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9)
- 2023(19031)
- 2022(16261)
- 2021(15067)
- 2020(12640)
- 2019(28800)
- 2018(28647)
- 2017(54602)
- 2016(29852)
- 2015(33672)
- 2014(33437)
- 2013(32724)
- 2012(29678)
- 2011(26684)
- 2010(26693)
- 2009(24265)
- 2008(23435)
- 2007(20705)
- 2006(18085)
- 2005(15165)
- 学科
- 济(118170)
- 经济(118044)
- 业(87310)
- 管理(82037)
- 企(65348)
- 企业(65348)
- 方法(55806)
- 农(52159)
- 数学(49381)
- 数学方法(48560)
- 农业(34625)
- 业经(30364)
- 中国(29257)
- 财(27754)
- 学(25662)
- 地方(22789)
- 技术(22319)
- 贸(21040)
- 贸易(21032)
- 易(20485)
- 制(20349)
- 理论(19754)
- 环境(17783)
- 务(17464)
- 财务(17376)
- 财务管理(17339)
- 和(16724)
- 企业财务(16395)
- 发(16005)
- 策(15851)
- 机构
- 学院(423887)
- 大学(419850)
- 管理(165463)
- 济(162595)
- 经济(159105)
- 理学(145477)
- 理学院(143874)
- 管理学(140724)
- 管理学院(139980)
- 研究(138321)
- 中国(100401)
- 科学(91296)
- 农(90844)
- 京(87790)
- 业大(74189)
- 农业(70639)
- 所(70086)
- 财(69283)
- 研究所(64698)
- 中心(64302)
- 江(61162)
- 财经(56874)
- 范(56591)
- 师范(55911)
- 北京(54099)
- 经(52104)
- 院(49575)
- 州(49295)
- 技术(48063)
- 经济学(47870)
- 基金
- 项目(301288)
- 科学(235703)
- 基金(216952)
- 研究(214574)
- 家(191968)
- 国家(190332)
- 科学基金(162610)
- 社会(133599)
- 社会科(126427)
- 社会科学(126389)
- 省(120525)
- 基金项目(115260)
- 自然(108492)
- 自然科(106017)
- 自然科学(105988)
- 自然科学基金(104064)
- 划(101051)
- 教育(100037)
- 资助(89362)
- 编号(87786)
- 成果(68947)
- 重点(68005)
- 部(65208)
- 发(64537)
- 创(63052)
- 课题(60469)
- 创新(58864)
- 科研(58111)
- 计划(56567)
- 大学(55328)
- 期刊
- 济(172327)
- 经济(172327)
- 研究(113256)
- 农(89056)
- 中国(78979)
- 学报(76208)
- 科学(67366)
- 农业(60871)
- 大学(57539)
- 管理(56114)
- 学学(54843)
- 财(50999)
- 教育(49568)
- 技术(39466)
- 业经(34484)
- 融(32239)
- 金融(32239)
- 业(29601)
- 财经(26210)
- 经济研究(26166)
- 问题(23616)
- 版(23440)
- 科技(22790)
- 经(22416)
- 业大(22190)
- 技术经济(21172)
- 图书(19469)
- 统计(19465)
- 资源(18730)
- 农业大学(18463)
共检索到594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卢强 左明章 原渊
目前,同步课堂作为解决农村教学点普遍面临的开不齐课、开不好课、资源短缺、师资匮乏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已在多个实验区进行推广。研究影响农村教师应用同步课堂的因素,对其推广应用以及农村教学点现实困境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了研究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对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系统实用性、技术支持、激励机制等因素对农村教师采纳和应用同步课堂有着积极和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影响不够显著。为推动同步课堂的广泛应用,本研究从"政府、中小学、高校、企业"四方协同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艳玲 张广胜 李全海
伴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利用电商平台开展创业已成为热门模式,研究电商平台采纳行为对推动电商创业健康快速发展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引入易接触性与经验两变量构建基于拓展TAM电商平台采纳行为意向模型,以涉农电商平台为例,以266位参与农户为研究样本,量化测度电商平台采纳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与路径关系。结果表明:易接触性与经验通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态度显著正向影响电商平台采纳意向;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影响不显著,态度与感知有用性对电商平台采纳意向总效应最为显著。因此,在推进电商创业中需遵循电商平台采纳行为规律,通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整合电商资源以及提供经验支持,切实提高电商认知水平。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若宸 母咏然 朱学芳 朱庆华
数字人文技术为人文学科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推广该类技术的应用对人文学界和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均有积极作用。为探究影响数字人文技术被人文学科研究者接纳的潜在因素,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及其扩展为理论基础,通过引入系统质量、社群影响和个体创新三个外界影响因素,建立数字人文技术研究者采纳意愿模型,并收集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提出的假设,探究影响接纳数字人文技术的意愿情况。实证结果表明:系统质量对感知有用性有积极影响,个体创新对感知易用性有积极影响,社群影响对数字人文技术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积极影响,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研究者的使用态度均有积极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推广数字人文技术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继兴 申晶 王维 李爱萍
针对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户,基于整合型科技接受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其采纳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等均会影响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纳意愿,且通过采纳意愿中介效应影响农户的采纳行为,而良好的便利条件、强烈的采纳意愿会促进农户的采纳行为。最后,从农户个人、乡镇村等各级组织、合作社以及政府等方面提出促进社会影响的正向作用、注重经济收益兼顾环境效益、增强农业新技术的易用性、优化获取农业新技术的便利条件等对策建议,以有效提升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农户经济收益。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韩萌 王贇 张漫
目的: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探究影响医疗电子票据使用的主要因素,为未来医疗电子票据的全面推行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创新扩散理论,构建门诊患者医疗电子票据决策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医疗电子票据采纳意愿受用户使用态度和主观规范的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通过直接影响和以感知有用性为中介的间接影响两种路径,对用户使用态度产生正向作用;复杂性和相对优势显著影响用户感知。结论:为推进医疗电子票据持续发展,医院应建立和完善票据管理系统,统一数据采集标准,凸显使用功能,构建医疗电子票据改革推进多元化协调机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高峰
