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06)
- 2023(15926)
- 2022(13791)
- 2021(12879)
- 2020(10705)
- 2019(24889)
- 2018(24646)
- 2017(48061)
- 2016(25823)
- 2015(28902)
- 2014(28692)
- 2013(28090)
- 2012(25473)
- 2011(22857)
- 2010(22699)
- 2009(20689)
- 2008(20205)
- 2007(17461)
- 2006(15066)
- 2005(13330)
- 学科
- 济(102417)
- 经济(102274)
- 管理(79169)
- 业(73205)
- 企(63030)
- 企业(63030)
- 方法(49126)
- 数学(42258)
- 数学方法(41684)
- 财(29466)
- 农(26461)
- 中国(25668)
- 业经(23705)
- 制(22712)
- 学(22432)
- 地方(18765)
- 务(18699)
- 理论(18661)
- 财务(18622)
- 财务管理(18581)
- 企业财务(17669)
- 农业(17289)
- 贸(17162)
- 贸易(17155)
- 易(16653)
- 和(16494)
- 体(16301)
- 技术(16159)
- 环境(15980)
- 银(15668)
- 机构
- 大学(367149)
- 学院(363651)
- 管理(146378)
- 济(145492)
- 经济(142409)
- 理学(127965)
- 理学院(126578)
- 管理学(124302)
- 管理学院(123635)
- 研究(116859)
- 中国(85558)
- 京(76843)
- 科学(71629)
- 财(69058)
- 所(56648)
- 财经(55610)
- 农(54547)
- 业大(53721)
- 中心(52883)
- 研究所(51696)
- 江(51576)
- 经(50617)
- 北京(47849)
- 范(47479)
- 师范(47011)
- 经济学(44769)
- 院(43019)
- 农业(42546)
- 财经大学(41730)
- 州(41479)
- 基金
- 项目(254363)
- 科学(201541)
- 研究(186857)
- 基金(186359)
- 家(161530)
- 国家(160239)
- 科学基金(139097)
- 社会(118553)
- 社会科(112396)
- 社会科学(112369)
- 基金项目(99026)
- 省(98523)
- 自然(90587)
- 自然科(88471)
- 自然科学(88450)
- 自然科学基金(86855)
- 教育(86655)
- 划(82858)
- 资助(76266)
- 编号(75863)
- 成果(61207)
- 重点(56961)
- 部(56776)
- 发(53242)
- 创(53168)
- 课题(51797)
- 创新(49626)
- 教育部(49327)
- 制(49158)
- 国家社会(48843)
- 期刊
- 济(154481)
- 经济(154481)
- 研究(105875)
- 中国(64634)
- 学报(56640)
- 财(53942)
- 管理(53832)
- 科学(52210)
- 农(48910)
- 大学(44153)
- 学学(41645)
- 教育(40402)
- 农业(33600)
- 技术(32180)
- 融(28317)
- 金融(28317)
- 财经(27580)
- 业经(24977)
- 经济研究(24523)
- 经(23531)
- 问题(20247)
- 理论(17637)
- 科技(17280)
- 图书(17232)
- 技术经济(17120)
- 版(16980)
- 业(16462)
- 实践(16032)
- 践(16032)
- 现代(16025)
共检索到515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元坤 张倩 祝振兵 张龙
当前追随力研究主要聚焦于组织中个体追随,而忽视了对团队追随的探索。基于实践的观察及理论发展的趋势,相对于个体追随,工作中的团队追随具有更高的研究及实践价值。鉴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团队追随的概念,并从工作团队视角,基于扎根理论深入探究了团队追随的内涵和结构,发现其包含团队任务导向和人际促进导向两个维度,前者指团队追随是一种积极的角色内行为,后者指团队追随包含了团队成员与领导者的情感交流。在维度确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团队追随归类模型和团队追随形成路径模型。最后,对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团队追随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追随力 团队追随 扎根理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冠峰 文梅 方志斌 牛宇霖 唐杰
当前,工作情境中因“错过”而付出的代价让员工更加害怕错过什么,这种害怕错过引发的焦虑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且具有潜在影响力的现象。为了深入了解错失焦虑在中国员工群体中的表现和形成原因,本研究依据建构型扎根理论,通过访谈和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中国员工错失焦虑的内涵和结构,发现其是一种广泛性的焦虑,包含工作信息错失焦虑、职场关系错失焦虑、职业发展错失焦虑和工作福利错失焦虑四个维度,具有制度与人情博弈下的矛盾性、忧患意识激发的持续性和触发员工错失焦虑的“关系”多元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提出中国员工错失焦虑的形成路径模型。研究结果拓展了中国错失焦虑研究的新领域,为错失焦虑在中国工作情境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错失焦虑 中国员工错失焦虑 扎根理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修文 刘显红 姜雅玫
本文通过搜集主流媒体中不同群体对团队工作价值观的评论和报道,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构建团队工作价值观结构体系,建立"团队工作价值观—团队行为—团队绩效"理论模型,诠释团队工作价值观通过团队行为的中介效应对团队绩效的影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团队建设因素、人际关系因素、自我实现因素和物质环境因素共同组成了团队工作价值观;受团队工作价值观的影响,团队成员与上下级和同级的协调、合作和沟通行为表现出高低不同质量水平的组合,进而产生不同的团队关系绩效和任务绩效。根据研究结果和启示,给团队管理者提出了有效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丽君 金铭
