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95)
- 2023(19217)
- 2022(16440)
- 2021(14975)
- 2020(12651)
- 2019(28733)
- 2018(28476)
- 2017(54862)
- 2016(29746)
- 2015(33344)
- 2014(32925)
- 2013(32630)
- 2012(29980)
- 2011(26765)
- 2010(26620)
- 2009(24204)
- 2008(23531)
- 2007(20725)
- 2006(18330)
- 2005(15651)
- 学科
- 济(122035)
- 经济(121898)
- 业(106516)
- 管理(93084)
- 企(87580)
- 企业(87580)
- 方法(55626)
- 农(50353)
- 数学(46034)
- 数学方法(45442)
- 业经(35702)
- 财(34523)
- 农业(33505)
- 中国(29577)
- 地方(25189)
- 学(24762)
- 务(24022)
- 财务(23952)
- 财务管理(23918)
- 制(22666)
- 企业财务(22642)
- 技术(22008)
- 和(21211)
- 环境(21101)
- 理论(20929)
- 贸(20783)
- 贸易(20773)
- 易(20167)
- 划(19584)
- 策(18355)
- 机构
- 学院(421164)
- 大学(415088)
- 管理(170760)
- 济(167503)
- 经济(163959)
- 理学(148433)
- 理学院(146832)
- 管理学(144265)
- 管理学院(143512)
- 研究(134352)
- 中国(102496)
- 京(86954)
- 科学(85539)
- 农(81443)
- 财(74919)
- 业大(68267)
- 所(66583)
- 中心(63368)
- 江(63130)
- 农业(62867)
- 研究所(60900)
- 财经(60473)
- 经(55170)
- 范(53980)
- 师范(53475)
- 北京(53298)
- 州(50170)
- 经济学(49256)
- 院(48956)
- 经济管理(46177)
- 基金
- 项目(293744)
- 科学(232407)
- 基金(213854)
- 研究(213723)
- 家(186334)
- 国家(184695)
- 科学基金(160273)
- 社会(135357)
- 社会科(128047)
- 社会科学(128008)
- 省(117267)
- 基金项目(114708)
- 自然(105441)
- 自然科(102995)
- 自然科学(102970)
- 自然科学基金(101138)
- 教育(97087)
- 划(96767)
- 编号(87839)
- 资助(86469)
- 成果(68278)
- 重点(65551)
- 部(63978)
- 发(63309)
- 创(62244)
- 课题(58953)
- 创新(57722)
- 科研(56425)
- 国家社会(55376)
- 教育部(54520)
- 期刊
- 济(185812)
- 经济(185812)
- 研究(116097)
- 农(78706)
- 中国(76450)
- 学报(66716)
- 科学(62806)
- 管理(62055)
- 财(58453)
- 农业(53663)
- 大学(51532)
- 学学(49015)
- 教育(40782)
- 技术(38007)
- 业经(36608)
- 融(34331)
- 金融(34331)
- 财经(28435)
- 业(27802)
- 经济研究(26898)
- 问题(25219)
- 经(24370)
- 技术经济(21714)
- 版(21302)
- 资源(20818)
- 科技(20739)
- 现代(19635)
- 图书(19169)
- 理论(18743)
- 商业(18728)
共检索到605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本研究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3-2010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1)纵向来看,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即"上升-平稳-上升"。(2)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襄樊、黄冈2地属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随州等4地为低碳排放量、高排放强度地区;宜昌等4地为高碳排放量、低排放强度地区;十堰等6地为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进一步利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与1993年相比,效率、劳动力、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了87.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波 杜建国 刘雪琪
【目的】湖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的碳排放在总碳排放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碳排放所带来的温室效应和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基于此,通过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协整关系,并对其进行误差修正,为湖北省未来的碳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6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1993-2017年湖北省农业生产活动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并分析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进一步通过Kernel密度估计发现,湖北省各地市州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最后,综合运用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2%、2.21%,从总体来看环比增速呈现下降的趋势。农药、农膜、化肥、农用柴油、翻耕和农业灌溉等所产生碳排放年均递增率分别为2.23%、2.44%、2.40%、3.32%、0.44%和2.32%;通过Kernel密度估计发现,在此样本考察期间内湖北省各地市州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有明显的扩大。湖北省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的有:农业碳排放总强度,农药、农膜、农用柴油和灌溉等4类碳源导致的碳排放强度,且当湖北省人均农业总产值每增加1%时,农药、农膜、农用柴油和农业灌溉等4类碳源的碳排放强度分别增加了0.58%、0.59%、0.25%和0.15%,农业碳排放总强度便增加0.19%。【结论】湖北省农业经济发展、生产条件和地区发展战略不同,而导致地区间的农业碳排放差距越来越明显。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这表明湖北省还处于传统耕作模式向绿色低碳耕作模式转型的关键期,并且这种发展模式已存在较长时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高 袁征 李贝歌 张宏亮 张玉 郑美洁
[目的]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可为实现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农业生产中翻耕、灌溉、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等6个方面碳源,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标准差、变异系数与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 (ESDA)对河南省1993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运用LMDI模型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分别为4.32%和3.72%。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空间分布呈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万晶
"藏粮于地"是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分析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LMDI方法对影响粮食产量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湖北粮食生产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但其周期性波动特征并未改变,粮食产量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湖北省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中间高,两边低的区位特征;单产提高与复种指数上升是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种植业结构调整与耕地资源减少导致了粮食减产;由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不同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程度与方向、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都不相同。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调整耕地利用方式,合理安排耕作制度,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科技创...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因素 时空特征 湖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妍慧 栗洋
