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8)
2023(10573)
2022(9028)
2021(8503)
2020(7539)
2019(17453)
2018(17471)
2017(33431)
2016(18114)
2015(20461)
2014(20373)
2013(20017)
2012(18382)
2011(16375)
2010(16044)
2009(14597)
2008(14419)
2007(12718)
2006(10481)
2005(9082)
作者
(51505)
(43349)
(43203)
(41313)
(27500)
(20989)
(19878)
(17088)
(16390)
(15239)
(14871)
(14564)
(13656)
(13583)
(13516)
(13338)
(13311)
(12853)
(12620)
(12504)
(10664)
(10588)
(10547)
(9969)
(9786)
(9705)
(9603)
(9424)
(8675)
(8670)
学科
(74687)
经济(74616)
管理(49607)
(47900)
方法(39437)
(38894)
企业(38894)
数学(35667)
数学方法(35219)
(19551)
(19429)
中国(17243)
(15901)
业经(15022)
地方(14965)
(13358)
贸易(13354)
农业(13011)
(12931)
(12782)
财务(12735)
财务管理(12705)
企业财务(12054)
(12014)
(11137)
环境(10606)
技术(10401)
理论(10318)
(9992)
银行(9964)
机构
大学(251672)
学院(251201)
(100798)
管理(100149)
经济(98764)
理学(87306)
理学院(86355)
管理学(84588)
管理学院(84134)
研究(80644)
中国(61161)
(52411)
科学(52008)
(45207)
(43508)
(40164)
中心(40044)
业大(39975)
(37137)
研究所(37026)
财经(36984)
农业(34408)
(33723)
(32248)
北京(32132)
师范(31889)
经济学(31077)
(29595)
(29448)
经济学院(28401)
基金
项目(178379)
科学(140749)
基金(130986)
研究(125814)
(115073)
国家(114186)
科学基金(98504)
社会(79291)
社会科(75267)
社会科学(75244)
基金项目(70154)
(69364)
自然(66363)
自然科(64843)
自然科学(64823)
自然科学基金(63642)
(59391)
教育(58308)
资助(53761)
编号(50973)
重点(40492)
成果(39817)
(39519)
(37645)
(36943)
科研(35654)
创新(34631)
课题(33956)
计划(33809)
教育部(33584)
期刊
(101053)
经济(101053)
研究(65245)
中国(42692)
学报(41059)
科学(37437)
(36994)
(36069)
管理(33208)
大学(30692)
学学(29166)
农业(25079)
技术(22804)
教育(21142)
(19453)
金融(19453)
财经(17574)
业经(16842)
经济研究(16158)
(15015)
问题(14146)
(14075)
统计(13911)
资源(12716)
技术经济(12505)
理论(12473)
(12393)
(12328)
图书(12317)
实践(11496)
共检索到350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振波  龙振  余启航  
城市交通问题愈发严峻,利用手机数据探究职住分布及通勤特征分析符合智慧城市和"四个交通"中智慧交通的发展理念,对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手机信令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住空间识别方面,而对识别出来的职住状况背后的原因以及通勤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昆山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提取用户职住地信息,分析其职住空间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昆山市职住空间分布和通勤交通现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邹戴晓  过秀成  樊钧  潘敏荣  郑美娜  
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从城市通勤行为和职住空间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揭示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土地利用和通勤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出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识别方法,研究了分区域的居民通勤距离和就业岗位通勤距离等指标,提出了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比校核手机信令数据的方法。以苏州市为例,结合苏州市综合交通模型对城市职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市域和市区的职住平衡关系;利用可视化方法研究苏州市通勤网络特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席东其  朱乐  张改  石飞  
日常出行是每个人获取发展权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共基础设施均等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交通公平也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为促进交通公平、制定更加合理的交通规划与政策,文章以昆山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和高德地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出行时耗数据,运用加权平均的可达性和泰尔指数,对昆山市交通公平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同一研究单元内公共交通可达性低于小汽车交通,但公共交通公平性优于小汽车交通,即交通建设关注了公共交通公平而忽视了效率;在同一种交通方式中,公平性在空间上均呈现出中心城区高四周低的分布态势,且空间公平性差异主要是由控规单元之间可达性水平的差异导致。根据研究结论,建议昆山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并采取公交提速等措施,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提升公共交通的竞争力水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娟  钮心毅  
本文基于南宁市移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的居民居住地、工作地数据,首先分析了南宁市职住平衡特征及其与土地混合使用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南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尺度存在职住空间不平衡现象,职住平衡指标与土地混合使用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接着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检验了职住平衡、土地混合使用对通勤距离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较好的职住平衡可以降低通勤距离,居住在就业较密集的单元,或工作在居住较密集的单元,通勤出行相对较短。较好的土地混合使用水平可以缩短通勤距离,居住在居住与非居住用地混合度较好、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较好的单元,居住者通勤距离较短,工作在4类主要用地混合度较好、工业用地占比合理、医疗及教育设施密度较好的单元,工作者通勤距离较短。研究为南宁制定优化土地使用规划政策,改善居民职住平衡水平及通勤模式提供了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静媛  张云彬  王诚  朱萌  
针对郊区职住空间特征展开深入研究,是探索城乡功能空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对于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安徽省合肥市郊区,利用覆盖市域范围的手机信令数据,识别郊区职住人口,开展郊区职住空间的分布格局与特征的可视化分析,进而以职住偏离指数、自足性指数和空间错位指数剖析不同空间尺度下的郊区职住空间匹配合理程度,讨论合肥市郊区与中心城区的职住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合肥市郊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导,职住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不均衡状态;仅少数远郊乡镇的职住一体化程度较高;大多数近郊乡镇街道职住功能不匹配,与中心城区存在职住功能互补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静媛  张云彬  王诚  朱萌  
