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77)
- 2023(18442)
- 2022(15189)
- 2021(13966)
- 2020(11192)
- 2019(25674)
- 2018(25235)
- 2017(48775)
- 2016(26510)
- 2015(29644)
- 2014(29425)
- 2013(28498)
- 2012(25582)
- 2011(22820)
- 2010(22348)
- 2009(20183)
- 2008(19337)
- 2007(16671)
- 2006(14386)
- 2005(12434)
- 学科
- 济(106069)
- 经济(105960)
- 管理(74774)
- 业(70342)
- 企(58290)
- 企业(58290)
- 方法(49016)
- 数学(42256)
- 数学方法(41682)
- 农(29764)
- 中国(28767)
- 业经(27382)
- 财(24991)
- 学(23053)
- 地方(20463)
- 农业(20259)
- 理论(18977)
- 贸(17620)
- 贸易(17613)
- 制(17397)
- 易(17078)
- 和(16317)
- 技术(16301)
- 环境(16200)
- 务(15955)
- 财务(15876)
- 财务管理(15845)
- 产业(15235)
- 银(15189)
- 银行(15134)
- 机构
- 大学(369834)
- 学院(368829)
- 管理(146276)
- 济(143436)
- 经济(140401)
- 理学(128395)
- 理学院(126976)
- 管理学(124523)
- 管理学院(123866)
- 研究(119592)
- 中国(86015)
- 京(77427)
- 科学(76227)
- 财(63719)
- 农(60939)
- 所(58402)
- 业大(57725)
- 中心(54217)
- 研究所(53971)
- 财经(52456)
- 江(51804)
- 范(49790)
- 师范(49298)
- 经(47892)
- 农业(47818)
- 北京(47655)
- 院(43901)
- 经济学(43851)
- 州(42267)
- 师范大学(39914)
- 基金
- 项目(263926)
- 科学(208371)
- 研究(192128)
- 基金(191703)
- 家(167633)
- 国家(166240)
- 科学基金(143540)
- 社会(121780)
- 社会科(115403)
- 社会科学(115372)
- 省(103744)
- 基金项目(101611)
- 自然(93238)
- 自然科(91111)
- 自然科学(91087)
- 自然科学基金(89418)
- 教育(89006)
- 划(87230)
- 编号(78487)
- 资助(77170)
- 成果(62680)
- 重点(59396)
- 部(57318)
- 发(56305)
- 创(55134)
- 课题(53818)
- 创新(51375)
- 国家社会(50571)
- 科研(50512)
- 教育部(49355)
- 期刊
- 济(149154)
- 经济(149154)
- 研究(102391)
- 中国(64892)
- 学报(61800)
- 农(55842)
- 科学(55350)
- 管理(52323)
- 财(47428)
- 大学(47143)
- 学学(44293)
- 教育(43272)
- 农业(38827)
- 技术(32564)
- 融(26678)
- 金融(26678)
- 业经(25873)
- 财经(24934)
- 经济研究(24128)
- 经(21335)
- 图书(20347)
- 问题(19852)
- 业(19776)
- 版(18219)
- 科技(18000)
- 技术经济(17026)
- 理论(16826)
- 业大(16196)
- 现代(16048)
- 商业(15951)
共检索到513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邢新朋 周雨洁 王建华 刘天森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员工技能提升和知识配合。然而,作为微观个体,员工的角色和作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常常被忽略,使其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个人与环境匹配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探究员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心理抗拒的影响因素和缓释路径。研究发现,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个体资本、技术接受度、负面体验感5个主范畴对员工数字化转型抗拒存在显著影响。在识别外部因素(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内部因素(个体资本)、过程因素(技术接受度和负面体验感)的基础上,构建员工数字化转型抗拒影响因素模型,识别其对员工数字化心理抗拒的影响作用,抽象出“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心理抗拒”、“负面体验感→个体资本→心理抗拒”和“个体资本→工作资源→心理抗拒”转型抗拒缓释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国辰 陈宇恬 王焕焕
零售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是增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在数字经济时代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今备受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以11个数字化转型零售企业为样本,揭示了影响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能力、企业资源、企业家保持创新精神以及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敏锐性是影响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研究针对企业数字化综合能力、企业转型资源投入、打造适应数字化的平台型组织与企业数字化经营创新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艳 张欣婧
本文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进行阶段划分,选取4家案例企业,应用扎根理论对数字化转型的孕育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影响因素作用模型,并结合案例加以论证。结果表明:(1)在孕育阶段,市场驱动、创新驱动和政策驱动3个因素相互作用,构成转型的外部驱动力,而企业家精神和基础条件则是内在动力。(2)在实施阶段,资源投入力度、对外合作水平、组织柔性和管理机制对数字化转型起正向推动作用,路径依赖性则起阻碍作用,企业家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3)企业家精神是唯一的贯穿转型两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但在不同阶段的内涵与表现有所不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小青 李秉廉 何玮萱 周建
