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8)
- 2023(14534)
- 2022(12178)
- 2021(11106)
- 2020(9487)
- 2019(21121)
- 2018(20725)
- 2017(39073)
- 2016(20390)
- 2015(22658)
- 2014(22337)
- 2013(21933)
- 2012(20352)
- 2011(18348)
- 2010(18617)
- 2009(17344)
- 2008(15632)
- 2007(13574)
- 2006(12007)
- 2005(10678)
- 学科
- 济(101076)
- 经济(100982)
- 管理(64742)
- 业(61100)
- 企(52019)
- 企业(52019)
- 方法(39685)
- 数学(34709)
- 数学方法(34276)
- 中国(24315)
- 地方(22424)
- 技术(22074)
- 农(22004)
- 财(20825)
- 业经(20615)
- 学(18638)
- 制(16309)
- 农业(15310)
- 理论(14304)
- 地方经济(14255)
- 融(14167)
- 贸(14166)
- 金融(14166)
- 贸易(14152)
- 技术管理(13905)
- 银(13776)
- 银行(13744)
- 易(13680)
- 和(13355)
- 环境(13326)
- 机构
- 大学(290257)
- 学院(289824)
- 济(129217)
- 经济(126824)
- 管理(114530)
- 理学(98760)
- 研究(98481)
- 理学院(97811)
- 管理学(96208)
- 管理学院(95676)
- 中国(74267)
- 京(59467)
- 科学(57540)
- 财(56387)
- 所(47672)
- 中心(46379)
- 财经(44925)
- 江(44463)
- 农(43987)
- 研究所(43170)
- 业大(40899)
- 经(40876)
- 经济学(40647)
- 北京(36820)
- 范(36475)
- 经济学院(36285)
- 师范(36048)
- 院(35906)
- 州(34538)
- 农业(34316)
- 基金
- 项目(197656)
- 科学(158034)
- 基金(145207)
- 研究(144832)
- 家(126704)
- 国家(125675)
- 科学基金(109317)
- 社会(95461)
- 社会科(90705)
- 社会科学(90686)
- 省(77869)
- 基金项目(76299)
- 自然(69670)
- 自然科(68179)
- 自然科学(68160)
- 教育(67326)
- 自然科学基金(66968)
- 划(65218)
- 资助(58304)
- 编号(56269)
- 创(46281)
- 重点(44867)
- 成果(44762)
- 部(44174)
- 发(43519)
- 创新(42537)
- 国家社会(40437)
- 课题(39477)
- 教育部(38652)
- 科研(37777)
共检索到437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志强 康春鹏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理论,结合历史上主要的与现实的经济危机,探究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从经济长周期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化解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困难、产业结构过度"高级化"与"产业空洞化"、金融结构扭曲等问题是阻碍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应加强金融监管,避免金融过度"虚拟化",强调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未雨绸缪,依靠现代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制造业,避免产业"空洞化"与过度"高级化";抓住机遇,加大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力度,夺占...
关键词:
经济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彬
马克思从生产过剩角度,凯恩斯从总需求不足的角度,熊彼特则从创新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周期以及经济危机的根源和传导机制。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结构经历较大变化,从第一产业为主到第二产业占优,目前服务业比例又逐渐上升。探究经济危机深层次原因应该更多考虑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化因素,从而劳动价值论升级为科技劳动价值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有效需求,科学技术缓解了利润率的下降,从而周期性的危机具有经济生态环境中的自我平衡和修复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盈曦 郭其友 童幼雏
本文基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几次经济危机后美国所采取的不同的经济政策,研究了后经济危机时期的政策选择对国家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及综合实力的影响。认为在后危机时代美国的政策选择对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基于对各国次贷危机时采取的经济政策的现实思考,本文提出中国后经济危机时代应采用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时退出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构建福利国家等。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政策选择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永彪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很好地解释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指出摆脱金融危机的关键在于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技术创新已成为众多国家应对危机的共同举措。金融危机也为世界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大机遇。重新思考技术创新,正确认识技术创新,发挥技术创新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金融危机 产品生命周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昊
面对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加以干预,其中税收政策作为各国的一项重要政策而倍受关注。为应对危机,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减税政策: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安岭 王丹
治理经济危机需要政府调控,但是政府调控必须理清思路,按照经济规律创新调控的体制和机制。该文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常态模式,从创新政府经济调控机制的角度,对现有危机治理机理及内在缺陷进行客观分析,立足对经济危机本质的重新认识,提出了一些创新政府调控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经济危机 政府 调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敬伟 田新
经济危机对于很多企业来讲是难言的噩梦,但对于另外一些企业来讲却是难得的机遇。正如通用汽车在破产保护的凄风冷雨中飘摇落魄之时,福特、菲亚特、丰田、本田等竞争对手却摩拳擦掌,意欲趁机抢占通用汽车的地盘,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昆仑
经济危机既不姓"资"、也不姓"社",它姓"市",即在人类历史上只要一个社会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它就不可避免地、或早或晚地出现经济危机。对经济危机要辩证地、正确地认识其所带来的负效应与正效应,它既是"魔鬼"也是"天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美平
城乡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发展城乡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化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和复兴生态平衡。针对中国目前的生态约束状况,化解生态危机必须从技术创新开始。技术创新在设计理念上取决于文化类型,在路径选择上取决于体制创新过程中的政府导向。因此,从传统文化到生态文化的文化转向是技术创新理念生态化转向的潜在间接因素,从单纯激励经济增长型体制到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型体制的体制创新转向是技术创新路径生态化转向的外在直接决定因素。这一技术创新转向是从技术利润型到技术生态型。生态文化转向与和谐型体制创新转向日渐完成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普遍化的过程,也是由彰显的生态化技术范式支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成林 何自力
在自由主义经济信条的指引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进入新世纪以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反思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弊端的同时,不断重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当前发生的经济危机时,显得苍白无力。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相比,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深刻的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即危机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此外,后凯恩斯主义危机理论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关键词:
实体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异端学派经济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技术基础,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科技变革双重逻辑下的周期性运动。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张,资本主义体系在全球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逐渐变为全球性危机,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全球化 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匡桦
欧洲中央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业已跌入流动性陷阱的南欧各国经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追溯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2年阿根廷债务危机可以发现,僵化的汇率制度只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失衡的财政支出和经济结构才是危机根源。当前,欧元区各国经济复苏只能在紧缩财政支出、改革经济结构和财政预算的基础上,通过货币财政政策合作解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邢天才 孙进 汪川
本文从信贷市场的不对称信息角度分析了"金融加速器"效应对于真实经济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显示,外部冲击会通过"金融加速器"渠道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的成本,而较大的冲击甚至会造成金融市场的融资中介功能的丧失。这样,企业部门的融资困境会使得投资和产出水平大幅缩减,从而出现经济衰退的局面。通过分析美国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包括1929年的"大危机"、1990~1991年的经济萧条和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本文进一步验证了"金融加速器"理论对历次经济危机的解释力,从而揭示了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内在逻辑和演进机制。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 效应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松华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让我们重新审视投资风险管理在金融领域扮演的重要角色,特别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来说,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系统普遍存在混沌现象,这种非线性的动力学给予了投资风险管理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在对投资风险管理进行混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风险管理进行了混沌控制的实证分析,并对控制变量进行了动态区间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混沌理论 周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文艳 吴书胜
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271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效率提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影响不存在地区差异;金融存量规模扩大的产业升级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东西部地区为正相关,中部地区为负相关。在发生经济危机时,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和国内投资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整效应受危机时间点的影响,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效应不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