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88)
- 2023(20224)
- 2022(17174)
- 2021(15849)
- 2020(13398)
- 2019(30543)
- 2018(29891)
- 2017(57010)
- 2016(30963)
- 2015(34761)
- 2014(34117)
- 2013(34023)
- 2012(30934)
- 2011(27689)
- 2010(27320)
- 2009(25085)
- 2008(24669)
- 2007(21318)
- 2006(18546)
- 2005(16285)
- 学科
- 济(128574)
- 经济(128434)
- 业(104262)
- 管理(98337)
- 企(90817)
- 企业(90817)
- 方法(60576)
- 数学(50670)
- 数学方法(50045)
- 农(38029)
- 财(37226)
- 业经(34900)
- 中国(34200)
- 贸(26351)
- 贸易(26341)
- 农业(26079)
- 易(25716)
- 学(25577)
- 务(25334)
- 财务(25243)
- 财务管理(25205)
- 企业财务(23755)
- 制(23034)
- 技术(22464)
- 地方(22232)
- 和(22027)
- 理论(21373)
- 环境(21164)
- 划(20063)
- 策(18582)
- 机构
- 学院(442985)
- 大学(441218)
- 济(181604)
- 经济(178237)
- 管理(176307)
- 理学(153288)
- 理学院(151663)
- 管理学(149015)
- 管理学院(148232)
- 研究(146994)
- 中国(111684)
- 京(93666)
- 科学(92783)
- 财(81004)
- 农(80299)
- 所(73927)
- 业大(70576)
- 研究所(67801)
- 中心(66150)
- 财经(65898)
- 农业(63552)
- 江(63136)
- 经(60283)
- 北京(58529)
- 经济学(54962)
- 范(54086)
- 师范(53448)
- 院(53322)
- 州(50505)
- 经济学院(49810)
- 基金
- 项目(306845)
- 科学(241239)
- 基金(224683)
- 研究(218105)
- 家(198304)
- 国家(196670)
- 科学基金(168799)
- 社会(139270)
- 社会科(132147)
- 社会科学(132112)
- 省(118942)
- 基金项目(118837)
- 自然(111743)
- 自然科(109244)
- 自然科学(109212)
- 自然科学基金(107274)
- 划(100356)
- 教育(99272)
- 资助(92860)
- 编号(86181)
- 重点(68792)
- 成果(67638)
- 部(67256)
- 发(65258)
- 创(64992)
- 创新(60366)
- 科研(59458)
- 课题(58960)
- 国家社会(58093)
- 教育部(57271)
- 期刊
- 济(192786)
- 经济(192786)
- 研究(124705)
- 中国(78571)
- 学报(75021)
- 农(73087)
- 科学(67833)
- 管理(66405)
- 财(63438)
- 大学(56729)
- 学学(53983)
- 农业(50693)
- 教育(40232)
- 技术(39393)
- 融(34643)
- 金融(34643)
- 业经(32963)
- 财经(32204)
- 经济研究(31554)
- 业(28875)
- 经(27740)
- 问题(25409)
- 技术经济(22844)
- 科技(21826)
- 贸(21812)
- 版(21780)
- 统计(20338)
- 现代(19929)
- 商业(19827)
- 世界(19422)
共检索到636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丽萍 刘明浩
随着中国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碳排放测算与分析显得愈发重要和迫切。本文对1997—2014年间中国物流业的直接能源消耗碳排放和基于投入产出表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前者大大低估了物流业的碳排放水平,2000年以来间接碳排放对物流业碳排放总量的贡献已经超过了直接能耗碳排放,2014年直接能耗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不足40%。进一步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显示,经济规模对物流业碳排放的正向驱动效应最大,总贡献率为36.16%;其次,服务业经济发展带动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的增加,总贡献率为5.21%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连 华欢欢 王世伟
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提出直接碳排放效应和间接碳排放效应用来测算综合碳排放效应。通过行业的碳排放量和行业增加值之间的回归分析测算出直接碳排放系数,再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的完全消耗系数乘以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两者相加得到综合碳排放效应,此种方法成功的回避了投入产出表编制量少及以往研究中缺少对二氧化碳吸收方面的弊端。并且通过2004—2012年碳排放量和人均产业增加值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得出实证结论:2005年、2007年及2012年中由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作用使得建筑业人均产业增加值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就会综合引起碳排放量变化了21.29、25.80及25.69百分点;建筑业间接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较大;并且农林牧渔业消减了总效应的30.57%、8.19%和9.44%。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建卫 陈志刚 赵荣钦 黄贤金 赖力
结合IPCC的清单方法对中国历年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以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对生产我国满足国民经济最终消费的产品(服务)量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进行了分析,并对碳排放足迹及各部门之间的碳关联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①中国2002年碳排放足迹为176 528.10万t,人均碳足迹为1.374 26t/人,其中大部分源于国内最终使用的排放。②从足迹类型上看,中国属于价值量顺差与碳排放足迹逆差共存型,即碳排放净输入国。贸易额增长对碳排放足迹的增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③制造业、电力、热力行业与农业的排放足迹占到了总排放足迹的80%以上,是对碳排放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部门。④足迹影响力分析显示,电力、热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玉焕 刘月
使用投入产出法,利用1999-2008年中国海关货物出口商品分类数据,研究和测算了中国出口商品中的隐含碳。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是隐含碳的出口大国,出口贸易是中国CO2排放量逐年增长的重要原因。1999-2008年,我国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由1999年的3.8亿t上升至2008年的11.9亿t,在此期间,中国CO2年排放量的12%-24%是因生产满足国际市场消费的产品而产生的。中国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主要集中在5大类行业,分别为:纺织业及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医药制造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5大类行业的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在中国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总量中...
