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0)
- 2023(16491)
- 2022(14326)
- 2021(13321)
- 2020(11148)
- 2019(25808)
- 2018(25371)
- 2017(49514)
- 2016(26569)
- 2015(29952)
- 2014(29639)
- 2013(29000)
- 2012(26253)
- 2011(23517)
- 2010(23496)
- 2009(21015)
- 2008(20152)
- 2007(17387)
- 2006(14909)
- 2005(12549)
- 学科
- 济(111909)
- 经济(111797)
- 管理(75578)
- 业(72070)
- 企(59936)
- 企业(59936)
- 方法(53866)
- 数学(47639)
- 数学方法(46883)
- 农(28667)
- 中国(26737)
- 财(26166)
- 地方(25072)
- 业经(24535)
- 贸(22422)
- 贸易(22415)
- 学(21870)
- 易(21813)
- 农业(19164)
- 技术(18258)
- 理论(18192)
- 制(16956)
- 环境(16850)
- 和(16678)
- 务(16163)
- 财务(16080)
- 财务管理(16045)
- 企业财务(15129)
- 产业(14808)
- 划(14648)
- 机构
- 学院(370670)
- 大学(369625)
- 管理(151013)
- 济(149023)
- 经济(146038)
- 理学(132810)
- 理学院(131379)
- 管理学(128727)
- 管理学院(128060)
- 研究(118152)
- 中国(85476)
- 京(79065)
- 科学(74420)
- 财(64561)
- 所(57366)
- 农(56864)
- 业大(56176)
- 中心(54187)
- 财经(53219)
- 研究所(52802)
- 江(51587)
- 北京(49384)
- 经(48628)
- 范(48237)
- 师范(47792)
- 经济学(45413)
- 农业(44551)
- 院(43777)
- 州(42002)
- 经济学院(41331)
- 基金
- 项目(266034)
- 科学(210831)
- 基金(193952)
- 研究(193290)
- 家(168778)
- 国家(167451)
- 科学基金(145611)
- 社会(122511)
- 社会科(116353)
- 社会科学(116324)
- 省(104128)
- 基金项目(102969)
- 自然(95729)
- 自然科(93568)
- 自然科学(93550)
- 自然科学基金(91824)
- 教育(89730)
- 划(87625)
- 资助(80378)
- 编号(78499)
- 成果(61186)
- 重点(59429)
- 部(58362)
- 发(57166)
- 创(55805)
- 课题(53569)
- 创新(51997)
- 科研(50903)
- 国家社会(50485)
- 教育部(50388)
- 期刊
- 济(151645)
- 经济(151645)
- 研究(102035)
- 中国(63772)
- 学报(57056)
- 管理(53734)
- 科学(53059)
- 农(50365)
- 财(47845)
- 大学(43962)
- 学学(41425)
- 教育(40433)
- 农业(35611)
- 技术(34691)
- 业经(26296)
- 融(25490)
- 金融(25490)
- 经济研究(25031)
- 财经(24765)
- 经(21230)
- 问题(20356)
- 业(18472)
- 统计(18461)
- 技术经济(18411)
- 科技(18367)
- 图书(18222)
- 策(17122)
- 商业(16950)
- 资源(16845)
- 理论(16693)
共检索到514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李佳 王浩宇
采取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京津冀区域细化的产业部门分类,并分析各细分产业间的关联情况,对三地各自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区域间反馈效应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北京各产业关联结构紧密,集聚性强,三次产业乘数效应均强于津冀两地,其工业与农业对河北的溢出效应较强;北京与天津高端类产业关系密切并促进产业升级;天津工业的乘数效应排名最高,服务业紧随其后,天津工业带动了河北传统产业的产出;天津与北京优势产业分布结构相似,未能形成跨地区产业联动发展;工业是河北经济的支柱力量,对京津各产业溢出效应很弱,未能有效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发挥三地产业发展优势,构建三地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以实现三地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苑清敏 吴静
文章基于2012年投入产出表从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调入调出平衡、总产出分析了京津冀工业26个细分产业碳排放量及产业间的碳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天津产业碳排放较低,多为碳净流入产业,河北产业碳依赖程度高,多为碳净流出产业;北京产业间关联度较低,产出碳多用于最终使用,天津河北产业间关联度较高,产出碳多用于产业生产中间使用,可考虑产业间的生产合作减排;京津冀三地碳排放关键产业相似度较高,可以考虑区域产业联合减排。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碳排放 碳关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会良 杨雅旭 张伟达
本文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产出的现状与特点,建立了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0132014年我国京津冀地区"211"及省部共建高校的教育财政投入产出进行效率评价,给出了非DEA有效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产出相关指标的投入冗出量和产出不足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会良 杨雅旭 张伟达
本文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产出的现状与特点,建立了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013~2014年我国京津冀地区"211"及省部共建高校的教育财政投入产出进行效率评价,给出了非DEA有效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产出相关指标的投入冗出量和产出不足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丽 沈镭 李艳梅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之间经济往来更加密切,由此造成的隐含CO_2排放转移日益频繁,不利于区域公平及有效地分摊碳减排责任。本文在编制最新年份(2012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活动隐含的CO_2排放转移特点。结果表明:(1)2012年,京津冀对其他区域的CO_2排放转移,比其他区域对京津冀的转移高出4350.52万t,这主要隐含于除采选业以外工业部门的终端产品转移;(2)京津冀区域内部,北京和天津分别向河北净转移449.75万t和88.46万t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全诗凡 武亚斌 罗宏翔
