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06)
2023(18425)
2022(15829)
2021(14923)
2020(12370)
2019(28743)
2018(28346)
2017(54060)
2016(29194)
2015(33022)
2014(32719)
2013(32158)
2012(29427)
2011(26535)
2010(26138)
2009(24055)
2008(23477)
2007(20111)
2006(17477)
2005(15581)
作者
(81043)
(67595)
(66831)
(63741)
(43138)
(32309)
(30476)
(26422)
(25696)
(23851)
(22965)
(22780)
(21383)
(21183)
(20825)
(20580)
(20005)
(19884)
(19345)
(19098)
(16594)
(16307)
(16135)
(15343)
(15002)
(14958)
(14682)
(14670)
(13456)
(13141)
学科
(117384)
经济(117227)
管理(86143)
(78982)
(66058)
企业(66058)
方法(53697)
数学(46494)
数学方法(45895)
中国(32713)
(31439)
(31423)
业经(26403)
(24570)
(24188)
地方(22413)
(22319)
贸易(22307)
(21698)
农业(20758)
理论(20085)
(19199)
财务(19113)
财务管理(19071)
(18778)
环境(18604)
(18294)
银行(18252)
企业财务(18028)
技术(17765)
机构
大学(413290)
学院(407857)
(168028)
经济(164605)
管理(161706)
理学(140660)
理学院(139099)
研究(137251)
管理学(136727)
管理学院(135967)
中国(103619)
(88097)
科学(82311)
(78030)
(66634)
财经(62558)
中心(62024)
(61126)
研究所(60733)
业大(58580)
(57495)
(57034)
北京(55656)
(54434)
师范(53976)
经济学(51813)
(50276)
农业(47683)
财经大学(46800)
经济学院(46587)
基金
项目(281772)
科学(223357)
研究(208496)
基金(206781)
(179216)
国家(177766)
科学基金(153845)
社会(133286)
社会科(126315)
社会科学(126287)
基金项目(109417)
(107101)
自然(98867)
自然科(96546)
自然科学(96522)
教育(96079)
自然科学基金(94766)
(90780)
资助(84551)
编号(84498)
成果(68911)
(63341)
重点(62798)
(59436)
(58635)
课题(57807)
国家社会(55501)
教育部(55057)
创新(54781)
(54044)
期刊
(179737)
经济(179737)
研究(122808)
中国(77994)
学报(61774)
(60428)
管理(59405)
科学(58089)
(55443)
大学(48355)
教育(46629)
学学(45111)
农业(38507)
技术(35633)
(33473)
金融(33473)
财经(30834)
经济研究(29045)
业经(27884)
(26414)
问题(23719)
图书(21014)
(20267)
理论(19124)
(19103)
科技(19020)
技术经济(18939)
(18868)
资源(17802)
现代(17685)
共检索到595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晓玲   康旭东  
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导向的超学科研究,成为大科学时代推动我国基础研究走向世界前沿、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和行业“卡脖子”问题的新引擎。以我国十万空分压缩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削、大型全断面掘进装备制造为案例,结合扎根理论和半结构化访谈方法,遵循超学科研究主体协同—问题凝炼—知识整合概念模型,对我国超学科科研协同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超学科科研协同包括3条路径:(1)超学科关键问题凝炼,在实践问题、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提炼关键实践难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最终寻找关键科学问题,从根本理论层面解决重大问题;(2)超学科主体协同,通过建立由不同学科主体、不同组织主体等多元、多层次主体参与的超学科团队,建立成员间互信和共识,推动协同研究不断深入;(3)超学科多元知识整合,以学科知识、非学科知识等多种类型知识聚合为基础,通过知识转化、知识体系重构实现知识整合再创新,并涌现出一系列创新成果,同时需要资源、制度、文化3个超学科科研协同的保障条件,并形成超学科科研协同机制“三棱锥”模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娟  聂勇  
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的过程即是各参与主体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而开展协同合作的过程。以6个供应链金融通过合作共创价值的案例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出中小企业网络嵌入、核心企业网络协调、产业生态网络整合、多层物流流程优化、科技平台信息共享、政府组织环境治理、金融产品多元创新、金融风险综合防控等8个主范畴,进而推演出"产业主体共生—信用环境共创—金融服务协同"这一相互耦合的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协同机理模型,为更好地理解供应链金融生态网络协同的内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子祺  王晓红  刘绮莉  钟博文  姜华  
知识整合与思维关联是跨学科科研获得成功的关键。选取智能制造领域的典型跨学科研究团队为研究对象,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结论:知识关联整合受到知识因素(知识整合)、主体因素(思维关联)及合作因素(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其中,知识因素是动力基础,主体因素起到认知调节作用,合作因素是重要支撑条件。最后针对知识关联整合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模型,提出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及管理要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建中  曲小瑜  
通过深度访谈,应用质化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探究驱动装备制造企业实施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深层次因素。结果发现,创新意愿、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这4个主范畴对环境技术创新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创新意愿是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直接驱动因素,创新态度和主观规范通过影响创新意愿间接驱动环境技术创新行为,是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间接驱动因素,知觉行为控制既可以直接影响环境技术创新行为,也可以通过创新意愿间接影响环境技术创新行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由14个副范畴、4个主范畴(创新意愿、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1个核心范畴(装备制造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构成的驱动因素模型,开发相应的测量量表,并使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瑾  解若琳  
颠覆式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我国3家具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装备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实现机理及路径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通过开放式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构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机理路径模型,归纳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3个阶段,并据此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提出管理策略和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晓燕  孙志忠  胡娟  
