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4)
- 2023(10089)
- 2022(8671)
- 2021(8018)
- 2020(6879)
- 2019(15908)
- 2018(15404)
- 2017(29898)
- 2016(15648)
- 2015(17283)
- 2014(16956)
- 2013(16511)
- 2012(14716)
- 2011(12914)
- 2010(12441)
- 2009(11189)
- 2008(10675)
- 2007(8819)
- 2006(6973)
- 2005(5816)
- 学科
- 济(64373)
- 经济(64308)
- 管理(46587)
- 业(46226)
- 企(36800)
- 企业(36800)
- 方法(36728)
- 数学(33855)
- 数学方法(33412)
- 财(19465)
- 中国(17141)
- 贸(16419)
- 贸易(16417)
- 易(16151)
- 农(15275)
- 业经(12466)
- 出(12437)
- 务(12122)
- 财务(12084)
- 财务管理(12055)
- 企业财务(11370)
- 制(11081)
- 险(10949)
- 保险(10856)
- 银(10604)
- 银行(10598)
- 技术(10516)
- 地方(10385)
- 农业(10044)
- 行(9990)
- 机构
- 大学(210454)
- 学院(209011)
- 济(92840)
- 经济(91315)
- 管理(89814)
- 理学(78767)
- 理学院(78088)
- 管理学(76757)
- 管理学院(76374)
- 研究(60753)
- 中国(50537)
- 财(43873)
- 京(41513)
- 财经(35973)
- 科学(34642)
- 经(33124)
- 中心(30831)
- 经济学(30155)
- 业大(29256)
- 江(28325)
- 农(28048)
- 经济学院(27751)
- 财经大学(27436)
- 所(26971)
- 北京(25027)
- 研究所(24672)
- 经济管理(24316)
- 商学(24033)
- 商学院(23832)
- 范(23570)
- 基金
- 项目(153424)
- 科学(123677)
- 基金(116347)
- 研究(111075)
- 家(100123)
- 国家(99367)
- 科学基金(88276)
- 社会(74992)
- 社会科(71516)
- 社会科学(71496)
- 基金项目(61689)
- 省(58049)
- 自然(57168)
- 自然科(55995)
- 自然科学(55983)
- 自然科学基金(54952)
- 教育(51520)
- 划(48916)
- 资助(47892)
- 编号(42685)
- 部(35684)
- 重点(33832)
- 国家社会(32506)
- 创(32437)
- 教育部(31658)
- 成果(31572)
- 发(31444)
- 人文(31077)
- 创新(30435)
- 科研(30367)
共检索到287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慧 王喜刚
能源回弹效应在能源政策制定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对其进行准确测算和客观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和收入再分配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测算回弹效应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弹风险评价指标,以2015年全国和各省份的投入产出表(延长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回弹效应与直接回弹效应具有很大的关系,当直接回弹效应较大时,整体回弹效应将较小;而直接回弹效应较小时,则间接回弹效应可能会较大,并引起整体"过火效应"的出现。而且,各地的回弹风险与其经济结构有很大关联,当经济结构中高后向关联行业占比较高,或者潜在回弹强度较大时,结构回弹脆弱性就越大,越容易受到回弹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回弹效应 能源效率 投入产出 收入再分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朝 周宵宵 张欢 朱于珂
基于投入产出和再分配模型,本文对1997-2012年中国居民电力、汽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消费的间接回弹效应分别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第一,研究时间区间内,居民三种能源消费的间接回弹值均在10%以内,其中居民电力消费的间接回弹值最大;第二,不同的分配情景下,居民能源消费间接回弹效应在能源类型和城乡间均存在差异。政府应重点关注居民电力消费,引导居民转变消费方式来降低回弹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军 程建伟
压力测试作为一种方法,最早用于医学、工程学和计算机软件编程设计中,泛指测试某个系统在承受极端情景下其恢复能力的系统评估方法。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全球性的银行开始在其内部的风险管理实践中使用压力测试技术来评估其资产组合在极端风险下的表现。最初,这种压力测试主要针对交易账户的市场风险头寸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开展定量分析。目前,世界领先银行已逐步将压力测试从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尹音频 魏彧 敏洁
本文采用数理分析与投入产出方法,在测度与评估营改增后保险业税负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测算了保险业营改增的产业波及效应。数理分析与实证测度结论表明,营改增将通过流转税税负与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变动综合影响保险业总税负。营改增后保险业增值税实际税负为2.96%,但企业所得税税负有所上升,两税的总税负为25.11%,较之营业税时略有下降。而且,保险业营改增具有较强的产业波及效应。营改增将使得与保险业供求关系密切的22个下游行业的税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具有促进保险业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正向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琼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法测算由能源消耗导致的隐含碳排放和由水泥生产过程导致的隐含碳排放,并测算了出口贸易中能源消费隐含CO2和生产过程的隐含CO2排放情况。结果发现,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出口的能源消费隐含碳排放量是最大的,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总隐含碳排放是最大的,生产过程隐含碳排放量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而对通过国际贸易产生的碳排放转移问题更清晰地定量化认识,同时有利于对各国的碳减排责任进行重新考查。
关键词:
隐含碳 投入产出 能源消耗 水泥 贸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连 华欢欢 王世伟
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提出直接碳排放效应和间接碳排放效应用来测算综合碳排放效应。通过行业的碳排放量和行业增加值之间的回归分析测算出直接碳排放系数,再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的完全消耗系数乘以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两者相加得到综合碳排放效应,此种方法成功的回避了投入产出表编制量少及以往研究中缺少对二氧化碳吸收方面的弊端。并且通过2004—2012年碳排放量和人均产业增加值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得出实证结论:2005年、2007年及2012年中由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作用使得建筑业人均产业增加值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就会综合引起碳排放量变化了21.29、25.80及25.69百分点;建筑业间接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较大;并且农林牧渔业消减了总效应的30.57%、8.19%和9.44%。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世佳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手段。文章通过投入产出法分析了消费的就业效应。得出的结论是,消费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劳动投入系数、消费结构、产品生产过程和产业关联。