在全球数字经济进入加速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系统推动我国企业数字化创新,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从数字化创新理论出发,基于康泰医学、广州银行、诺贝尔瓷砖3家企业访谈数据,采用扎根研究和多案例研究方法,借助NVivo12.0软件辅助编码,对数字化创新形成路径进行探析,提炼出驱动因素、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关键活动、数字化创新5个主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数字化创新路径这一核心范畴,进而构建企业数字化创新形成路径的理论模型。结论拓展和深化了数字经济环境下数字化创新理论研究,对企业数字化创新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娟
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革新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基于此,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需既精通专业又熟悉数字化信息技术、既具备战略思维又富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会计人才。基于扎根理论不需要预先设定理论假设,研究者直接从原始资料中进行经验总结,提炼相关概念、范畴,进而构建新的理论或丰富现有的理论,面对目前数字化技术对会计职能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本文利用扎根理论,通过与高校会计专业(本科)及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负责人与教师、企业的财务工作负责人访谈,提出了会计职能重塑以内力提升与外部塑造相结合的路径,为今后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岗证结合提供了参考。本研究旨在推动会计数字化转型、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完善高校专业培养并提炼出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进而构建出数字化背景下会计重塑路径研究的模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江丽君 叶建木 贾文超 王亮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要求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以促进僵尸企业平稳转型,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选取9家不同行业、不同退出路径的僵尸企业进行分析,收集相关案例资料,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方法实施三级编码,归纳出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基本情况、亏损情况以及债务问题四大重要因素,并根据共性因子进行重要性程度排序,得出僵尸企业退出路径影响因素中的核心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贝 杨水利
基于扎根理论,选取15个智能制造典型案例,探索影响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因素。结果表明:产品市场需求、智能技术、智能装备资源、智能交互能力、智能服务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是影响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以及管理智能化的关键因素;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家精神是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分析5种智能制造模式,为相关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永 谭灏哲 马君
人工智能开始取代技术岗位,加剧了资质过剩在组织中的存在,而智能驱动的创新日益决定企业存亡,引导资质过剩员工立足岗位创新是因应之策。然而,创新作为高失败风险的活动,被领导喝止是一种常态,资质过剩者会不会冒着抗令风险持续创新?鉴于资质过剩员工具有重塑自我价值的动机以及开展创新必备的时间精力保障,本研究基于心理抗拒理论,考察了资质过剩感与抗令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内在职业目标与证明自我能力动机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16家企业486名员工进行二阶段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资质过剩感对抗令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2)内在职业目标正向调节资质过剩感与抗令创新之间的关系;(3)证明自我能力动机正向调节资质过剩感与抗令创新之间的关系且部分中介内在职业目标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本研究揭示了资质过剩的员工具有抗拒心理和恢复积极自我的强烈动机,也为管理实践中有效发挥员工资质过剩感的积极作用、适度引导员工抗令创新行为提供了启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庆宏 王艺娜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关注具有正式雇佣关系的员工个体,但实践发现,曾在特定组织内工作但已解除雇佣关系的离职员工仍可能通过人际关系、信息交换等方式对原组织业务、品牌声誉产生积极影响,此类行为可概括为离职员工积极行为。收集知名网络论坛等公开二手资料,构建离职员工影响原组织积极行为的理论模型,通过深度访谈25名拥有离职经历的人员并对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在验证和深化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识别出5个主因素:关系建设与维系、个体因素、利益感知、原组织客观因素、行为边界条件,按作用程度将其划分为有促进作用的激励因素和仅能消除负面作用的保健因素,可为离职员工与组织关系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关键词:
