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9)
- 2023(16959)
- 2022(14667)
- 2021(13490)
- 2020(11480)
- 2019(26201)
- 2018(25748)
- 2017(49262)
- 2016(26642)
- 2015(29873)
- 2014(29530)
- 2013(28931)
- 2012(26219)
- 2011(23529)
- 2010(22963)
- 2009(20611)
- 2008(19872)
- 2007(17021)
- 2006(14574)
- 2005(12235)
- 学科
- 济(103403)
- 经济(103299)
- 管理(75862)
- 业(73189)
- 企(60711)
- 企业(60711)
- 方法(52680)
- 数学(46091)
- 数学方法(45500)
- 贸(29553)
- 贸易(29541)
- 易(28736)
- 农(27637)
- 财(26378)
- 中国(25282)
- 学(23392)
- 业经(22683)
- 技术(20647)
- 地方(19678)
- 农业(18580)
- 理论(17300)
- 务(16707)
- 财务(16631)
- 财务管理(16598)
- 环境(16320)
- 制(15891)
- 企业财务(15599)
- 和(15428)
- 出(15131)
- 划(14050)
- 机构
- 大学(376231)
- 学院(375168)
- 济(148797)
- 管理(148597)
- 经济(145856)
- 理学(130840)
- 理学院(129411)
- 管理学(126869)
- 管理学院(126218)
- 研究(123819)
- 中国(88210)
- 科学(80817)
- 京(78402)
- 农(68674)
- 业大(63506)
- 财(63109)
- 所(62187)
- 研究所(57654)
- 中心(55934)
- 农业(54684)
- 财经(52529)
- 江(52176)
- 经(48099)
- 北京(48037)
- 范(47279)
- 师范(46644)
- 院(45620)
- 经济学(44779)
- 州(42166)
- 技术(41502)
- 基金
- 项目(272374)
- 科学(212643)
- 基金(198065)
- 研究(190507)
- 家(176208)
- 国家(174836)
- 科学基金(149107)
- 社会(119841)
- 社会科(113791)
- 社会科学(113759)
- 省(106747)
- 基金项目(105632)
- 自然(100518)
- 自然科(98240)
- 自然科学(98211)
- 自然科学基金(96448)
- 划(90316)
- 教育(87955)
- 资助(81720)
- 编号(75763)
- 重点(61449)
- 部(59197)
- 成果(58517)
- 发(57368)
- 创(57156)
- 创新(53460)
- 科研(53313)
- 计划(51831)
- 课题(51701)
- 教育部(50218)
- 期刊
- 济(147822)
- 经济(147822)
- 研究(100265)
- 学报(68847)
- 中国(63158)
- 农(60559)
- 科学(59552)
- 管理(51521)
- 大学(51298)
- 学学(48854)
- 财(46706)
- 农业(42418)
- 教育(36872)
- 技术(33784)
- 业经(25048)
- 融(24990)
- 金融(24990)
- 经济研究(24881)
- 财经(24487)
- 业(22236)
- 贸(21120)
- 经(20958)
- 问题(20603)
- 科技(20507)
- 版(18972)
- 技术经济(18817)
- 业大(18803)
- 图书(17967)
- 国际(17469)
- 商业(16874)
共检索到520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强 杨丽华 陆士群
随着技术创新在对外贸易领域的作用日渐突出,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对一国贸易比较优势的转变、对外贸易的转型及商品外部竞争力的提高越发重要。基于此,本文以商品显示技术附加值作为判别技术含量差异的方式,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分类并测算其贸易条件指数,借助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各分类商品贸易条件的影响效应,发现尽管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商品仍集中在资源型、中技术产品领域,但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条件改善力度最大。同时,经济水平、税收等因素对不同技术含量商品贸易条件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且当贸易条件处于不同分位水平时同一影响因素的作用系数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谭祖谊
对中国在1992-2012年的进出口商品的海关统计数据从需求角度重新分类计算,发现出口商品中的投资品比例不断上升,进口商品中投资品的比例长期保持在90%以上。这种投资型进出口商品结构体现出贸易战略的产业发展目标,即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产业转换,最终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将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特征参数纳入贸易条件模型,利用同时期中美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计算中美贸易条件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结果显示,以产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贸易转换战略,付出了贸易条件长时期恶化的代价。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熊俊 于津平
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商品技术含量进行了测算,揭示了出口规模高速增长时期我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变化特点和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中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出口规模增长对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资本积累对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中西部地区的资本积累仍然是提升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有效手段,但其对东部地区而言,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已经难以从单纯的资本积累中获得显著提高。
关键词:
资本积累 贸易规模 出口技术含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丽华
本文认为,浙江省产业内贸易总指数相对较低,分类指数差异巨大;资源稀缺型行业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资源丰裕型行业指数较低;附加值较高行业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附加值较低行业指数较低;外资集中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非外资集中产业的指数较低。文章提出,提升浙江省进出口商品结构,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破资源瓶颈,实现贸易结构的优化。二要加快加工贸易发展,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三要合理地利用外资,有效地引导外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进出口 商品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群 张曙霄
本文采用2001-2011年的全球贸易数据,从产品技术含量的视角比较了中德出口商品结构。与2001年相比,2011年中国中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例最高,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而同期德国变化最大的是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例有所提升;在2001-2011年的绝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出口商品整体技术水平超过了德国,但就技术高度而言远落后于德国;中国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变动幅度大,德国则比较稳定;除了2004-2006年间中国的出口结构优化程度高于德国外,其余时段德国出口商品结构质量更高;中国高技术产品优化较明显,但仍没有德国高技术产品的优化度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汉君
