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38)
- 2023(17135)
- 2022(14804)
- 2021(13782)
- 2020(11490)
- 2019(26121)
- 2018(25692)
- 2017(49273)
- 2016(26655)
- 2015(29850)
- 2014(29755)
- 2013(29137)
- 2012(26878)
- 2011(24162)
- 2010(24091)
- 2009(21702)
- 2008(20963)
- 2007(18190)
- 2006(15991)
- 2005(13977)
- 学科
- 济(110684)
- 经济(110566)
- 管理(73582)
- 业(70971)
- 企(58273)
- 企业(58273)
- 方法(48740)
- 数学(41047)
- 数学方法(40477)
- 中国(30580)
- 农(29565)
- 地方(26684)
- 业经(25923)
- 财(25064)
- 学(24632)
- 农业(20291)
- 理论(19939)
- 贸(19197)
- 贸易(19181)
- 易(18535)
- 制(17981)
- 和(17769)
- 环境(17514)
- 技术(17390)
- 银(16450)
- 银行(16405)
- 融(16081)
- 金融(16077)
- 务(15767)
- 行(15719)
- 机构
- 大学(375330)
- 学院(374816)
- 管理(147812)
- 济(146027)
- 经济(142837)
- 理学(128099)
- 理学院(126612)
- 研究(126216)
- 管理学(124201)
- 管理学院(123533)
- 中国(92876)
- 科学(80500)
- 京(80382)
- 财(66269)
- 所(62810)
- 农(62012)
- 研究所(57491)
- 中心(57343)
- 业大(56930)
- 江(54586)
- 财经(53235)
- 范(52206)
- 师范(51642)
- 北京(50700)
- 经(48469)
- 农业(48420)
- 院(46297)
- 州(44860)
- 经济学(43392)
- 师范大学(41790)
- 基金
- 项目(259971)
- 科学(204943)
- 研究(188950)
- 基金(188178)
- 家(164357)
- 国家(162984)
- 科学基金(140566)
- 社会(118178)
- 社会科(111941)
- 社会科学(111913)
- 省(102527)
- 基金项目(100314)
- 自然(92536)
- 自然科(90383)
- 自然科学(90362)
- 自然科学基金(88707)
- 教育(87084)
- 划(86204)
- 资助(77038)
- 编号(77008)
- 成果(61548)
- 发(58450)
- 重点(58355)
- 部(56362)
- 创(54241)
- 课题(53174)
- 创新(50561)
- 科研(49965)
- 教育部(48266)
- 国家社会(48233)
- 期刊
- 济(160635)
- 经济(160635)
- 研究(107596)
- 中国(71813)
- 学报(60948)
- 农(56410)
- 科学(56222)
- 管理(54259)
- 财(49344)
- 大学(46089)
- 教育(44536)
- 学学(43292)
- 农业(39418)
- 技术(33513)
- 融(30532)
- 金融(30532)
- 业经(28031)
- 经济研究(25285)
- 财经(25248)
- 经(21582)
- 图书(21413)
- 问题(20832)
- 业(20037)
- 科技(18481)
- 技术经济(17688)
- 理论(17674)
- 版(17559)
- 商业(17034)
- 资源(16700)
- 实践(16238)
共检索到546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业勤 曹娜
文章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开发网络舆情危机量表,对网络舆情危机于旅游地形象的影响研究发现,除旅游品牌形象外,旅游地认知形象对旅游地意向形象传播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舆情危机对旅游地认知形象传播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除事件追因和舆情传播维度外,网络舆情危机对旅游地意向形象传播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总体上,除舆情传播外,网络舆情危机对旅游地形象传播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此,应秉持"全域旅游"理念,适调媒体监督与网民批评,科学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并有效提升各主体要素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形成旅游地的正向形象传播。
关键词:
扎根理论 网络舆情危机 旅游地形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步忠 周青 曾咏梅
旅游地形象塑造从本质上说是旅游地旅游信息影响的结果。网络旅游信息以其费用低廉、覆盖面广、功能全面、使用灵活的特点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旅游信息源。网络旅游信息传播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本文以南昌市政府旅游官方网站和旅行社网站为对象,通过对南昌市网络旅游信息传播影响旅游地形象塑造的调查分析,发现了网络旅游信息促进南昌旅游地形象塑造存在的多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黄微
主持人导语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大数据网络发展的社会背景提出了深化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迫切要求。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兴起后,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的信息来源平台和情绪释放媒介,这些平台媒介的信息来源非常广,并且传播速度特别快。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当这些平台媒介的信息产生具有影响社会大系统稳定的破坏力的时候,就可能演变成舆情危机乃至公共危机。由此,如何确定网络舆情的传播倾向性,有效引导与管理网络行为,
关键词:
舆情传播 网络舆情危机 微博舆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宋瑞晓
文章在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的基础上,将感染人群划分为从用户好友之间接触获取舆情信息和从阅读微信公众号获取两大类人群,模拟出基于公众号和朋友圈的双层微信拓扑结构,并利用微信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进行改进,最后对此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微信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信网络舆情的传播变化。
关键词:
微信网络 舆情传播 SIR模型 双层网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重大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具有广泛及较高的公众关注度,舆情传播会给政府公信力与工程声誉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会减弱重大工程的社会效益,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基于网络群体的不同利益关切度建立了舆情传播模型,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公众风险感知度与政府舆情处置行为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次主要研究了公众信任值考量下的政府决策行为及政府临界值管理模型,并得到了在不同网络舆情传播方向下政府选择采取积极处置措施的最优时间结点的计算方式。最后算例研究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决策管理部门实现舆情信息的有效处置及化解舆情危机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凯 荣莉莉 郭文强 刘泉 颜克胜
当前,舆情传播模型及其演化研究大多是从在线社会网络(线上网络)或物理接触网络(线下网络)单一角度考虑。然而,现实中的舆情传播同时发生在线上网络和线下网络中,单一网络结构不能完整地反映更符合实际的舆情传播动力学模型。为此,本文构建了线上线下的双层耦合网络模型,并结合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层间对称和非对称的促进-抑制舆情传播机制。数值和实例分析的结果较好地验证了理论解析:(1)对称传播机制中,同配和异配层间连接模式促进了线上线下网络中的舆情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有趣的是,耦合小世界网络中始终产生最有效的传播;(2)非对称传播机制中,同配连接模式对线上线下网络中舆情传播的抑制作用大于异配连接。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旭 孙瑞英