人才政策一直是我国抢占人才高地、谋求创新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是,在积极向好的总体趋势下,区域间人才政策内容同质化与持续加码的财政压力、部分人才专项经费过剩相互叠加,形成当前国内人才政策在内容创新层面的"内卷"困境,亟待寻求政策内容以外新的竞争增长点。以此为出发点,将营销概念引入人才政策,遵循方便取样原则,选择浙江省96名人才政策工作者和人才政策目标群体作为深度访谈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提炼出与人才政策营销相关联的6个理论要素。结合访谈过程中涌现的问题主线与既有理论线索,构建人才政策营销机理模型,刻画人才政策营销发生作用的3条解释路径,即政府行为—人才体验机制、交换机制、主观能动性调节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娟 刘松竹 崔冉
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共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自2017年以来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鼓励、推动和规范供应链金融发展。为探索这些政策形成的内在机理,以政策原始文本为研究基础,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出精准服务供应链的价值定位机制、专业优势协同的生态合作机制、主体功能优化的业务管理机制、制度与科技并举的风险防控机制、产品个性化趋向的业务创新机制、多元动力组合的部门协同机制、多重信用支持的环境优化机制、产融效益叠加的目标平衡机制等8个核心范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演出“定位—保障—创新—规范—目标”这一内在机理模型。本研究的贡献在于探索了供应链金融政策的形成机制和价值内涵,有利于推动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发展政策 形成机制 扎根理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黎耀奇 宋亚亚 梁斯琪 张骁鸣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旅游业尤其是导游职业的负面评价已经到了污名化程度,对旅游业的从业者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学术界对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却关注甚少。文章以导游职业这一旅游业受污职业的典型代表为例,基于扎根理论,对导游这一职业的污名形成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从施污者的角度,公众的实体感知直接决定了导游职业污名的内容,但污名的最终形成与社会认知的负面渲染作用和信息认知的负面导向作用紧密相关;从受污者的角度,由于从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受污者只能被动承受污名。以上结论对职业污名研究具有较高理论贡献,文章同时为旅游业去污名化实践路径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导游 职业污名 形成机制 扎根理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谢智慧 庞惠伟 牛宇霖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领导力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但现有研究尚未深入开展具体领导行为的测量及其机制分析。基于扎根理论,从悖论视角出发,探究跨文化悖论领导行为的概念内涵与结构维度,发现其是一种有效应对跨文化冲突的领导行为,包含风险与机遇、利润与价值、规范性与灵活性、本土特殊性与全球普遍性4个维度,并分别体现中庸哲学理论中“执两用中”的整体原则、“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经权损益”的权变原则、“和而不同”的和谐原则4个方面特征。构建涵盖4个核心维度、25个指标的初始测量量表,并提出跨文化悖论领导行为的形成与影响机制理论框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聪颖 赵曙明 秦伟平 丁明智
团队模式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形式,然而,“不能同甘也不能共苦”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其合作前期就发生决裂甚至解散。关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凝聚力如何产生,受哪些因素影响,其形成机理是什么等问题,目前少有考察。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对6组创业团队24个团队成员的深度访谈,挖掘出“认可共同利益”等17个子范畴和“工作事件的影响”等5个主范畴,构建工作事件工作环境的激活—认知评价—情感反应—态度形成理论模型,并运用情感事件理论和情绪归因理论分析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增强创业团队凝聚力的外部干预措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聪颖 赵曙明 秦伟平 丁明智
团队模式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形式,然而,“不能同甘也不能共苦”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其合作前期就发生决裂甚至解散。关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凝聚力如何产生,受哪些因素影响,其形成机理是什么等问题,目前少有考察。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对6组创业团队24个团队成员的深度访谈,挖掘出“认可共同利益”等17个子范畴和“工作事件的影响”等5个主范畴,构建工作事件工作环境的激活—认知评价—情感反应—态度形成理论模型,并运用情感事件理论和情绪归因理论分析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增强创业团队凝聚力的外部干预措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辉 梁渊 李季鹏 鲁梦宇
