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1)
- 2023(14290)
- 2022(11771)
- 2021(10852)
- 2020(9024)
- 2019(20638)
- 2018(20493)
- 2017(39531)
- 2016(20760)
- 2015(23483)
- 2014(23400)
- 2013(22572)
- 2012(20785)
- 2011(18660)
- 2010(18607)
- 2009(16630)
- 2008(15991)
- 2007(13945)
- 2006(12090)
- 2005(10704)
- 学科
- 济(92815)
- 经济(92730)
- 业(59746)
- 管理(59445)
- 企(48152)
- 企业(48152)
- 方法(40211)
- 数学(35485)
- 数学方法(34825)
- 中国(25891)
- 农(24927)
- 地方(22797)
- 业经(20957)
- 技术(19536)
- 财(19180)
- 农业(17260)
- 贸(16410)
- 贸易(16398)
- 学(16097)
- 易(15877)
- 理论(14659)
- 制(14252)
- 融(14186)
- 金融(14184)
- 银(13822)
- 银行(13798)
- 环境(13715)
- 和(13482)
- 行(13308)
- 发(13001)
- 机构
- 学院(291912)
- 大学(289145)
- 济(121127)
- 经济(118718)
- 管理(115647)
- 理学(99995)
- 理学院(98956)
- 管理学(97007)
- 研究(96964)
- 管理学院(96471)
- 中国(72627)
- 京(60966)
- 科学(58320)
- 财(52782)
- 所(47425)
- 中心(45554)
- 农(45230)
- 江(43203)
- 研究所(43077)
- 财经(42235)
- 业大(41996)
- 范(39233)
- 师范(38811)
- 经(38507)
- 北京(38298)
- 经济学(36894)
- 院(35674)
- 农业(35135)
- 州(34879)
- 经济学院(33268)
- 基金
- 项目(200355)
- 科学(159455)
- 研究(148643)
- 基金(144908)
- 家(125849)
- 国家(124805)
- 科学基金(108483)
- 社会(94839)
- 社会科(90134)
- 社会科学(90116)
- 省(79403)
- 基金项目(76115)
- 教育(69520)
- 自然(69360)
- 自然科(67854)
- 自然科学(67842)
- 自然科学基金(66570)
- 划(66565)
- 编号(60496)
- 资助(59480)
- 成果(47709)
- 发(47642)
- 重点(45305)
- 部(44315)
- 创(43091)
- 课题(41864)
- 创新(40278)
- 国家社会(39445)
- 教育部(38448)
- 科研(38248)
- 期刊
- 济(132035)
- 经济(132035)
- 研究(83760)
- 中国(58484)
- 管理(44282)
- 农(41394)
- 学报(40750)
- 科学(40216)
- 财(39741)
- 教育(35978)
- 大学(32373)
- 技术(31727)
- 学学(30412)
- 农业(29208)
- 融(25819)
- 金融(25819)
- 业经(23323)
- 经济研究(21550)
- 财经(20070)
- 经(17321)
- 问题(16911)
- 技术经济(16299)
- 业(15862)
- 统计(14866)
- 科技(14793)
- 策(14057)
- 商业(13740)
- 图书(13698)
- 坛(13570)
- 论坛(13570)
共检索到430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德进 陈捷
从技术进步视角看,"东亚奇迹"是东亚各国通过"雁阵"技术转移,将外生性后发优势转化为内生能力优势的结果。工业化的东亚模式,不仅强调技术引进消化,同时强调自身能力构建和国际市场导向,从而有利于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而拉美国家通过出让国内市场、换取国际投资,节省了技术研发投资和市场风险,却断送了自主技术研发和自创品牌的机会,忽略技术的内生化发展,因而难以形成"自我维持性增长"循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德进 陈捷
20世纪中叶,东亚和拉美基本处于同等发展水平。30年后一些东亚国家(地区)已跻身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而多数拉美国家因债务危机而陷入困境。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我们认为"东亚奇迹"主要归因于丰裕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迅速扩大与有效利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时学
一、东亚的“成功”与拉美的“失败” 拉美和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具有两个最为明显的共同之处:第一,它们都是第三世界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地区)。第二,制造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拉美和东亚之间也有显而易见的差异性。拉美实施进口替代的时间比东亚早,而且具有更强烈的民众主义色彩。尽管拉美具有东亚缺乏的许多优势,但是相比之下,拉美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业绩却不及东亚。目前,东亚早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拉美。在80年代,两个地区的差异更加明显:拉美陷入了“失去的10年”,而东亚却在快速发展。在收入分配方面,东亚的业绩也优于拉美。国外学者曾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和论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文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日明 赵勇
通过技术引进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是战后东亚经济增长创造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过程中,东亚形成了三类特点各异的技术引进模式,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经济绩效。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社会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东亚技术引进模式上的差异与积弊不仅影响到了各经济体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原有的东亚经济引进模式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
关键词:
技术引进模式 东亚 绩效 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杜方利
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积极推行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已成为经济自由和大体自由的经济体,并因此而获得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东亚金融危机主要是那些体制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国家(地区)的政府过度干预的结果。相关国家(地区)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以及国际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将是东亚经济复苏和再现繁荣的必备条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曾金
