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9)
- 2023(12857)
- 2022(11006)
- 2021(10300)
- 2020(8540)
- 2019(19753)
- 2018(19494)
- 2017(38220)
- 2016(20343)
- 2015(22808)
- 2014(22378)
- 2013(21772)
- 2012(19790)
- 2011(17441)
- 2010(17570)
- 2009(15537)
- 2008(14671)
- 2007(12723)
- 2006(11009)
- 2005(9410)
- 学科
- 济(82128)
- 经济(82053)
- 管理(65218)
- 业(62028)
- 企(52214)
- 企业(52214)
- 方法(40214)
- 数学(36077)
- 数学方法(35421)
- 农(23139)
- 财(22971)
- 中国(20682)
- 贸(20068)
- 贸易(20060)
- 易(19706)
- 业经(17919)
- 环境(15824)
- 地方(15429)
- 农业(14969)
- 技术(14166)
- 策(14046)
- 制(13869)
- 务(13790)
- 财务(13723)
- 财务管理(13693)
- 划(13514)
- 学(13429)
- 出(13363)
- 理论(13234)
- 企业财务(12892)
- 机构
- 学院(277630)
- 大学(272644)
- 济(118876)
- 经济(116665)
- 管理(115214)
- 理学(100399)
- 理学院(99478)
- 管理学(97658)
- 管理学院(97133)
- 研究(85960)
- 中国(65365)
- 京(55189)
- 财(53839)
- 科学(49572)
- 财经(42966)
- 中心(41043)
- 江(40445)
- 所(40042)
- 农(39556)
- 经(39204)
- 业大(38603)
- 研究所(36294)
- 经济学(36176)
- 北京(33668)
- 范(33467)
- 师范(33158)
- 经济学院(32848)
- 院(32255)
- 财经大学(31946)
- 州(31669)
- 基金
- 项目(192762)
- 科学(154770)
- 研究(143319)
- 基金(142105)
- 家(122351)
- 国家(121376)
- 科学基金(107043)
- 社会(91940)
- 社会科(87577)
- 社会科学(87557)
- 省(75783)
- 基金项目(74170)
- 自然(69605)
- 自然科(68080)
- 自然科学(68069)
- 教育(67306)
- 自然科学基金(66846)
- 划(63322)
- 资助(58879)
- 编号(58282)
- 成果(45050)
- 部(43350)
- 重点(43027)
- 发(42130)
- 创(41526)
- 课题(39624)
- 创新(38717)
- 国家社会(38248)
- 教育部(38051)
- 人文(37388)
- 期刊
- 济(121970)
- 经济(121970)
- 研究(77117)
- 中国(49278)
- 管理(43690)
- 财(41575)
- 科学(35792)
- 学报(35343)
- 农(34946)
- 教育(29039)
- 大学(28807)
- 技术(28346)
- 学学(27246)
- 融(24675)
- 金融(24675)
- 农业(24162)
- 业经(21229)
- 经济研究(20489)
- 财经(20320)
- 经(17458)
- 问题(16078)
- 贸(15136)
- 技术经济(14515)
- 统计(14495)
- 策(13457)
- 业(13317)
- 商业(12768)
- 国际(12690)
- 现代(12506)
- 理论(12307)
共检索到396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道致 焉旭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分析了任意复杂结构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的价值与碳排放转移机制,构建了描述供应链价值与碳排放流动的投入产出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影响力系数来评价供应链成员企业对供应链总产值的拉动作用,引入碳排放乘数来评价成员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并结合算例揭示了各成员企业影响力系数以及碳排放乘数在供应链中的分布规律。最后,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创新地构建了碳减排可行性指数,并据此确定了低碳供应链减排的焦点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明球
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是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已有投入产出模型是将节能和减排分别研究的,研究节能编制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减排编制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本文试图将节能和减排同时纳入投入产出分析框架,研制基于"节能减排"的投入产出模型,即设计能源、环境、经济投入产出表和模型体系。主要工作是将原有的经济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分成三部分,即其他投入、能源投入、环境投入,再将未达标排放的虚拟费用从增加值中扣除放入环境投入中。这样,原有投入产出表的第Ⅰ、Ⅱ象限均分成其他产品、能源产品、环境产品三部分,第Ⅲ象限为调整增加值。该模型可从调整产业结构的层面研究节能减排问题...
