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91)
2023(14973)
2022(13035)
2021(12160)
2020(10162)
2019(23538)
2018(23401)
2017(45260)
2016(24318)
2015(27441)
2014(27173)
2013(26720)
2012(24389)
2011(21566)
2010(21123)
2009(18850)
2008(17934)
2007(15260)
2006(12874)
2005(10621)
作者
(67213)
(56056)
(55440)
(52794)
(35821)
(26953)
(25369)
(22087)
(21436)
(19745)
(19406)
(18608)
(17632)
(17446)
(17331)
(16743)
(16690)
(16681)
(16064)
(16049)
(13679)
(13524)
(13518)
(12916)
(12535)
(12456)
(12204)
(12170)
(11136)
(11092)
学科
(99312)
经济(99217)
管理(70193)
(68093)
(56211)
企业(56211)
方法(47310)
数学(41442)
数学方法(40900)
(27464)
中国(23773)
业经(22919)
地方(22910)
(22627)
(20057)
技术(19896)
农业(18758)
(16458)
贸易(16451)
理论(16019)
(15910)
环境(15566)
(15165)
(15035)
(14708)
财务(14632)
财务管理(14603)
产业(14201)
企业财务(13759)
(13204)
机构
学院(334244)
大学(333928)
管理(138298)
(132084)
经济(129298)
理学(121412)
理学院(120111)
管理学(117985)
管理学院(117382)
研究(106184)
中国(76376)
(70206)
科学(67025)
(56324)
(51575)
业大(51173)
(50996)
(50300)
中心(49596)
研究所(47067)
财经(46684)
(44533)
师范(44102)
北京(42867)
(42596)
农业(40320)
(39542)
经济学(39244)
(38602)
经济管理(36170)
基金
项目(242626)
科学(191856)
研究(177997)
基金(176158)
(152629)
国家(151395)
科学基金(131820)
社会(112151)
社会科(106339)
社会科学(106310)
(95734)
基金项目(94835)
自然(86555)
自然科(84513)
自然科学(84495)
自然科学基金(82953)
教育(81723)
(79638)
编号(72989)
资助(71814)
成果(56642)
重点(53840)
(53279)
(51989)
(51132)
课题(49187)
创新(47675)
科研(46221)
教育部(45872)
国家社会(45763)
期刊
(136523)
经济(136523)
研究(91694)
中国(58047)
学报(50664)
管理(48766)
科学(47878)
(45477)
(42275)
大学(39004)
学学(36656)
教育(36541)
技术(32832)
农业(32293)
业经(24047)
(22709)
金融(22709)
财经(21511)
经济研究(21253)
(18416)
问题(18240)
图书(18128)
科技(17517)
技术经济(17492)
(16534)
资源(16445)
理论(15545)
现代(15048)
(15035)
商业(14619)
共检索到463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建吉  曾刚  
以管制理论、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地方生产网络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空间流动为核心,构建了技术守门员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以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为案例,研究了技术守门员在全球生产网络技术获取、地方生产网络内技术传播和扩散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守门员是集群实现全球—地方联结的重要管道,这对于中小企业学习创新非常重要;技术守门员便于集群实现更为迅速的技术流动;培育和扶持技术守门员对于我国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玲  薛澜  
中国已经成为高技术产品的制造和出口大国。然而,由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深化,需要深入产业内部观察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真正地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各环节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升级动力,揭示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升级模式。研究指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处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高技术产品大量出口乃生产"片段化"所致。以往我们认同和模仿的产业升级"东亚模式"可能不再奏效,"片段化"生产下的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平行演化模式"进行升级。对于高技术产业中的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产业政策应注意区分财务性投资者和战略性投资者,重点培育本地化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鄂湘  韩丹丹  
为研究企业在合作网络中占据结构洞的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究技术多元化在其中是否发挥调节作用,本文利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在20062015年的合作专利数据,构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间的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结构洞、技术多元化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洞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技术多元化负向调节结构洞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利用合作网络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实践性的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郑赛硕  王学昭  陈小莉  
[目的/意义]构建共性技术识别方法体系以识别行业共性技术,为科技管理、科学研究、企业研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过程]通过概念辨析和特征判断确定共性技术最主要特征为基础性和广泛性,以中心度指标和结构洞指标测度技术基础性,以技术覆盖行业、行业间技术领域以及行业内技术领域数目测度广泛性,使用熵权法为各指标赋权,结合四象限组合分析法进行行业共性技术识别。[结果/结论]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开展共性技术识别实证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初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婧  
设计VAR结构模型探讨"消费需求"与"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运用这一模型对美国、日本集成电路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消费需求、技术创新对集成电路产业冲击效应的时间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怡帆  
不连续创新能够引发技术轨道跃迁、重塑产业竞争规则,有利于后发国家利用新的规则和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因而成为后发国家实现产业技术赶超的重要契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历经“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两次重心转移,在技术、市场和组织等方面的多次不连续创新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赶超的重要影响因素。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不连续创新与竞争格局重塑不仅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在中美贸易博弈加剧背景下加速包括集成电路在内的“卡脖子”产业的技术赶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呈现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不连续创新的赶超机会窗口正在打开,应从探索引领未来的前沿技术、合理布局新兴和细分市场、构建效率与安全相平衡的组织等方面着手,力争技术突破、寻求市场颠覆、着力组织重塑,加快推进产业突围,同时统筹协调运用政策工具,实现政策转型,助力不连续创新与产业技术赶超的顺利实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元   许智颖   王舒扬  