关键词:
中国 出口 隐含碳 投入产出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琼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法测算由能源消耗导致的隐含碳排放和由水泥生产过程导致的隐含碳排放,并测算了出口贸易中能源消费隐含CO2和生产过程的隐含CO2排放情况。结果发现,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出口的能源消费隐含碳排放量是最大的,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总隐含碳排放是最大的,生产过程隐含碳排放量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而对通过国际贸易产生的碳排放转移问题更清晰地定量化认识,同时有利于对各国的碳减排责任进行重新考查。
关键词:
隐含碳 投入产出 能源消耗 水泥 贸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钟永德 石晟屹 李世宏 罗芬 罗伟亮
按照旅游业"碳减排"的"测定—减排—补偿"三步走的逻辑主线,旅游业碳排放的计量是旅游业节能减排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以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旅游卫星账户、环境经济综合账户等经济与环境计量技术,构建"自上而下"的旅游业碳排放计量方法体系,并实证计量了2002年我国旅游业碳排放量。研究发现,2002年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总量为135.90 Mt,占我国所有产业碳排放总量的3.95%,占我国碳排放总量(包含生活消费碳排放)的3.50%;其中,旅游业直接碳排放为55.65 Mt,分别为交通42.25 Mt,游览1.08 Mt,住宿2.5 Mt,餐饮2.76 Mt...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盛晏
文章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物流业的经济效应及其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正在由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发展为中间产品型产业;物流业的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且其发展对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大于物流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要大于本身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后的拉动作用。文章据此提出了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褚晓琳 贾扬帆 武晓婷
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和《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物流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范围的界定,编制了2012年、2017年、2018年和2020年包含物流业与数字经济产业的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区分产业内与产业间关联性,以数字经济对物流业的溢出和反馈效应测度物流业数字化程度,并分析了物流业数字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物流业整体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数字产品制造业对物流业数字化的贡献度最高,随后是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技术应用业贡献度最低;4个物流业部门的数字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贸易物流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物流业,其中贸易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数字化程度受数字产品制造业影响最大,邮政物流业受数字要素驱动业影响最大,仓储业受数字产品服务业影响最大。
关键词:
物流业 数字化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小娟 赵倩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2006~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情况,并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碳排放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计算加工贸易出口碳排放时分离出进口中间产品碳排放和国内实际碳排放,同时研究了2007年制造业各部门的出口碳排放情况,最后基于各项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碳减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出口碳排放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熊浩 鄢慧丽
目前,由于缺乏物流产出和物流就业等相关统计数据,在进行物流业经济效应研究时,普遍直接应用交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代替物流业。然而,这两者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区别,简单的替代显得不够科学和严谨。因此,本文提出了构建物流卫星账户的设想,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物流卫星账户构建方法。利用物流业调整系数对物流相关产业部门的产出和就业进行调整得到物流业的直接产出和就业;再利用包含物流业的投入产出表进行间接产出和就业的推导,从而构建出物流生产账户和就业账户。以物流生产账户和物流就业账户为主要内容的物流卫星账户将有助于物流经济效应和产业比较研究。
关键词:
物流业 投入产出 卫星账户 调整系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鄢慧丽 熊浩
将应用一种物流业调整系数进行物流业数据的挖掘,试图获取更加可靠的数据进行物流业产业关联分析。首先,通过对已有的物流业统计标准进行分析,界定物流业范畴;然后,将物流业增加值的4个构成要素与投入产出表的相关部门之间对应,并计算相关部门的物流业调整系数;接着,构建包含物流业与统计年鉴中17个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18部门投入产出模型;最后,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物流业处理的关联分析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表明,利用物流业调整系数挖掘的物流业数据,确实能帮助进行物流业产业关联分析,且其结果更加符合物流业的实际特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丹 王健
物流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密切相关,进行产业关联分析,对于正确把握物流业发展方向、制定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2005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对其物流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福建省物流业发展迅速,对各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更好地促进物流业发展,福建省应抓住国家调整振兴物流业和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加强对物流业的组织领导与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竞争力,积极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与联动,大力发展国际物流,进一步增强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使之成为福建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福建省 物流业 投入产出分析 发展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风涛
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制造业部门全球价值链的长度,发现1995~2009年间所有部门的全球价值链都变长了,而2009~2011年间全球价值链长度有所下降。很多部门全球价值链国外部分长度的增长率要大于国内部分的增长率,这表明产品生产日益国际化。1995~2009年间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得到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有所改善,2009~2011年间许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有所下降。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研发强度、熟练劳动力的相对投入比例以及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对部门上游度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长度 上游度 世界投入产出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丹丹
物流投入与产出是衡量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物流投入产出视角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16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水平和科技信息水平对区域物流投入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信息水平对物流投入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交通运输水平对物流投入产出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促进区域物流产业的良好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30个行业的碳排放和相互流动进行评估,在利用双比例尺度法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更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行业减排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行业间的碳排放流动普遍存在,30个行业中有24个高碳型,其中12个全过程型、1个表观高碳型和11个传导型;2)碳排放流动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行业有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化学产品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其处于网络中心地位;3)行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变动引起的减排幅度为12.43%,最终需求规模上升引起碳排放上升幅度在70%~90%左右;生产排放系数下调10%的减排效果为8.76%,下调15%带来的可能减排效果为13.14%。通过行业减排目标控制的减排政策效果不太显著,但随着政策目标的严格程度上升有所改善。研究结论有利于中国差异化行业减排对策的制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