农业技术进步受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约束,并受农业制度的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诱导发展模式:首先农业技术进步向自然、社会资源充裕的方向突破;其次向可改变资源约束方向变革;最后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牛若峰
45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按照就业消长特点,大概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农村工业化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发展应当采行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路线,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亦应采行劳动——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走“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之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由于发展中国家现有技术进步模式 (即内生技术进步模式、直接技术引进技术进步模式和间接技术引进技术进步模式 )受到发展中国家的低水平需求抑制及其它因素制约难以保证发展中国家赶超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因此我们以国际资本流动证券化趋势的事实为主要依据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介入型技术进步模式 ,即发展中国家以结构性优势为基础 ,运用国际证券引资方式 ,由本国优秀企业进入发达国家从事直接投资活动 ,借助发达国家高层次需求结构和研发力量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 ,然后通过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内部渠道 ,转移先进技术来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一种创新技术进步方式 ,除了对跨国介入型技术进步模式进行理论阐述外 ,我们还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颜鹏飞
本文运用当期DEA和序列DEA两种方法测度了1960—2004年APEC17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并且对APEC经济增长的趋同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20世纪80年代,东亚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超过了APEC其他地区,但是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仍然低于发达国家;在整个样本期存在显著的趋同,资本积累是趋同最重要的源泉,而技术进步则使经济增长发散;序列DEA避免了技术的退步,是一种比当期DEA测度技术进步更好的方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史龙祥
本文从静态与动态比较优势的角度揭示了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变迁的动因,并从产业间与产业内比较优势的角度对“后雁行模式”形态进行分析,认为东亚地区将逐步形成网络型复合分工结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检 石大千 吴可
利用全国31个省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交互项回归、分组回归和面板门限回归方法,在已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制度的交互作用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存在门槛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当制度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金融发展才能促进技术进步,在控制了内生性之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但门槛值有所降低。引入金融干预变量之后,金融干预对技术进步也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制度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金融干预的负向效应才会被纠正,在控制了内生性之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但门槛值有所提高,且这一门槛值比金融发展变量要高且超出了本文的样本最大值。分组回归和面板门限回归结...
关键词:
制度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门槛效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史举
An important view that the author holds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the recent economic and finaflcial turblence rising in east Asia may not be able to mean that the East-Asia Mode is to be ended.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to this mode has gone into mistaken area. if we historically and developmental...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文龙 唐德善
当前经济发展战略的分歧主要是新自由主义与东亚模式之争,前者执著于静态的比较优势,后者迷信于威权政治。对于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国家来说,自由贸易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扩散效应与产业转移,促进本国技术进步,改善贸易条件,节约技术开发的资金与时间,但对于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国家来说,后发优势递减,技术引进日益困难,自由贸易将导致长期的贸易条件恶化;权威政府则由于社会资本的消蚀,民主法制的不健全,也产生了严重失灵现象,并进一步加剧市场失灵,双重失灵使东亚模式已不可持续。只有在建立民主宪政体制,制约政府失灵的基础上,通过有限贸易保护和积极的产业政策来纠正市场失灵,提高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后发国家才能改善本国贸易条件,加速工业化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华嵩
本文以现代化—发展理论的演化为背景,考察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儒家动力说”,以分析东亚工业化模式对现代化—发展理论的启示:(一)高投资—高出口—高储蓄良性循环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二)利用国际分工体系的产业升级政策;(三)温和极权主义与市场原则相结合的政府主导性经济;(四)注重“内化”的技术引进政策;(五)高水平的国民教育体制和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度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