文章基于技术含量视角,将技术创新看成是融投入与产出于一体的系统,以低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来衡量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选取1991~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重点考察了技术创新对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R&D经费支出促进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抑制了低技术产品的出口;而专利授权量促进了低技术产品的出口,抑制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不论以R&D经费支出和专利授权量来衡量的技术创新能力都不利于中技术产品的出口。人力资本和人均GDP都有利于中、高技术产品出口,FDI对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出口的影响则具有"两端为正,中间为负"的特点。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出口商品结构 技术含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雨
本文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角度,通过计量分析结果得出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并未显著地带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这表明当前我国服务业包括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其规模的扩大带动技术含量升级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人力资本积累对传统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提升无显著影响,对新型服务贸易领域出口技术含量则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以及货物贸易出口规模均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提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为更好发挥服务贸易在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不仅要注重"量"的扩张,更应注重"质"的提升。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出口技术含量 人力资本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海波 李东
提升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所在。文章采用Hausmann等(2007)所修正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来测度中国制造业1995~2012年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变化轨迹,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上升趋势明显,目前已处于世界前列,其中纺织服装、机械与电子设备制造业尤其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能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而传统的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出口贸易品 技术含量 测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范爱军 卞学字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条件的改善会扩大净出口、使经常项目盈余增加;现实中很多国家的表现却是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而贸易盈余不断增加。对我国是否属于这种贸易条件恶化型的增长模式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建立OGM模型分析经常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利用我国年度与月度相关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确实呈现贸易条件恶化型的增长模式,同时贸易品产出的增加、债券收益率的提高、本币的贬值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常项目盈余的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开 靳玉英
自"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以来,各国均积极寻求缔结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也在积极推行FTA战略。本文旨在深入评估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缔结的FTA所产生的出口贸易效应。首先,基于联合国贸发委的出口贸易数据和产品分类标准,按照商品技术含量对出口产品进行分类。其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扩展的引力模型,就中国签订的FTA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流量和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最终结果显示:中国签订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FTA有助于中国产品的出口,而中国签订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的FTA减少了中国对这些国家初级产品、资源密集型商品和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但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魏浩 杨穗
笔者利用1978年~2008年期间的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和进出口商品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对外贸易总额、进口和出口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表现为"倒U型",符合"库兹涅兹假说"。目前,对外贸易总额、进口、出口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都表现为正相关,处于拐点之前;综合考虑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小于进口商品结构优化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总效应表现为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我国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期实现对外贸易缩小城乡收入...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进口 出口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何欢浪 杨容
本文研究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对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分析发现: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逐渐取代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加大了对技术工人的相对需求,扩大了我国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则不确定。行业特征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技术密集型行业偏向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劳动密集型行业则会偏向对具有比较优势的非技术工人的投入;资本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影响不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汉君 孙旭
利用回归方程对1981-2007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中国贸易条件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是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模型对价格贸易条件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长期来看,价格贸易条件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上升是造成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
贸易条件 出口商品结构 实证检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铮 胡小环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和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并存的现象,对中国现实的贸易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初级产品及制成品出口比重增减均与价格贸易条件成负相关关系。接着,文章设立了一个引入产品内分工概念的数理模型,说明以上悖论源自于我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均位于产品内分工的低价值链部位,从而造成出口商品结构迅速高度化的假象。最后,在以上实证研究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我国贸易利益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