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国之重器占据重要战略位置,但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驱动要素机制与可实现路径尚未明晰。为揭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的驱动因素及组态路径模式,在厘清关键核心技术的概念特征基础上,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利用定性比较分析与必要条件分析法对我国28个省份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必要条件及可实现路径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数字化技术、R&D投入强度、市场化环境和政府支持度是决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关键因素;(2)存在3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有效路径,分别是高数字技术下市场导向型、高组织集聚下产业导向型和高研发资助下政府导向型,且均以技术层为基础、组织及环境层为支持;(3)产业协同能弥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要素匮乏的不足,同时政府资助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因此,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以丰富新一代信息技术资本存量与增加科技研发资本流量为两大着力点,在积极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政府资金支持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为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冰冰  
国家产业投资基金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20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分析得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质量,而且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推动企业开拓市场份额等渠道为企业技术创新奠定资金和市场需求基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对年轻企业、小规模企业和处于环渤海、中西部地区的集成电路企业有显著的创新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得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能够提升企业的协同创新水平和效率,而且社会基金能够增强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本文为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利于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和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链安全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芹  王盼  何彬斌  
高科技产业集群中技术的快速扩散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其竞争力的提升,文章在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的特点,选取5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对张江高科技园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张江高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绩效不断增加,其中工业总产值和知识产权授予数权重的贡献最大,同时技术交易数量和经认定研发机构数变化不大,知识产权的授予和集群总产值的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张江集群技术扩散绩效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文嫮  
伴随经济发展、市场变化、技术演进,价值链的分离与整合在不同空间尺度中上演。其组织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其治理模式也随之改变。本文首先界定了价值链治理的概念,分析了价值链层级型、市场型、网络型、半层级型治理模式的特点。然后从独特的空间视角,研究价值链的形态演变,以及与其形态变化相对应的治理模式的改变。并以集成电路产业(以下简称IC产业)为例,系统地分析了IC产业价值链治理模式变化的过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学国   刘凤梅   周诗雨  
创新质量决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成败,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质量视角定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并构建指标体系,以集成电路为例,测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基于测度结果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对实现技术攻关的条件组态和多元路径。结果表明,创新质量中单一条件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用较弱,而不同条件变量组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存在两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态路径,即成果质量主导型条件组态和适用性-成果质量协同型条件组态。研究发现,成果质量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础,适用性质量是关键。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晓然  董勤  于英川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电子信息工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增强我国信息产品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依据索洛模型,通过对集成电路行业技术进步作用进行定量计算,分析了技术进步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关系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毛宽  曾刚  廉军伟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知识溢出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集群总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知识溢出在各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文章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知识溢出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演化的影响,最后结合上海张江IC产业集群的案例加以说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瑞基,王科  
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的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并进一步通过国际比较,阐明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落后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遵循中大单元高技术的发展规律,最后,提出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观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缪小明  王玉梅  辛晓华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政府干预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否有效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内容分析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法,采用2000—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和贸易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政策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才培养、税收优惠、法规管制、目标规划、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政府采购政策可以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但资金投入政策对产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