关键词:
投入产出法 消费 就业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玉焕 刘月
使用投入产出法,利用1999-2008年中国海关货物出口商品分类数据,研究和测算了中国出口商品中的隐含碳。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是隐含碳的出口大国,出口贸易是中国CO2排放量逐年增长的重要原因。1999-2008年,我国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由1999年的3.8亿t上升至2008年的11.9亿t,在此期间,中国CO2年排放量的12%-24%是因生产满足国际市场消费的产品而产生的。中国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主要集中在5大类行业,分别为:纺织业及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医药制造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5大类行业的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在中国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总量中...
关键词:
中国 出口 隐含碳 投入产出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朝对
本文利用与进出口价格相关联的投入产出模型,计算模拟了国际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贸易结构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能源价格冲击提高了货物出口和进口比重,使货物、服务出口比例更加不合理。具体而言,对初级产品、其他工业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各类服务占货物或服务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具有同方向的作用效果,出口比重提高,进口比重也提高,而反之亦然。虽然能源价格冲击恶化了出口结构,优化了进口结构,但长期而言弊大于利,对我国贸易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
能源价格冲击 贸易结构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丽萍 刘明浩
随着中国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碳排放测算与分析显得愈发重要和迫切。本文对1997—2014年间中国物流业的直接能源消耗碳排放和基于投入产出表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前者大大低估了物流业的碳排放水平,2000年以来间接碳排放对物流业碳排放总量的贡献已经超过了直接能耗碳排放,2014年直接能耗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不足40%。进一步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显示,经济规模对物流业碳排放的正向驱动效应最大,总贡献率为36.16%;其次,服务业经济发展带动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的增加,总贡献率为5.21%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凤 张浩凌 罗振男
论文运用2007和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测算增加教育部门投入对产业部门带来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上看,2012年教育部门每亿元投入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溢出效应较2007年有明显的下降;第二,从结构上看,2012年教育部门每亿元投入对金融业、信息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等产业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溢出效应较2007年显著提升;第三,从吸纳就业看,教育部门每亿元投入所直接和间接吸纳的劳动力就业数量在42个产业部门中位居前列。论文对教育部门投入溢出效应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溢出效应较高的相关部门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部门 溢出效应 投入产出分析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建华 孟战 姜照华
不同于以往运用CITESPACE软件主要依据被引频次、中介性、突现性等指标识别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领域和核心技术领域,从投入产出分析的视角,以专利为研究对象,即引用其他专利是投入或消耗,而发表的专利是产出,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新能源的前沿技术领域和核心技术领域,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新能源各个领域对整体新能源领域的影响程度。文章的专利数据来源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利用Python编程语言提取出专利的PN字段和CP字段信息,并在SQL数据库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光耀 张忠杰
文章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利用投入产出分解模型,研究了29个行业和三大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各行业能耗绝对量、直接能耗系数和完全能耗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呈现递减的趋势。(2)从29个行业的合计值来看,溢出效应最大,内部效应次之,反馈效应最小,但是对部分行业则有可能内部效应最大,例如煤炭采选业等行业。(3)无论是总效应还是细分值,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的内部效应最大,反馈效应次之,溢出效应最小,但是第三产业能源消费的溢出效应最大,内部效应次之,反馈效应最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光耀 张忠杰
文章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利用投入产出分解模型,研究了29个行业和三大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各行业能耗绝对量、直接能耗系数和完全能耗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呈现递减的趋势。(2)从29个行业的合计值来看,溢出效应最大,内部效应次之,反馈效应最小,但是对部分行业则有可能内部效应最大,例如煤炭采选业等行业。(3)无论是总效应还是细分值,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的内部效应最大,反馈效应次之,溢出效应最小,但是第三产业能源消费的溢出效应最大,内部效应次之,反馈效应最小。因此从节约能源角度,有必要大力发展低能耗行业,并注意其关联行业(产业)的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立
试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环境问题李立保护环境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大力发展经济,而尽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应当成为我们努力的目标。但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特别是二氧化硫(SO2)的污染还很严重。本文试图在中国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