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8)
2023(12167)
2022(10195)
2021(9718)
2020(8060)
2019(18970)
2018(18530)
2017(35416)
2016(18536)
2015(21142)
2014(20672)
2013(20310)
2012(18478)
2011(16442)
2010(15959)
2009(14131)
2008(13200)
2007(10881)
2006(9069)
2005(7840)
作者
(49140)
(41264)
(40969)
(38982)
(26144)
(19563)
(18634)
(16212)
(15658)
(14305)
(13938)
(13914)
(12869)
(12842)
(12680)
(12513)
(12322)
(11787)
(11715)
(11614)
(9973)
(9833)
(9692)
(9390)
(9295)
(9295)
(8858)
(8660)
(8014)
(7982)
学科
(80323)
经济(80250)
管理(54091)
(49488)
方法(42131)
(40307)
企业(40307)
数学(38771)
数学方法(38150)
中国(22707)
(19997)
(19958)
贸易(19949)
(19716)
(19646)
环境(15437)
业经(15338)
(13411)
(13337)
(13275)
农业(12888)
(12151)
银行(12142)
技术(11970)
(11863)
(11653)
(11638)
(11623)
财务(11570)
财务管理(11543)
机构
大学(256242)
学院(254796)
(116771)
经济(115025)
管理(104722)
理学(91960)
理学院(91080)
管理学(89483)
管理学院(89016)
研究(83127)
中国(65465)
(52797)
(49988)
科学(47135)
财经(41142)
中心(38789)
(38604)
(38018)
经济学(37830)
(35777)
研究所(35387)
业大(35242)
经济学院(34338)
(33569)
北京(32921)
财经大学(31176)
(30744)
(30113)
师范(29800)
经济管理(28691)
基金
项目(181862)
科学(146549)
基金(137911)
研究(132359)
(120002)
国家(119160)
科学基金(104448)
社会(88065)
社会科(83998)
社会科学(83982)
基金项目(72023)
自然(67412)
(67254)
自然科(65981)
自然科学(65966)
自然科学基金(64792)
教育(61629)
(57668)
资助(57391)
编号(51142)
(42391)
重点(40789)
成果(38937)
(38620)
(38620)
国家社会(38482)
教育部(37293)
创新(36290)
人文(35734)
科研(35511)
期刊
(111544)
经济(111544)
研究(71590)
中国(44938)
管理(38403)
(38084)
科学(35102)
学报(34644)
(30610)
大学(28269)
学学(26774)
技术(24566)
教育(22251)
农业(21579)
(21186)
金融(21186)
经济研究(20247)
财经(20057)
(17324)
业经(16703)
(15611)
问题(15032)
统计(14741)
国际(13416)
技术经济(13352)
(13047)
(12881)
世界(12825)
决策(11740)
资源(11069)
共检索到358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30个行业的碳排放和相互流动进行评估,在利用双比例尺度法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更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行业减排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行业间的碳排放流动普遍存在,30个行业中有24个高碳型,其中12个全过程型、1个表观高碳型和11个传导型;2)碳排放流动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行业有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化学产品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其处于网络中心地位;3)行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变动引起的减排幅度为12.43%,最终需求规模上升引起碳排放上升幅度在70%~90%左右;生产排放系数下调10%的减排效果为8.76%,下调15%带来的可能减排效果为13.14%。通过行业减排目标控制的减排政策效果不太显著,但随着政策目标的严格程度上升有所改善。研究结论有利于中国差异化行业减排对策的制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30个行业的碳排放和相互流动进行评估,在利用双比例尺度法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更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行业减排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行业间的碳排放流动普遍存在,30个行业中有24个高碳型,其中12个全过程型、1个表观高碳型和11个传导型;2)碳排放流动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行业有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化学产品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其处于网络中心地位;3)行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变动引起的减排幅度为12.43%,最终需求规模上升引起碳排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何永贵  
差异化的产业减排激励政策是中国低碳经济转型中的重要课题。基于投入产出方法,本文对不同情景下的行业减排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1)国民经济中的高碳行业包括4个全过程型、15个传导型和6个表观高碳型。(2)在不同情景中的减排效应差异显著。强度减排方面,传导型行业降幅最大,其次是全过程型,最后是表观高碳型;绝对减排效果方面,全过程型高碳行业效果最优良,其次是表观高碳型,传导型的绝对减排效果最差。在行业减排激励政策制定中,选择重点扶持行业应重点关注其减排效果差异型特征。(3)减排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和潜力点。但短期内,减排技术进步的减排效应仍不足以抵消最终需求规模上升引起的增长效应;随着技术进步幅度增强,最终将带动碳排放总量下降。中国减排政策制定和目标分解中,应注重长、短期激励政策的协同安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何永贵  
差异化的产业减排激励政策是中国低碳经济转型中的重要课题。基于投入产出方法,本文对不同情景下的行业减排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1)国民经济中的高碳行业包括4个全过程型、15个传导型和6个表观高碳型。(2)在不同情景中的减排效应差异显著。强度减排方面,传导型行业降幅最大,其次是全过程型,最后是表观高碳型;绝对减排效果方面,全过程型高碳行业效果最优良,其次是表观高碳型,传导型的绝对减排效果最差。在行业减排激励政策制定中,选择重点扶持行业应重点关注其减排效果差异型特征。(3)减排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行业低碳转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捷  赵秀娟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证明了在经济增长率及技术进步率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来推动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将广东省作为案例,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广东省28个产业的经济关联与碳排放关联,根据这两种关联的差异选择出需要限制发展和需要鼓励发展的产业组别,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设置不同情景,对广东省2012年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在综合权衡碳排放关联和经济关联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广东省可以在保持总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同时实现降低碳排放与保持经济较高增长的双重目标:而且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越大,预期碳排放减少和GDP提高的幅度也越大。主要启示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道致  焉旭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分析了任意复杂结构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的价值与碳排放转移机制,构建了描述供应链价值与碳排放流动的投入产出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影响力系数来评价供应链成员企业对供应链总产值的拉动作用,引入碳排放乘数来评价成员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并结合算例揭示了各成员企业影响力系数以及碳排放乘数在供应链中的分布规律。最后,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创新地构建了碳减排可行性指数,并据此确定了低碳供应链减排的焦点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明球  
