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44)
- 2023(16275)
- 2022(13833)
- 2021(13030)
- 2020(10901)
- 2019(25292)
- 2018(25210)
- 2017(48878)
- 2016(26166)
- 2015(29157)
- 2014(28927)
- 2013(28140)
- 2012(25534)
- 2011(22796)
- 2010(22662)
- 2009(20355)
- 2008(19470)
- 2007(16997)
- 2006(14538)
- 2005(12353)
- 学科
- 济(103738)
- 经济(103638)
- 管理(79947)
- 业(77637)
- 企(66721)
- 企业(66721)
- 方法(52156)
- 数学(45471)
- 数学方法(44702)
- 农(26796)
- 中国(26215)
- 财(25494)
- 技术(24254)
- 业经(23810)
- 学(22172)
- 地方(19584)
- 理论(19450)
- 农业(18100)
- 制(17765)
- 贸(17457)
- 贸易(17446)
- 易(16967)
- 务(16833)
- 财务(16746)
- 财务管理(16713)
- 和(16463)
- 企业财务(15855)
- 环境(15169)
- 技术管理(14983)
- 划(14921)
- 机构
- 大学(363571)
- 学院(363055)
- 管理(150226)
- 济(142289)
- 经济(139257)
- 理学(131832)
- 理学院(130459)
- 管理学(127875)
- 管理学院(127216)
- 研究(113201)
- 中国(82615)
- 京(76205)
- 科学(71329)
- 财(62443)
- 业大(54537)
- 所(54525)
- 农(54115)
- 中心(52328)
- 财经(51382)
- 江(51206)
- 研究所(50159)
- 范(47575)
- 北京(47353)
- 师范(47097)
- 经(46938)
- 经济学(42631)
- 农业(42272)
- 院(41944)
- 州(41708)
- 技术(40325)
- 基金
- 项目(258108)
- 科学(204799)
- 研究(188683)
- 基金(187885)
- 家(163312)
- 国家(161999)
- 科学基金(141300)
- 社会(118693)
- 社会科(112648)
- 社会科学(112618)
- 省(101678)
- 基金项目(99801)
- 自然(93066)
- 自然科(91031)
- 自然科学(91012)
- 自然科学基金(89388)
- 教育(88459)
- 划(85147)
- 资助(77598)
- 编号(76905)
- 成果(60554)
- 重点(57499)
- 创(56905)
- 部(56654)
- 发(54280)
- 创新(52545)
- 课题(52464)
- 科研(49343)
- 教育部(49067)
- 国家社会(48723)
- 期刊
- 济(146051)
- 经济(146051)
- 研究(100494)
- 中国(65394)
- 管理(55879)
- 学报(55234)
- 科学(52396)
- 农(47476)
- 财(47215)
- 教育(43939)
- 大学(42948)
- 学学(40335)
- 技术(37153)
- 农业(33603)
- 融(25274)
- 金融(25274)
- 业经(24939)
- 财经(24337)
- 经济研究(23848)
- 经(20798)
- 科技(19890)
- 技术经济(19843)
- 图书(19586)
- 问题(18693)
- 业(17947)
- 统计(17086)
- 理论(16829)
- 策(16419)
- 版(16323)
- 商业(16096)
共检索到506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东 朱林
从创新的内涵与相关背景出发,总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含义;以DNA双螺旋结构为基础仿生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阐述其碱基含义;站在双螺旋的视角对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关系进行研究,建立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双螺旋模型,并对相关过程做详细模拟;最后基于技术与知识的双螺旋模型结构对创新模式的形成基础、性质和特点进行说明,旨在能够更深入地揭示创新的运行规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伟伟 梁大鹏 于渤
在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技术能力与技术管理的关系模式和作用方式,并应用对81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是相互耦合的关系,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是以双螺旋形式相互耦合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双螺旋耦合模式。
关键词:
技术管理 技术能力 耦合 双螺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尹国俊 都红雯 朱玉红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素质、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技能的教学是一个渐进式的知识系统,构成知识链;科技创新活动、创客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创新创业实战体验则是阶梯式的实践环节,形成实践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浙江大学在师生交流与互动的基础上,通过搭建项目引领、资源汇聚、课程学习、创业育成四大平台,链接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链和实践链,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良性互动的微生态循环系统。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包俊 廖艳
以TFV理论为指导,借鉴DNA双螺旋结构的特征,提出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领导力培养、员工培养形成精益建造管理理念支撑关键链,通过企业标准化管理、5S管理、供应链管理形成精益建造管理关键技术应用关键链,以此构建基于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筑企业精益建造管理模式。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精益建造 双螺旋 关键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起 杨仲基 安宁
本文在界定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并分析其形成机制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吸纳"创新2.0"理论思想,设计了科技创新驱动与市场需求拉动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内涵、特征以及演化路径和应用思路,并应用该模式为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提出相关策略,有助于为区域新兴产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建华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重要的高等教育模式之一,承担着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育任务,同时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然而教育管理模式趋同已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的阻碍,应用型本科院校唯有加快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才能够实现自身的特色化办学与可持续发展。