不同元素浓度(1×、2×和3×Sr)下Sr在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稚鱼耳石形成生长过程中(孵化后15~93 d)的沉积(Sr∶Ca比)特征。结果显示,在不同水温下,耳石中Sr∶Ca比随水体中Sr浓度的升高呈线性增长,而元素分配系数(D_(Sr))随元素浓度的升高先降低然后趋于稳定。在不同Sr浓度下,耳石中Sr∶Ca比及D_(Sr)均随水温升高呈增长趋势,二者在22℃时的值均显著高于在其他水温时的值。耳石中Sr沉积能够表征褐牙鲆仔稚鱼所经历的水环境中Sr浓度和水温的变化,可作为元素指纹应用于褐牙鲆早期生活史的重建和环境履历的反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辉 姜亚洲 袁兴伟 张翼 李圣法 程家骅
利用六水合氯化锶进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耳石的标记,探讨了锶元素对大黄鱼幼鱼耳石的元素指纹标记效果,分析了锶元素标记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阶段性倍增饲养水体中锶离子浓度可使标记组个体在特定耳石区段的Sr/Ca比值显著提升,形成与对照组个体和野生个体在该耳石区段Sr/Ca比值的显著差异(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周进 宋晓玲 黄倢 陈国福 王秀华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实验在普通海水鱼饲料中添加了3.84g/kg(m/m)的A3α肽聚糖(A3αPG),采用不同的投喂方案作用于牙鲆。以生长、溶菌酶、补体旁路激活活力(ACH50)、吞噬为评价指标,在实验期间的第14、28和42天分别取样进行测定,以评价不同投喂方案下肽聚糖制剂对牙鲆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4d内未见生长的明显差异,而在28d和42d后,4d投喂肽聚糖饲料+3d投喂空白饲料(简称“4+3”组)和7d投喂肽聚糖饲料+7d投喂空白饲料(简称“7+7”组)促生长效果最为明显(P<0.05)。溶菌酶活力在前14d内以“4+3”组活力最强,至28d后各实验组活力基本一致,42d...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翼 黎雨轩 徐献明 黄佳华 高银生 徐浩 程家骅
通过设计3个温度(18℃、22℃、26℃)×3个盐度(17、25、34)×3个锶元素组(1x、2x、3x)来研究环境因子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耳石中锶元素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耳石中Sr/Ca值与海水中的Sr/Ca值均呈线性关系;温度和盐度对耳石锶分配系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锶元素浓度对耳石锶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影响耳石Sr/Ca值的环境因子中,海水Sr/Ca值的影响最大,温度的影响其次,盐度的影响最小;温度、盐度和锶元素浓度差异较大时,对耳石锶分配系数都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没有添加锶元素的实验组(低锶组)中,温度(18℃和26℃)和盐度...
关键词:
大黄鱼 耳石 元素 锶 温度 盐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超 侯吉伦 王桂兴 张晓彦 刘永富 童爱萍 刘海金
通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利用Micro SAtellite(MISA)软件对1~6个碱基重复、碱基数在10 bp以上的微卫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牙鲆转录组水平上,共发现42 183个SSR位点,分布在26 457条Unigene上,发生频率为27.12%,平均密度为339个/Mbp。获得的SSR一共有216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数量最多,共有17 570个,占所鉴定SSR总数的41.65%。同时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牙鲆转录组SSR的多态性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
牙鲆 转录组测序 SSR标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超 侯吉伦 王桂兴 张晓彦 刘永富 童爱萍 刘海金
通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利用Micro satellite(Misa)软件对1~6个碱基重复、碱基数在10 bP以上的微卫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牙鲆转录组水平上,共发现42 183个ssr位点,分布在26 457条uNigeNe上,发生频率为27.12%,平均密度为339个/MbP。获得的ssr一共有216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数量最多,共有17 570个,占所鉴定ssr总数的41.65%。同时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牙鲆转录组ssr的多态性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
