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40)
2023(17924)
2022(14979)
2021(13717)
2020(11632)
2019(26615)
2018(26302)
2017(50278)
2016(27023)
2015(30444)
2014(30429)
2013(30193)
2012(28050)
2011(25067)
2010(25320)
2009(23422)
2008(23357)
2007(21211)
2006(18560)
2005(17025)
作者
(79198)
(66224)
(66160)
(62680)
(42285)
(31854)
(30060)
(25899)
(25076)
(23739)
(22594)
(22283)
(21132)
(21092)
(20593)
(20415)
(19912)
(19783)
(19125)
(18999)
(16509)
(16425)
(16240)
(15268)
(14968)
(14836)
(14804)
(14777)
(13413)
(13319)
学科
(122947)
经济(122821)
(100739)
管理(89231)
(88640)
企业(88640)
方法(53056)
数学(43476)
数学方法(42962)
(36374)
(36117)
业经(34908)
中国(32113)
地方(26845)
农业(25516)
(24528)
(24487)
贸易(24472)
财务(24466)
财务管理(24421)
技术(24315)
(23826)
企业财务(23136)
(22549)
(20925)
(20669)
理论(20364)
(18185)
(18172)
环境(17700)
机构
学院(393842)
大学(387307)
(165628)
经济(162336)
管理(155407)
理学(132974)
理学院(131606)
管理学(129430)
研究(129103)
管理学院(128706)
中国(100392)
(81695)
科学(78556)
(77409)
(68726)
(65418)
(61577)
财经(60826)
中心(60632)
研究所(58826)
业大(58146)
(55130)
农业(53870)
北京(51192)
经济学(49980)
(48844)
(48684)
师范(48290)
(46459)
经济学院(45280)
基金
项目(257047)
科学(203561)
研究(188018)
基金(186178)
(161830)
国家(160386)
科学基金(139010)
社会(119833)
社会科(113802)
社会科学(113773)
(103240)
基金项目(98265)
自然(89903)
自然科(87897)
自然科学(87871)
教育(86786)
自然科学基金(86336)
(85456)
编号(76372)
资助(76281)
成果(60364)
(59061)
重点(57826)
(56637)
(56274)
课题(52846)
创新(52028)
(49829)
国家社会(49600)
科研(49469)
期刊
(187001)
经济(187001)
研究(113919)
中国(79172)
(63474)
(63455)
管理(61997)
学报(58269)
科学(55271)
大学(44605)
农业(43570)
学学(42318)
教育(40482)
技术(40249)
(36385)
金融(36385)
业经(32593)
财经(30291)
经济研究(29162)
(26086)
(25609)
问题(24723)
技术经济(23007)
(20764)
统计(19263)
商业(18679)
科技(18492)
现代(18393)
(18267)
(18128)
共检索到597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植璟涵  张光宇  
在综合考虑技术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两方面因素情形下,研究两家寡头企业之间的研发投入量、产量随时间变化的瞬时协调和相互竞争的博弈过程,以期获得竞争企业的R&D最优竞争战略。通过将传统AJ模型拓展为动态微分博弈模型,该新模型所蕴涵的丰富动力学内涵有利于对寡头企业R&D竞合机理的探索。借鉴微分对策的思想,结合最优控制理论中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分析给出了新微分博弈模型的均衡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通过对均衡解的数值仿真计算分析,得到了知识溢出水平和知识吸收能力对R&D竞争策略的影响。为竞争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R&D竞合战略来达到自身效益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实现路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正义  赖明勇  
在随机需求环境下,电信企业的价格策略表现为一个随时变化的调整轨迹,将寡头电信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博弈刻画为微分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随机需求下,寡头电信企业的价格策略存在唯一的鞍点均衡路径,否则很难实现均衡状态;虽然寡头电信企业的价格处在动态调整中,但市场份额会相对稳定维持在某一均衡状态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增耀  
国际直接投资可在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包括行业内的竞争、示范效应,行业间的产业关联效应,以及人才流动效益。这些效应对东道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即选择、获取、吸收学习和改进国外技术,经过模仿、跟随进而达到创新或超越。然而,溢出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企业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又受企业自身的技术基础、学习、研发和行业内外资企业间能力差距的影响。在市场换技术的行业或地区,如果内资企业学习和研发强度大,行业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适中,外资的溢出效应就可能大,在此状态下,内资企业就可基于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加速其技术发展,反之,就会形成技术依赖甚至被逐出市场。汽车行业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冉渝  闻碧凝  
本文以2008—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网络对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于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社会网络都有体现;高管持股数量和区域市场化水平是社会网络作用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内外部重要渠道,当高管持股数量越多,市场化水平越高,社会网络对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当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同一个人或者企业并非属于高科技行业时,社会网络对于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暑子  范从来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研发活动影响如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可以为在汇率制度改革背景下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启示。本文借鉴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对出口企业按照生产效率不同区分为高效率企业和低效率企业;构建了包含研发和产量竞争的双寡头博弈模型,以分析在竞争关系中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均衡研发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效率企业具有较大成本优势的情况下,本币升值会促使低效率企业退出研发活动,维持或者增强高效率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在长期内提升出口行业的竞争力。使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能够较好地支持上述结论。由此建议:在升值背景下,应当鼓励低效率企业尽早转移生产基地或者退出海外市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淑清  
