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14)
- 2023(16092)
- 2022(14026)
- 2021(13094)
- 2020(10900)
- 2019(25081)
- 2018(24662)
- 2017(47500)
- 2016(25661)
- 2015(28825)
- 2014(28454)
- 2013(27844)
- 2012(25218)
- 2011(22350)
- 2010(21962)
- 2009(19640)
- 2008(18647)
- 2007(15752)
- 2006(13360)
- 2005(11085)
- 学科
- 济(101197)
- 经济(101092)
- 管理(73711)
- 业(69462)
- 企(58336)
- 企业(58336)
- 方法(48883)
- 数学(42732)
- 数学方法(42162)
- 农(26864)
- 财(25897)
- 中国(24709)
- 地方(24002)
- 业经(22498)
- 贸(21525)
- 贸易(21516)
- 学(21501)
- 易(20946)
- 农业(18077)
- 理论(16671)
- 务(16490)
- 财务(16419)
- 财务管理(16383)
- 技术(16236)
- 和(16146)
- 环境(16116)
- 企业财务(15414)
- 制(15308)
- 划(13557)
- 出(13462)
- 机构
- 大学(349027)
- 学院(348784)
- 管理(141547)
- 济(135745)
- 经济(132856)
- 理学(124670)
- 理学院(123287)
- 管理学(121017)
- 管理学院(120393)
- 研究(110448)
- 中国(80318)
- 京(72462)
- 科学(70994)
- 财(59695)
- 农(54564)
- 业大(53468)
- 所(53326)
- 中心(51322)
- 财经(49226)
- 研究所(49145)
- 江(48537)
- 范(47048)
- 师范(46585)
- 经(44943)
- 北京(44370)
- 农业(42842)
- 院(41303)
- 经济学(40754)
- 州(39833)
- 师范大学(37934)
- 基金
- 项目(253958)
- 科学(201244)
- 基金(185585)
- 研究(184857)
- 家(161396)
- 国家(160083)
- 科学基金(139238)
- 社会(116428)
- 社会科(110328)
- 社会科学(110301)
- 省(99766)
- 基金项目(99391)
- 自然(92215)
- 自然科(90072)
- 自然科学(90055)
- 自然科学基金(88399)
- 教育(85439)
- 划(83872)
- 编号(75687)
- 资助(75275)
- 成果(58873)
- 重点(56586)
- 部(55450)
- 发(54243)
- 创(53269)
- 课题(51012)
- 创新(49687)
- 科研(48990)
- 教育部(47769)
- 国家社会(47765)
- 期刊
- 济(137734)
- 经济(137734)
- 研究(95740)
- 中国(59874)
- 学报(55313)
- 科学(50903)
- 管理(49058)
- 农(48202)
- 财(45889)
- 大学(42160)
- 学学(39643)
- 教育(38489)
- 农业(33799)
- 技术(31447)
- 融(24405)
- 金融(24405)
- 业经(24089)
- 财经(22614)
- 经济研究(22373)
- 经(19271)
- 图书(19017)
- 问题(18547)
- 业(17356)
- 科技(17089)
- 资源(16581)
- 版(16513)
- 技术经济(16141)
- 理论(15901)
- 商业(15344)
- 实践(14756)
共检索到483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卢戎 于丽英
区域价值链集群分析是集群分析作为区域经济创新性和竞争优势分析工具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区域价值链集群识别是进行区域价值链集群分析的第一步。为了实现区域价值链集群依据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网络互动联系来确定其核心主导产业及其前后向密切关联产业的识别目标,本文选取了以最大值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相结合的区域价值链识别方法。由此进行的识别研究表明,上海共有通信、化工、通专、金属、石油核燃料五类价值链集群,它们通过内部和彼此间的互动交织构成了密切关联的网络,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海经济系统的核心组成。而相应的经济技术分析表明,通专价值链集群将很有可能在上海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大背景下赶超通信价值链集群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叶作义 张鸿 下田充 藤川清史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基本趋势。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日、韩等7个国家和地区间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附加值基准的国际分工视角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存在本国内的附加值率要比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和地区高,而中、韩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的附加值很大一部分随着贸易的增加而流失到海外。从附加值的分配态势看,中国主要以欧美、Ro W(世界其他地区)为主,韩国则主要分配到Ro W。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少军
价值链作为组织和协调经济活动的微观机制,已使经济全球化和增长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利用来自投入产出表的新方法,测度了广东省和江苏省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水平。结果表明,粤苏两省切入全球价值链的倾向高于切入国内价值链的倾向,而对其它省份关联效应较大的行业基本上是中间品行业,且具有自然资源密集的特征。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之间的互动关系,则关系到我国产业升级的前景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亚斌 曾灿 王振国
促进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999—2014年国家和行业层面最终需求对功能活动增加值拉动效应的演变趋势,并采用分层式结构分解法重点考察了国内需求变动对价值链功能升级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研究样本期间,最终需求功能活动增加值拉动效应呈持续增长态势,但仍存在制造活动增加值占比过高而导致升级情况有限。初步分解结果表明:功能增加值系数变动抑制了功能升级,投入产出结构有利于功能升级,最终需求尤其是国内需求变动极大地促进了功能升级。分层式分解结果显示:需求规模扩张是价值链功能升级的第一大驱动因素,且消费和投资需求规模影响效应趋于收敛;需求构成结构中消费需求尤其是家庭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价值链功能升级的主要因素;需求产品结构中对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品的需求有效助推了功能升级。基于本土需求视角分析全球价值链功能升级,可以为中国打破“低端锁定”困境,避免落入“功能分工陷阱”,顺利实现价值链攀升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黎峰
在借鉴全球价值链研究思路及方法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国家价值链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改进及对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解,进一步构建了国家价值链的定量分析工具,以此对中国的国家价值链分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融入全球价值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价值链分工整体发展,但同时推动了各区域国家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中国大体形成了西部地区占据上游、中部地区位居中游、沿海地区位居下游的国家价值链分工格局。沿海地区的国家价值链参与度、国家价值链定位及国家价值链收益率均低于内陆地区,只是通过大规模生产进行较为低级的国内资源整合。因而,构建和提升国家价值链的重点在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和沿海地区的优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文府
本文运用最终产品增加值方法,提出了一个理解世界各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的框架,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评估了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创造的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一定程度下降不等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在中国制造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尽管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的波浪式变化轨迹,但是它一直远远大于出口贸易本地增加值比重,而且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所占份额呈稳步上升趋势。制造业中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低技术行业和中技术行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少数高技术行业逐渐获得显示性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业生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亚斌 马莉莉 刚翠翠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采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实证计量模型,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考察"一带一路"数字服务出口增加值、分工地位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1)各国数字服务出口国内和国外增加值的差异性非常显著,中国、德国和英国的出口增加值规模位列前三,印度的信息通信和英国的金融保险极具国际竞争优势。