关键词:
节能减排 投入产出 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30个行业的碳排放和相互流动进行评估,在利用双比例尺度法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更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行业减排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行业间的碳排放流动普遍存在,30个行业中有24个高碳型,其中12个全过程型、1个表观高碳型和11个传导型;2)碳排放流动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行业有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化学产品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其处于网络中心地位;3)行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变动引起的减排幅度为12.43%,最终需求规模上升引起碳排放上升幅度在70%~90%左右;生产排放系数下调10%的减排效果为8.76%,下调15%带来的可能减排效果为13.14%。通过行业减排目标控制的减排政策效果不太显著,但随着政策目标的严格程度上升有所改善。研究结论有利于中国差异化行业减排对策的制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30个行业的碳排放和相互流动进行评估,在利用双比例尺度法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更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行业减排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行业间的碳排放流动普遍存在,30个行业中有24个高碳型,其中12个全过程型、1个表观高碳型和11个传导型;2)碳排放流动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行业有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化学产品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其处于网络中心地位;3)行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变动引起的减排幅度为12.43%,最终需求规模上升引起碳排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何永贵
差异化的产业减排激励政策是中国低碳经济转型中的重要课题。基于投入产出方法,本文对不同情景下的行业减排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1)国民经济中的高碳行业包括4个全过程型、15个传导型和6个表观高碳型。(2)在不同情景中的减排效应差异显著。强度减排方面,传导型行业降幅最大,其次是全过程型,最后是表观高碳型;绝对减排效果方面,全过程型高碳行业效果最优良,其次是表观高碳型,传导型的绝对减排效果最差。在行业减排激励政策制定中,选择重点扶持行业应重点关注其减排效果差异型特征。(3)减排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和潜力点。但短期内,减排技术进步的减排效应仍不足以抵消最终需求规模上升引起的增长效应;随着技术进步幅度增强,最终将带动碳排放总量下降。中国减排政策制定和目标分解中,应注重长、短期激励政策的协同安排。
关键词:
减排效果 产业碳排放 投入产出方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何永贵
差异化的产业减排激励政策是中国低碳经济转型中的重要课题。基于投入产出方法,本文对不同情景下的行业减排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1)国民经济中的高碳行业包括4个全过程型、15个传导型和6个表观高碳型。(2)在不同情景中的减排效应差异显著。强度减排方面,传导型行业降幅最大,其次是全过程型,最后是表观高碳型;绝对减排效果方面,全过程型高碳行业效果最优良,其次是表观高碳型,传导型的绝对减排效果最差。在行业减排激励政策制定中,选择重点扶持行业应重点关注其减排效果差异型特征。(3)减排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行业低碳转型
关键词:
减排效果 产业碳排放 投入产出方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捷 赵秀娟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证明了在经济增长率及技术进步率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来推动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将广东省作为案例,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广东省28个产业的经济关联与碳排放关联,根据这两种关联的差异选择出需要限制发展和需要鼓励发展的产业组别,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设置不同情景,对广东省2012年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在综合权衡碳排放关联和经济关联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广东省可以在保持总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同时实现降低碳排放与保持经济较高增长的双重目标:而且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越大,预期碳排放减少和GDP提高的幅度也越大。主要启示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真
本文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从进口视角出发考虑出口品生产过程中进口品中间投入的影响,核算中国通过进口真正抵减的国内二氧化碳排放,即进口真实碳福利。在此基础上对中国27个行业的进口真实碳福利情况进行结构性分解,在二氧化碳强度效应和技术结构效应基础上新加入出口结构效应、出口规模效应及进口中间投入效应。通过测算发现:2005—2010年,中国进口真实碳福利规模较大,存在进口减排空间,而基础性行业是进口真实碳福利贡献率最高的行业。各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以及行业之间的生产联系是影响各行业进口真实碳福利的关键因素,进口的行业分布状况与进口减排量的行业分布状况则不存在直接的必然联系。中国的贸易减排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连 华欢欢 王世伟