在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背景下,交通运输业产生的碳排放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IPCC提供的“自上而下”的方法计算出2000—2019年湖北省交通运输业产生的碳排放总量,然后在Kaya等式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自身情况加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使用LMDI分解法对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湖北省交通运输业2000—2019年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持续上升,碳排放总量由184.35万吨增长至1232.76万吨,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碳排放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交通能源强度的改善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湖北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对碳排放总量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同时交通能源结构的变化也会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影响。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碳排放 LMDI分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翻耕、稻田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5~2009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地利用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自1995年以来,湖北农地利用碳排量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三阶段特征,其碳排放强度变化轨迹与此基本一致。(2)区域差异明显:农地碳排放总量,江汉平原、鄂东北地区高,鄂西、鄂东南地区较低;农地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即鄂东>鄂中>鄂西。进一步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湖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可见近些年来农地利用碳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波 张俊飚 李海鹏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业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态势,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增速反弹回升期、增速明显放缓期等四个变化阶段。其中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08%、2.38%。农业碳排放总量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业大省,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中部农业大省。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变形对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劳动力规模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江世银 姜俞 魏建华 王越
本文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例,在利用GARCH类模型对收益率波动进行整体评价的基础上,借助VAR模型研究经济、能源价格、温度、空气质量指数如何影响湖北碳排放权价格波动。本文特别以湖北板块指数代表区域经济,以沪深300指数代表宏观经济,对比分析了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对湖北碳排放权价格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碳排放权价格主要受经济和能源价格的影响。其中,相较于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对湖北碳交易市场的影响更强,且地区温度和空气质量对湖北碳交易市场具有持续的作用效果。因此,我国在试点地方碳交易市场时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在完善全国碳金融市场过程中注重信息沟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李书睿 倪国裕
为了对湖北省农业干旱作出客观而科学的评价,本文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发,用“条件”水分平衡方法,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水分盈亏和同期作物需水量的农业干旱指标I=(P-Ep)/Q,并用此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近30年来主要干旱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结合各地各种类型各级干旱出现频次进行了农业干旱分区。
关键词:
农业干旱 指标 时空分布 湖北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陶良虎 胡雪蓓
基于2000—2016年湖北省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方法探究了工业从业人口规模、经济效率、行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五大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1)能源消费结构是工业整体碳排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2)高碳行业和中碳行业对促进工业碳排量增长具有明显正效应,低碳行业抑制工业碳排量增长的效果不明显。(3)经济效率和行业结构在不同碳排放水平的行业中对碳排量增长贡献值始终为负。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蒋磊 张俊飚 何可
目前,农村农技人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离职"和"换岗"的工作流动现象。这种单向的工作流动形式,将导致农村科技人才数量短缺、能力弱化等问题,进而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本文利用对湖北省392位农村农技人员的调查数据,应用交叉列表分析法、多类别Logit模型,探讨了农村农技人员工作流动意愿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当前农村农技人员队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稳定性,57.4%的农村农技人员具有工作流动意愿,其中,具有"离职"意愿的占11.1%,具有"换岗"意愿的占33.3%,尚未确定"离职"或"换岗"的占55.6%。第二,年轻、具有中共党员身份、拥有高级职称的男性农村农技人员,其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龚继红 钟涨宝 余建佐
当前农村教师的无序社会流动客观上威胁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的发展。利用对湖北省随州市的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村教师社会流动意愿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教师具有普遍的社会流动意愿,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农村教师的社会流动意愿具有显著差异;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的环境生态因素、经济收入、社会因素、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等是影响农村教师社会流动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关键性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奕亨 田云 周丽丽
[目的]推动农业碳减排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方法]基于三大类碳源测算2005—2020年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进一步分析其时空特征与动态演变趋势,理清地区差异;构建面板Tobit模型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探讨其影响因素并通过相对重要性分析诠释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结果]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时间演变轨迹可大致归为“波动下降、持续上升、快速下降、回升”等四个阶段,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各市州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全省、川西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川东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呈现递减态势,空间差异缩小,但各自存在一定区别;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业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农业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水平、城镇化水平、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碳排放均具有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则表现出负向影响;相较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程度更大,其中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程度依次居于前四,其解释力合计达到了80.03%。[结论]研究四川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影响各市州农业碳排放变化的关键因素,相关结论能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农业碳减排规划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幸祎 黄栋
文章结合湖北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状况,运用IPCC推荐的参考方法,对湖北省碳排放总量、各产业行业碳排放量分别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排放特征。研究表明:湖北省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2009年碳排量是1995年的2.3倍,其中工业部门碳排量比重占主导地位;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2002年以来有所反弹,人均碳排放持续增加。湖北省碳排放特征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重工业化的产业结构有关。
关键词:
碳排放 参考方法 估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珊 徐琪 陈熙元
文章基于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选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人口老龄化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探讨2000—2020年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实现了由年轻型到深度老龄化的转变;湖北省县域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集聚程度先减弱后增强;湖北省人口老龄化重心呈现不规律移动,在钟祥市和天门市之间迁移,重心移动速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据单因子探测结果可知,人口死亡率是影响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大因子;交互探测结果显示,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的交互作用对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解释能力最强。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时空格局 重心迁移 驱动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