本研究以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UTAUT)为基础,通过对北京大学等四所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采纳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了影响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持续使用意向及使用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和社会影响会直接正向影响高校教师的网络教学方式持续使用意向,进而影响其网络教学方式的使用水平;教师的网络教学方式持续使用意向和促进条件对网络教学方式的使用水平均有显著影响。此外,性别、网络教学经验会调节社会影响对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年龄会调节绩效期望对持续使用意向以及促进条件对使用水平的影响。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网络教学 UTAUT 采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亮 邵培基 盛旭东 叶全福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大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经济活动中,但仍然局限在相对独立的范围内,网络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依然未能实现。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视角,按照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统计分析,对物联网服务采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联网发展的瓶颈依然是核心技术和网络互连标准问题,给消费者提供有用易用的产品和服务是推进其应用的关键,而消费者对物联网环境下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现已有所关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常芳 吴世瑾 刘涵 史耀疆
教师流动问题广泛存在于全球的中小学教师当中,频繁的教师流动会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产生负面的影响。目前我国对教师流动的分析主要集中于教师流动的意愿,鲜有关于教师实际流动率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对西北农村地区2省23个县414所中小学630名数学教师的2期追踪数据,分析了教师的实际流动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流动率为12.06%,其中校内流动率为5.56%,校外流动率为6.51%;小学数学教师的流动率为10.14%,中学数学教师的流动率为14.55%。总体来看,女教师、学历更高的教师流动率更高,这些因素在教师的校外流动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但与教师的校内流动无关。关注农村教师的流动问题,尤其是在宏观层面关注教师校外流动对学生质量提升以及教师队伍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霞 修长百 闫晔
为探讨认知因素在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和行为变化的跨理论模型分析框架,运用广义有序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认知因素对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认知对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意向具有统计显著影响。高感知严重性、感知脆弱性、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将导致更高水平的农业节水技术行为意向;回报因子和反应成本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意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农户所处的行为阶段不同,各认知因素对农业节水技术采用决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处于预思考阶段农户,保护动机模型变量均是影响其行为意向的激励因素;对于处于沉思阶段的农户,感知脆弱性、自我效能和反应成本是影响其行为意向的主要动机;处于准备阶段的农户受感知脆弱性、回报因子和反应效能的影响较大;而对于处于行动阶段的农户,感知严重性、感知脆弱性、反应成本和回报因子是促使其持续采用农业节水技术的关键预测因子。因此,政府应根据农户不同的意愿行为阶段制定针对性、差别化的激励策略,从而促进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意向。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许亚锋 陈卫东 叶新东 王麒
未来课堂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国内外研究者依据基本理念和定位已经构建了多个未来课堂环境,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这些环境能否被使用者所接受,而关于未来课堂的用户接受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鲜见,更没有形成完善的用户接受模型。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创新扩散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并结合未来课堂的特性,探索影响未来课堂用户接受的一般性影响因素。经由在我们所构建的未来课堂实验室进行学习的91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验证,得知外生变量兼容性与自我效能感通过感知易用性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参与性通过感知愉悦性和感知有用性影响行为意图,感知愉悦性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行...
关键词:
未来课堂 用户接受 影响因素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蔚海燕 姜沈宇 朱苇琦
本文基于信息采纳模型构建了机器学习领域科学数据重用影响因素模型,并选择了开放科学社区平台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两种类型的代表性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实证了数据集内容质量和数据源可信性对科学数据重用的影响,以及平台类型在数据源可信性对科学数据重用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对完善科学数据平台建设、促进科学数据重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俊 丁琳
文章以技术采纳模型为基础,引入认知理论中的首因效应,将竞争环境纳入考虑范畴,利用"竞争品满意度"来表达原有使用习惯对用户初始采纳意愿的影响。认为用户在信息技术采纳初期的使用意愿源自于个人是否有与该技术相关的"需求",并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选取了移动互联网个人服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感知显著正向影响了有用性感知和使用意愿,竞争品满意度显著负向影响了有用性感知和使用意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骏 周晓伶
本文在经典的技术接受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建立了消费者接受网络团购的行为意向理论模型,针对在职及学生群体开展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风险对网络团购态度产生负向影响,网购经验、可接触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网络团购态度产生正向影响,而网络团购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向东 何丹丹
文章根据当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使用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具体情景和感知行为深入分析,在TAM理论基础上,充分关注用户泛在化和信息安全感知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互联网相关情景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信息安全感知和移动性对用户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有重要影响,同时得出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观点:网络外部性对感知易用性影响不显著,感知成本对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明贤 何友
在金融科技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的驱动下,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得到应用和发展,尤其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其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步伐,并展现出强大的功能。基于2020年6~8月对湖南省长沙县、衡阳县、洞口县、汝城县四个县样本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居民使用金融科技产品或服务的现状,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金融科技采纳决策与采纳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农村居民对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的使用基本集中在费用支付、转账汇款等初级应用上,较少使用理财、筹资等金融服务;(2)在金融科技采纳决策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整体上,年龄、工作地点、工作类型、数字化素养、传统金融布局等对农村居民金融科技采纳决策和使用行为都存在显著影响,而先前经验、受教育程度及其交乘项仅对金融科技采纳程度有正向影响;(3)金融科技知识普及程度显著地通过农村居民的采纳决策影响其采纳程度,在未来金融科技推广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宣传对金融科技采纳决策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