针对郊区职住空间特征展开深入研究,是探索城乡功能空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对于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安徽省合肥市郊区,利用覆盖市域范围的手机信令数据,识别郊区职住人口,开展郊区职住空间的分布格局与特征的可视化分析,进而以职住偏离指数、自足性指数和空间错位指数剖析不同空间尺度下的郊区职住空间匹配合理程度,讨论合肥市郊区与中心城区的职住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合肥市郊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导,职住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不均衡状态;仅少数远郊乡镇的职住一体化程度较高;大多数近郊乡镇街道职住功能不匹配,与中心城区存在职住功能互补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林  陈龙  安子豪  张翔晖  
通勤出行和职住关系对于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职住组织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公交刷卡数据,以武汉市主城区和都市发展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出行模型和职住地识别规则,识别了职住通勤群体,从职住密度、通勤时间与距离、通勤流向和可视化等方面对武汉市的通勤出行和职住平衡进行测度,并识别了武汉市的职住通勤模式。结果表明:①核心城区的职住密度明显高于其它城区,承载着较多的居住和就业人口;②通勤距离与时间具有核心—外围—边缘的递增模式;③城市主要通勤流位于核心城区和外围城区;④职住通勤模式总体可以概括为核心—外围—边缘的单中心向内通勤模式,越往外围区域越呈现职住错位的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ZHANG Yingna  王悦  胡昊宇  袁春来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范围,以250 m×250 m网格为基本单元,识别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时空分布与流动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城市群的主要人口集聚中心,且人口分布呈现非均匀放射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人口密度由城市中心向周边递减;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是人口流动网络的主要中心,其人口流量远高于其他城市;城市群范围内的县际人口流动增长迅速,各区县的职住空间不平衡也比较突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稳  詹庆明  黄正东  周俊  周海燕  
中国许多大城市处于制度转型与空间重构的背景下,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关系正发生明显变化职住空间的合理布局成为城市规划考虑的重要课题。研究利用武汉市大样本政务数据进行数据集成与空间化,得到居民个体精细空间数据,对武汉都市发展区的通勤特征、职住空间匹配关系进行分析与测度,发现:武汉都市发展区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处于合理范围;都市发展区职住空间总体匹配较好,但不同区域职住空间匹配差异明显;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的调整与职住空间失配现象密切相关;"武汉三镇"之间、新城组群与邻近主城区之间显著的交叉通勤是影响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晖  杨军  刘常平  
立足问卷调查获取轨道交通沿线居民职住分布和通勤特征数据,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居住—就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及其结构下的通勤组织特征,基于GIS勾勒出轨道交通网络格局下职住分布的形态,提出了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背景下区域性职住不平衡的新格局。主要结论有:①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居住选择的空间,加快了居住人口向郊区迁移,加速了区域性职住不平衡的发展趋势。②轨道交通作为大容量快速客运体系将在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中发挥骨干框架作用,轨道交通沿线的郊区地带呈现出人口敛聚和产业集中的双核空间集聚的发展态势,最终沿轨道交通网络轴线形成放射状的"点轴"格局。③轨道交通对长距离出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城市路网和机动化发展成熟的条件下,轨道交通将成为城市最重要的通勤出行方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车莲鸿,程晓明,张青,陈艳,李玲,盛锋,于跃  
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对昆山市张浦、花桥、陆家3镇997户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以了解该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水平和经济负担情况。结果显示昆山市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较低,但其需求满足状态较好。病轻和自我医疗是未就诊的主要原因,医院的服务质量影响居民住院。居民就医流向较合理,符合“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模式。同时,地段医院经济负担较轻。由于妇幼保偿制、计划免疫和妇女保健服务较好。建议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和用药指导,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和价格管理,使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汤土云  杨昌辉  王雅军  马长茗  
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昆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然后从微观角度对昆山市重点物流企业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人才培养、企业经营环境、政府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昆山市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政府层面、人力资源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琳  朱天明  杨桂山  苏伟忠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启动的背景下,建设功能空间分区研究迅速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在GIS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方法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县域尺度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和生态限制性程度,并结合矩阵判断方法进行建设功能空间分区。在此基础上,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昆山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昆山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4类区域,并提出不同类型区建设用地布局的对策和建议。在允许建设区,鼓励产业和城镇集聚,鼓励高密度、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在控制建设区,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类型,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开发建设活动为主;在限制建设区,不仅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类型,而且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弈  
1984-2006年的22年间,昆山CDP年均增长率为26%,时至今日人均GDP可以和上海并驾齐驱,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负担,尤其是水资源方面,过去的饮用水源地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用水需要,开辟第二饮用水源地已经迫在眉睫。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昆山的实际出发,结合五律协同的观点分析了长江引水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薇  张银龙  王浩  
文章以昆山市域为研究范围,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法构建适宜中小尺度区域的县(市)级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民生、科教、生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总结分析了昆山经济、社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重点建设方向等。为提高政府对县(市)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和为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