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99)
- 2023(16081)
- 2022(13425)
- 2021(12636)
- 2020(10390)
- 2019(23260)
- 2018(23017)
- 2017(43179)
- 2016(23272)
- 2015(26327)
- 2014(25933)
- 2013(24613)
- 2012(22137)
- 2011(19597)
- 2010(19534)
- 2009(17367)
- 2008(16753)
- 2007(15157)
- 2006(12978)
- 2005(11133)
- 学科
- 济(84223)
- 经济(84106)
- 管理(74980)
- 业(69455)
- 企(59757)
- 企业(59757)
- 方法(36089)
- 数学(30802)
- 数学方法(30335)
- 财(25639)
- 中国(25334)
- 农(24503)
- 技术(23848)
- 业经(21983)
- 制(20783)
- 理论(17201)
- 地方(16965)
- 农业(16341)
- 务(16110)
- 财务(16041)
- 财务管理(15996)
- 企业财务(15158)
- 银(14829)
- 银行(14807)
- 体(14631)
- 贸(14492)
- 贸易(14481)
- 学(14138)
- 技术管理(14104)
- 易(14102)
- 机构
- 学院(310955)
- 大学(303563)
- 济(122368)
- 管理(121660)
- 经济(119641)
- 理学(104089)
- 理学院(103038)
- 管理学(101307)
- 管理学院(100676)
- 研究(94425)
- 中国(72286)
- 京(62438)
- 财(60080)
- 科学(54528)
- 江(49104)
- 财经(46737)
- 中心(46008)
- 所(43856)
- 经(42434)
- 农(41606)
- 业大(41267)
- 范(40740)
- 师范(40352)
- 技术(39167)
- 研究所(38974)
- 州(38872)
- 北京(38479)
- 经济学(37600)
- 院(35463)
- 财经大学(34597)
- 基金
- 项目(209216)
- 科学(167106)
- 研究(163146)
- 基金(149008)
- 家(127075)
- 国家(125908)
- 科学基金(110831)
- 社会(103006)
- 社会科(97553)
- 社会科学(97534)
- 省(85509)
- 基金项目(78932)
- 教育(78893)
- 划(70071)
- 编号(68877)
- 自然(68664)
- 自然科(67133)
- 自然科学(67119)
- 自然科学基金(65928)
- 资助(58517)
- 成果(55196)
- 创(49058)
- 课题(48582)
- 重点(47335)
- 部(46480)
- 发(45339)
- 创新(45057)
- 制(44660)
- 国家社会(42265)
- 项目编号(42162)
- 期刊
- 济(137019)
- 经济(137019)
- 研究(90356)
- 中国(70191)
- 财(49702)
- 教育(49342)
- 管理(48567)
- 学报(40121)
- 科学(38812)
- 农(38519)
- 技术(36096)
- 大学(32978)
- 学学(30221)
- 融(27891)
- 金融(27891)
- 农业(26118)
- 业经(23730)
- 财经(23033)
- 经济研究(20726)
- 经(19903)
- 职业(18493)
- 图书(17233)
- 问题(17217)
- 科技(16315)
- 坛(16153)
- 论坛(16153)
- 技术经济(16140)
- 财会(14475)
- 理论(14215)
- 版(14010)
共检索到467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俊 彭宽栋 胡冬生 罗晓晔 郑龙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实现智能制造强国目标,研究分析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路径,根据高职制造类专业的办学特点,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的高职专业建设路径,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检验与完善。该研究抓住了当前高职专业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有效的问题解决思路,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显著带动了人才培养质量与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并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模式。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智能制造 专业群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三桂
特色专业群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品牌的集中体现,建设特色专业群对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水平意义重大。从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办学特色和高职教育社会地位三方面对高职院校建设特色专业群意义进行阐释,并从特色性、共享性和竞争性三方面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特征进行分析,继而从政府大力引导、学校自主规划和企业积极参与三方面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特色专业群 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兰菊 曹晔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实施,我国传统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生产模式的改变使一些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尤其是机器人代替人后,使高职生的就业受到很大冲击,文章从智能制造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分析了智能制造的特点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了适合智能制造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些新举措。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岗位能力 人才培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祖奇 柳婷尔 叶飞 李宏英
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研究主体,对学校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兄弟院校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中取得的成就,特别是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经验进行对比剖析,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服务"三农"的需要,提出涉农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时应采取的措施,探索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涉农高职院校 大学生创业 创业园建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卫红
采用索洛剩余法对广东省装备制造业的七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广东省装备制造业的资本贡献率与技术贡献率具有可替代性,技术创新路径有待改善;外资参与度较高,对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制度变迁的滞后,使得政府调控体系与政策环境有待健全。最后,提出了广东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对策。
关键词:
广东装备制造业 索洛剩余法 创新路径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锋
根据"工匠精神"中"道技合一"的核心要义,阐述了传承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对当下我国实现"中国制造"强国之梦的特殊意义。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校企合作难以深度开展的现象,分析了其校企文化冲突的原因,指出"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二者的利益契合点,应当以此推进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和质量评价等视角给出了基于"大国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教育文化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麻富游
