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4)
2023(13392)
2022(11426)
2021(10587)
2020(9292)
2019(21095)
2018(21063)
2017(41284)
2016(22303)
2015(25439)
2014(25522)
2013(25188)
2012(23312)
2011(21160)
2010(21093)
2009(19586)
2008(19335)
2007(17405)
2006(15125)
2005(13386)
作者
(66371)
(55579)
(55558)
(52829)
(35064)
(26774)
(25605)
(21827)
(20827)
(19636)
(18794)
(18756)
(17615)
(17367)
(17347)
(17099)
(17084)
(16607)
(16010)
(15952)
(13734)
(13731)
(13641)
(12584)
(12492)
(12364)
(12305)
(12256)
(11320)
(11099)
学科
(97342)
经济(97253)
管理(65399)
(64624)
(51282)
企业(51282)
方法(47876)
数学(43160)
数学方法(42674)
(26449)
中国(25209)
(23840)
地方(19454)
业经(19335)
(18606)
贸易(18600)
(18454)
技术(18170)
(18126)
农业(17651)
(17429)
(14919)
财务(14868)
(14832)
财务管理(14831)
银行(14781)
环境(14572)
(14107)
企业财务(14058)
(13885)
机构
学院(331087)
大学(330603)
(138324)
经济(135561)
管理(129105)
理学(112113)
理学院(110890)
管理学(108973)
管理学院(108353)
研究(108079)
中国(80926)
(68824)
科学(67407)
(62232)
(56557)
(54848)
业大(51078)
财经(50703)
中心(50565)
研究所(50080)
(48582)
(45973)
农业(45005)
经济学(43081)
北京(42619)
(42020)
师范(41561)
经济学院(39252)
(38767)
(38523)
基金
项目(223811)
科学(176470)
基金(163090)
研究(160614)
(143029)
国家(141908)
科学基金(121425)
社会(102496)
社会科(97356)
社会科学(97326)
(87983)
基金项目(86424)
自然(79281)
自然科(77446)
自然科学(77424)
自然科学基金(76060)
教育(74993)
(74330)
资助(67289)
编号(64861)
成果(51559)
重点(50940)
(50281)
(48551)
(46842)
课题(44303)
创新(43946)
科研(43376)
教育部(42902)
国家社会(42807)
期刊
(143218)
经济(143218)
研究(90953)
中国(56384)
学报(52317)
(49720)
科学(48364)
(47555)
管理(45326)
大学(39330)
学学(37351)
农业(34172)
技术(32067)
教育(31244)
(27432)
金融(27432)
财经(24835)
业经(23750)
经济研究(23369)
(21343)
问题(20098)
技术经济(18556)
(17990)
统计(17669)
(16425)
(16058)
理论(15988)
科技(15609)
商业(15515)
(15493)
共检索到469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玲  叶阿忠  吴继贵  
利用我国1996~2011年29省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并解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发现:异质技术前沿下区域TF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更契合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东部TFP增长呈稳中有降的"下台阶型"变化,中部呈稳中有升的"上台阶型"增长,西部则呈持续的"锯齿型"波动;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东西部技术选择存在欠适宜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炜  范洪敏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阶段特点、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1%,增长来源主要是技术水平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差异较大,而区域表现出一定的趋同。1998-2012年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无变化,两个地区虽技术水平变化增长0.3%,但技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勇  
本文利用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02年后呈增长态势,中部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在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中,集聚经济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则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区域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区域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福云  申蓉蓉  陈晓暾  
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经济发展成败,认识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6年纺织业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索洛余值法对纺织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考察了中国纺织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和幅度,以及空间区域层面上的差异。最终发现中国纺织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有所提高,各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蓉蓉  廖小静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对2002-2010年以来我国不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采用了Malmquist指数的方法对我国经济的TFP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以此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全国总体及东部、中部、西部分地区在此阶段TFP增长有限,对GDP贡献不够;Malmquist指数的结果也显示了我国各地区的T F P增长中由技术进步指数带动的和由效率改进带动的效应程度大体相同,我国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进一步提升技术进步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雷权勇  
[目的]在我国柑橘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存在耕地规模狭小和劳动资源匮乏的双重瓶颈,研究试图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究柑橘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方法]基于2011—2016年我国柑橘生产的面板数据,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特点,比较了柑橘、柑和橘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结果](1)从整体趋势看,2011年以来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但年际间波动较小。考察期间内,柑橘、柑和橘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别为2. 6%、2. 0%和2. 3%。(2)从影响因素看,技术进步是影响柑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3)从区域差异看,科技进步为福建、广东等省份柑橘产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营规模过小阻碍了其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其增长优势明显劣于江西、湖南两省。(4)从品种分类看,多数省份橘的技术进步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均高于柑,柑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差,仅在部分省份优势明显。[结论]推进柑橘科技创新,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实施柑橘产业支持政策是促进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里文  袁晓玲  邓敏慧  
