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10)
2023(18440)
2022(15376)
2021(14490)
2020(12170)
2019(27812)
2018(27596)
2017(52827)
2016(28649)
2015(31945)
2014(31935)
2013(31412)
2012(28739)
2011(25447)
2010(25530)
2009(23694)
2008(23856)
2007(21771)
2006(18822)
2005(16798)
作者
(79975)
(67054)
(66921)
(63427)
(42837)
(32247)
(30354)
(25925)
(25188)
(23994)
(22773)
(22583)
(21216)
(21210)
(20680)
(20564)
(20300)
(19890)
(19462)
(19286)
(16417)
(16385)
(16330)
(15364)
(14983)
(14971)
(14946)
(14935)
(13403)
(13400)
学科
(119197)
经济(119065)
(110777)
管理(98283)
(98199)
企业(98199)
方法(55913)
数学(46029)
数学方法(45509)
(40537)
(37418)
业经(34974)
(29943)
财务(29885)
财务管理(29829)
中国(29319)
企业财务(28446)
农业(26523)
技术(25267)
(24484)
地方(22340)
理论(21686)
(20413)
(20351)
贸易(20335)
(19727)
(19152)
(18991)
(18209)
(17922)
机构
学院(406944)
大学(400104)
(166045)
管理(163568)
经济(162600)
理学(140551)
理学院(139179)
管理学(137040)
管理学院(136259)
研究(124311)
中国(98852)
(83212)
(80716)
科学(74636)
(64966)
财经(63766)
(63188)
(61251)
中心(59819)
(57815)
业大(57711)
研究所(54809)
北京(51776)
农业(50860)
(50267)
经济学(49801)
(49196)
师范(48699)
财经大学(47051)
(45246)
基金
项目(265636)
科学(210782)
研究(197598)
基金(192501)
(165752)
国家(164260)
科学基金(143674)
社会(125293)
社会科(118804)
社会科学(118773)
(106152)
基金项目(102440)
自然(92858)
教育(91764)
自然科(90739)
自然科学(90718)
自然科学基金(89168)
(87535)
编号(81240)
资助(78157)
成果(64527)
(59810)
重点(58999)
(58793)
(57053)
课题(55225)
创新(55173)
国家社会(51281)
教育部(50984)
科研(50813)
期刊
(185530)
经济(185530)
研究(116077)
中国(78475)
(69098)
管理(64831)
(59750)
学报(56310)
科学(54058)
大学(43873)
教育(42532)
学学(41426)
技术(41304)
农业(40850)
(37166)
金融(37166)
业经(32628)
财经(31967)
经济研究(28195)
(27485)
(24770)
问题(24574)
技术经济(23150)
财会(21770)
现代(19494)
科技(19071)
(18978)
商业(18853)
(18747)
统计(18725)
共检索到604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乃静  
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是我国提出的三种自主创新模式之一,它也是日、韩等国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成功途径。而我国技术的引进却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重点分析总结了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的成功经验,以期能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希宋  赵克非  尚青岩  
二次创新是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学习国外技术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多方式、高起点地在引进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将技术改造和科研攻关与二次创新紧密结合,产学研联合自主创新、中外企业合作创新,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建成  毛蕴诗  
基于文献研究以及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本文分析了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演进到自主创新路径的重要性与必然性,并从获取国家或企业外部知识的途径、企业所处国家的资源、企业自身的努力、政策环境等方面构建了基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自主创新机制理论框架,提出了若干结论与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陶海飞  
本文从技术能力成长的动态视角探讨企业创新网络发展机理,通过博威合金的案例研究后提出,在技术吸收阶段,创新网络重点是组建技术学习型团队,加强同行先进技术、生产管理和客户需求信息的吸收转化;在技术改进阶段,组建跨部门的创新团队和跨行业的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市场应用需求和内部创新能力的衔接转化;在自主研发阶段,通过内外创新联盟载体建设和组织管理创新,加强行业基础知识、高端研发管理人才和持续性创新资本的集成转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傅利平  张出兰  
文章在对我国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企业技术能力及知识演化相关理论,对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机理进行研究,并针对如何提高我国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张庆昌  