离职员工 积极行为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研 武瑞娟 刘建新
近年来,新兴词汇“种草”在网络上被消费者广泛使用。基于建构型扎根理论,本研究构建了口碑“种草”到实际消费的影响路径与关键因素的理论模型。根据该理论模型,影响口碑“种草”的重要因素包括口碑的信息源特征、信息特征、产品特征和受众特征;口碑会通过信息性影响、规范性影响和价值表达性影响引发“种草”;口碑“种草”会具体表现为猎奇心理、消费期待、消费意愿和消费计划;从口碑“种草”到实际消费之间存在时间差,时间差可能由不同原因导致,并且引发消费者的应对行为;口碑“种草”后,消费者既可能产生实际消费,也可能放弃消费。这些研究发现不仅对口碑推荐、人际影响等方面的理论做出贡献,并且对企业深入了解网络时代的口碑效应、消费者了解自身行为决策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戴胜利 李迎春 张伟
当前,加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也逐渐成为科技创新趋势,而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集中、过程复杂等特点,使得构建创新主体间的深层次合作很有必要。采用扎根理论对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影响因素进行挖掘,提炼相应范畴,进而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动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联盟建设影响因素中,资源投入是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协作动机是促进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的内在驱动,组织环境是实施创新合作的基础性条件,技术创新协同过程则是联盟运行的重要支撑条件。在联盟构建过程中,协同过程起部分中介桥梁作用,资源投入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
技术创新联盟 协同创新 扎根理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方勇 吴素珍 张鹤达
以典型创新企业的深度访谈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提炼出国家政策支持、产业环境推动等主范畴,构建企业基础研究行为模型,并应用双因素理论进行了理论诠释。研究发现,企业财务状况、研发基础属于保健因素;产业环境、技术环境、一流企业愿景、企业社会责任属于激励因素;国家政策支持既是保健因素又是激励因素。基于“外因—内因—行为”分析范式,提出了外部因素中的国家政策支持影响企业内部保健因素,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影响企业内部激励因素的企业基础研究行为的双重作用路径。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企业基础研究的条件支持、增强创新氛围等政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悦 周建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足。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在提高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增强社会契合度和适应性方面作出了规定。运用扎根理论对新《职业教育法》进行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保障力度、社会参与程度、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程度、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公众认可程度五个维度。基于此,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路径有:构建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职业教育的格局,增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建设国家资历框架,为职业教育学习者提供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发展通道;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适应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构建多元传播主体,打造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松 沈江
使用扎根理论对浙江本土初创中小企业进行多案例分析,捕捉影响初创中小企业创新的内外部关键因素,分析创新发生过程中各种影响关系的发生机理,描绘当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初创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最后提出创新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初创企业 扎根理论 创新影响因素 路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强 闫晶 李洁 陈晓美
[目的/意义]开展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改善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现状,指导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提升。[方法/过程]基于扎根理论,从数据采集和访谈方式获取的331份质性材料出发,严格按照扎根研究范式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式编码,最终构建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影响因素模型经过了理论饱和度验证,表明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主要受资源、需求、技术和效能四大因素影响,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提升应把握"资源为基、需求为本、技术为翼、效能为王"的原则。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资源聚合 扎根理论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