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对明确政府、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以及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应用型院校应当在明晰政、校、企之间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育管理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莹莹 张利华 魏波 喻飞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以高素质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为宗旨,在"3+1""2+1+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主体多元化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开展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校内外"双螺旋"耦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双螺旋"递进、专业创业结合紧密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关键词:
创新双螺旋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汤易兵 张勇
经验表明,创新过程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和条件。区域创新存在明显不同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知识的可利用能力。创新活动的区域角色暗示了特定区域至少存在相关知识确定了这里的创新活动,这些知识可能主要来源于产业、大学和政府机构,来源于各自区域内部,或者是从相连区域溢出的。然而,这些源于区域内部和外部不同知识相关的重要性还不清楚。本文基于三维螺旋模式,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与区域创新输出之间存在重要关系的知识类型和来源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三维螺旋 知识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志强
创业型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创业教育课程不完善、创业教育模式不健全等问题,运用生物工程领域的"双螺旋"结构模式,通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等途径构建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双螺旋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覃世利 张洁 杨刚 刘亚
在全球技术差距不断收敛的情境下,仅依靠创新要素的物理堆集难以取得成功。在创新文化催化下,让创新要素迸发出最大活力并重新组合,有助于突破障碍、提升创新绩效。借助生物学的基因双螺旋结构,构建企业创新文化基因模型,分析其演化机理。其中,企业战略和知识管理构成双链,创新价值观是决定基因,制度创新是助力基因,自主创新是动力基因,创新成果是能力基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模型应用思路。
关键词:
双螺旋 企业创新 创新文化基因 自主创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贵伍 蔺海芸
三螺旋是一种研究大学、产业和政府关系的理论模式。当前,国内外对三螺旋理论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和进展。本文在对三螺旋理论的组成、模型等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三螺旋理论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我国深入分析三螺旋创新模式,结合实际建立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三螺旋 大学 产业 政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奎 陈丽佳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新聚焦点,各国政府都在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来推动本国新兴产业发展。我国各地各部门也在加紧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决策需求十分迫切。本文充分比较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扶持政策上的不同侧重点,分析了我国各主要省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择上的异同,在充分借鉴"创新2.0"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双螺旋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衍生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政策体系的钻石模型,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政策体系的框架设计和具体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东霞 郭书男 周维
三螺旋理论是在国外大学科技园创新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三螺旋理论主要强调大学、企业和政府的协同创新关系,更突出官产学协同创新。国外大学科技园在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官产学"三螺旋协同创新模式:大学主导型、产业(企业)推动型、政府引导型。中国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官产学"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宜从提高三主体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职能效用;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官产学"创新合作网络;选择适宜的"官产学"协同创新模式三方面着手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昌 刘洪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离不开重大海洋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海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是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原动力。在分析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构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以江苏省为例,探寻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小林 陈宏 耿社民 雷初朝 秦国庆
根据动物遗传育种系列课程的结构、教学特点、本学科学生的层次性、学科发展和对教师多能性的要求 ,对该系列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 ,构建了一套双螺旋循环教学模式 ,即教师与课程的螺旋循环链和学生层次与学习过程的螺旋循环链。这两条“教”、“学”互动的螺旋循环链有机结合 ,每完成一次循环教学过程 ,双螺旋上升一个螺距 ,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历提高一个层次。
关键词:
动物遗传育种 系列课程 教学模式 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