区域刻板印象会影响区域间人、财、物的交流。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区域认知资源是影响区域刻板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是少有学者探索区域认知环境再确认在区域刻板印象形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笔者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区域认知资源、区域认知环境再确认影响下的区域刻板印象形成模型,通过对229名受访者的深度访谈,对访谈中形成的24 954条语句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探索区域认知资源、认知表征以及认知环境再确认在区域刻板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认知资源只是影响了人们区域认知表征的形式。但由于缺乏固定性和明确性,认知表征形式只是区域刻板印象的胚芽;区域认知表征形式只有在人们以社会性学习或社会性强化的方式对认知环境反复再确认后才能形成区域刻板印象。因此,笔者认为:改善区域认知资源不是消除区域刻板印象的唯一路径,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让人们每一次的社会性学习和社会性强化都能获得认知环境的积极确认也是一条重要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凡蓉 王焕 陈子韬
以西北X市为例,对该市《治污减霾工作实施方案》中核心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中国情境下的大气治理政策执行模型,探索其政策执行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目标设置、内部管理和外部支持对大气治理政策执行存在显著影响。目标设置的清晰度、难度、分解与偏差程度直接影响政策执行者的执行意愿,产生正常执行和偏差执行等不同执行行为。其中,机构内部管理的纵、横向协调及其价值取向,外部环境的公众监督、制度压力与财政支持会交替产生作用,形成对执行策略与执行动力的双螺旋推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雨生 吉明 冯昕
海水稻研究目前已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其中以袁隆平和陈日胜为代表,为海水稻育种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别以二者所在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武汉海稻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展开独立研究,探究海水稻育种和推广机制。由此识别出一种"地方政府+育种机构+农业企业"多方协同的产业化推广机制:政府、育种机构和农业企业协同合作,通过优化育种、技术创新和整合多方资源等方式,开展海水稻研发和海水稻推广工作,推动海水稻实现产业化发展。本文对丰富扎根理论研究、推进海水稻育种推广机制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谈杨 陈静静 马增彩
高质量的中职教育对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优化我国人力资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中职教育中学生常被视作学力低下,教学改革亦困难重重。本文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形式考察了21名中职学生的学力发展,发现尽管在初中后期学生学力出现了快速下滑,但这些学生毕业进入中职后学力发展趋势逆转,出现了学力回弹现象。之所以出现这一回弹,是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遭受破坏的自我觉知不断修复,最终形成高水平的自我觉知,实现了学力回弹。在此过程中,个人特质、生涯预期、学校环境与家庭养育之间积极互动,推动了自我觉知的修复。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学力回弹 扎根理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品 陈云川 雷轶 彭明芳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在对19个国家级或省级众创空间样本研究基础上构建众创空间创新机制模型。研究发现:众创空间的创新机制核心要素为基础禀赋、网络能力、制度环境、网络嵌入性和创新方式五类,其中,基础禀赋与网络能力为创新能力生产阶段要素,信任嵌入、承诺嵌入、信息共享、联合解决和制度环境为网络嵌入性阶段要素,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为创新绩效生成阶段要素;众创空间的创新能力是创新绩效的前因基础,网络嵌入性是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中介因素,制度环境是创新能力与嵌入性要素的调节因素。
关键词:
众创空间 创新机制 创新能力 扎根理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凡蓉 王焕 陈子韬
以西北X市为例,对该市《治污减霾工作实施方案》中核心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中国情境下的大气治理政策执行模型,探索其政策执行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目标设置、内部管理和外部支持对大气治理政策执行存在显著影响。目标设置的清晰度、难度、分解与偏差程度直接影响政策执行者的执行意愿,产生正常执行和偏差执行等不同执行行为。其中,机构内部管理的纵、横向协调及其价值取向,外部环境的公众监督、制度压力与财政支持会交替产生作用,形成对执行策略与执行动力的双螺旋推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品伤害危机中消费者应对行为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PADM理论视角的扎根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技术异化形成技术负面效应的机理研究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我国高校图书馆Folksonomy管理机制实证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零工参与动机演化机制研究——以平台司机为例
基于扎根理论的在职学生在线学习注意力驱动机制研究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我国高校图书馆FOLKSONOMY实施机制实证研究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我国高校图书馆Folksonomy管理机制实证研究
工会-管理层关系与企业员工参与机制的运行——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高校图书馆Folksonomy评价机制实证研究
中国特色小镇创建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