牙鲆 转录组测序 SSR标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邢彬彬 王振宇 张国胜 庄鑫 殷雷明 王羿宁 李泓泉 刘景 刘宏超 许柳雄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ues)为底栖无鳔鱼类,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种。本研究通过自主构建的鱼类听觉测量系统,使用心电图法(electrocardiogram,ECG)分别以声刺激频率为60 Hz、100 Hz、150 Hz、200 Hz、300 Hz、400 Hz、500 Hz、700 Hz的正弦波纯音,对20尾牙鲆的听觉阈值进行测定,并绘制出牙鲆的听觉阈值曲线,研究了牙鲆的听觉特性。结果表明,20尾牙鲆均记录到声刺激诱发心率信号,牙鲆对60~200 Hz的低频音较敏感;最敏感频率为100 Hz,其听觉阈值为(94±1.5)d B。本研究可以帮助了解牙鲆的听觉特性,一方面可为鱼类听觉特性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今后我国牙鲆的增养殖工作,以及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心电图 牙鲆 听觉阈值 电刺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辉 姜亚洲 袁兴伟 张翼 蒋宏雷 焦海峰 程家骅 李圣法
利用富锶水体处理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耳石元素标记是小规格鱼体规模化标记的一种技术手段,而标记完成后鱼体中的锶残留量是否符合食品食用安全是增殖放流评估中重要一环。通过开展富锶水体对大黄鱼鱼苗的浸泡标记实验,探究受试鱼苗耳石Sr/Ca值对富锶水体标记过程的响应方式,研究耳石元素指纹标记稳定性,分析标记过程对受试鱼苗肌体和主要脏器中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为期7d、锶浓度含量3倍于天然海水的富锶水体的浸泡标记,受试鱼苗在特定耳石区段的Sr/Ca值显著增大,形成了与对照组个体在该耳石区段Sr/Ca值上的极显著差异(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昕期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利用元素电子显微探针分析技术,对南太湖(白雀乡水域)、北太湖(吴塘门至乌龟山水域)以及洪泽湖(老子山水域)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矢耳石进行了元素微化学分析,如锶及钙元素分布、积累、浓度比等特征的比较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北太湖太湖新银鱼的个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耳石具高锶钙比(21.41±0.50,N=4),另一类耳石具低锶钙比(1.64±0.12,N=5);南太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值居中(3.12±0.07,N=10);而洪泽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普遍偏高(5.42±0.32,N=9)。这些个体类别间锶钙比值的差异均显著(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芝亮 徐永江 柳学周 王妍妍 李春广
以牙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4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A、T-B、T-C和T-D)对全长5、7、9和11cm苗种的标记效果,确立了适宜标志的牙鲆苗种规格,筛选了适宜于不同规格牙鲆苗种标记用的T型标志牌。全长5cm的苗种不宜使用这4种规格的标志牌标记;T-A和T-B标志牌适宜于全长7~11cm的牙鲆苗种,标记后脱牌率为2%~8%,存活率为90%~100%;T-C标志牌适宜于标记全长11cm的苗种,成活率为94%,脱牌率为5%,对全长7~9cm苗种的标志效果不佳,成活率为85%~87%,脱牌率为9%~11%;T-D标志牌不适宜于全长11cm以下牙鲆苗种的标记,脱牌率为11%~26%,成活率为51%...
关键词:
牙鲆 T型标志牌 标志技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潇峮 徐亘博 廖小林 张家波 陈松林
将牙鲆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RsaⅠ和Bst UI双酶切后采用FIASCO法构建酶切片段基因组文库。共挑取269个克隆,177个为阳性克隆,阳性克隆率为65.79%。经测序后获得191条微卫星序列,其中完美型占74.35%;非完美型占14.66%;混合型占10.99%。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引物153对,挑选其中的50对合成并在32个野生牙鲆个体中进行扩增,共31个位点具有多态性,统计结果后使用POPGENE软件进行分析,平均等位基因个数为3.939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52 2,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50 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86 6,各引...
关键词:
牙鲆 微卫星 FIASCO 多态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张凯 蓝功岗 史宝
为了开发适宜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苗种放流的标志技术,利用编码金属标签(CWT)对不同规格牙鲆苗种进行了标记实验,并从标记死亡率、脱标率、适宜标记鱼规格等方面评价了CWT的标记效果。结果显示,CWT标记3种规格的牙鲆苗种后,脱标均发生在标记后的4 d内,其后未再发生脱标现象。小规格苗种[全长为(5.92±0.41)cm]死亡率较高(13%),中规格苗种[全长(8.92±0.36)cm]死亡率为2%,大规格苗种[全长为(12.06±0.62)cm]死亡率为1%。小规格、中规格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