物流集群是物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形式,本质是其内部相互竞争的企业之间的物流协同。但企业在开展协同活动时,却受到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中国西部7个大型物流集群的管理方、企业代表以及相关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借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编码分析,构建出由"协同环境""合作伙伴""信任""信息系统"四个主范畴共同构成的"横向物流协同制约因素"模型,并编制故事线,说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制约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揭示了上述制约因素在计划、实施和评估阶段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便消除阻力,推动协同,促进物流集群的发展和中国西部物流业的转型升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晓娴  张鹏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创新发展和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动能。本文以陕汽集团为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探析促进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外部和内生因素,构建并阐释了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因素中,政策支持是主观能动性因素,政府应当加强对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和政策支持;内生因素归并集中于企业应当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台搭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生产、管理、服务,促进协同创新和价值共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吴静  张天怡  周嘉南  
零工经济模式下平台型企业出现了迅猛发展,但是通过分析平台工作者持续参与行为的动机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是目前研究中缺乏深入探讨的议题。本文以419个滴滴司机作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原则运用NVivo 11 Plus软件对参与平台劳动的滴滴司机进行访谈,总结出了平台司机的参与动机演化机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我们发现:平台司机个体心理感知的满足程度是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的关键;经济效益对平台司机参与行为的影响最大,自主感知在动机转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经济效益对兼职司机参与行为的影响更大,专职司机的内部动机低于兼职司机,自主感知在专职司机动机内化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更大。本研究扩展了自我决定理论在零工经济模式下对动机演化机制的解释,研究结论为零工工人的激励提供了新的理解。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蒋永康   梅强  
知识转移粘滞现象会阻碍知识流动和分享,厘清知识转移粘滞的过程机制有助于进行高效的知识管控。通过对16家在孵企业的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知识转移粘滞过程机制的ISIA理论模型,具体包含知识启动粘滞、知识发送粘滞、知识互动粘滞和知识吸收粘滞4个主范畴,以及对应的18个子范畴。在此基础上,对理论模型进行饱和度检验,探讨主范畴的作用路径,并提出知识转移粘滞的管控措施。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知识转移粘滞理论体系,并为知识转移粘滞治理提供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省  唐嵩  龙冬  
在对关键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20082015年典型产学研用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和扎根理论,建立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供需匹配机制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以意愿、能力和资源3个主范畴为平面,可以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供需匹配机制三维图;根据故事线将9个副范畴组合后,发掘出强人推动、政策驱动和市场拉动3种匹配机制。最后,提出多种机制协同运行,寻求利益最大交集,丰富社会网络的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省  唐嵩  龙冬  
在对关键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2008~2015年典型产学研用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和扎根理论,建立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供需匹配机制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以意愿、能力和资源3个主范畴为平面,可以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供需匹配机制三维图;根据故事线将9个副范畴组合后,发掘出强人推动、政策驱动和市场拉动3种匹配机制。最后,提出多种机制协同运行,寻求利益最大交集,丰富社会网络的政策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志波  
近年来,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化转型的趋势愈发明显。本文利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20个制造型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制造型企业服务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即制造业服务化的驱动主要来自于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缓冲和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响应客户需求4个方面。最后,还构建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内部动力-外部压力和拉力"驱动模型,提出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树立制造服务系统观等建议。本研究有助于厘清制造型企业服务化的驱动机制,对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志波  
近年来,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化转型的趋势愈发明显。本文利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20个制造型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制造型企业服务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即制造业服务化的驱动主要来自于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缓冲和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响应客户需求4个方面。最后,还构建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内部动力-外部压力和拉力"驱动模型,提出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树立制造服务系统观等建议。本研究有助于厘清制造型企业服务化的驱动机制,对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颖  吴甦  黄国梁  王赟松  邓佳敏  
为了适应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情境,更高效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凝练优秀企业经验,找到质量管理实践中能显著改善质量水平、提升企业绩效的关键要素。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中国质量奖获奖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三级编码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大质量"文化建设、产业链共赢策略、"互联网+"质量信息管理等六项当前制造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并分析了中西方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实践的差异及深层原因,为中国制造企业改善质量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贝  杨水利  
基于扎根理论,选取15个智能制造典型案例,探索影响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因素。结果表明:产品市场需求、智能技术、智能装备资源、智能交互能力、智能服务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是影响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以及管理智能化的关键因素;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家精神是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分析5种智能制造模式,为相关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