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怎样建设校园文化,事关高职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从体现职业特征的视角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形式、建设路径等展开研究,认为,职业性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凸显的首要特性,校企文化互动是高职校园文化打造职业性特色的实现形式,应让优秀企业文化在校园"软着陆",构建体现职业性要求的特色高职校园文化体系。
关键词:
职业性 高职教育 校园文化 路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莉
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有必要基于环境规制的视角系统地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其他形式的技术创新具有挤出效应,因此不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是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其他技术创新实现互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快速发展期。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趋于成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低速稳定期。与此同时,相对于对大气污染的环境规制,提高对水污染的环境规制水平更有利于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朝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生源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数量也越来越多,且规模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也面临着激励的市场竞争。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专业群建设就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就高职院校商贸专业群特色建设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期望能够为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商贸专业群 路径 特色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游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以"层次"与"特色"创造专业差异化竞争。尽管高职院校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专业建设方案方面表现为大众化、传统化,而有想象力的、系统化的建设成果不多。本文提出以价值创新理念引导高职专业差异化建设,设计了以价值曲线为主导的高职专业差异化建设路径,并以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例,对价值创新理念在高职专业差异化建设的应用进行探索。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董渝瑾 潘锋 蔡婧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在嘉定分公司与奉贤分公司探索"幸福班组"建设路径,依托一对一访谈、团体培训、身心减压团辅等形式提升班组人员团队协作与沟通配合能力,优化班组人文氛围,助力打造幸福班组,建立可推广、可复制的班组建设模型,以及行之有效的活动实施菜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江波
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智能制造不仅成为中国制造业变革的核心,而且可被视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高点与未来发展方向。智能型制造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其是企业为逐步适应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生产范式,经历单件小批量制造范式、大规模生产范式、大规模定制范式以及智能制造范式的演变过程。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在发展背景、基本框架、重点突破领域、执行目标、行动路径以及未来前景规划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迥异性。德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制定的工业4.0作为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中国制造2025的完善及其在实践中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理念启示价值。为积极发展智能制造,进而抢占未来国际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一是陆续落实创新驱动,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标准先行;二是不断强化制造业"两化"的深度融合,启动国家智能制造大型专项工程建设,逐步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三是借助于互联网大力发展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个性定制、网络化制造以及服务型制造;四是不断拓宽政策覆盖面并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增强相关政策的支撑和保障功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鹏 曾经纬 孟凡生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是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探究制造业技术需求、数字经济赋能对非市场与市场导向下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技术创新需求拉动理论,引入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投入—产出两阶段模型。分析发现,当政府研发补贴较高时,劳动替代需求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呈倒U型相关,对智能制造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以效率提升为主的技术市场需求通过影响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间接推动技术创新产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赋能正向调节市场导向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出,但对非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不具赋能作用。在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应依托需求拉动机制开发更多需求侧政策工具,进一步激发智能制造技术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森
无论依照经济学、管理学,还是依照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原则,利益共融、利益共享都是社会和谐、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根本性保障,安徽省构建和谐社会,也必须遵循此种规律。在"和谐安徽"建设中,需要确定利益共享机制,遵从发展优先、公平公正、统筹兼顾、利益保障和利益补偿等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落实"和谐安徽"的利益共享机制中,可以从五个"实施"和"积极"、三个"坚持"和"着力"上下功夫。
关键词:
利益共享机制 和谐安徽 建设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青 李想
创新是装备制造业的命脉,故基于沈阳装备制造业2008—2015年数据,将创新过程分为基础研发阶段和转化成效益阶段,使用DEA方法中的CCR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同行业在不同阶段的创新效率并无一致性;总体上在基础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要高于转化成效益阶段,并且在转化成效益阶段的效率水平处于逐年退步的状态。最后用系统聚类方法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创新驱动路径给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