【目的/意义】探索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播规律、识别与评判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重要节点,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舆情,增强政府管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方法/过程】以"魏则西事件"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整理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结合生命周期理论,阐述了该事件舆情扩散过程,绘制了"魏则西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社群图,并以定量方式对"魏则西事件"舆情传播网络进行了结构测度分析。【结果/结论】拓展了SNA的应用,发现该事件舆情四个阶段传播规律,识别、总结该舆情传播网络中关键节点结构特征,并提出针对突发事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军 王学金 李鹏 庄云蓓
[目的/意义]在数据驱动下开展群体行为计算,设计舆情传播建模方法,为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提供支持。[方法/过程]结合群体行为理论和收敛交叉映射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建模方法。首先从群体结构、群体规范和群体过程视角提取舆情系统特征,之后根据最邻近方法和时间序列收敛判断法识别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舆情传播模型。该方法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社会强化机制计算化,通过系统特征的因果关系强弱和差异分析,揭示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机理。[结果/结论]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中“双黄连事件”“白银越野赛事件”“十堰爆炸事件”和“青海地震事件”等4组舆情数据的实证结果发现,各事件中的群体交互持续能力和聚集度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即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典型的群体事件。此外,不同类型的舆情事件系统特征的因果关系强弱程度不同,因果关系越弱舆情演化不确定性越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婷婷
网络游记在表达和反映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旅游者发表在携程旅行网上关于西藏的游记为研究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对80篇游记样本进行质性分析,探讨国内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均以积极感知为主,但仍有提升空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青 刘艺 马亚萍 张辉
社交媒体的信息发布和转发机制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也使得政府的应急处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已有的舆情信息传播与决策模型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传染病传播模型,二是多属性模型,但很少有模型考虑了用户的个体特性和来自其他用户的影响。本文则结合用户个性从三个方面探讨舆情传播和干预机制:(1)来自周围邻居的影响;(2)用户自身对新信息的抵抗力;(3)外界环境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定量研究,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舆情传播和干预机制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舆情无干预自由扩散阶段和舆情干预阶段。在舆情干预阶段,主要探讨舆情干预措施强度和舆情干...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网络舆情 信息传播 社会关系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重大工程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较高的公众关注度使其对舆论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与脆弱性。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舆情传播过程中公众与政府的行为选择中的博弈策略。其次基于SIER模型建立了正向传播与反向传播的IER模型并讨论了边界值情况。通过建立社会风险感知函数主要研究了舆情传播方向、舆情状态间转化率及社会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社会风险随着个体关注状态向免疫状态的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随个体传播状态向免疫状态转化率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公众的行为选择决定了传播状态间转化的方向及程度,公众选择策略的动态变化比率与政府应对策略相互关联,为政府有效舆情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关键词:
重大工程 舆情传播 社会风险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张晓君 黄微 宋先智
文章阐述了心理距离理论对网络舆情传播倾向性的影响,并结合具体的网络舆情实例,从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假设性这四个心理距离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剖析。结果显示,心理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正向的传播倾向。研究结果证明了四个心理距离维度对传播倾向性存在影响关系,为进一步的维度测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心理距离 传播倾向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新 邓贵仕 佟斌
本文考虑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舆情传播模型。模型假设网络中每个个体的初始状态只有两种情况,并且在单位时间步内只选择一个邻居进行交流,并以概率λ接受该邻居的意见。解析结果显示存在概率λc使得网络中持某种观点人数比例的期望值是一个常数,而其它状态下系统中所有个体的意见都会达成一致。本模型有助于衡量某给定社会网络中舆论传播的快慢程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建华 周斯琦
[目的/意义]探究个体决策的有限理性对于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从网民心理的微观层面来构建网络舆情传播模型。[方法/过程]以病毒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引入考虑个体心理参照点的前景理论,构建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并求解模型的基本再生数,进行数值仿真对基本再生数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结论]网络舆情传播扩散规模,与微博用户接触到的接触消极微博内容的比例β、相关舆情事件评论或转发中传达负面情绪的评论内容占比p、被感染网民的自愈率q等有密切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超 骆克任
基于湖南凤凰古城门票事件400个网络文本的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旅游改革中,一旦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不公开透明和科学合理,将难以获得旅游地群众和游客的理解与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当旅游地群众和游客的相关利益受损时,他们会倾向于用消极性质的词语,对地方政府旅游改革政策进行质疑。其中,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利益分配制度成为质疑的焦点。质疑产生的消极性词语,不利于地方政府的信誉,造成政府的形象危机。鉴于此,提出用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指导地方政府在旅游改革方案的设计、公示、试行和实施四个阶段中,做到公开透明,平衡各方利益,减少改革阵痛,推动当地旅游业稳定地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