本文综合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模型,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以及技术变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5-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式增长;西部省份文化产业效率虽然在总量上与东、中部省份存在较大差异,但西部省份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生产产能获得极大释放,以西藏自治区表现尤为典型。生产率增长率绝对数值上已经超过东、中部地区,且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西部地区在技术进步方面优于东、中部地区,但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技术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均优于西部地区,这表明西部地区与东、中地区相比较,文化产业还处于不同阶段。目前的发展侧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王嫚嫚  
本文基于2001—2013年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谷物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谷物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特点,比较水稻、小麦和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2001年以来我国谷物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增后减的态势,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变迁与经营规模;主产区谷物生产明显优于平衡区,主销区则以水稻生产为主,规模效率偏低,科技进步显著;水稻的全要素生产率较小麦和玉米相比更具有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实施农业科技政策,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粮食功能分区,制定差异化农业发展政策是提高谷物生产效率,增强国家谷物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文  李大胜  
本文基于我国27省市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外贸依存度和R&D投入增长率PanelData的实证检验并结合其变化趋势,得出人均人力资本、R&D投入的增长率下降是导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以下简称TFP)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而进出口量增长对TFP增长影响不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进出口量增长迅速的一些地区TFP增长却不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文康  王介勇  李红梅  
[目的]农垦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我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态势、区域差异及主要限制因素,提出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策建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利用全国30个垦区投入产出数据,评价分析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平均值为1.104,技术进步变化平均值为1.160,技术效率变化平均值为0.953;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快的区域为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东南沿海和新疆地区,增长相对较慢的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区等。[结论]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是其主要抑制因素,农垦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仍然相对较粗放;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将全国垦区划分为高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低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和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4种类型。建议通过完善农垦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建立农垦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和新型垦农关系、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推进农垦农业经营管理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晓珍  杨龙  
文章利用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作为经济的非理想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其时间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较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在控制投资率、从业人员增长率与环境治理力度后,各地区均表现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刚  刘灵芝  伍国勇  赵佳佳  
[目的] 通过测算水禽全要素生产率来评估水禽的投入产出效率,同时分别对比各养殖区域之间TFP的增长率及贡献的差异。[方法] 依托全国22个省、市水禽投入产出数据,基于索洛残差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水禽TFP指数、TFP增长率和TFP贡献率3个角度展开分析。[结果](1)全国水禽TFP均值为1.352,大多数地区的水禽TFP指数均大于1,山东省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为全国第一;(2)全国水禽TFP增长率平均值为0.19,水禽TFP贡献率平均值为120%,TFP贡献率和增长率较上一年都有所提升;(3)区域差异比较后发现,西南地区的水禽TFP指数、TFP增长率和水禽TFP贡献率的均值最大,而华中地区的3个指标均值均为全国最小,水禽的TFP区域特征呈现出“北向南移”趋势。[结论] 技术进步对水禽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说明水禽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投入;突发事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水禽产量的增长,说明不仅要预防突发事件,而且要不断挖掘发事件后的边际效应;水禽TFP区域差异显著,要求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后因地制宜施策,最终提升水禽生产要素投入效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玲  陶锋  杨亚平  
经济增长质量反映增长的优劣程度。笔者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过去10年30个省市工业部门包含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此作为各地区工业增长质量的度量指标,研究区域工业增长质量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工业增长质量呈梯度分布趋势,但界限已不再明显;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东部各省份工业增长质量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步缩小,而全国总体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差距呈扩大趋势;全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存在条件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和环境规制程度对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差异的缩小起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欣  庞玉兰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0年我国各省装备制造业子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7个子行业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大,各省不同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大并且排名差异巨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梅  
文章对我国各省区Malmquist指数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人力资本的深化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和规模效率的增长,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Verdoorn定律。地区基础设施、城市化对技术进步无明显影响但是会促进技术效率的改进,而开放度则会促进技术进步但对技术效率无影响。农业占GRP的比重增加导致Malmquist指数提高,它会使技术效率增加但与技术进步存在负相关关系。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及各地区存在着技术效率的收敛。纯粹技术效率的收敛导致了技术效率的收敛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