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92)
2023(16750)
2022(13960)
2021(12870)
2020(11223)
2019(25324)
2018(25114)
2017(48364)
2016(25950)
2015(29260)
2014(28656)
2013(28361)
2012(25787)
2011(22976)
2010(23017)
2009(21286)
2008(21438)
2007(19345)
2006(16561)
2005(14762)
作者
(73122)
(61465)
(61432)
(58005)
(39257)
(29461)
(27774)
(23965)
(23084)
(21851)
(20774)
(20642)
(19592)
(19298)
(18932)
(18929)
(18566)
(18299)
(17735)
(17629)
(15039)
(15021)
(14997)
(14052)
(13732)
(13706)
(13668)
(13568)
(12397)
(12251)
学科
(112408)
经济(112289)
(101103)
(90676)
企业(90676)
管理(90174)
方法(53233)
数学(43430)
数学方法(42890)
(34269)
(33378)
业经(33317)
中国(26592)
技术(25238)
(24745)
财务(24693)
财务管理(24655)
农业(23469)
企业财务(23376)
(21074)
理论(20633)
地方(20267)
(20114)
贸易(20103)
(19542)
(19349)
(19211)
(18139)
(17524)
(15888)
机构
学院(373619)
大学(368827)
(156384)
经济(153423)
管理(153199)
理学(132299)
理学院(131026)
管理学(129002)
管理学院(128302)
研究(115153)
中国(89065)
(75844)
(72140)
科学(69472)
(61085)
财经(57923)
(56845)
(56528)
中心(55044)
业大(53977)
(52575)
研究所(51368)
农业(48106)
经济学(47543)
北京(46831)
(45378)
师范(44887)
(44816)
经济学院(43260)
财经大学(42879)
基金
项目(249248)
科学(198969)
研究(183508)
基金(182445)
(157754)
国家(156393)
科学基金(136980)
社会(118302)
社会科(112361)
社会科学(112332)
(98959)
基金项目(96943)
自然(88441)
自然科(86548)
自然科学(86525)
自然科学基金(85039)
教育(84941)
(81767)
编号(74212)
资助(73649)
成果(58549)
(56891)
(55664)
重点(55406)
(53558)
创新(52415)
课题(49926)
国家社会(49284)
(48684)
教育部(48315)
期刊
(168649)
经济(168649)
研究(103306)
中国(69481)
管理(60486)
(60016)
(55451)
学报(52556)
科学(51366)
大学(40741)
学学(38584)
农业(38019)
技术(37810)
教育(37703)
(31561)
金融(31561)
业经(29631)
财经(28831)
经济研究(26562)
(24934)
(23449)
问题(22378)
技术经济(22336)
科技(18642)
统计(18522)
财会(18216)
(18117)
商业(18005)
现代(17721)
(17458)
共检索到543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健  尤建新  张同建  韩志强  
知识转化在知识管理体系中居于主导性地位,而隐性知识转化是知识转化的主体形式。隐性知识转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激励功能是知识管理对核心能力的激励功能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基于我国东西部企业的样本,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隐性知识转化在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上的微观激励机理,从而为东部地区企业进一步加强隐性知识转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水平,并为西部地区企业缩短与东部地区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效应的差距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昭文  张同建  
通过对我国东西部企业在知识转化与核心能力培育行为的最直接数据的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多组分析方法,在微观机理上揭示东西部企业在核心能力培育方面的差异,为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亚平  
企业技术能力的本质是知识。企业技术能力的演进是一个基于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本文在分别阐明技术后进企业技术能力演进的消化吸收阶段、技术改进阶段和技术创造阶段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阶段中隐性知识转化的模式和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柳飞红  傅利平  汪文良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技术创新作为典型的知识性活动,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分享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分享,成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积淀保证。文章根据隐性知识的特性和知识分享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由此提出了建立分享机制的具体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陈  孙金花  
隐性知识差异化对技术创新型战略联盟演化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基于联盟合作网络嵌入视角,构建了两阶段技术创新联盟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了双元隐性知识与关系嵌入等参数变化对联盟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联盟实施阶段,降低联盟主体间信任的不对称性有利于增进浅隐性知识外生溢出,促进联盟主体选择协同合作策略,且投机收益对联盟主体选择协同合作策略具有负向影响;在联盟进化阶段,联盟主体间关系连带和获取深隐性知识转移收益的期望对联盟主体选择并购策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数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春明  邢宝君  
知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全新的理念,而隐性知识的转移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企业要实现隐性知识的顺利转移就必须着力于管理的创新,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涉及到组织,人力资源以及文化创新的系统工程。文章从隐性知识的涵义及其特点,转换模式以及与隐性知识转移相适应的管理创新三方面阐述了隐性知识的转移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宗蕴璋  方文辉  
本文在分析企业知识学习价值意义的基础上,结合SECI模型,根据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过程构建了一个通用的技术系统投入产出图,结合该图提出了技术能力成长过程的一般模型。本文认为,技术能力的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提出企业技术能力实现阶段跃迁的条件和特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阮国祥  毛荐其  陈章良  
从知识创造的视角,提出了组织即兴、隐性知识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利用对山东省部分城市技术型新创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组织即兴有利于产生"即兴化知识";隐性知识在组织即兴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同健  蒲勇健  
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形式,隐性知识是知识的主体内容,因此,隐性知识转化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源泉。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互惠性偏好对"经济人"假设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极大地促进了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互惠性的管理策略有效地促进了隐性知识转化的实现,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互惠性管理策略的微观传导机理,从而为我国企业加强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促进隐性知识转移、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倩  程刚  王夫芹  
文章剖析了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内涵,探讨了两者的关系,分别从员工、团队和企业层面分析了隐性知识共享对企业知识创新的价值。基于隐性知识共享构建了企业知识创新模型,建立了知识创新的保障机制,以期在深入认识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知识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庆普  李志超  
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本文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的主要内涵;较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相互之间、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之间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方式和障碍因素;建立了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模型;结合我国企业实际状况,较详细地探讨了促进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主要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池仁勇  虞晓芬  李正卫  
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决定区域技术创新绩效,因而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利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原因是多方面的,统计分析显示,劳动者素质、轻重工业比例结构等是显著影响因素。因此,要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必须更加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企业制度创新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晓娜  彭灿  李瑞雪  
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型创新模式,为隐性知识获取提供通道,对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及对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发现: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技能型和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正向影响;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伟光  侯军利  
从边缘性技术到专有性技术再到向产业核心性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不同要素禀赋条件和市场机会,与创新生产价值链的嵌入参与和集成整合过程一起塑造非核心企业技术成长路径:“差异性”与“收敛性”协同共生。基于此,提出以创新生产价值链为基础形成的异质性技术能力是非核心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和其成长为核心企业的关键力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鹏  安立仁  
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因素很多,隐性知识学习对创新绩效的贡献尤为重要,但隐性知识学习要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在以往研究中未有清晰的答案。基于结构方程建模的思想,文章建立了企业隐性知识学习的概念模型,并在理论综述基础上构建了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创新绩效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隐性知识学习要素与创新绩效间的结构关系给出操作化界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