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是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已有投入产出模型是将节能和减排分别研究的,研究节能编制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减排编制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本文试图将节能和减排同时纳入投入产出分析框架,研制基于"节能减排"的投入产出模型,即设计能源、环境、经济投入产出表和模型体系。主要工作是将原有的经济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分成三部分,即其他投入、能源投入、环境投入,再将未达标排放的虚拟费用从增加值中扣除放入环境投入中。这样,原有投入产出表的第Ⅰ、Ⅱ象限均分成其他产品、能源产品、环境产品三部分,第Ⅲ象限为调整增加值。该模型可从调整产业结构的层面研究节能减排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俊文  
根据江西省1992—2007年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江西省产业部门直接碳排放强度和完全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部门的直接碳排放强度和完全碳排放强度的排序不一致,产业部门的向后关联效应所引发的隐含碳排放影响极大。然后,根据直接碳排放强度和完全碳排放强度对产业部门进行分类,将产业部门划分为高碳排放部门、隐含高碳排放部门和低碳排放部门,并对不同类型产业部门碳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高碳排放部门的能源消耗,优化隐含高碳排放部门的中间投入以及合理协调发展低碳排放产业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江西省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连  华欢欢  王世伟  
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提出直接碳排放效应和间接碳排放效应用来测算综合碳排放效应。通过行业的碳排放量和行业增加值之间的回归分析测算出直接碳排放系数,再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的完全消耗系数乘以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两者相加得到综合碳排放效应,此种方法成功的回避了投入产出表编制量少及以往研究中缺少对二氧化碳吸收方面的弊端。并且通过2004—2012年碳排放量和人均产业增加值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得出实证结论:2005年、2007年及2012年中由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作用使得建筑业人均产业增加值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就会综合引起碳排放量变化了21.29、25.80及25.69百分点;建筑业间接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较大;并且农林牧渔业消减了总效应的30.57%、8.19%和9.44%。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建卫  陈志刚  赵荣钦  黄贤金  赖力  
结合IPCC的清单方法对中国历年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以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对生产我国满足国民经济最终消费的产品(服务)量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进行了分析,并对碳排放足迹及各部门之间的碳关联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①中国2002年碳排放足迹为176 528.10万t,人均碳足迹为1.374 26t/人,其中大部分源于国内最终使用的排放。②从足迹类型上看,中国属于价值量顺差与碳排放足迹逆差共存型,即碳排放净输入国。贸易额增长对碳排放足迹的增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③制造业、电力、热力行业与农业的排放足迹占到了总排放足迹的80%以上,是对碳排放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部门。④足迹影响力分析显示,电力、热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东会  
基于2002、2005、2007和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模拟测算第一步营改增、第二步营改增,以及仅采用17%和10%两档增值税税率时的行业税负变动和行业税负,分析后得出结论:营改增对行业税负的影响程度没有时间趋势;营改增行业税负取决于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营改增行业减税效果远大于原增值税行业;第二步营改增的减税力度远大于第一步;增值税采用两档税率优于四档税率。基于此,建议中国第二步营改增时减少增值税税率档次,并重新设计税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叶震  
本文从最终消费的角度来计量CO2排放,其中包括最终消费导致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本文把单位最终消费导致的CO2排放量称为完全CO2排放系数。计算完全CO2排放系数的传统方法是使用单位产品的直接CO2排放系数乘以里昂惕夫逆矩阵。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包括:一要确保矩阵可逆且逆矩阵系数非负;二缺乏统计属性,无法进行参数检验和区间估计。所以,本文利用随机投入产出模型,采用产出表和使用表的数据代替对称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得到了我国2007年产品部门的完全CO2排放系数的无偏估计,并得到排放系数的置信区间。并与传统方法计算的系数进行了比较,传统方法计算的系数存在较小的高估。接着,文章又利用随机投入产出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真  
本文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从进口视角出发考虑出口品生产过程中进口品中间投入的影响,核算中国通过进口真正抵减的国内二氧化碳排放,即进口真实碳福利。在此基础上对中国27个行业的进口真实碳福利情况进行结构性分解,在二氧化碳强度效应和技术结构效应基础上新加入出口结构效应、出口规模效应及进口中间投入效应。通过测算发现:2005—2010年,中国进口真实碳福利规模较大,存在进口减排空间,而基础性行业是进口真实碳福利贡献率最高的行业。各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以及行业之间的生产联系是影响各行业进口真实碳福利的关键因素,进口的行业分布状况与进口减排量的行业分布状况则不存在直接的必然联系。中国的贸易减排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纪录  
本文通过改进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分别从总量、行业和贸易伙伴等层面对我国2002—2009年的出口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动态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我国约有12%—18%的碳排放由出口贸易引致,且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隐含的碳排放也持续增加。其中,加工制造业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出口碳排放的主要载体,而美国和欧盟分别是2002和2007年我国最大的出口碳排放受益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全世界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问题。低碳发展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在对天津市历史碳排放情况进行测算与分析,剥离出影响区域碳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参考"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与低碳示范试点城市建设目标,建立了"经济—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充分考虑中间产品使用导致的隐性二氧化碳排放,对未来区域碳排放做出多情景科学预测,为探索合理的碳排放测算分析方法,推进国家低碳示范试点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