(2)商业服务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最高,信息服务最低;大多数国家出口国外增加值大于间接国内增加值,发达国家在分工中处于绝对优势,但中国和印度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呈快速提升态势;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大而不强",特别是信息通信和视听文娱部门亟待转型。(3)各国电信和信息服务的分工地位呈现先降后升态势;日本的电信和信息服务优势最为显著,印度次之。(4)垂直专业化、创新能力和互联网应用对分工地位均为正向影响,并且分别对商业服务、信息通信和视听文娱的影响最大;贸易渗透率具有显著负向效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大;发展程度和人均GDP的影响均为正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河 秦磊 王先柱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编制中国数字经济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将产业关联系数的计算拓展到多地区多部门情形,并通过定义溢出效应来区分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内外经济拉动和推动的差异化效果。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强于推动效应。东部地区已经实现服务业拉动转向数字产业拉动的动力转换,中西部地区则展现了由工业拉动直接转向数字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演变模式;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拉动和推动本地区经济增长,但数字经济对拉动和推动城市群内部经济协调发展效果显著,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数字产业属于“消费依赖型”产业;而工业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更依赖于投资。研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据此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正喜 黄祖南 周融
近几十年来,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了投入产出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但如何评估其数据质量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鉴于此,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剖析多区域表与单区域表之间的数据关联,结合实际数据考察国内多区域表与官方数据的衔接情况,发现不同多区域表在不同指标上的数据衔接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数据质量评估问题的多方位探讨,基于强化多区域表核算功能的视角提出了一种相对有效的评估思路,并设计了相应的量化评估方案;最后,从指标和地区两个角度对部分已有的国内多区域表进行评估实证,并结合开发特点综合比较这些多区域表的整体评估结果和局部结构特征。本研究对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开发、管理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助益。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风涛 李俊
本文利用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全球价值链进行了解构分析,计算了制造业各部门产品在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发现多数制造业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有所下降,但近年来有回升趋势。接着以纺织品部门和电气及光学设备制造业部门为例,对其最终产品增加值的世界分布和各国各部门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发现日、美、韩、德、中国台湾省等经济体所贡献的增加值较高,同时发现国内服务业部门对制造业产品增加值的贡献较大。中国制造业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不断提升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较全面地分析了中日两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模式和地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低于同期日本,其获益能力相对较低。(2)中日两国制造业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均呈上升趋势,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不断加深。(3)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是以后向模式,而日本制造业主要是以前向模式。(4)中国制造业中国外增加值以最终产品为主,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生产环节,而日本制造业中国外增加值以中间产品为主,专业化于关键零部件生产环节。(5)中日两国制造业主要是通过间接增加值出口实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指标,并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主要是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2)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主要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生产环节;(3)伴随着跨国生产分工的深化,中国制造业正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4)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生产环节,且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相对薄弱;(5)在四类技术类别制造业中,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高技术制造业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6)相对于中国主要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美国主要是以前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按出口产品的最终吸收地及吸收渠道的不同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进行分解分析。研究表明:(1)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比例呈下降趋势,且是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不高;(2)中国制造业出口中返回增加值比例的不断上升,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正向全球价值链中上游攀升;(3)中国制造业出口中蕴含越来越多的国外增加值,意味着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提高,但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的低端生产环节;(4)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越来越多,但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却相对薄弱;(5)技术水平越高的中国制造业融入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樊茂清 黄薇
随着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库建设的逐渐成熟,利用该数据进行价值层面的贸易增加值分解研究也取得了同步推进。本文根据国家间投入产出表,比较了几类典型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对Koopman等(2012)提出的方法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角度进行了拓展,并利用该拓展方法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中国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出口贸易增加值分解结果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带来的出口贸易需求一直呈现上升态势;从出口产品的供给角度而言,资本投入成为供给增加的决定力量而且越来越重要,高技术劳动投入比重上升,同时低技术劳动投入比重有所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是否仍然为环境污染赤字国?——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计算分析
全球价值链角度下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方法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区分加工贸易和非加工贸易的国际投入产出表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研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的测度与分析
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制度影响研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跨国面板数据
区域间产业转移定量测度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
中国区域产业开放与价值创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国房地产业区域比较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国八大区域碳排放强度分析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中国省际贸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