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提出直接碳排放效应和间接碳排放效应用来测算综合碳排放效应。通过行业的碳排放量和行业增加值之间的回归分析测算出直接碳排放系数,再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的完全消耗系数乘以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两者相加得到综合碳排放效应,此种方法成功的回避了投入产出表编制量少及以往研究中缺少对二氧化碳吸收方面的弊端。并且通过2004—2012年碳排放量和人均产业增加值及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得出实证结论:2005年、2007年及2012年中由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作用使得建筑业人均产业增加值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就会综合引起碳排放量变化了21.29、25.80及25.69百分点;建筑业间接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较大;并且农林牧渔业消减了总效应的30.57%、8.19%和9.44%。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兰宜生 宁学敏
作为世界最主要的贸易国和"世界加工工厂"的中国,商品贸易已成为影响国内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2002年、2005年及2007年我国21个贸易产业部门出口商品中的内涵碳排进行测算,继而利用投入产出偏差模型将我国2002~2005年及2005~2007年间出口商品中的内涵碳排变化进行因素分解。结果显示,技术效应成为促进我国出口商品内涵碳排量减少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对减排由负效应转为正效应,我国贸易结构虽有所改善,但对减排贡献度还不高,仍有很大潜力,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商品 内涵碳排 投入产出偏差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原毅军 贾媛媛
近些年,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产生了显著影响。为了衡量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影响的效应,本文采用2007年和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和污染排放数据,构建了14部门环境投入产出表,将完全排放系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动效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技术进步效应明显大于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第三产业结构变动对整个污染减排的作用最为积极和显著。但技术进步的影响始终是有限的,在"十二五"期间和以后发展中,应更加重视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的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喜 张余婷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解决经济和资源之间的矛盾,低碳供应链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在考虑消费者渠道偏好基础上,构建以制造商为主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单一传统零售渠道、网上直销双渠道和网上分销双渠道中各成员的最优定价与减排策略。研究表明:制造商的最优单位减排量同时受碳政策成本、制造商初始减排量和消费者渠道偏好的影响。此外,由于制造商独立承担减排成本和碳政策成本,通过设计契约协调机制使得供应链成员利润实现Pareto改善。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谢鑫鹏 赵道致
基于清洁发展机制,探讨国有大型制造型企业在面临政府的碳排放规制时如何与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进行生产和减排决策,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上、下游企业在3种不同合作情况下的减排效果和利润,对企业在减排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碳交易价格对减排效果的影响以及社会福利的比较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减排和定价均合作时各主体的利润和减排效果均最优,制造型企业在低碳化的进程中应首先瞄准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并从其所处供应链的上游企业着手;碳交易价格随企业边际减排成本的高低而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若要减少排放总量,必须减少一定的产量。上述结论为制造型企业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书真 徐福缘 何建佳 刘举胜
研究由一个努力减排的制造商和一个努力促销的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的减排与促销决策问题。首先建立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成员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表明集中决策会激励制造商努力减排、零售商努力促销及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为此提出合作减排、合作促销和成本互担3种合作模式,分别构建博弈模型来分析均衡解。研究表明:3种合作方式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能提高供应链及各成员的利润,但是合作减排方式不能激励零售商努力促销、合作促销方式不能激励制造商努力减排,而成本互担方式能同时激励制造商努力减排水平和零售商努力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叶震
本文从最终消费的角度来计量CO2排放,其中包括最终消费导致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本文把单位最终消费导致的CO2排放量称为完全CO2排放系数。计算完全CO2排放系数的传统方法是使用单位产品的直接CO2排放系数乘以里昂惕夫逆矩阵。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包括:一要确保矩阵可逆且逆矩阵系数非负;二缺乏统计属性,无法进行参数检验和区间估计。所以,本文利用随机投入产出模型,采用产出表和使用表的数据代替对称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得到了我国2007年产品部门的完全CO2排放系数的无偏估计,并得到排放系数的置信区间。并与传统方法计算的系数进行了比较,传统方法计算的系数存在较小的高估。接着,文章又利用随机投入产出模...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CO2排放 供给表 使用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