本文针对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方法,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探索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和联系的情况和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产业联系表现为单向性,即北京对天津、北京对河北、天津对河北的单向联系,意味着北京和天津的发展更多地使用着河北的产品,而且河北通过反馈效应再次带动区内自身发展的能力也低于京、津两市。
关键词:
京津冀 乘数效应 溢出效应 反馈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全诗凡 武亚斌 罗宏翔
本文针对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方法,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探索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和联系的情况和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产业联系表现为单向性,即北京对天津、北京对河北、天津对河北的单向联系,意味着北京和天津的发展更多地使用着河北的产品,而且河北通过反馈效应再次带动区内自身发展的能力也低于京、津两市。
关键词:
京津冀 乘数效应 溢出效应 反馈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郭峻言
科学规划京津冀三地间产业流动既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基础,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对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地区产业短板,并结合碳排放与水消耗两个指标,对适合疏解的产业提出建议。在文章假设下,对北京待疏解产业产出向河北地区流动进行模拟,通过投入产出规划调整模型与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得出政府应加强省际价值流动、进口两手抓的结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桥红 史安娜
R&D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产业间和区域间存在着溢出效应。笔者分析了R&D在产业和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强度,同时计算了技术乘数。研究结果显示,技术乘数较小的部门生产技术,而技术乘数较大的部门使用技术,R&D溢出主要从技术生产部门流向技术使用部门;各区域的产业技术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丽华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产业协同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根据产业转移的绝对数量和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利用2007年和2010年30个省(区、市)之间的投入产出表建立产业协同定量测度模型,将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与长三角地区进行对比,基于两大区域产业协同呈现出的不同特征,指出了今后各自产业协同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京津冀 长三角 产业协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苑清敏 张枭 李健
文章针对京津冀伴随产业链和产品消费转移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补偿问题,基于投入产出表模型核算京津冀三地虚拟碳足迹和虚拟固废足迹,进而明确区域间土地资源面积合作补偿和量化补偿额度关系,进行区域补偿方式差异性的合作生态补偿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京津冀针对大气、土地资源合作补偿机制,为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延军 李海月 史笑迎
本文研究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影响路径。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存在比较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影响路径主要有: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其中金融集聚通过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金融集聚通过金融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京津冀区域在扩大金融规模的同时应大力提升金融效率,加强区域金融协同发展,以保证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通 孙铁山
基于贝叶斯空间计量和京津冀区县经济数据,可探讨京津冀区域经济面临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从平均空间溢出视角,各区县本地人力资本对周边经济抑制效应逐渐增强;本地交通设施和投资开始促进周边经济;(2)从边际空间溢出视角,京津冀各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本地要素对周边经济影响范围呈扩张态势,各区县同更多周边区县保持密切经济联系;(3)从局部空间溢出视角,京津冀地区十年来形成了"核心-边缘"空间结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永庆 金锐 汪文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提供根本动力,金融健康发展又对经济形成支撑和推动,两者休戚相关。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的金融业与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中、西部地区金融业都与本部门存在较高程度双向关联关系,东部地区关联程度最高;三个地区金融业在信息化建设及对房地产业、建筑业等产业支持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梯度。
关键词:
金融业 投入产出 关联效应 区域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