基于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本文分析了不同研发资本及人力资本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动态效应,并运用中国1985~2006年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本国研发投入;FDI溢出的国外研发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并有上升趋势。进口贸易和国外专利申请却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起到阻碍作用,但这种阻障作用近年来有所缓和;人力资本尚未跨越FDI溢出渠道所需东道国知识水平能达到的最低"门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朱斌  陈艳华  陈丽霞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后发国家和地区实现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捷径。立足于机械装备企业核心部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进程,基于动态的技术演化规律,提出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匹配矛盾性和破解路径,进而通过福建省制造企业的案例研究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福建省机械装备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指导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苏萍  武文静  马姗子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缩短了企业间的技术差异,增加了企业在技术层面的双元创新难度。现有研究表明,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双元创新能力对管理层面的依赖性将会越来越强。本研究尝试从战略型领导的领导行为理论切入,构建战略型领导对企业双元管理创新的一般研究框架,并通过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探索战略型领导的领导行为对企业双元管理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型领导的领导行为分别通过不同的整合路径促进企业双元管理创新(理念塑造——理念双元创新;制度规范——制度双元创新、结构双元创新;人情整合——方式双元创新)。本文有效弥补企业双元管理创新所存在的理论不足,同时深刻揭示通过最高管理者帮助企业获取双元管理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为试图构建双元管理创新能力的企业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苏萍  武文静  马姗子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缩短了企业间的技术差异,增加了企业在技术层面的双元创新难度。现有研究表明,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双元创新能力对管理层面的依赖性将会越来越强。本研究尝试从战略型领导的领导行为理论切入,构建战略型领导对企业双元管理创新的一般研究框架,并通过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探索战略型领导的领导行为对企业双元管理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型领导的领导行为分别通过不同的整合路径促进企业双元管理创新(理念塑造——理念双元创新;制度规范——制度双元创新、结构双元创新;人情整合——方式双元创新)。本文有效弥补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怀峰  郭玉杰  
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内市场需求对自主创新的作用路径是不同的。对于国内已有市场需求,企业通过市场调研获取市场对该产品的最新需求进而研发生产新产品来达到自主创新;对于国内潜在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先研发生产出产品进而诱导国内市场需求的产生,从而实现自主创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卿陶  黄先海  
本文基于企业环境规制的微观识别,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两种技术进步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强制性环境规制后,企业技术进步路径会偏向技术引进;从异质性分析看,当受到环境规制时,东部地区企业会偏向技术引进,而中西部地区企业不仅不会增加技术引进,还会降低自主创新,以消极方式应对环境规制;从机制分析看,技术引进能够更好地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稳定其生产规模,但对于企业生产率提升作用不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导致的企业技术进步偏向会产生路径依赖,使得企业长期偏向技术引进。本文研究表明适度环境规制能够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动力,但也要注重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内生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玉晶  宋林  乔小乐  
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两个视角,将技术进步划分为自主研发、技术模仿、技术溢出与逆向技术溢出四条渠道。基于以上四条渠道,构建出通径分析模型,定量测算出1990—2014年各变量对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影响效应最大,且直接影响要远大于间接影响;2技术模仿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呈显著的负向作用,说明技术模仿对中国技术进步作用呈抑制效果;3在间接影响效应中,技术模仿、技术溢出、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间接影响效应要远大于直接影响效应,且各变量通过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说明中国可能正在接近后发优势的"临界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晓强  朱斌  
本文首先在总结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系统模型,然后据此分析了我国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对于如何完善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提升系统功能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文杰  沈坤荣  
本文重点考察了技术引进(FDI)对内资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对1998~2004年行业层面大中型企业的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对处于10%、25%、50%、75%分位的中等技术创新强度的行业来说,技术引进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同时当内资企业生产率处于外资企业生产率的40%~95%时,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最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声霞  贾根良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类型。不同的自主创新类型其创新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是不同的。本文在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平台跃迁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某厂的技术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