合作创新是典型的合作博弈,有关合作经济组织效率的研究是主流经济学家最有兴趣的主题之一。构造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对寡头垄断企业合作创新效率进行分析,旨在比较成本节约型寡头垄断企业合作创新与非合作创新的过程及绩效差异,包括市场产出、社会福利的变化,为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组织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振国  何敏蓉  李东坤  
本文研究了以进口贸易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溢出的研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具体促进程度受到中国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程度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海声  赵佳苗  
实证研究对于直接补贴与间接补贴政策何者更能有效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一直未成定论。在考虑研发项目成功概率、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下,文章主要研究双寡头企业在三种不同的研发方式下如何进行博弈。研究发现,项目研发成功概率、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都对企业研发水平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随着研发活动溢出效应的增加,企业的研发模式会从完全竞争向完全合作转变,两种补贴政策是这种转变的原因之一。在一定条件下,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优于直接补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如国  孟雨兴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FDI溢出理论,考虑吸收能力和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构建了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分析框架。运用1995—2012年中国30个省级单元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基于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各地区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不能充分地吸收国际先进生产技术来提升能源效率。建议中国各区域实施差异化的引资战略、注重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以增大FDI对能源效率的正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增耀  王喜  
本文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从产业及其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企业两个层面,着重探讨吸收能力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汽车行业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带来了我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在产销量、技术水平、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等方面带来显著变化,并对自主开发企业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它们通过对吸收能力起关键作用的研发活动大力投资,通过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创新,能够有效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最终实现自主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建丽  孟令杰  王琴  
本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1997~2011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的门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存在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内资企业研发资金强度和研发人员强度对FDI技术溢出有非线性影响,并存在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当超过各自的门限值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均有显著提高。另外,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都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类骁  
选取20032013年30个省域的专利数据为对象,构造吸收能力作为溢出门槛变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析11个国家和地区多渠道研发溢出对我国省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省域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累积效应;创新的FDI溢出吸收存在正向双门槛效应;创新的OFDI溢出吸收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以下时溢出对创新呈负作用;贸易溢出对创新作用不显著。溢出的区域不平衡性明显,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创新能有效利用FDI和OFDI,而中西部省份未来需提升吸收能力中的知识消化和转化应用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类骁  
选取2003~2013年30个省域的专利数据为对象,构造吸收能力作为溢出门槛变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析11个国家和地区多渠道研发溢出对我国省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省域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累积效应;创新的FDI溢出吸收存在正向双门槛效应;创新的OFDI溢出吸收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以下时溢出对创新呈负作用;贸易溢出对创新作用不显著。溢出的区域不平衡性明显,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创新能有效利用FDI和OFDI,而中西部省份未来需提升吸收能力中的知识消化和转化应用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